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愛我母校,感恩巴師

宜州區慶遠鎮中心小學宣傳組

<p class="ql-block">  時光清淺,世事如流,歲月滄桑了容顏,回首曾經激情燃燒的日子,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時光無情,帶走了我們美麗的青春年華;時光有意,也留給了我們美好的青蔥記憶。</p> 彎彎求學路 <p class="ql-block">  1989年,一個平常的年份。這一年,平時不露身手的我,在中考中創造黑馬奇跡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區內四所民族師范之一的河池地區巴馬民族師范,成了父母的驕傲,也成了那個時代的寵兒。那時候,巴師選拔的都是尖子生,相當于現在的985、211。我考上巴師,讓父母喜出望外,當鄉親們羨慕的眼神投向父親時,他滿臉堆笑,臉上洋溢著幸福,逢人就說:“咱家祖祖輩輩務農,終于出個能識文斷字的了!”然而,我的初中班主任黃老師卻惋惜地說:“這娃不上高中考大學,可惜了!我教書這么多年,她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孩子,她的應用題從來不會錯。”</p><p class="ql-block"> 我人生的學歷巔峰就是中師。14歲的年紀讀師范,比同齡人稍微早了些。我參加中考的時候,競爭對手大多比我大兩三歲,其中不乏初中讀了八年的同學或校友。我當年最大的夢想就是讀高中考大學,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可是貧困的家境使我屈服了。很多同學都問過我,宜山也有師范,為什么舍近求遠,不讀宜師而選巴師?我心頭微微苦澀,沒去巴馬之前,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離家20多公里的宜山縣城,可是,讀巴師至少可以讓我經過金城江、東蘭、巴馬等縣,見到的風土人情肯定比在宜山見得的多。</p><p class="ql-block"> 9月中旬,父親貸款送我到巴師索藝求學。從石別到宜山,從宜山到金城江,在金城江住了一夜,第二天再乘坐班車輾轉來到巴馬。那時,從金城江坐班車到巴馬至少要走9個多小時。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嶺,公路兩邊懸崖峭壁,班車猶如一只蝸牛在滿是沙土的盤山公路上爬行,車輪后面跟著一條“黃龍”。從車窗向外望去,只見山路蜿蜒,山腳下的房子猶如一個火柴盒,人就像一只只小螞蟻。父親回程的路上在河池九圩蓮花坳的“十八彎”那里發生了車禍,班車為了避讓對開過來的車輛,險些翻進了深谷,幸好被樹卡住了。父親心有余悸地描述:“如果車子真的翻下去,不但沒有全尸,可能連渣都找不全。”,可是,他怕事后我坐車有陰影,一直捂到我師范畢業后才敢說出實情。</p><p class="ql-block"> 初次乘長途車,我一路暈得半死才來到巴馬汽車站。還來不及仔細打量巴馬街,一位熱心的學長就走上來接過我手中的行李,十分友好地送我到學校迎接新生的班車上。</p><p class="ql-block"> 巴馬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四季如春的景觀給這座邊遠山區小城增添了不少誘人的氣息。當時,百魔洞只是一處景點,跟廣西其它山區的山洞差不多,有洞中洞、洞中水、洞中景。可是,沒想到幾十年后的今天,隨著巴馬長壽之鄉名聲鵲起,百魔洞已成了“候鳥人”治病的最佳場所。當年人稱“馬屎街”的巴馬文化街,街道上到處都曬著馬糞,據說曬干了可以當作燒火燃料。當年的這些風陋如今早已被都市美景取締了。</p><p class="ql-block"> 我拎著簡簡單單的兩件衣服就走進了巴師的校門(被褥、枕頭都是學校統一發放的),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大蒼翠的樹木和一棟棟新舊雜陳的樓房。巴師留給我的最初印象是古樸而莊重的,初到巴師,我感覺一切是那么的新奇和美好。校園里環境優美,不愧是園林式學校。教學樓寬敞明亮,宿舍樓整潔干凈……200多名新生被分成五個班,我分在八九級2班。同學們來自河池地區的11個縣市。相處不到半天,我們這群十幾歲的孩子們便熟識了。</p> 點點軍訓淚 <p class="ql-block">  巴師生活最難忘的是軍訓。說起軍訓,每個人都有一肚子話要說。我們八九級學生有幸成為巴師第三批接受軍訓的學生。教官是巴馬武裝部官兵,我們的軍服都是學校統一發的。軍訓場地大多設在足球場上,只有持槍打靶時才到校園后的小坡上進行。隊列訓練時,足球場上揚起陣陣塵土,在太陽火辣辣的炙烤下,隱隱約約能聞到鞋底烤焦的味道。一周時間里,我們在教官的嚴格訓練下學會了立正、稍息、齊步走、正步走等隊列要素。為了練正步,每個同學腳尖曾放過磚塊,一天下來,大腿、小腿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每天上下樓所有人都像中風后遺癥患者一樣努力地挪動不聽使喚的大腿。半夜腿抽筋疼得淚花直流,想家又不敢說。后來大家熟悉了才知道,幾乎每個女生都曾在被窩下偷偷抹過眼淚,當時怕人家笑話,不敢哭出聲來。</p><p class="ql-block"> 練習齊步走的時候,總有一些肢體不協調而同手同腳的同學,他們也成了全場的焦點,可是越急越錯,逗得大家都笑疼了肚子。軍訓最終的目的是使全體同學“思想革命化,行動軍事化,學習楷模化”,而衡量這一成果最好的標準就是通過系列規范化的訓練和操作使大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諸如教室布局、內務衛生、場地設置、緊急應對事件等日常學習和生活事務。內務衛生是我們軍訓的一項主題,為了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同學們沒少下功夫。檢查內務時,我們宿舍受到了表揚。一天晚上緊急集合,有心計的同學合衣而臥,所以很快集合完畢;老實的同學一件件地穿,忙中出錯,慌亂間有的把鞋穿反了,有的把扣子張冠李戴,留下了很多笑料。</p><p class="ql-block"> 宿舍樓是每個年級一層,兩頭分別是洗漱間和衛生間,早晨洗漱是一曲交響樂。女生宿舍是嚴禁男士入內的,男老師來檢查宿舍內務時,往往在大老遠就故意大聲喧嘩,提醒大家做好準備。</p><p class="ql-block"> 走在巴馬大街上,發現巴馬妹子經常三五成群手挽著手齊步走,她們大多穿著斜襟布,扣著藍色上衣,下穿黑色褲子、繡花鞋;頭上扎一根麻花辮,從后腦勺繞過頭頂斜上方用夾子固定住,扎上一個花色的毛線花團。那些妹子們從衣服到褲子、鞋子、發型,甚至頭發上結的毛線花顏色都一樣,步伐比我們軍訓齊步走還要整齊。&nbsp;</p> 深深師生緣 <p class="ql-block">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巴師的老師們用一言一行詮釋著這句話。我有幸遇見了很多優秀的老師,是他們擦亮了我內心深處的那盞燈。</p><p class="ql-block"> 親如兄長的楊正堯老師,幽默風趣的韋敏權老師都擔任過我們八九級2班的班主任。韋敏權是班主任兼體育老師,我們都親切地叫他“老韋”。他帶領我們做各種體能訓練,一堂課下來,累得大家腰酸腿痛臂困肚疼,不像中學體育課那樣只丟幾個球學生自己玩耍。韋老師精力充沛,大部分時間都穿運動服,校園里隨時都能聽到他洪亮的聲音,看到他奔跑的身影。從小體弱多病的我是個體育困難生,在考籃球的時候怎么也投不進球,韋老師笑著鼓勵我:“只要你投籃碰到籃板就算你投進球了,加油!”最后,籃球終于不負眾望,碰到了籃框。周末,韋老師經常帶我們全班一起去野炊、游玩,盤陽河、賜湖、命河、天橋等處都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p><p class="ql-block"> 教我們文選的黃秀德老師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記得我曾寫過一篇關于老師的作文《黃秀德其人》,文中稱他是講師,70年代的高考落榜生。黃老師給我的批語是:我的職稱比講師長,是助理講師;70年代的高考落榜生光榮,當年是白卷上大學,作為80年代初的高考落榜生,我受盡了白眼......尤其是通過他的推薦和講解,讓我看到了文學的深層意義:第一次開始認識了魯迅的家國情懷,見證了《紅樓夢》的愛情悲歌,在《三國演義》中看大國外交,在《水滸傳》的水泊梁山駐足......通過黃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漸漸發現文字是我失散多年的至親,它收留我的多情,記錄我的迷茫,也幫我抵達過詩和遠方。在他的鼓勵下,我第一次的文學試筆就獲得了1992年“巴師首屆文學創作征文賽三等獎”,他讓我徹底沉迷在文學世界里,至今還在苦苦掙扎。</p><p class="ql-block"> 王仕勇老師是我們的化學老師,對于我這個數理化晚期癌患者,他教我們的知識這些年都原原本本地退還給他了,現在見到他,我都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美術老師韋俊生體態清瘦,風度翩翩,擅長油畫及理論研究。可惜我很不爭氣,至今畫鳥跟鴨子差不多,畫顆花生學生以為是鞋底,實在是無顏面對先生。</p><p class="ql-block"> 韋作云老師穿著特大的蝙蝠袖上衣,下面是緊身褲,是年輕老師的潮流代表。中師四年啊,在音樂室里,我們學會了五線譜,我們排練過大合唱。在琴房里,不管是彈琴還是談情,我們都度過了一段人生最美妙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瘦高的趙銘華主任是個典型的督查隊員,只要有大型集會或活動,他會準時出現在各個地方維持紀律,深受大家的愛戴,同學們親切地稱他“老趙”;歷史老師韋明興,中華上下五千年盡藏心中,他上課不用看教科書,各種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如數家珍;數學老師梁壽穩,不用聽他細說,只看板書就知道這節課的進程如何,一般他板書寫到黑板右下角的時候,下課鈴準會叮鈴鈴地響起;壯文老師覃祥周不僅精通壯文,而且精研東南亞各國小語種,身為壯族兒女的我們常常為壯語發音跟廣西電視臺《壯語新聞》不一樣而羞愧,得到覃老師調教后我們漸漸對本民族語言產生了濃厚興趣。那時,中越兩國剛剛開始友好互助,覃老師高瞻遠矚還教我們學了兩個月的越南語……老師們個個身懷絕技,他們的職業素養,立在那里就是我們未來從事教育的職業標桿。耳濡目染,你會不由自主地模仿他們的談吐,修正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覺中,心中那個人民教師的樣子漸漸成型。</p><p class="ql-block"> 很慶幸,在我人生奔跑的路上,遇見了這些老師們,他們善意的微笑,巧妙的指引,獨特的點撥,讓我重新規范了內心深處的秩序,直到年過不惑,不管跌倒了多少次,我,依然癡迷,依然執著,依然堅信——我選擇的路和行進的航向與他們息息相關。</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的師范生,甚至比一些大專院校還吃香,尤其在基層單位,特別喜歡用師范生——他們扎實的基本功贏得了信賴和青睞,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勉勵了人們,他們規范的職業操守感動了群眾,巴師學子正是那個時代的象征和縮影。如今,巴師學子遍布各地,大都成為教育的中流砥柱,其中不乏政界、商界等各界精英,成為社會公認的優秀一代。</p> 濃濃同窗情 <p class="ql-block">  醉美巴師,珍藏了我們太多的記憶,亦積淀了太多的故事,我們總會懷念過去,如果你置身校園,獨自漫步,那朗朗的書聲,那奔向賽道的鏗鏘步伐,那林蔭樹間的歡聲笑語,總會勾起你內心深處的記憶,讓你泛起陣陣漣漪。年輕的我們,在巴師校園里度過青春最曼妙的時光。有人說,人的一生可以錯過花開,錯過雪落,但一定不能錯過同學相聚的機會。無論同學之間存在的是恩惠還是恩怨,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哪怕獻出些許溫暖都會令人感動。</p><p class="ql-block"> 我初入巴師時,人生地不熟。八六級的石別老鄉羅華蓉姐姐主動找到我,帶我熟悉校園生活,周末帶我到巴馬縣城逛街,每到一處,她都教我學會觀察景物,領略長壽風光,間或體驗巴馬的民風習俗,便于習作,使我感動不已。我們宜山籍校友在巴師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大家互相照顧,互相鼓勵,師兄師姐引領師弟師妹,大家親如一家。</p><p class="ql-block"> 離別巴師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滄桑,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也許是離別的日子太久太久,同學之間思念的心情愈加濃烈,我們對那四年學習生活的記憶也愈加深刻。那四年,是我們為了夢想的互相扶持,為了鐘愛的事業而奮不顧身;那四年,也嚴守過同學的秘密,也嘗到過怦然心動的遇見;那四年,清純到為了一段文字而落淚,誠實到愿意為一句諾言而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 巴馬盛產李子,每到成熟季節,李子滿街都是。一次,正值李子收獲季節,小艷同學邀我回她燕洞鄉龍田老家,她說家中有幾座李子山,吃李正當時。我們乘車來到龍田后,開始抄近道走山路去她家。小艷說翻過一座山就到了,可是望山跑死馬,那條山路是騾子馱著東西走的路,走慣山路的小艷能健步如飛,我們則需要手腳并用才能涉險通過。與我們同行的小艷弟弟先回家滾了一壺開水泡茶等我們,但我們回到家時那壺茶已冷了。夜幕降臨,滿山都是螢火蟲,跟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我們恍如置身夢幻之中。當年的李子多得如何甜味怎樣至今我已模糊了,但是我對巴馬的山路和螢火蟲卻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四年的同窗相處,彼此間都鎖著一抽屜的糗事和不堪。巴師八九(2)班的同學情誼濃如血烈似火,盡管有政教處的嚴防死守,可我們班依然還出了三對鴛鴦。東蘭的小妍和巴馬的小艷都嫁到了環江,都安的小燕把天峨的小丹拐騙到手,雙雙私奔去了大化。我們這些沒有等到自己緣分的同學,大多孤零零地回到了自己的原籍。</p><p class="ql-block"> 巴師四年,我們的校園生活似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歡快地奔流著,泛起朵朵晶瑩的浪花。仰首望春,低頭見秋,月圓是畫,星滿為詩。隔壁班男生偷偷遞過來的情書,老師對自己學生求過的愛,約好了要去電影院卻失了約,書屋的瓊瑤、岑凱倫的愛情故事,畢業后同學間的鴻雁傳書、短暫相聚.......這些記憶,都變成了對師范的懷念,變成了師范同學的無法割舍,在無聲的歲月中點綴了一幅幅人生畫面,留給人到中年時回首往事能會心一笑。</p> 悠悠麒山韻 <p class="ql-block">  “巴師巴師巴師,民族師資的搖籃......”這是巴師的校歌,一首將巴師風采留存在桂西北大地上的鏗鏘韻律。狀元樓上“勤學、苦練、多思、進取”的校訓,使這座民族師資的搖籃處處充滿著勤學上進的濃厚氛圍。</p><p class="ql-block"> 回望來時路,一代代多才多藝的巴師學子在風華正茂的歲月中筆底弄濤,劃出教海里碧波氤氳的浪花,奏出時代的強音。他們能歌善舞,會寫會畫。巴師培養的是合格的小學教師,讀書期間,除了文化課外,大家的基本功如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音樂、美術、普通話等技能要一一過關,從師德到行為規范,要做出榜樣,一切要學以致用。在這樣的學校求學,每一個人都會務實求真,腳踏實地,不斷加強自己的修為。</p><p class="ql-block"> 因一技之長而走紅的巴師學子不計其數。當年我們班的小易,苦練畫技如今成了廣西著名的書畫家,八二級的東蘭籍師姐韋水妹,八六(2)班的宜州籍師姐林秋梅,八六(3)班環江籍師兄莫景春,八七(5)班都安籍師兄仙雄舅、大化籍師兄黃格,八八級東蘭籍師兄黃堅、都安籍師兄潘瑩宇……這些校友專心習作,筆耕不輟,成了享譽區內外的作家;而馳騁體育賽場的巴師學子更是令人羨慕不已,八四級鄧志航、蒙志敏、羅國旺,八七級的覃然……這些籃球隊員在賽場上屢屢出彩,往往一劍封喉;有音樂細胞和舞蹈天賦的巴師學子紅遍桂西北,你看八七(4)班陸金娥、方玲、陸仕玉、班海梅,在巴師是紅極一時的歌星金嗓子和舞蹈一枝花,步入講臺后依然是風景這邊獨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巴師學子,吮吸著麒麟山的墨韻和氣息,秉承了巴師母校的傳統,成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家、球星。</p><p class="ql-block"> 練字難,練普通話更是難上加難。教務處的黃主任警醒我們幾個老鄉在一起經常“蒙(你)古(我)蒙(你)古(我)”個不停,這樣普通話怎么過關?之前跟幾個都安籍的好朋友在一起,總以為我的普通話會比她們好一點兒,因為她們的普通話實在是一點兒都不普通,分不清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經常鬧“兔子跑了”和“肚子飽了”混淆的笑話,數字7和10必須用手勢輔助才能讓聽者弄明白。可是經過老師指導才發現,我的平翹舌、前后鼻音和hf不分、兒化音和輕聲全部沒有,音調和音準都有問題......多年以后,幾個好朋友普通話都登上二甲了,我的還是二乙,對照前文提到的那些大牌藝術家校友,我更是羞得無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巴師校園里有許多社團,師范生大多是多才多藝的。受到帥氣的韋作云老師的影響,我報名參加了“音樂興趣班”。可是,我因為五音不全,一個音能唱出5個不同的調,每個調都像坐過山車,最后只好知趣地退出那個圈子,那是我此生離音樂夢想最近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我跟班花秀秀、大辮子丹丹一起誤打誤撞,竟陰差陽錯地進了學校的舞蹈隊。不過沒有機會領舞,只是輪到大合唱和群舞時當了背景板,我們仨一般有出場的機會是晚會進行到《同一首歌》的時候,才穿著白色長裙手拿著紅扇子緩緩登場。有一年元旦,我們學校文藝隊到鳳山縣城慰問演出。晚會結束后,羅校長向鳳山縣政府敬獻牌匾,我和另外一個“背景板”由于退場較慢,很僥幸地當了一次拿牌匾的“禮儀小姐”,那是我師范四年的高光時刻,也是與羅校長距離最近的一次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校巴師,雖沒有高等學府的高樓大廈,更沒有高等學府沐浴都市之夜的霓虹燈光,卻蘊含慈母般仁愛之心。她猶如一位清貧的母親,自己整日吃糠咽菜,卻用乳汁哺育我們,滋養我們。待到孩子長大后離開了自己的懷抱,她依然初衷如故,欣慰之余她卻顧不上停歇,繼續哺育下一個孩子……</p><p class="ql-block"> “懷念我們的青春呀......”唱起這首歌時,心中一陣惆悵。掐指一算,我離開母校巴師的時光將近30年了,每當夜深人靜之際,閉上眼睛我還能依稀感到坐在教室里聆聽老師講課的情景;而當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坐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身邊是一群為了生活而努力奮斗的人。此時此刻,我的腮邊滑過行行淚水,流進嘴里滲出咸咸的滋味,那是成長的印記——巴師母校將我顆眷眷學子之心托付給了沉睡的山村,去喚醒幼稚的山娃。</p><p class="ql-block"> 巴師,無論身處何處,你一直根植于我們無數學子的心里,直到永遠。</p><p class="ql-block"> 愛我母校!感恩巴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SHOW| 台安县| 曲麻莱县| 阿勒泰市| 灵寿县| 双桥区| 缙云县| 城口县| 勃利县| 吕梁市| 儋州市| 舒兰市| 繁昌县| 洛扎县| 六枝特区| 郓城县| 苗栗市| 鸡泽县| 景宁| 黔江区| 叙永县| 庆城县| 庄河市| 洛阳市| 易门县| 尼玛县| 游戏| 沙洋县| 买车| 克拉玛依市| 边坝县| 桐柏县| 通城县| 高陵县| 田阳县| 乐平市| 阳谷县| 绩溪县| 田林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