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段遠去的時光恍如昨日,一段深藏的故事又似經年。</p><p class="ql-block">每次回到山村,總喜歡從村頭走到村尾,再從村尾走到村頭,熟悉、親切,永遠走不夠。似乎每一個步伐,都能感受到時光的遠去和歸來。是啊,曾經上上下下、你來我往的情景,如今卻空寂到只能聽見自己呼吸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因為搬遷,山村人去樓空。曾經走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山間小路,曾經潤澤大山的那口老井,還有轉彎處那片八角林,如今都變得靜悄悄。</p><p class="ql-block">山村的靜謐和安詳,是過去和現在的一種對比。這種對比令人懷念,令人感慨,令人惆悵。我不知道,我還能在從村頭走到村尾或從村尾走到村頭多少次。但我知道,我的行走次數將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走一次少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據說祖輩是為了逃避戰亂才從中原遷徙到大山深處。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的說服力,比如,中國的隱居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很早的追溯歷史。如果從這點來看,祖輩們還是睿智的,至少在深山里繁衍了一代又一代。</p><p class="ql-block">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遠走他鄉。我想祖輩從中原逃難隱居大山一定有必不得已的苦衷。這種苦衷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珍惜,為了逃避戰亂活下去是需要勇氣的。于是,我原諒了祖輩的選擇并為祖輩的勇氣所嘆服。</p> <p class="ql-block">我認為,爺爺對山村的描述是可信的,這一點從山村猶存的原始森林及那棵紅得耀眼的古楓可以佐證。爺爺說,山村原來是古木參天的老山林,虎豹出沒。先人們為了對付猛獸,制作了火銃、冷炮等。兒時,我還見過老人們抬起火銃對準天空中那只專叼小雞的崖鷹并扣動扳機;還有,木制房屋那碩大的柱子,應該是從原始森林中伐回的。于是,祖輩的生活情景便可以在我的腦海中進行聯想。</p> <p class="ql-block">層巒疊嶂的原始森林里,深不可測,無路可走。祖輩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空地,支起低矮的茅草屋,并將糧食的種子撒在山坡上。一股清亮的山泉水孕育著生命的流淌,刀耕火種的日子延續著時間久長。</p> <p class="ql-block">大山的阻隔讓祖輩的生活得到暫時的安寧,再也沒有戰爭、再也沒有擄掠。只不過,山高水長,林密草深,祖輩們的生活應該也是一種戰爭,這種戰爭是與惡劣生存環境的斗爭。沒有路,祖輩們便用腳步丈量出一條離家最近的山間小路;沒有水,便用楠竹制作水桶;沒有燈,便將茶油當成燃料。</p> <p class="ql-block">我無法知曉山坡上那些土地是何時開墾出來的,石塊被整齊地堆砌絕非天然,成片的油茶林一定澆筑著祖輩們的汗水。</p><p class="ql-block">遠去的時光里,我依稀看到一種遠離戰亂、災荒的穩居和詳安。</p><p class="ql-block">居住在大山深處的人家沒有水田,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極少的水田往往在山下有河流的地方,異常珍貴。</p> <p class="ql-block">爺爺說打倒地主后,窮人有了田。只是,生存在大山深處的人們,走出大山耕種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比如,爺爺要到山下耕種他的水田,需翻越屋后那座山梁,再走下一段又長又滑的黃泥坡路。</p><p class="ql-block">山里人的艱辛,大都可以反映在一路的行走中。翻山越嶺、披星戴月,本來在土地上的勞作就很辛苦,卻還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在趕路中,特別是還要擔著重擔。</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阻隔著山里人,于是,居住在山上的人們叫做“山上人”,到水田干活還需走上幾個小時。“山上人”的艱辛,可集中體現在黃泥坡的爬上爬下當中。</p> <p class="ql-block">春節剛過,山里人便開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耕作,那條需翻越山梁的路,踩滿人和牛馬的腳印。</p><p class="ql-block">往水田里運送農家肥是“山上人”耕種的固有方式,這種方式讓“山上人”嘆息著,只有往水田里不斷地運送農家肥,才能保住更多的口糧。只是,無限的勞累和疲憊讓“山上人”的步伐顯得十分吃力,沉重的擔子磨破的肩膀,也磨出了“山上人”的無助。</p> <p class="ql-block">農歷六月是個怪異的季節,強烈的日光和陣陣夏雨反復交織,讓人無法把握自己的運氣。</p><p class="ql-block">農歷六月也是收割早稻的時候,如果碰上好天氣,“山上人”還可以走上一段干路,如果碰上下雨,再擔著一擔沉重的生稻谷,腳下的泥濘和溜滑讓人痛苦不堪。那條翻越山梁的路上,有著太多的悲壯;黃泥坡的腳印,踩出了太多的行路難。</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孩子的命運,是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干活。</p><p class="ql-block">在山里人看來,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才能告別跋山涉水、肩挑手拿的日子。只是,大山孩子讀書的機會并不多,看著土地上瘋狂生長的雜草,相當一部分孩子還是被叫回家做農活了。</p><p class="ql-block">父親沒有叫我回家種地,而是想方設法讓我完成學業。而我也成為“破天荒”走出大山到城市求學的第一個寒門學子。</p> <p class="ql-block">山下沒有屬于自己的菜園,沒有養豬的豬欄,沒有那條走過千遍萬遍的山間小路。窮則思變,山里人不再把精力投入那貧瘠的山坡,他們通過外出務工,走進工廠、走進工地,改變背朝黃土面朝天的生活方式;堅決讓孩子們完成學業,一大批長大的孩子們,有的成了公務員、有的成了工程師、有的成了投資人,讀書改變了一代人,知識讓山里人不再困惑。</p> <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山村依舊。只是,再也沒有裊裊的炊煙,再也聽不到雞鳴犬吠的聲音,人去樓空,山村像一位古稀老人,矗立著山中的記憶。</p><p class="ql-block">我問大山:“你懷念曾經生存在這里的人們嗎?”</p><p class="ql-block">大山回答:“懷念,只不過,我更希望人們走出大山,走出貧困。”</p><p class="ql-block">我笑了。</p><p class="ql-block">大山也笑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陵川县|
兰州市|
通渭县|
万年县|
建平县|
弥勒县|
明光市|
谢通门县|
沾化县|
武乡县|
长宁县|
淳化县|
淄博市|
海原县|
四平市|
德江县|
望都县|
莒南县|
龙里县|
洛扎县|
杭锦旗|
浦城县|
滨州市|
万年县|
长岛县|
含山县|
沐川县|
昂仁县|
安多县|
高陵县|
尼玛县|
德格县|
霍城县|
集贤县|
石台县|
翁牛特旗|
运城市|
松原市|
连云港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