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這樣一對革命戀人,他們的生命短暫,不到30歲就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他們甚至都沒有談婚論嫁,更沒有一紙婚書。他們生時不曾共枕,死后卻并葬相依。</p><p class="ql-block">這對有情人,用他們對彼此的深情和思念,為世人譜寫了一首凄美的愛情之歌。</p><p class="ql-block">他們就是革命志士高君宇和近現代詩人石評梅。</p><p class="ql-block">(此張照片拍攝于2019.04.2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部分:高君宇烈士的革命事跡</b></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烈士墓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公園內,占地面積1600㎡。</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北京市將高君宇烈士墓列為“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進行保護修繕。</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1896-1925)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96年10月22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出生于山西靜樂縣峰嶺底村(現屬婁煩縣)。高君宇同志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他卻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為山西黨、團組織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青松翠柏環繞下的高君宇烈士之墓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烈士生平</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烈士墓碑:由三塊潔白的大理石砌成一座方錐形的墓碑。</p><p class="ql-block">旁邊并立的是高君宇烈士的女友石評梅先生之墓。</p> <p class="ql-block">墓碑正面</p> <p class="ql-block">墓碑側面</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烈士碑文</p><p class="ql-block">由其胞弟高全德親筆撰寫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女友石評梅在墓碑題寫了高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詩句:</p><p class="ql-block">我是寶劍,</p><p class="ql-block">我是火花,</p><p class="ql-block">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p><p class="ql-block">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p> <p class="ql-block">石評梅先生碑文</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與石評梅雕像</p> <p class="ql-block">墓地旁一座綠藤長廊是《高君宇烈士生平事跡展》。</p> <p class="ql-block">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高君宇烈士生平事跡展》,并且拍下了展廊里的全部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短暫而光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1916年,高君宇從山西省立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在五四運動的熏陶下,高君宇逐漸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轉變。他是李大釗的學生和得力助手之一,他們在北大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成立了“北京共產黨小組”。</p><p class="ql-block">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高君宇是全國57名黨員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4年 5月21日,由于被張國燾出賣受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通緝,高君宇離京,經山西轉赴廣州。在廣州,高君宇協助孫中山等人平定商團叛亂。是年10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改變,電邀孫中山北上。高君宇隨孫中山到了北京。由于肺病復發,住進德國醫院治療。他在病中仍抓緊工作。</p> <p class="ql-block">長期超負荷的工作,讓高君宇本就患病的身體更加虛弱。高君宇除了有肺結核的病根外,還要忍受闌尾炎的病痛。特別忙碌時,他靠吃止疼片來支撐孱弱的軀體,以至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p> <p class="ql-block">1925年 1月高君宇赴上海出席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3月1日做為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會議代表出席了會議開幕式。正在準備為召開全國國民會議工作之時,于3月4日粹發急性闌尾炎,住協和醫院治療。3月5日因割治無效不幸逝世。</p> <p class="ql-block">一條時間軸 </p><p class="ql-block">一道革命線</p> <p class="ql-block">高君字逝世以后,《向導》、《中國青年》均發表悼念文章。中共北京區委干1925年3月2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追悼大會,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領導人送了花圈,沉痛追悼高君宇逝世。根據高君宇遺愿,遺體安葬在陶然亭。</p> <p class="ql-block">石評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國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祖籍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山西省平定縣城里人。</p><p class="ql-block">石評梅,因酷愛高潔的梅花,自取筆名“評梅”。她是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以生花之筆,寫哀時之痛”,也被稱為“北京著名女詩人”。</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致石評梅信↓</p> <p class="ql-block">在高君宇的影響下,石評梅寫下了很多思想性、革命性很強的文章發表,如:“三一八”慘案發生后她為紀念烈士劉和珍所寫的《痛哭和珍》、李大釗先生犧牲后為李大釗等21名烈士寫的《斷頭臺畔》等都是她積極投身于革命工作的具體表現。這些很多的文章都曾經在魯迅先生編輯的《語思》上發表過,當時的石評梅和盧隱、陸晶清合稱二十年代的三大オ女,是頗有影響的進步女作家。她的作品無論掲社會之沉痛,呼婦女之不平,或述心志之追求,歌英雄之偉烈,都情真意切,坦白直露,引人共鳴,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高君宇的去世給石評梅帶去沉重的打擊。</p><p class="ql-block">1928年9月30日石評梅病逝于北京協和醫院。根據石評梅的遺愿,她被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實現了她“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宿愿。</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的慈悲庵,也是</p><p class="ql-block">“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第三展廳——高君宇烈士革命事跡</p> <p class="ql-block">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保護烈士紀念物的精神,1988年重刻高君宇和石評梅墓碑,立于烈士墓區,原碑放在此處進行保護。</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周恩來總理親自來到高君宇墓前,深切地悼念這位忠誠的戰士。</p><p class="ql-block">1956年,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北京市建設規劃總圖時指示:“陶然亭的‘高石墓’要妥為保護,革命與戀愛并不矛盾,留著它對青年人也有教育”。高石墓最終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的關懷下又回到陶然亭畔。</p><p class="ql-block">圖為鄧穎超1960年到高石墓前悼念。</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30日,中國郵政發行了編號為2006-14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二)的紀念郵票一套5枚,總面值4元。其中5-1為高君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部分:高君宇與石評梅的凄美愛情</b></p> <p class="ql-block">當時,北京有個山西同鄉會。節假日里,旅居北京的山西人經常在此聚會,高君宇經常在這里演講,石評梅與高君宇在此相遇了。</p><p class="ql-block">當得知高君宇因為長期奔波勞累得了肺結核,曾兩次吐血,演講時尚未痊愈。讓石評梅不禁心生愛憐。于是,石評梅主動去問候、關心高君宇。</p><p class="ql-block">他們倆一見如故,談過去、談現在、談將來……有說不完的話,兩顆心也在慢慢靠近。</p><p class="ql-block">此后,石評梅經常找高君宇討論時局,談論救國救民之道,兩個人也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p><p class="ql-block">石評梅發表的詩歌、散文,表達對世道不公的哀痛和抗議,高君宇十分贊賞和敬慕石評梅的才氣。而高君宇主張正義的精神以及從事革命活動的決心,更是深深打動了石評梅。</p><p class="ql-block">這般相見便相知的感情往往最是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從此,在石評梅和高君宇的心里,埋下了愛情的種子,兩個人深深地相愛了。</p><p class="ql-block">1923年的夏天,石評梅完成了北京女高師范的學業。畢業后,她受聘于母校的附屬中學擔任國文教員和體育教員。這一年的秋天,她收到高君宇的一封來信。信里只有一片火紅的楓葉,上面用毛筆寫著幾行字:“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這封突如其來的求愛信讓石評梅陷入憂慮和矛盾中。她想了很久,在紅葉上寫下這樣一行字:“枯萎的花籃不能承受這鮮紅的葉兒。”</p><p class="ql-block">雖然高君宇和石評梅沒有談婚論嫁,但高君宇認定石評梅是他一生中摯愛的女人。為了讓她安心,高君宇趕回鄉下與當年被包辦婚姻的妻子解除關系。后來,高君宇到廣州工作,特意買了兩枚象牙戒指與石評梅定情。直到他們離開人世時,手上都戴著各自的那枚象牙戒指。</p><p class="ql-block">兩顆互相緊靠的心,如同這兩枚象牙戒指中的愛,高潔、純粹。</p> <p class="ql-block">高君宇于1925年3月4日粹發急性闌尾炎,住協和醫院治療。3月5日因割治無效不幸逝世。</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雙眼還直直地盯著門口。也許,他還在期待心愛的姑娘能出現在眼前。那一年,他年僅29歲。</p><p class="ql-block">高君宇去世的消息猶如一個晴天霹靂。</p><p class="ql-block">石評梅怎么也沒有想到,她與心愛的人,還沒來得及好好地相愛相守,就要面臨永遠的別離。</p><p class="ql-block">她恨自己為什么沒有答應高君宇的表白。</p><p class="ql-block">石評梅遵照高君宇的遺囑,把他埋葬在他們經常約會的陶然亭旁。</p><p class="ql-block">并在墓碑上刻下高君宇生前最喜歡的詩句:</p><p class="ql-block">“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p><p class="ql-block">“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p><p class="ql-block">石評梅認為自己虧欠高君宇太多,她經常在高君宇的墳頭哭泣,戚戚地訴說著相思,久久不肯離去。</p><p class="ql-block">后來,她寫了千古絕唱《墓畔哀歌》及大量的詩文悼念高君宇。</p><p class="ql-block">痛失所愛,她太悲傷了,也太勞累了。</p><p class="ql-block">在高君宇去世3年半后,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患腦膜炎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p><p class="ql-block">石評梅曾說:</p><p class="ql-block">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p><p class="ql-block">于是,朋友們把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著“春風青冢”四字。后人稱之為“高石之墓”。</p><p class="ql-block">互有情意的兩個人,先后遺憾離世。他們生時未能相依相守,只能在死后相伴墓旁。</p> <p class="ql-block">這一世,我們無法長相廝守,下一世,我們再相遇。</p><p class="ql-block">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評梅寫著:“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她用青春的生命,為戀人寫下了千古絕唱《墓畔哀歌》,三年后石評梅也心碎淚絕。</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凄風苦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淚灑紙箋,悲歌哀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曲感天動地、蕩氣回腸的曠世絕戀之歌。</p> <p class="ql-block">《墓畔哀歌》里寫盡了石評梅對已故戀人的深深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墓畔哀歌》節選</b></p><p class="ql-block">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p><p class="ql-block">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p><p class="ql-block">哀愁深埋在我心頭。</p><p class="ql-block">我愿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愿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似的纏綿,就這樣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愛,你知否我無言的憂衷,懷想著往日輕盈之夢。夢中我低低喚著你小名,醒來只是深夜長空有孤雁哀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愛,縱然宇宙變成燼余的戰場,野煙都腥:在你給我的甜夢里,我心長系駐于虹橋之中,贊美永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愛,這一杯苦酒細細斟,邀殘月與孤星和淚共飲,不管黃昏,不論夜深,醉臥在</p><p class="ql-block">你墓碑傍,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p><p class="ql-block">十六年清明陶然亭畔</p> <p class="ql-block">滿腹才華,能把青春燃作火;</p><p class="ql-block">一身肝膽,已將熱血灑成梅。</p><p class="ql-block">正如周總理所說:“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石評梅和高君宇的愛情,是志同道合的理想,是繾綣纏綿的深情,同樣也是革命硝煙里的浪漫。</p><p class="ql-block">石評梅與高君宇短暫而燦爛的人生如宇宙間璀璨星河中兩顆耀亮的星,熠熠生輝、永放光芒,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震撼心靈的血色記憶。</p> <p class="ql-block">圖片:分別拍攝于2019年4~6月;2020年夏、2022.07.22;</p><p class="ql-block">文字:高君宇烈士革命事跡部分摘抄于陶然亭《高君宇烈士生平事跡展》;高君宇和石評梅的愛情故事摘自百度。</p><p class="ql-block">2022.07.25午整理完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江安县|
古交市|
南雄市|
百色市|
右玉县|
临高县|
通榆县|
高州市|
黄大仙区|
噶尔县|
图们市|
汉中市|
通榆县|
滨海县|
宾阳县|
洛扎县|
唐山市|
页游|
江源县|
福州市|
新宁县|
龙州县|
昆明市|
兰州市|
堆龙德庆县|
宝山区|
黄山市|
天台县|
德安县|
乌拉特后旗|
怀化市|
成都市|
金川县|
潮州市|
监利县|
东平县|
丰县|
昆山市|
尉犁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