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激戰大坡嶺

楊柳岸邊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廣水市余店鎮紅色文化展播之五</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激 戰 大 坡 嶺</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楊德平</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湖北省廣水市余店鎮東北7公里處,即青龍村鐵匠塆以南、梯子嶺以北,有一道險峻的山嶺,名叫大坡嶺。沿山脊向北800余米,有一座突兀的高山,此山東西兩面山勢較陡,北面坡度較緩,南面地勢相對平坦。山頂上有一塊3畝左右的平地,南北朝時期,其上建有“青龍禪寺”一座,內有三重九間大殿和東西廂房10余間。向南沿斜坡下行150余米,有兩口相距百米清澈見底的小堰。廟西的跑馬嶺是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先前官兵和商賈北上河南、南下漢口或西進隨縣,抄近路常走此道。后來,解放軍大軍南下亦走此道。</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廟內外有五棵四人難以合圍、高百余米的千年古樹,十幾里以外都能看到。當年,臧成德在余家店宣傳抗戰、發動群眾、籌糧備款、回吳店向李先念匯報工作,迷路時就是以大樹為標志辨別方向。某日傍晚,臧成德背著籌集的錢物前往吳店,途經大坡嶺時被余家店鄉公所偽軍追趕,他爬上廟前的大樹,躲過了敵人抓捕。新中國成立后,老百姓要鋸掉大樹,臧成德堅決不準,說此樹救過他的命!1967年,五棵古樹連同寺廟先后被毀。</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1967年春天,在臧成德到湖北省開會期間,余店區馬鞍公社書記付仲堂下令鋸掉了青龍寺幾棵古樹——拆廟建校。臧成德回后大發雷霆,只差沒有開罵,現場將付仲堂撤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10月,日軍攻占應山縣城,隨后派兵搶占青龍寺,盤踞在大坡嶺一帶達7年之久,駐有鬼子一個小隊共8人,寺廟東南角建有碉堡1個,其他三個方位各建崗樓1個。從廟墻到半山腰,共有五道“城墻”,依次是4米高圓木搭建的木城、3米高土石壘砌的土城、3米寬兩人深的水城、3米高的刺城和一道鐵絲網(又叫鐵城)。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應山縣大隊馮雀子①部搶占此廟,駐有頑匪30多人。馮部在此胡作非為、盤剝百姓,殘害我黨地方干部,阻斷了我黨與外面的聯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前,大坡嶺還是泉口店關家會和余家店余家會的分水嶺。大坡嶺以北是關家會的地盤,包括郝家店、吳家店、泉口店、馬鞍山、九嶺山等地;大坡嶺以南是余家會的地盤,包括余家店、界河新街、宋家嶺、徐家店等地。抗戰時期,這些地盤分別被馮雀子部和王楚卿部占領,大坡嶺則由馮、王二部各派一支小隊駐防:抽頭收稅,坐地分贓,人們稱之為“白區”。余家店以南,包括興隆店、肖家店和天子崗等地原無歸屬,后為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楊常安應山游擊大隊的活動范圍,人們稱之為“紅區”。1938年年底,縣長劉漢基下令將全縣的武裝力量集中整編,成立了“應山抗日游擊司令部”,余家店周邊武裝割據的局面才被打破。此時,大坡嶺的控制權又回到了馮雀子的手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先前,青龍村地界無村名,人們據山勢地形稱之為“大坡嶺”。清乾隆44年,朝廷賜石碑褒獎民眾護林有功,碑文書有“護林青山”字樣,百姓引以為榮,直呼此地為“青山”。新中國成立后,行政區劃沿用習俗,取名“青山村”。1981年11月,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青山村更名為“大坡嶺村”。2004年10月,青山村與長河村合并,時任村支書陳運國取青山之黛色與長河之龍形,取名“青龍村”,寓意龍騰萬里、蒸蒸日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起大坡嶺,還得說說余家店的兩兄弟,哥哥叫余德宏,弟弟叫余德炳,常年以扮道士、做法事、賣紙貨、當大師傅(賣苦力)和趕腳謀生,賺點小錢養家糊口。1935年春,兄弟倆在泉口羅王斗落草為寇,干著攔截商賈路人、打家劫舍的勾當。1938年10月,日軍占領郝家店,年底余德宏投靠日寇,擔任郝家店偽軍保安團團副。他干了三年,看穿了鬼子的險惡用心,錢沒有撈到卻受過幾次傷,落下了一身的病痛,還時刻擔心“鋤奸隊”找上門來。冷靜之后冷汗涔涔,不寒而栗,升官發財之夢在刀口舔血的兇險中驚醒。日本人冷落他,他急流勇退,就勢辭去了保安團團副一職,心里卻暗自竊喜:幸虧之前沒有把事情做絕,也沒有盡全力替鬼子賣命——處事圓滑應對,將就交差;戰場上能躲就躲,遇險就跑;抓人時睜只眼閉只眼,明哲保身;收點小錢拿了好處,立馬放人。其中,他就放過了我黨的幾個地方干部。當然,余德宏也不是善茬,只要你招惹了他、觸碰了他的底線,睚眥必報的他決不會讓仇怨過夜——其“笑面虎”的外號沒有白叫。1941年底,余德宏回到余家店,在街上做花圈、紙貨之類的生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秋天,勢單力薄的余德炳投奔哥哥加入偽軍,混了一年多一事無成,哥哥回家后他失去依靠卻心有不甘。1941年底,余德炳改弦易轍,投靠國民黨應山縣大隊,在馮雀子三中隊當班長,品性與作派得到了哥哥的真傳。抗戰勝利后,余德炳兼任余家店鄉公所所長,任務是維護余店社會治安和協防青龍寺。白天,他下鄉攤糧派款、拉夫抽丁、欺壓百姓,沒事東游西逛、混吃混喝、打探消息,晚上則蒙面入室、奸淫婦女、搶劫路人。什么缺德無恥之事他都干過,就是不敢跟日寇和新四軍干。因其鮮有戰功,難以遷升,一直靠孝敬馮雀子得以生存。</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2月12日,江漢軍區獨立旅從棗陽轉戰安應地區,打擊應山、安陸之敵,分別于2月15日和17日殲滅兩處部分守敵,解放了應山和安陸縣城。隨后,部隊移駐馬坪一帶休整。不久,國民黨第52師又開進了應山縣城。3月初,獨立旅長途奔襲,端掉了國民黨應山縣張楊店鄉公所,之后連夜轉戰應山,敵望風而逃,應山縣城第二次解放。隨后,部隊移駐應北郝家店一帶,伺機殲敵。</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10日,馮雀子懼怕獨立旅攻打自己的老巢郝家店,帶著50多人躲進了青龍寺。余德炳知道后殺豬宰羊,帶著鄉公所20多人,前去為馮雀子接風洗塵。沒想到他巴結得不是時候,這次是自己“送肉上砧板”,差點丟了性命。</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13日下午(農歷二月初三),江漢軍區獨立旅三團一營(營長于秋華、副營長兼四連連長聶祖武②)奉命前往大坡嶺,攻打青龍寺土頑據點——肅清外圍之敵,為解放余家店掃清障礙。部隊駐扎在青龍寺北3里路外的劉家塆、袁關、左關等幾個塆子里,作戰指揮部設在劉家塆陳開順的家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8時許,一營派一連從東邊韓關的前山上攻打青龍寺,大坡嶺戰斗打響。因不熟悉廟外地形,也不知道廟內的火力配置,加之先前日軍留下的防御工事異常堅固,一連久攻不下。敵人躲在炮樓里用機槍掃射,并事先在水溝里安插了尖銳的竹樁,地面上也埋有地雷,戰士們無法靠近,即使艱難地打到墻邊,不是受傷就是犧牲。一連又沒有攜帶重武器,一個連的兵力根本無法突破敵之防線。一連只好后撤,依托山石地形和大樹向廟里射擊,并對土匪喊話,勸其投降,土匪卻死活不肯、頑抗到底。</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戰斗持續了五十多分鐘,一連派出十幾個戰士,爬到廟南30米遠的皂角樹上,向廟里扔手榴彈,把寺廟院墻炸開了一個口子,再過幾分鐘就能炸開廟門。 晚9時許,總攻時間到,沖鋒號響起,戰士們全體出擊,統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一袋煙的工夫,部隊傷亡過半,連排干部傷亡多人,徐連長身上多處中彈,當即陣亡,一連只好撤出戰斗。</span></h1><div><span style="font-size:22px;"><br></span></div><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1946年3月,應隨縣大隊的高連長和朱指導員曾在此地,輕而易舉地擊敗了前來搶占地盤的國民黨軍和馮雀子之馮雨軒部20多人。沒想到這次遇到硬茬,馮雀子帶來的50余人,是國民黨應山縣大隊的精銳力量。</span></h1><div><br></div><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晚,青龍村農會主席陳德啟組織了十幾個村民,在青龍寺南邊的山嶺上待命。看到有人受傷,陳德啟帶人沖上前去,背起傷員就跑。一個晚上,他往附近幾個塆子里背送了十幾人。因傷員疼痛難忍,抓傷和咬傷其背部多處,還在其后腦勺上留下了一塊永久性的傷疤。</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后,講述者樂高城的老表王人文說:當晚,王人文正在給廟里挑水,戰斗打響后被困廟里。仗打了一個多小時,敵人的傷亡也不小,手榴彈和機槍的子彈快打光了,又不知道外面來了多少部隊,馮雀子跟馮雨軒、余德炳幾個人商量好了,等馮雀子先行離開后土匪就投降。一連如果再堅持一會兒(沖鋒號吹早了)或者再派一個連來攻打,敵人就會投降,可惜一營不知道這些。</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來,被困廟里的苦力高運才和高運發說,為了封鎖消息,馮雀子欲將廟里的村民殺害后逃跑,被余德炳一句“他們沒這個膽”勸下,幾個村民才死里逃生。就因為這句話,后來,余德炳沒有被政府立即鎮壓。一連撤退后,頑匪到郝家店求援,國民黨應山縣大隊連夜從郝家店調來了100多人,還有大量的武器彈藥。</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清晨,一營派了4名戰士到大坡嶺查看地形,偵察敵人火力配置和廟內的布防情況。因偵查員靠得太近,觸動了掛在鐵絲網上的罐頭盒,敵人開槍射擊,并派出十幾個土匪圍堵。4名偵查員分兩路跑,一路奔向涼水溝,一路奔向泉口店。土匪們緊追不舍,一名戰士為掩護戰友送回情報,在泉口刺溝的山坡上阻擊敵人,后因寡不敵眾,中彈犧牲。頑匪們將其頭顱舉在刺刀上,拿到附近的幾個塆子和郝家店游街示眾。</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營長于秋華怒不可遏,決定集中全營兵力攻打青龍寺,聲稱“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拿下這個彈丸之地,為犧牲的戰友報仇!”戰前,一營做了周全部署:一連為側應,尖刀連二連為第一主攻,三連和四連為第二主攻,并從這兩個連里抽出部分兵力,在青龍寺南頭的梯子嶺和北頭刺溝的山嶺上,伏擊援軍之敵。</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15日晚六時許(天煞黑),四個連同時開火,第二次大坡嶺戰斗打響。一連在東邊韓關的山坡上,架起一挺機槍向廟里射擊,還在鐵桶里燃放鞭炮,制造解放軍想從東邊突破的假象,牽制和消耗敵人,同時警戒郝家店來犯之敵。二連在機槍的掩護下,從西邊夏關的山坡上發起沖鋒,接近廟墻后向里面投彈,意欲炸開寺廟院墻,打掉西北角敵堡。三連和四連猛攻敵之左右兩側,用四挺機槍壓制敵人火力,想從南邊打開寺廟大門,進入內部打擊敵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時間,殺喊聲、子彈的呼嘯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四處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戰士們殺紅了眼,幾個方向的機槍像雨點一樣向廟里傾瀉。敵人亦傾其所有,憑借碉堡之險和地形優勢,據險頑抗。</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一仗打得十分慘烈。西邊尖刀連的戰士(據說都是河南兵)身著單衣薄衫、臂綁毛巾、手提門板,玩命似的向前沖,至戰斗結束,二連一百多號人傷亡過半。三連戰士手持炸藥包,身披濕棉被,在機槍的掩護下迂回前進,伺機攻破寺廟大門。四連在聶祖武的指揮下,發起多次沖鋒,均未能奏效,幾個功夫好的戰士奮然躍起,撲到院墻近處,向里面投彈,身體被機槍打成了篩子眼。頑匪把幾個手榴彈捆綁在一起,扔到三連和四連的陣地上。離得近的戰士用濕棉被把手榴彈蓋住,沒有棉被的直接用身體撲了上去。手榴彈響過,有的戰士炸得暈死過去,有的炸得血肉模糊,有的腸子都流出來了。陳德啟跟上次一樣,組織了十幾個村民背送傷員,擔水送飯,運送武器彈藥。</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激戰至晚11時許,聶祖武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突擊隊,在重火力的掩護下,爬上廟南的皂角樹,用楠竹作弓、皮筋作弦,向廟里投擲炸藥包,炸開了青龍寺大門。戰士們涌進廟里,打掉了敵人的機槍手,打死頑匪80多人。馮雀子見勢不妙,帶著十幾個心腹提前逃跑。稍后,余德炳隨殘部幾十人鉆進東北角的叢林中,向郝家店落荒而逃。</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清晨,前去幫忙安葬烈士的村民被眼前慘烈的畫面震驚。天寒地凍,西邊尖刀連的戰士身著單衣薄衫,一排排倒在離廟墻七八米遠的斜坡上;南邊的地面上,隨處可見一灘灘暗紅的血漬和殘肢斷體,皂角樹上還掛有犧牲戰士零碎的衣物;西南小堰里的清水,變成了一池鮮紅的血水。村民們細心地收斂尸骸、整理遺物,把犧牲的戰士安葬在廟東的長沖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兩次戰斗共殲敵130余人,繳獲大量的槍支彈藥;解放軍傷亡近百人,連排干部傷亡多人。大坡嶺戰斗,為我軍收復應北解放區掃清了障礙,由此拉開了解放余家店的序幕。</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13日晚,陳德啟將徐連長安葬在劉家塆的后山上。大坡嶺戰斗結束后,上級派人將徐連長的棺木挖出,請陳德啟為其洗澡、穿衣、整容,部隊將其送回信陽老家,后安葬在信陽市烈士塔內。</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底,余店區區長臧成德帶領武裝干部,抓住了余德宏。因其檢舉有功,判終身監禁,坐牢20多年,后死于獄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久,區政府又將余德炳抓獲,準備公審后槍決。余德炳知道后徒手在土墻上挖洞,從關押他的民房中逃脫。1948年初冬,草木枯萎,天氣轉冷,缺衣少食的余德炳在大山中無法藏身,只得硬著頭皮來到馬安陳家沖,找自己的妹妹余德清(楊長濤之母)幫忙。余德清將其藏在自家房屋(原國民黨應山縣陳家沖鄉公所)土墻的夾壁中,躲藏了半個多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任余店區婦聯主任沈文蘭(余德清的兒媳)回家時發現,近來家里的米飯煮多了,事后卻不知去向,遂暗中觀察,發現婆婆行蹤詭異、神情緊張、一驚一乍,半夜還聽到夾墻里傳出聲響。沈文蘭再三追問,余德清只得告知實情——夾壁里躲藏的是自己的二哥余德炳。 沈文蘭知道問題嚴重,怕事情敗露家人在鄉里抬不起頭來,叫婆婆勸二舅投案自首以減輕其刑,余德清應允,余德炳亦答應交槍。隨后,沈文蘭跟丈夫楊長福(時任區司務長)一起報告了余店區政府,臧成德派楊長福帶領7名武裝干部,當晚來到陳家沖,在夾壁里將余德炳抓獲。余德炳坐牢近30年,1978年深秋假釋回家。</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釋放的前一天,余德炳因東西太多,托人叫妻子楊保秀(楊保秀是余德炳搶去做壓寨夫人的)前去幫忙,妻無顏面對借故推辭。第二天上午,余德炳一人把獄中30多年的家當全都搬回(順道在街上買了一瓶敵敵畏——視情況而定),家人卻嫌而不理、避而不見,病痛纏身又勞累過度的他傷心至極。當天下午,余德炳獨坐家門口,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自由之后的愜意,良久不語。傍晚,妹妹余德清來到扶他進屋,他似有不舍,回頭看了又看,長嘆一聲,自言自語道:“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一回,決不搞瞎邊子的事(歪門邪道)!”說完他眼角有淚,第二天死于家中。</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余德炳前喜后悲、得不償失的凄苦人生,印證了青龍寺高僧的一則偈語:生死無常,善惡有定;福禍轉換,因果報應!</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①馮雀子,姓馮名德化,字雨若,系郝家店關店馮家塆人,抗戰時期,因戰亂從馮家嶺搬至郝店王子山落草為寇,盤踞在鄂北一帶禍害鄉里,其兇狠殘暴,無惡不作,臭名昭著。1938年年底,其部被國民黨應山縣政府收編,任應山縣抗敵自衛團一中隊隊長。1945年,他帶領部分人槍,投靠國民黨湖北省保安旅,任營長。1949年在武漢蔡甸駐防,欲攜全營軍餉逃跑,事泄被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聶祖武,1925年7月出生于原興隆鄉分水村都司沖。1939年7月參加新四軍,因其作戰勇敢,善出奇制勝,在應山和應城鹽礦,"聶幺"之名威震敵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2月,在抗日戰爭最殘酷階段,所部奉命深入淮北敵后發展。所在連被留在信(陽)確(山)鐵路沿線與敵人周旋,在災荒嚴重的條件下,部隊靠野菜充饑與敵人拼殺,建立了政權,被上級評為"模范連隊"。1946年6月中原突圍,所部擔任兩次掩護任務,戰斗相當激烈:一過鐵路、二過襄河、再過白河,一直打到山西老解放區待命。1947年6月,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所部解放了通許縣城,殲敵一個保安團。1949年下半年,在解放大西南的戰役中,率領全營官兵殲敵1700多人,一直打到重慶。后奉命調回鄂西剿匪,迫使慣匪宋大香投降。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參加大小戰斗100多次,全身負傷18處,新中國成立后從陸軍轉到海軍。歷任戰士、手槍隊隊長、指導員、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師參謀長、南海艦隊后勤部常務副部長等職,1981年離休。</span></p> <h1><b>講述人:</b></h1><h1><b>聶文質:</b>男,76歲,聶祖武系其幺叔,分水村小都司沖人,廣水市建行退休干部。</h1><h1><b>徐翠琴:</b>女,72歲,長嶺鎮騎龍村人,聶祖武之侄媳。</h1><h1><b>沈文蘭:</b>女,91歲,楊長福之妻,余德清之兒媳,余店區政府退休干部,現住廣水市應山街道辦事處北關社區。</h1><h1><b>楊長濤:</b>男,82歲,馬鞍村陳家沖人,余德清之子,楊長福之弟,余德宏、余德炳系其親舅。</h1><h1><b>楊春艾:</b>男,50歲,楊長濤之子,余店鎮獸醫防疫站干部。</h1><h1><b>樂高城:</b>男,92歲,青龍村夏關人。</h1><h1><b>高天勝:</b>男,81歲,青龍村高關人。</h1><h1><b>付志釗:</b>男,80歲,青龍村新塆人。</h1><h1><b>陳運國:</b>男,60歲,退休村支書,時青龍村農會主席陳德啟之子,鐵匠塆人。</h1><h1><b>華光蘭:</b>女,78歲,青龍村高關人。</h1><h1><b>整理人:</b></h1><h1><b>楊德平:</b>余店鎮政府干部</h1><h1> 2022年7月28日</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和平区| 蒲城县| 丰原市| 炎陵县| 赤城县| 南宫市| 闸北区| 垣曲县| 礼泉县| 仙桃市| 庆城县| 岳普湖县| 澄迈县| 黎平县| 康乐县| 武威市| 酒泉市| 泸州市| 海口市| 城口县| 宁化县| 满洲里市| 青岛市| 宿州市| 卢龙县| 岑溪市| 惠州市| 镶黄旗| 庆安县| 甘德县| 霍邱县| 乡城县| 垣曲县| 定陶县| 吴桥县| 四会市| 宣城市| 灵宝市| 曲麻莱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