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廟,又叫“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借譯)和“布達拉”(音譯)語出同源,意為“觀音圣地”。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是清代乾隆皇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崇慶皇太后80壽辰而下旨仿西藏布達拉宮建設的佛教廟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獅子溝南側,為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廟占地22萬平方米,其主體建筑大紅臺位于山巔,通高43米,臺中央萬法歸一殿是主殿,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都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60余座(現存40余座)平頂碉房式白臺和梵塔白臺隨山勢呈縱深式自由布局,無明顯軸線。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廟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廟布局分三個部分:前部包括山門、碑亭、五塔門;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臺、僧房等;后部是主體建筑大紅臺及周圍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處,被包圍在雉堞銜連、依著山勢起伏而環寺一周的高大圍墻之內。漫步五孔石橋,進入藏式山門,便是黃琉璃瓦覆頂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1771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接見了萬里東歸的土爾扈首領渥巴錫一行,并將《普陀宗乘之廟碑記》、《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三文,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記錄下來鐫刻在了石碑上永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碑亭后是五塔門。五塔門滿壁白色,上有三層藏式盲窗,下為三座拱門,門頂上建紅、黃、黑、白、綠五座喇嘛塔。藏傳佛教有五個派別,每色代表一個教派。清代尊黃教(格魯派)為國教,故黃色寶塔居中。門前有一對大石象,象征著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無邊。</p> <p class="ql-block">萬法歸一殿是小布達拉宮的主殿,位于大紅臺中心,重檐攢尖頂,上覆鎦金魚鱗銅瓦,屋脊飾以波狀鎦金瓦,上有垂脊獸和蹲脊獸。俗稱:金頂。殿頂用黃金鎏制成,也被人稱為“金殿”。殿中供奉的佛像是紫銅雕塑。這里也是清朝皇帝與少數民族領袖的朝拜之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霍林郭勒市|
灵宝市|
双牌县|
武夷山市|
福清市|
灵武市|
武功县|
德安县|
中卫市|
巴彦淖尔市|
商丘市|
吉木萨尔县|
收藏|
金平|
通许县|
沈丘县|
西丰县|
盐边县|
金川县|
贵州省|
运城市|
夏津县|
灵川县|
玉门市|
涿州市|
太和县|
江油市|
石阡县|
额敏县|
西乌珠穆沁旗|
射阳县|
泰和县|
南雄市|
丹巴县|
孟津县|
兰西县|
金湖县|
厦门市|
抚顺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