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張懷州</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密縣(今新密市)發(fā)生了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工人運動,從此,密縣社會發(fā)生了劇變,其主要領導人是張書印,本文就張書印與那個年代的革命作一梳理。</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密縣大隗山頭灣村人。生于1902年,1919年考入河南甲種商業(yè)學校,為宣講五四精神,活躍在開封、濟南、北京等地。1922年經(jīng)鄧恩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3年在家鄉(xiāng)建立了密縣第一個黨組織。1924年成立密縣平民教育促進會,在全縣大辦教育。1925年7月,成立中共密縣縣委,任縣委書記。同年,成立密縣工農(nóng)運動指揮部,任總指揮。密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同期成立。1926年春,中共豫陜區(qū)委成立豫西地委,省委委員張書印兼任豫西地委書記。1927年建立密縣工農(nóng)廉潔政府,并成立國民黨密縣縣黨部,任主任委員。1928-1929年,白色恐怖下,共產(chǎn)黨活動轉入秘密狀態(tài),張書印任中共密縣特支書記。1930年,中原大戰(zhàn)期間,奉河南省委指示,舉行中原兵變,未遂,被國民黨十五軍劉茂恩部暗殺于密縣老城,時年28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是密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人,是密縣由古代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演進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把密縣革命引向成功。在1919年以前,密縣人民曾經(jīng)發(fā)生1905年煤礦工人暴動,1907年摩旗山均糧陣起義,1908年縣西農(nóng)民暴動,搗毀縣衙,但是這些起義,都無一例外地都失敗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密縣革命的面貌也煥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1.求真理,變革密縣社會。</b>1917年,張書印在密縣高小期間,從新文化運動中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張書印率學生響應五四運動,發(fā)動游行,并建立了密縣第一個學生會。他考入開封河南甲等商業(yè)學校后,迅速成為學生會骨干,在開封、濟南、北京、石家莊、武漢等地演講,抵制日貨。1920年,張書印到煤礦調查資本家欺壓工人況狀,被資本家關進密縣監(jiān)獄,他在監(jiān)獄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從此,馬克思主義在密縣扎根,密縣社會的偉大變革從此開始。</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尋找黨,開展工人運動。</b>1921年,張書印到濟南拜訪鄧恩銘,被鄧恩銘介紹入黨,從此接受中國動組合書記部領導,并學習了鄧恩銘在山東開展工人運動的經(jīng)驗。1923年2月,張書印奉黨的指示,率領密縣農(nóng)民20多人到鄭州參加二七大罷工示威游行,這些人大多都成為密縣地下黨的領導骨干。從此,密縣工人運動進入新高潮,據(jù)《河南省煤炭志》記載,從1922年到1930年,張書印領導密縣工人罷工50多次,罷工最長達8個月,基本都取得了勝利,大大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也在工人中培育了革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3.抓教育,實施辦學革命。</b>1924年春,鄧中夏在北京發(fā)動平民教育運動。張書印得到指示,在密縣城成立了平民教育促進會,在全縣掀起扒神像、辦學校運動,他首先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密縣平民小學。為指導密縣革命斗爭,李大釗把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生、共產(chǎn)黨員、登封大冶人張舜卿派到密縣協(xié)助張書印,并委托張順卿任豫西建黨聯(lián)絡人,1924到1926年,張舜卿兩次北京向李大釗匯報工作。1924年冬,張書印任密縣教育局長,把清朝遺留的勸學所改為教育局,平民教育在全縣鋪開。1924年,全縣只有一所小學,到1930年,全縣神像基本扒完,創(chuàng)辦小學320所,農(nóng)民夜校700多處,農(nóng)工學院2所,師范2所,民生工廠一所,籌辦了密縣一中,在校生達到2萬多人。以辦教育破迷信,反封建,開發(fā)民智,啟發(fā)農(nóng)民覺悟,組織教育農(nóng)民,走了一條以平民教育達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4.抓宣傳,紅歌唱遍密縣。</b>張書印能講善寫,為了發(fā)動平民教育,開展農(nóng)民運動,教育農(nóng)民反帝、反封建、反迷信,他寫了大量的歌謠,有《放腳歌》《識字歌》《糊涂佬歌》《禁煙歌》《農(nóng)民協(xié)會四季歌》《打倒軍閥歌》《濟南慘案歌》《五卅慘案歌》等幾十首歌曲,通俗易懂,全縣傳唱,紅歌滿城鄉(xiāng),迅速地掀起了農(nóng)民運動的熱潮,可以說,在全國都是一絕。通過紅歌把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傳向農(nóng)民,傳播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革命思想。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殺害,張書印連夜從開封回到家鄉(xiāng),趕上廟會晚上正在唱戲《反徐州》,張書印立即叫戲唱停下來,叫正面人物脖子掛上李大釗牌,反面人物掛上張作霖牌,當場控訴張作霖的滔天罪行,現(xiàn)場開起批斗會,由于李大釗來到過進化村,鄉(xiāng)親們都知道“北京的先生”,全村鄉(xiāng)親們聽后“打到軍閥張作霖”口號聲、悼念李大釗的哭聲直沖云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5.抓組織,建設骨干隊伍。</b>1923年,張書印在家鄉(xiāng)建立了密縣第一個黨小組。1924年底,共產(chǎn)黨活動在密縣公開,活動地址在黌學院。張書印在平民教育運動和農(nóng)民運動中發(fā)展黨員。1925年6月,王若飛到密縣視察。7月,密縣縣委黌學院成立,當時有50個黨員,15個村支部。縣委組織委員尹光明,宣傳委員劉志凌。把全縣劃分成四個區(qū),東北區(qū)書記陳景堯,西北區(qū)書記白松年,中區(qū)司位東、東南區(qū)胡紹文。陳景堯1938年帶兒子一起參加了抗日鐵道破壞隊,任政工員,在1945年但任密禹新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長,解放后任密縣民政科長,60年代任副縣長,67年含冤自殺。他是張書印團隊中唯一一個見到新中國并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到1930年,密縣黨員發(fā)展到500多人。張書印犧牲后,密縣黨員遭到大屠殺,被害黨員三四百人。(河南省委于1932年派巡視員符元亮來密巡視,給省委作了報告,說密縣黨員只剩81個還在堅持斗爭。這與密縣黨史辦的調查報告是一致的。)這些黨員是張書印留下的革命火種。申同興1923 跟張書印參加二七大罷工游行,1934年擔任密縣縣委書記;司樹森原是張書印通訊員,1938年任密縣縣委組織部長;李宗華1929年被張書印發(fā)展為黨員,1938年任密縣二區(qū)區(qū)委書記;張合全原為張書印時期黨員,1945年任密南抗日民主政府民運科長,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袁莊龍泉寺村“老實頭會”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張書印抓組織工作從外圍抓起。把在全縣大辦農(nóng)會,區(qū)鄉(xiāng)建分會,村村建農(nóng)會。農(nóng)會初期的會旗就是共產(chǎn)黨的標志鐮刀斧頭,后來改為一張步犁。同時,還廣泛建立商會、青年會、婦女會、手工業(yè)者協(xié)會等,把這些群眾性團體都團結在黨的周圍。</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建農(nóng)會,十分接地氣,在全縣各地大辦農(nóng)會的時候,他把農(nóng)會叫作“老實頭會”,并制訂章程,不準那些地主、流氓、地痞進入農(nóng)會。“老實頭會”這個稱呼在在全國都是獨一份。</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張書印領導的革命工作十分出色,李大釗、鄧恩銘、王若飛、陳喬年、趙世炎等領導人相繼來密縣,指導密縣革命工作,在密縣留下了偉大的足跡。</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的組織建設工作延伸到豫西。1926年春,豫西地委建立,張書印任書記,禹縣宋聘三、登封袁毅、長葛陳伯瑾任委員。宋聘三1929年因發(fā)動禹縣農(nóng)民暴動被韓復渠殺害。袁毅在張書印犧牲后,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成為民主人士。張書印在支援馮玉祥國民軍東進河南時,與豫西各地紅槍會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1926年春,李大釗《土地與農(nóng)民》一書出版后,豫西地委副書記尹光明帶2000冊書,騎毛驢在豫西40多個縣發(fā)送李大釗著作,所到之處都有聯(lián)絡人,從而與豫西各地黨組織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也傳播了密縣農(nóng)民運動的影響力。</p><p class="ql-block"> 密縣黨組織建設比周邊縣市早十幾年,張書印時期建立的黨組織成為后期密縣革命的政治遺產(chǎn)。滎陽、新鄭、登封縣委是在1938年建立的,禹縣縣委是在1939年建立的。抗日戰(zhàn)爭前期,密縣地委所轄的十一個縣縣委基本都是密縣地委派干部去建立或恢復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6.抓培訓,鞏固理想信念。</b>張書印十分注重黨員骨干的培訓,1926年下半年,他在縣城舉辦黨務培訓班、農(nóng)會積極分子培訓班、青年婦女培訓班等各種培訓班,把各地農(nóng)會積極分子集中培訓,黨務培訓班每期30天,張書印、尹光明親自講課,在培訓班中發(fā)展黨員隊伍。張書印在縣城舉辦農(nóng)會骨干培訓班,設計制作了《密縣農(nóng)會會員證章》《密縣農(nóng)會干訓班畢業(yè)證章》,給農(nóng)會會員和農(nóng)會干部佩戴。1970年代,岳村王家溝原地下黨員王運亭家修房,在地基下挖出一罐證章。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家里還玩過這個證章。這種證章,全國只有密縣有。現(xiàn)在成為中國革命博物館一級文物。</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犧牲以后,農(nóng)會成為密縣政治上的一支力量,國民黨政府多次勒令解散,國民黨左派人士樊百全把農(nóng)會改成“農(nóng)協(xié)”,一直保留到1940年。1937年春,地下黨發(fā)動密縣農(nóng)會舉行了震驚中原的搶糧風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王若飛、鄧恩銘在進化村召開黨員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密縣黨史大事記截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李宗華給郭吉亭的竹筒密信</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7.搞自治,推進社會變革。</b>1927年,張書印擔任國民黨密縣黨部主任委員,與縣長谷振翔互相配合,開展地方自治,廢除了清朝的保甲制,實行區(qū)鄉(xiāng)制,廢除了舊衙門的六曹,建立科室,使密縣社會治理邁向現(xiàn)代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8.抓武裝,用武力保衛(wèi)政權。</b>在與密縣反動勢力的反復斗爭中,從1925年到1930年,密縣共產(chǎn)黨取得了事實上奪權勝利。全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達到5000多人,張書印還調集登封、新鄭、中牟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參與反軍閥斗爭。密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八角帽,灰軍裝,總指揮張書印,副總指揮尹光明、陳景堯,自衛(wèi)軍指揮權牢牢地掌握在共產(chǎn)黨員手中。密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是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力量。1925年冬,張書印奉王若飛指令,由尹光明帶隊營救戴培元。密縣農(nóng)民自衛(wèi)還派隊支援過許昌農(nóng)民運動。</p><p class="ql-block"> 1927年6月1 日,北伐軍在鄭州會師,張書印率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在北伐軍配合下,占領縣城,驅逐反動勢力,建立工農(nóng)廉潔政府,民主推選縣長楊隆準。</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與馮玉祥北伐軍淵源深厚。與孟繼復營、陳瑞先旅、吉鴻昌師關系密切。由于有軍隊背景,張書印平時穿馮玉祥西北軍軍官服。1928年,張書印被反動縣長關鴻廷告進監(jiān)獄,在吉鴻昌將軍干預下,被釋放,并官復原職。</p><p class="ql-block"> 張書印在密縣大辦學校,其中密縣第二職業(yè)學校是中共密縣特支秘密機關,其中教師多數(shù)都是黨員,很多外地黨員,這是一個長期準備武裝起義的領導機關。張書印創(chuàng)辦的超化、大隗兩所師范,這三所學校師生是準備武裝起義的基干力量。</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9.籌起義,堅持革命斗爭。</b>1927年,馮玉祥清黨,國共合作破裂,共產(chǎn)黨轉入地下。張書印把黨組織隱蔽在密縣第二職業(yè)中學,把斗爭方式轉入秘密斗爭,利用自己的分開身份——國民黨密縣執(zhí)行委員職務開展活動,邀請大量共產(chǎn)黨到密縣學校和政府任職。</p><p class="ql-block"> 1928年,張書印在中王廟后溝召開會議,說毛委員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我們也要這樣干。</p><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張書印派密縣第二職業(yè)中學教導主任、原西華縣委領導人李子純進入吉鴻昌部任上校秘書,開展軍運、兵運,為推動吉鴻昌走上革命道路作了鋪墊。</p><p class="ql-block"> 1930年6月,張書印在岳村尹家臺學校召開密縣地下黨組織工作會議,有50多人參加會議。他總結了近代史經(jīng)驗,他說只有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能救中國,要堅信社會主義一定會實現(xiàn)。根據(jù)省委指示,近期準備發(fā)動武裝起義,建立密、禹、登革命根據(jù)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位于二七區(qū)水磨的李大釗題辭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張書印紀念碑亭舊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密縣黨史通訊截圖</span></p> <p class="ql-block"> 密縣黨史辦調查報告顯示,全省黨員“云集密縣”,等待著起義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1930年6月,吉鴻昌曾在長葛石固鄉(xiāng)召集張書印、尹光明、陳景堯和確山農(nóng)民運動領導人馬尚德(后化名楊靖宇)商議武裝暴動事宜。</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委決定在中原大戰(zhàn)中發(fā)動“中原兵變”,兵變后建立紅十五軍,兵力集結到密縣、禹縣、新鄭三縣交界的大隗山石門。</p><p class="ql-block"> 中原大戰(zhàn)中,馮玉祥集團戰(zhàn)敗,原屬馮玉祥的吉鴻昌部在杞縣長葛被中央軍圍困,后被收編,被蔣介石派到潢川“圍剿”鄂豫皖紅軍。豫中特委在臨潁運動的少量部隊起義未及發(fā)動,就失敗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中原兵變沒有成功。所以武裝起義也沒有機會發(fā)動。</p><p class="ql-block"> 1930年10月1日,叛變馮玉祥的國民軍十五軍劉茂恩占領密縣城。10月2日,張書印被暗殺在密縣老城。</p><p class="ql-block"> 密縣革命于是陷于低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10. 密縣革命史與劉堂革命舊址的關系。</b>劉堂廟革命舊址已經(jīng)升格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那么它與密縣革命歷史的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劉堂廟革命舊址的關鍵人物是張伯超。1924年春,張書印建立密縣平民教育促進會,張伯超是委員,說就是說劉堂廟國民小學是在密縣平民教育促進會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的。1926年,張書印編輯《密縣青年》在開封在汴同學會中廣為散發(fā),揭露密縣政治的黑暗,宣傳生機勃勃的革命運動,張伯超是編輯之一。就是說,張伯超始終是在張書印領導之下開展工作的。這一時期,張伯超是以先進知識分子出現(xiàn)的,張書印一直是張伯超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1925年6月,王若飛視察密縣,在劉堂農(nóng)會負責人共產(chǎn)黨員張木旺把王若飛護送到王家溝,交給地下黨員王乃彬。可見張伯超不是劉堂第一個黨員。1925年7月,中共密縣縣委建立,劉堂支部成員有張木旺、張長振,后來有張德林(張伯超弟弟)等。看來,張書印并沒有先發(fā)展張伯超為黨員。根據(jù)碑刻記載,張伯超是1926年2月之后發(fā)展的黨員,再次證明張伯超并不是劉堂第一個黨員。但是由于劉堂地處鄭滎密三縣邊界地區(qū),1925年7月,地下黨員戴培源來到這里開展農(nóng)運,不久胡倫、肖人鵠等相繼來到,1925年10月這里建立了密縣東北鄉(xiāng)第一個農(nóng)民協(xié)會。1926年建立了黨小組。由于1925年年底,滎陽農(nóng)民運動被破壞,劉堂于是成為滎密邊界農(nóng)民運動的中心。所以對劉堂革命舊址的認識要準確,宣傳要適當,要正確地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邊界與中心的關系,不能以偏概全,以偏遮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中共密縣特支成員、河南省政協(xié)常委楊春芙1985年來新密大隗進化村看望張書印后人</span></p> <p class="ql-block"> 張書印是一位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是河南省地方革命斗爭卓越的領導人,是密縣工農(nóng)運動的領袖,是密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路者、奠基者、奉獻者,我們永遠緬懷他的豐功偉績。</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6日</p><p class="ql-block">(本文為7月26日向省市老促會領導匯報稿)</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張懷州,新密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鄭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阜南县|
垣曲县|
米泉市|
格尔木市|
玉溪市|
扬州市|
独山县|
台江县|
雷山县|
财经|
湘潭市|
明光市|
垦利县|
双鸭山市|
江津市|
宁陵县|
博湖县|
铜鼓县|
襄垣县|
会理县|
潼南县|
都匀市|
科技|
腾冲县|
南京市|
襄城县|
怀集县|
隆安县|
高要市|
林甸县|
任丘市|
伊宁市|
镇平县|
新竹县|
弥勒县|
汉川市|
正镶白旗|
安西县|
河源市|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