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入住梧州市,就近參觀騎樓城-龍母廟景區。次日七點半在酒店大堂集合,乘坐公交前往。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層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筑物。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于印度貝尼亞普庫爾地方,是英國人首先建造的,舶來品。 傳入中國的騎樓最早出現在沿海多雨高溫的僑鄉。建筑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營造一種貼心的商業文化。商家遵循“貨不出廊”的規矩,不會把商品擺放在走廊,甚至擺到馬路上。那時候可沒有“城管”來維持秩序。 隨著鐵路、公路的興起,水運的分量降低,騎樓商戶便衰敗下來了。 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初年,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進行了維修復原。百姓有初一、十五燒香的習慣,7月13日正好是農歷六月十五,一大早便有信男善女來此禮佛敬香。 信眾既有俊男,也有靚女。 有少婦,也有老嫗。 不分性別,不認長幼,點香,舉過頭頂,口中默默禱告,“心有所愿,事有所求”,求得萬事通達,求得心中平靜。 從龍母廟出來后,就去參觀柳州工業博物館。下午3點,天氣炎熱,博物館內空調冷氣很足。<div><br></div><div>這臺刨床讓筆者增加了一個知識點,因而在此駐足了一會兒。<br><div><br></div><div><br></div></div> 晚飯后在柳江大橋散步,落日的余暉和城市的燈光,灑落在柳江上。 來往于兩岸的車流,穿梭在大橋上。后悔貪圖省事,把長焦相機和無人機扔在酒店,今晚可是有超級月亮哦。 14日8點鐘從柳州市出發,去鹿寨香溶巖景區參觀。此地距柳州市僅 72 公里。 著名的“香橋仙境”,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石橋,橫臥在峽谷兩側的高山之巔。 穿過香橋,便要經過一片密林,此時熱浪暫去,涼風習習。 半小時跋涉后,便來到九龍洞。 九龍洞是 1991 年發現并初步開發的一個景點,在香撟之北約 1 公里處,是一座水旱兼俱的石灰巖溶洞。目前僅開發了一小段。 此時游人稀少,在洞里用三腳架長曝了幾張。 隨后便趕到龍勝縣龍集鎮景區外投宿。之所以不住進景區是人數太多,一般的民俗住不下。 龍集鎮的落日。 公路上的車燈,有點像“貪吃蛇”。 15日4點40分,約好的7人,租一臺商務車,去金坑寨梯田拍日出。 車程要40分鐘山路。途中就跟當地的司機閑聊,司機很是健談。<div><br></div><div>龍脊梯田旅游旺季一年有2次,4-5月和10月,年初放水的時候像一面鏡子,反射天空的云彩,秋天則漫山遍野稻子金黃。這兩個季節游人如織,車子都沒法開進去。我們選擇了一個淡季,景色也就大打折扣。</div> 問起水從哪里來的,司機說是上山的泉水,四季都有,冬季水量小一些。<div><br></div><div>司機又說起早年這里很窮,沒修公路的時候,寨子里的人趕集,得半夜出發,次日半夜才能回家,特別辛苦。</div><div><br></div><div>筆者又問,現在旅游收入很高,幾乎家家開民宿,飯館,還會有人想種田嗎?司機說,政府給補助,一畝田給一千多元。</div><div><br></div><div>沒人種田,就沒有游人,沒有游人,那些民宿和飯館也就沒有生意,這個道理誰都知道。沒人組織,就會有人撂荒,因而只得政府出面。</div> 龍脊梯田始建于宋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div><br></div><div>從高處望去,梯田的優美曲線一條條、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嵐似云塔,顯示了動人心魄的曲線美。其線條行云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宏,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div><br></div><div>這種梯田也只能人工耕種,有的地方,甚至耕牛也沒法上去。開墾這樣的農田,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這個無心之舉,竟然造就了世界級奇觀,這也是前人沒有想到的。<br></div></div>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金坑寨的梯田。</font></h5> <div>從金坑寨下來,早餐后,坐擺渡大巴到平安停車場,再購票坐擺渡車到平安寨參觀。<br></div> 隨后步行下山。 大巴開出龍集鎮后,途徑一處建在岸邊的木質長廊。 里面有當地的小販兜售小商品。 避免打攪商販,用長焦遠距離拍攝,鏡頭中的老人一臉的滄桑。 而年輕些的則陽光燦爛。 也有流動的攤販攔住客人售賣手工藝品。 晚上來到三江縣投宿,飯后游覽三江風雨橋。<br> 16日,八點半從三江縣前往程陽八寨。<div><br></div><div>程陽八寨在三江縣境內,由八個連成一片的侗族山寨組成,因而得名。<br></div> 舉世聞名的程陽永濟橋,就坐落于此程陽八寨旁的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1924年建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雨橋。 風雨橋有2臺3墩4孔。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石墩木結構樓閣式建筑。集橋、廊、亭三者于一身,是建筑的集大成者,在建筑史上獨具風韻。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風雨橋頭張紅傘,輕歌曼舞迎客人”。悠揚的歌聲從風雨橋徐徐傳來,仿佛來自遠古的召喚,迎引著遠方的來客。 <h5><font color="#167efb">橋上交談的侗族婦女。</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游客在橋上拍照。</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橋的內部。</font></h5> 從橋上沿林溪河下游看去,兩岸綠樹成蔭,木屋在林中時隱時現。 荷塘前現代版的風雨橋,是鋼筋水泥的公路橋。 走過風雨橋,就來到侗寨,這是一個“三岔口”。 路旁的指示路牌也很別致。 鼓樓是侗寨的標志,有侗寨必有鼓樓。<div><br></div><div>在侗寨,鼓樓屬最高建筑,因樓上置鼓得名。遇大事擊鼓聚眾,也是議事的會堂,社交、娛樂和節日聚會的場所。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樓文化。</div> 寨子里的房子為木質建筑,四周沒有石墻。 荷塘前尖塔狀建筑為鼓樓,顯得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木樓也映照在荷花中。 寨子的空地上殺豬宰羊,這是要辦喜事的節奏。 小亭子下有口水井,不知稻田的水會不會滲透進去。 航拍的寨子。山脈,河流,森林,耕地,住宅,還有風雨橋,一切都顯得那么協調。 試了一下無人機視頻“裝瘋”的功能,加速了。 <h5><font color="#167efb">大園古苗寨寨門</font></h5><h5><br><div>下午3點半,來到大園古苗寨,已經進入湖南境內了。</div></h5> 鼓樓和樓前的枯樹,被新蓋的宅子搶了鏡。 當晚入住湖南省隆回縣,距離南昌僅為600公里。17日結束為期9天的行程,返回酷熱難耐的火爐之城,南昌。 <a href="http://www.xsjgww.com/4bb9w43l?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盛夏桂北行_1</a><div><a href="http://www.xsjgww.com/4bcmq3n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盛夏桂北行_2</a><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纳雍县|
张北县|
利津县|
海门市|
新宾|
耒阳市|
沿河|
平湖市|
三台县|
扎囊县|
大化|
特克斯县|
望都县|
如东县|
锡林浩特市|
安宁市|
蓬安县|
玉溪市|
潼关县|
平罗县|
天全县|
南阳市|
潍坊市|
汉沽区|
西丰县|
彩票|
福海县|
长顺县|
县级市|
江华|
文昌市|
政和县|
大同县|
博乐市|
沅陵县|
长岛县|
鸡泽县|
贵德县|
邹平县|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