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兩件雨衣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紀念唐山抗震救災四十六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蔡俊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誦讀/馬秀春</b></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一場百年不遇、振驚世界的大地震驟然降臨在河北省唐山市!二十四萬同胞瞬間死于非命!幸存的人們匆匆掩埋了親人的遺體,擦干眼淚。頑強地與災難抗爭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后的唐山,到處殘垣斷壁,遍地瓦礫廢墟。通訊、交通中斷,停水停電沒吃沒喝,無醫無藥,無住處……。</p><p class="ql-block"> 加之天氣又反復無常,人們的生存環境極端艱難。</p> <p class="ql-block"> 不久,中央得知了消息,立即派來救災的先頭部隊,首批急需的救災物資也空投下來。我所住小區每戶分得一塊塑料布,人們又就地取材,在廢墟上找來木桿、舊油布、廢舊塑料布等凡可利用的東西,搭建起一個個狹小、低矮的簡易棚,用以暫時棲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個風雨天,我一家四口擠在漏雨的棚子里。十個多月的小兒子昏昏沉沉躺在我懷里,發燙的小咀無力地吮吸著我癟的乳頭——原夲就沒多少奶,震后幾天幾乎水米未進,哪里還有奶呀!孩子震前生病住了半個月醫院,出院后又在托兒所染上痢疾高燒不退,下午打完針,夜里就發生了大地震!我真耽心這孩子……,</p> <p class="ql-block"> 四歲的長子在廢墟下埋壓較久,扒出時又淋雨著涼,也在咳嗽發燒,丈夫連日來忍饑受渴幫鄰居們扒人、埋尸,累得犯了胃出血,我自己右腿又受了傷。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我心中被愁苦充塞,難過至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風雨越發猛烈。透過被風掀起的塑料布向外望去,天地間煙雨蒙蒙,地面上低洼處水流成河。碩大的水泡在水面上奔騰跳躍,激起一片白色的水霧。時近黃昏,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強烈的雷電劃過天空,霹靂嘎啦啦響個不停。棚頂上的塑料布被狂風撕扯得七零八落。雨水傾瀉進來連身下坐著的舊炕被都已濕透。</p> <p class="ql-block"> 長子依偎在找身邊冷得渾身顫抖。狹小的棚子到處漏雨,無處可躲。我夲能地摟緊懷里的小兒子,俯身為他遮擋風雨丈夫抓起地上一頂破草帽扣在長子頭上,又撐起那把砸爛半邊的破傘遮在我頭上。暴風雨繼續肆虐,簡易棚在風雨中搖曳,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忽然,這處隱隱傳來奔跑的腳步聲。我心里納悶:這樣的鬼天氣,什么人還往外跑哇。腳步聲漸漸清昕,越來越近,仿佛是朝著我們這個方向來了。透過雷電的閃光,只見兩位年青的解放軍戰士站在棚外。二話沒說,脫下身上的雨衣就往棚頂上苫。暴風雨無情地抽打著他們,雨水劈頭蓋臉地澆下來,綠軍衣濕漉漉地裹在他們身上。</p> <p class="ql-block"> 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聲嘶力竭地朝他們大聲喊道:''好兄弟,這可不行啊!你們會被淋病的!''丈夫急忙扔下破雨傘,跑去制止。可哪里制止得了!只得解開棚上繩索,幫著把雨衣捆牢。隨后三人搬來磚石,將棚柱加固。丈夫這才硬拉他倆進棚避雨。怎奈棚子實在太小,他們只能站在''門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向他們道謝。其中一位年齡稍長、像是軍官的同志說:''大哥、大嫂,你們受苦了!我們是黨中央、毛主席派來的救災部隊,能解決一點你們的困難,減輕點你們的痛苦是我們的責任和愿望。''另一位同志操著東北口音插話道:''我是營口人,那年營口、海城地震,全國上下也是這樣援救我們的。咱是一家人,不必客氣。''那年長的同志又說:''黨中央、國務院已向全國發出號召,要全力以赴支援唐山地震災區。用不多久,人員和物資就會陸續到位。大哥、大嫂,別難過,別發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說完,二人告別我們,重又鉆進風雨到別處巡查去了。</p> <p class="ql-block"> 望著他們的背影,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此時我心中的愁苦已蕩然無存。心中充滿了感激,充滿了溫暖,充滿了希望,充滿了信心和力量!我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堅信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有全國軍民的大力救援,有我們唐山人''特別能戰斗''的革命傳統。一切終究都會好起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地震已過去了四十多個年頭,英雄的唐山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一個鳳凰澳槃、浴火重生的新唐山早已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當年我那兩個病弱不堪的幼子也早藏人,立業成家。許多往事亦如過眼云煙漸漸淡去。而這兩件雨衣的故事卻始終銘記心頭,永世不忘!</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蔡俊清,唐山市古冶區人。樂觀向上、豁達開朗,熱愛生活,熱愛世上一切美好事物。 </p><p class="ql-block"> 勤奮好學,喜歡讀書,愛好寫作。近年來自學詩詞格律,並大膽嘗試寫作,有少量詩見報,並有多篇詩、詞及散文在絡文學平臺上發表。</p> <p class="ql-block"> 誦讀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馬秀春 河北唐山人,當年的知青。熱愛生活,真誠善良。喜歡讀書和寫作,愛好朗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城固县|
伊川县|
理塘县|
文化|
弋阳县|
攀枝花市|
天津市|
黄骅市|
龙胜|
射阳县|
平塘县|
鞍山市|
东台市|
太康县|
卓资县|
章丘市|
昭觉县|
子长县|
宁德市|
图片|
肇东市|
常宁市|
百色市|
隆安县|
安岳县|
通海县|
新野县|
长垣县|
宁津县|
高要市|
汤原县|
甘洛县|
宝兴县|
梁河县|
类乌齐县|
滦南县|
大城县|
吉木乃县|
西安市|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