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麥子的記憶

美友

<p class="ql-block">  “麥子”這個詞語大家并不陌生,在課本上、手機上、電視上、電腦上、報刊雜志上都隨處可見,尤其是出生在八零后以前的農村娃,更是在人生中抹不去的記憶,我也身在其中,我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我們都經歷了~種麥、收麥、碾麥、拾麥和交公糧的深刻記憶 。</p> <p class="ql-block"> (一)種麥 </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記憶中,家里一共不到十畝地,幾乎一半多都要用來種麥子。因為那時候的麥子除了保證自己家的口糧,還有一部分是要交公糧的,爸爸那時候是農業高手,種的麥子在全村也算是數一數二的,當然爸爸平常的付出也比別人辛苦很多。 </p><p class="ql-block"> 種麥可不像種菜那么簡單,隨便挖塊地撒上種子就沒事了,種麥可是很講究的,倒茬、整地、打畦、播種一樣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地收拾好了,就要開始播種麥了。八十年代播種小麥的時間沒有啥高科技依據,基本都是依靠二十四節氣,一般種麥都是在白露過后,就準備種小麥了,農村有句諺語叫“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合適”,那時候還沒有播種機,全靠土工具“耬”來完成,耬麥時候要靠牛拉,而且還要講技巧,因為快慢左右拿捏不穩,種出的麥子就不直,所以搖耬基本都是有豐富經驗的人來操控,因為他們應變能力較強,播種的麥子均勻,一般的人根本干不了。搖耬的時候發出那叮叮當當有節奏的聲音,聽起來像一場隆重的交響樂!</p> <p class="ql-block"> (二)收麥 </p><p class="ql-block"> 收麥是每年夏季搶收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旦收麥的序幕拉開了,各家各戶的男女老少都是全員參與,一起奔向那一片金燦燦的麥田。 </p><p class="ql-block"> 我家每年的收麥任務,大多數都是由爸爸完成的,因為老爸有一個收麥神器叫做“釤麥桿子”,這個收麥神器比起鐮刀收麥的速度和效率要高很多。</p><p class="ql-block"> 每天晚上爸爸就開始為第二天早上收麥做準備,只見他端上一盆子涼水拿到磨刀石跟前,拿出來收麥神器上用的長刀刃開始用水在磨刀石上一前一后的使勁打磨,一個刀刃至少需要磨半小時左右,一直磨到他認為滿意為止。</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天剛亮,爸爸就開始背上他的收麥神器向麥田出發,他用收麥神器每天下來一個人就能收好幾畝,在火辣的夏天收麥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每天爸爸收麥回來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當他放下收麥神器后,如果累的很嚴重的時候,都顧不上洗臉喝水吃面,靠在椅子上或者躺在炕上就直接打起呼嚕睡著了,每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會不斷在眼眶打轉,因為我深深的知道他確實太累了。</p> <p class="ql-block"> (三)碾麥 </p><p class="ql-block"> 收回來的麥子全部堆積在打麥場上,選擇一個好的天氣,然后進行碾麥。</p><p class="ql-block"> 碾麥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任務,都是好幾家一起搭伙干活。</p><p class="ql-block"> 每次碾麥要分三次進行才算完工,第一遍叫頭場麥,占每次總麥堆收獲的百分之六十,第二遍翻場麥,占每次總麥堆收獲的百分之三十,第三遍叫騰場麥,占每次總麥對收獲的百分之十。</p> <p class="ql-block">  以前碾麥沒有拖拉機碾麥,全靠用牛拉著碌軸來完成,一大早太陽出來后,大家先用麥鉤開始從麥堆上往打麥場鉤麥,鉤好以后就用麥叉開始攤場,然后套上牛開始碾,碾好以后大家就用麥叉開始起場,起完場后再進行第二次翻場,翻場后繼續再碾一遍,碾完后開始用推麥工具,從不同方位向中間集中,集中后就開始揚場,一個人用木鍬隨風揚,一個人用打大掃把掃麥皮,揚場結束后干凈的麥子就用蛇皮袋子裝起來拉回家。</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遍騰場結束后,還有一項好玩的游戲,那就是大家一起打麥秸垛,一個人在麥秸垛上面鋪,其他人用麥叉往上扔,大約一小時左右一個好看的麥秸垛就打好了,金燦燦的麥秸垛一眼望去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麥秸垛也是一種象征,因為麥秸垛的大小意味著麥子收獲的多少,同時也反映了一個農村男人付出的多少。</p> <p class="ql-block"> (四)拾麥</p><p class="ql-block"> 拾麥也是小時候暑假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因為以前在中國的教育大綱中有一項規定叫勤工儉學,就是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和暑假時間,春季去拾黃蒿芽上交,夏季是進行拾麥,按照不同年齡段劃分不同的任務量,秋季開學報名時候和暑假作業一起上交。</p><p class="ql-block"> 拾麥通常是村里面兩三個娃娃一起去,有時候人會更多點,大清早天剛亮大家就開始出發,拿上饅頭背上水壺,沒有水壺的就幾個娃娃用一個,每人再拿上一個蛇皮袋子,蛇皮袋子主要可以用來累了坐下來休息,還可以用來拾不帶麥桿的麥穗頭頭。</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先選擇好一片別人已經收割完的舊麥子地,然后就開始進行拾麥,一只手去拾另一只手去整,當一只手的麥子拾滿了,就開始把麥子捆綁起來變成一束圓尖,如果麥地里遺留的麥子多而且拾麥手法快的娃娃,一天至少能拾幾十個圓尖,根據拾麥路程的遠近,有時候中午回來吃飯,有時候直到太陽落山才回來。</p> <p class="ql-block"> (五)交公糧 </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每年按時按量交公糧,已經成了每個家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p><p class="ql-block"> 交公糧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年家里交公糧的任務都是由我和爸爸完成的。 </p><p class="ql-block"> 我們按照國家的要求和標準,在家里準備好公糧,然后一起裝上架子車,我牽牛爸爸拉車,我們朝著糧站的方向走去。 </p><p class="ql-block"> 糧站距離家里大概有五公里路程,一路上碰見了很多拉車去交公糧的熟人,大家相互打招呼后各自繼續前行,我們拉車大概走了將近一小時,終于到達了糧站。 </p><p class="ql-block"> 一眼望去糧站里面的人和牛還有架子車和糧食,排成了一條成龍,瞬間形成了一幅很壯闊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經過幾小時的排隊等待,終于排到我們家了,夏天的太陽實在太曬,曬的我已經不知道啥時候靠著架子車竟然睡著了,后來還是爸爸叫醒我。</p> <p class="ql-block">  只見幾個驗糧官朝我們走來,先讓我們把公糧抬上大稱,看看是否夠斤數,過完稱然后讓我們打開蛇皮袋子,他們開始用驗收工具進行驗收,哪怕有一袋不合格,他們都會百般刁難冷眼相待,還好老爸隨身裝著香煙,立馬遞上一根老式的金絲猴香煙,經過一番好話和幾經波折后,還好順利過關,然后我們拿上驗收合格的票據把公糧在倒進大糧倉。 </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日子確實時間長,排隊好幾個小時交完公糧還能看見太陽,接著我們開始原路返回,返回的路上不忘記領略和欣賞夏天落日的美景,晚霞是那么的迷人,火紅的太陽也馬上快落山了,慢慢收起它那強烈的光芒,漸漸變得溫和。 </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記憶總是深刻的美好的寶貴的,現在想想關于麥子的很多故事仿佛發生在昨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合作市| 叶城县| 高密市| 新营市| 呼和浩特市| 云林县| 呼伦贝尔市| 耒阳市| 岢岚县| 东港市| 射阳县| 宜阳县| 丁青县| 白山市| 杭州市| 松江区| 海安县| 东丰县| 东辽县| 民丰县| 永靖县| 宝兴县| 南宁市| 马尔康县| 梁平县| 郸城县| 永丰县| 新昌县| 绥芬河市| 荔浦县| 菏泽市| 锡林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永靖县| 涡阳县| 黄骅市| 华阴市| 团风县| 班戈县|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