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人問我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得不得?我可以肯定的回答:得、得、得!</p> <p class="ql-block"> 這是央視一套在盛夏之夜推出的一部弘揚正能量,滿滿當當,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以真人真事兒為背景的脫貧攻堅?。∏閲@著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華鎮百泥村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扶貧英雄事跡來展開敘述的,是難得的扶貧致富、攻堅克難的好劇,可以說不是報告文學勝似報告文學!</p> <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六月央視新聞聯播的一則新聞,報道了駐村干部黃文秀因公殉職的事跡,當得知年青的第一書記是在回村的途中被洪水沖走的噩耗,不知感動了電視機前多少觀眾!在當年盛夏之夜追授文秀書記所有的榮譽,都不及虎年暑期檔播放的《大山的女兒》劇情更貼近我們的心!所有記述駐村干部的事跡,都讓人們感覺是一種沉甸甸的愛!在電視機前與《大山的女兒》相會相處的十幾個夜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人,什么事跡,才能真正感動中國!</p> <p class="ql-block"> 在農村和貧困地區扶貧攻堅戰中,在大山深處精準扶貧過程里,“第一書記”所發揮的作用,就是中國的創造,而且,極具時代特征,極具代表性,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光輝的領引下,照耀著,指引著駐村第一書記們,詠唱青春之歌,不負韶華,攻堅克難,給黨和人民送來無數個脫貧喜訊、致富佳音,為中國鄉村徹底擺脫貧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佳績!</p> <p class="ql-block"> 當共產黨向全世界莊嚴的宣布,中國大地每一個角落,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那一刻,全國的駐村“第一書記”們功不可沒!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稱呼,不用評比,早已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第一”!</p><p class="ql-block"> 而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的演職員們,把中國底層人的精神面貌,當代青年人的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演繹的活靈活現,精彩絕倫!</p><p class="ql-block"> 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完美紛呈,好似一首經典的老歌、一首柔美的情歌,再配上動人的壯家山歌,讓大山里的鄉村,如同一幅山水畫一樣,呈現在祖國繁榮昌盛廣袤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劇情里沒有大腕明星的臉譜,可是以楊蓉和劉奕君為發表的演員,真的把戲給演活了,銀屏里透著一股鄉土氣息,穿透而來,樸實、真實,仿佛第一書記黃文秀并沒有因公殉職,永遠都在百泥村忙碌一樣,有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就如同觀影者身邊的人和事兒一樣,熟悉的味道,真真切切,非常濃厚!</p><p class="ql-block"> 這是雷獻禾導演繼《雷鋒的故事》之后,又奉獻的一部“時代楷模”之作,他精選了一幫貼近生活,會說“得”字,會唱山歌,富有活力的好演員!如果電視金鷹獎馬上投票評選,《大山的女兒》應該囊括所有的獎項!</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駐村“第一書記”難道不是共產黨最具特色的創造嗎?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進駐貧困地區,帶去的不是權力,而是共產黨的魚水情深,是用山歌唱出來的共產黨的關懷,傳遞的是共產黨的優良品質和作風,輸入的是知識科技的力量,發揮的是帶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一書記,來到貧困地區,不是為了行使權利,發號施令的,而是要做好脫貧的帶頭人,把貧困戶的疾苦融入到自己生命里,就如同文秀書記一樣,把百坭村看成是自己的家鄉,把長輩們視為自己的家長,走家訪、說方言、嘮家常、喝酸酒、遭白眼、吃苦頭、認兄長、送關懷,這就是百泥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為什么越走越好,為什么能取得成功的最樸素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黃文秀書記帶頭一家一家的走訪摸底,給低保戶韋奶奶洗頭送飯,不管刮風下雨,雷打不動;為讓龔福洋種煙致富,不知跑了多少趟家訪,吃了多少次閉門羹;為了把住在山上危房里的韋爺爺接下山,苦口婆心,不知做了多少工作;為了幫助殘疾貧困戶小美沙和韋平雨夫妻送醫治病,上戶口,開快遞站點,不知找了多少人和多少部門去解決;為了給每一家貧困戶辦社保,為了移除黃元軍家擋住修路的兩座祖墳,不知費了多少心血;還有多少數不盡的扶貧事跡…,文秀書記所做的一切,真正感動了百坭村的村支書、村主任,村干部,以及所有百坭村的村民!每一場劇情都是那么的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而每一個合作社創建和成立,不論是班華元帶頭種植沙糖桔,岑麗凌養豬、韋兄弟養鴨、六叔養蜂,還是韋平力帶頭種煙、蘭雙應榨油坊、岑福玉賣酒,以及最終帶頭種枇杷的蒙昌龍,個個在短時間內脫貧致富的成功,讓所有致富帶頭人,心服口服!第一書記把黨的幫扶政策用到了極致,把第一書記的作用,發揮的完美無瑕,淋漓盡致,也讓人們觀影后,有一種力量和非常舒適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 特別是對待枇杷種植致富帶頭人蒙昌龍,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緊不慢,實實在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等待,把共產黨的組織生活會,過的有聲有色!在暴風雨中幫助蒙昌龍搶收枇杷的場景,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人們都愛發朋友圈,而文秀書記的朋友圈可以調來千軍萬馬,鄰村的幾位第一書記正是看到了朋友圈的信息后,來到百坭村幫助運送枇杷的,現代互聯網科技的運用,在緊要關頭,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場面感人至深,讓所有人為之嘆服!</p> <p class="ql-block"> 一個個小小的枇杷,如同共產黨愛民的星星之火,燃燒在大山深處布滿星空的夜晚,照亮著來回穿梭幾公里,肩背肩挑運送枇杷人們的身影,仿佛重現了紅軍的長征路一樣,場景感人,場面震撼!讓人們不由自主的想起那首歌:</p><p class="ql-block">“共產黨好,共產黨好</p><p class="ql-block">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p><p class="ql-block">說得到,做得到</p><p class="ql-block">全心全意為人民立功勞…”!</p> <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動人畫面,真正感動到了蒙昌龍和他那特別多事兒的老婆岑福愛!從而促使蒙昌龍大義滅親,道出了馬萬里在種植枇杷上拿二成回扣的事實真相,也讓圓滑的多次給黃文秀出難題的馬主任無地自容,徹底認錯折服!</p> <p class="ql-block"> 第一書記黃文秀,克服重重困難、攻堅克難,團結帶領百坭村村兩會,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一年多時間內,就讓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這樣的成績,讓百坭村的村民想都不敢想,而脫貧攻堅的課題,做人的工作,永遠是最難解決的!文秀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了自己回家鄉致富的諾言,她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牽掛著脫貧的每一件事兒…!</p> <p class="ql-block"> 觀影《大山的女兒》每一集劇情,我的眼眶周圍,都會流動著百坭村脫貧攻堅,擺脫貧困,歡欣鼓舞,幸福滿滿的“液體”!我們雖然告別了時代楷模,感動中國的第一書記黃文秀,但她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百坭村全體村民和中國人的心中!她的英雄模范事跡,將永遠回蕩在大山深處,如同經典的詩歌一樣,詠流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东城区|
剑川县|
虹口区|
塔河县|
南平市|
罗田县|
蒙阴县|
寿阳县|
遵义县|
青阳县|
阜康市|
凤冈县|
综艺|
荥经县|
青岛市|
策勒县|
黄冈市|
镇原县|
图们市|
乌鲁木齐县|
清水河县|
古蔺县|
吕梁市|
通城县|
寻甸|
施秉县|
宝坻区|
濮阳市|
亚东县|
晋城|
祁门县|
桦甸市|
马鞍山市|
玉环县|
上犹县|
揭东县|
连平县|
常德市|
阳谷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