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b>【知識】北方人更能吃肉?你錯了!中國吃肉5強,全是南方省份</b><div><br></div><div>一天不吃肉,渾身都難受。<br><br>這句話并不夸張。肉不僅含有人體需要的蛋白與營養,更是打工人的營養劑。加班過后、打完球后,或是節假日,不論是什么場景,大口吃肉,似乎都能為現代人“解憂”。<br><br>誰最愛吃肉?答案是廣東人和川渝人。<br><br>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21》對全國居民家庭人均消費肉類、禽類的統計數據,<font color="#333333"><b>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城市是重慶,四川、廣東并別第二</b></font>。<font color="#167efb">以禽類計算,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則是廣東。</font><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廣東以吃雞、鴨、鵝等禽類出名,在這里的禽類為廣東人勾畫出一份地道的粵菜菜譜。白切雞、豉油雞、燒鴨、燒鵝等菜品深受廣東人喜愛,更是聞名全國。<br><br>偏愛吃豬、牛、羊肉的川渝,則是著名的火鍋之城。秉持“無肉不火鍋”的原則,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游客,都會點滿一整桌肉食。<br><br>01 <b>南方更能吃肉</b></div><div><br>廣東堪稱全國吃肉最狠的省份。<br><br>如下圖所示,按照2020年人均消費肉類(豬、牛、羊)和禽類相加的總量來看,廣東排名全國第一,達到64.7千克。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個廣東人在2020年購買過64.7千克的豬肉、牛肉、羊肉或者禽類肉品。<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具體來看,2020 年廣東居民家庭人均肉類(豬、牛、羊)消費量達到了 33.6千克,排行全國第二,僅次于重慶。廣東人均禽類消費量31.1千克,高居全國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12.7千克)的兩倍多。<br><br>在全國范圍內看,對比肉類(豬、牛、羊)、禽類的人均消費量,可以發現吃肉類(豬、牛、羊)的地區明顯更多。<br><br>人均肉類(豬、牛、羊)消費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4.8千克)的地區不少,除了重慶、廣東,還有四川、內蒙古、西藏、江西、上海、云南、北京、湖南、浙江、湖北、遼寧、江蘇,共14個地區,在全國31省(區、市)中占比近一半。<br><br><font color="#167efb">與北方人能吃肉的刻板印象不同,其實南方人消費肉食更多</font>。<br><br>按照行政區域劃分,上述14個地區中,有五個位于西南和華南、四個位于華東、三個位于華北和東北、兩個位于華中。<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仔細對比豬、牛、羊三種肉類的人均消費量發現,除了在青海、新疆、西藏三地,牛肉、羊肉比豬肉暢銷,在其他地區,豬肉的人均消費量都是牛肉、羊肉的倍數,最高能達到10倍。<br><br>其中豬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地方是重慶,為29.9千克,其次是廣東、四川。牛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和新疆。羊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是新疆,其次是內蒙古和西藏。<br><br>除開豬、牛、羊肉,禽類也是肉屆一大類別。要論吃禽類,南方人就顯得格外積極。<br><br>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全國31省(區、市)中,有29個省(區、市)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比禽類多。但只有兩個地區例外——廣西、海南。<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廣西的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為24.4千克,禽類的人均消費量超過了肉類(豬、牛、羊),達到30.7千克,僅次于廣東,排名全國第二。<br><br>海南的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為21.2千克,禽類人均消費量同樣超過了肉類(豬、牛、羊),達到30.4千克,位列全國第三。<br><br>包括兩廣和海南,<font color="#167efb">禽類人均消費量排名前13位均為南方省份</font>。相比之下,北方人對禽類的消費不太積極。<br><br>即便是黃燜雞米飯發源地山東,人均禽類消費量也排在全國中后位(第17名)。其他大部分北方地區如北京、黑龍江、河北、吉林、遼寧、天津等均排在禽類人均消費量榜單的中后位。<br><br>02 <b>廣東、川渝吃肉不相上下</b></div><div><b><br></b>廣東與雞的緣分早已注定。<br><br>遠看廣東地圖,正是一只雞腿的形狀。攤開地圖,仔細研究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產雞——清遠走地雞、惠州胡須雞、茂名懷鄉雞、肇慶杏花雞等等。<br><br>在廣東的每個城市,都會有各自獨特的制作雞肉的方式,如白切雞、豉油雞、桑拿雞、鹽焗雞、娘酒雞等等。據《食經》記載,粵菜以整只雞為主料的烹飪,就超過30種。<br><br>盡管有多種不同的做法,但廣東人對雞肉菜品的最高贊美,還是“有雞味”。<br><br>外地人來到廣東吃雞,可能會不太習慣。但其實保留雞皮的嚼勁、雞肉的原始味道,恰好是廣東人對雞肉烹飪的基本技術要求。<br><br>禽類深得廣東人的偏愛。除了雞,廣東人還吃鴨、鵝、鴿子等。<br><br>在廣東的老街,尤其是居民樓密集的巷子里,幾乎隔一兩百米就能看到一家燒臘店。一般店門口都會放一個鐵架子,上面掛著剛出爐的燒鴨、燒鵝。<br><br>明亮的燈光照在燒得勻稱的燒鵝上,時不時還會有一兩滴鵝油滴在下面的盤子上,絕對是下班路上最大的視覺享受。饑腸轆轆的打工人隔著玻璃,用手往里指一指,那就是選好了晚上的“硬菜”。<br><br>“斬料,加餸”,這就是廣東人犒勞自己的日常。<br><br>玻璃后的師傅從鐵架上取下燒鵝或者燒鴨,手起刀落,燒鵝/燒鴨就被切好。會吃的老饕還會特別叮囑師傅,“多點汁”。這樣下來,晚上的那頓飯或許根本不需要其他硬菜,只要淋上燒鵝/燒鴨的醬汁,就能輕松干掉兩碗米飯,擁有一頓豐盛晚餐。<br><br>鴿子肉相比鴨、鵝則矜貴一些。一盤烤到金黃的乳鴿端上來,皮脆肉嫩,一點也不膩。一口氣吃下一只根本不在話下,甚至有點意猶未盡。<br><br>為了養好、烹飪好禽類,廣東真的很認真。<br><br>如廣東汕頭澄海區,是國家級禽畜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澄海系獅頭鵝”保種育種最大基地。汕頭甚至打造了汕頭澄海獅頭鵝文化節,將獅頭鵝預制菜產品出口到中國香港、泰國。<br><br>廣東云浮羅定則按照“一核、兩帶、多基地”的總體布局,規劃5個鎮95個行政村,總面積92.6萬畝,打造了豆豉雞產業園,形成養殖、研發、制作、售賣、旅游一體化發展。<br><br>在吃肉這件事上,能與廣東一比的,就是川渝了。<br><br>“無肉不火鍋”,一句話就想象川渝人多能吃肉。在川渝地區,但凡是走進火鍋店,在菜單上都能看到豬的各個部位——五花肉、酥肉、豬腦、午餐肉、豬肝、豬血等,牛、羊、海鮮類肉品也有不少。<br><br>其實川渝本地人吃火鍋就像廣東人吃雞鴨鵝一樣日常。畢竟,火鍋在川渝歷史悠久,本是夜宿的船工用來飽腹、驅寒的食物——一個瓦罐罐,裝水、海椒、花椒,加入各種菜煮沸。<br><br>隨著成都、重慶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無數外地游客涌入川渝,品嘗最地道的川渝火鍋。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大量川渝火鍋的探店貼。<br><br>需求催生市場,更多火鍋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2021—2022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共有39.5萬家火鍋企業,其中四川最多,占比高達12.4%。重慶火鍋門店數超過3萬家,位居全國第一,成為火鍋店最密集的城市。<br><br>抱著和“不登長城非好漢”一樣的決心,游客踏遍川渝街頭巷尾的火鍋店,吞下一桌又一桌的肉,打著飽嗝滿意的說:“下次還來!”<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來源:時代周報 2022-05-06 <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文字圖片來自網絡,侵刪!<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绍兴市|
江山市|
仁布县|
徐汇区|
淳安县|
凤阳县|
上饶市|
武陟县|
将乐县|
缙云县|
莱阳市|
穆棱市|
普定县|
宾川县|
若尔盖县|
安康市|
比如县|
延庆县|
宁强县|
铜川市|
兴文县|
海阳市|
故城县|
丹凤县|
夏津县|
霍林郭勒市|
汤原县|
澄城县|
临沂市|
侯马市|
永昌县|
同仁县|
田林县|
尚志市|
桓仁|
越西县|
辉县市|
民勤县|
曲阜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