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美麗州公園內,以良渚遺址作為考古背景,博物院以展示的各式文物生動立體的形式,展現了一幅五千年前良渚遺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遺產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對于華夏文明的意義已經不用贅述,是確認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發現。第二次來杭州,我終于有機會來到良渚!</p><p class="ql-block">展出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貴文物600多件(組)。</p><p class="ql-block">展覽通過大型油畫、場景復原、數字多媒體及3D打印等現代科技手段,對良渚遺址進行了復原說明和重現,很多場景栩栩如生,非常有沉浸感。</p> <p class="ql-block">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覽依托“水鄉澤國”、“文明圣地”、“玉魂國魄”三個展廳,展示了良渚遺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遺產價值,體現了良渚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貢獻。</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廳水鄉澤國:講述了一個建立在濕地上王國的崛起與發展。七千年前太湖的形成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創造了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時期,先民們種植水稻、養殖栽培,稻米是最重要的糧食,家豬是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制陶、紡織、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業生產更加專門化、體系化,此外還出現了一套被視為原始文字的刻畫符號系統。高度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p> <p class="ql-block">夾砂黑皮陶,因出土于河沙中,其表面多呈銹紅色,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圖亦文的12個符號,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稱其為“前所未見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廳文明圣地:2007年考古發現的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被譽為“中華第一城”。經過八十多年的考古歷程,顯示出良渚古城的規劃營建和結構布局具有東亞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廳玉魂國魄:良渚時期的用玉已形成明顯的等級之分。以神徽像作為共同信仰的神,并與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神權、軍權、王權形成良渚社會獨具特色的用玉禮制,反映了良渚社會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國家形態。良渚玉琮傳播四方,延綿至今,對中國文明的發展與傳承產生了廣泛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玉琮出土于反山十二號墓,重達6.5千克,是迄今為止雕刻精美、品質佳、體量ZUI大的玉琮,堪稱“琮王”。</p> <p class="ql-block">嵌玉漆器為一瘦長形帶把寬流杯,其外壁鑲嵌有玉粒,玉粒與漆面經過精心設計,呈現重圈、螺旋、直線、卷曲的紋樣,其工藝極為復雜,是良渚文化中的“高精尖”產品。</p> <p class="ql-block">帶有刻符的玉璧,是良渚博物院鎮院之寶之一。上面刻畫的鳥形符號被考古學家稱為“鳥立高臺”。如今這一圖案也被營運在這類文創衍生品之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岢岚县|
龙胜|
永新县|
云和县|
稷山县|
万山特区|
黔江区|
陵川县|
巴东县|
正定县|
德州市|
莫力|
三明市|
绥阳县|
古交市|
卢氏县|
石屏县|
垣曲县|
图们市|
堆龙德庆县|
桐庐县|
桑植县|
平乐县|
白河县|
壶关县|
阿拉善左旗|
永济市|
徐州市|
明光市|
禹城市|
克山县|
宁德市|
荣成市|
榆中县|
区。|
军事|
隆化县|
财经|
遵义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