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編制:胡華泉</span></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資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瑞昌很小,在中國地圖上,只有一個坐標點。然而,這個坐標點,曾隱藏著五座三線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人民機械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軍工代號:9333</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人民機械廠,為江西地方軍工企業,1966年開始籌建,廠址原在瑞昌洪下鄉張家鋪,先稱國營九三三三廠,對外稱江西人民農具廠,1969年更名為瑞昌縣國營人民機械廠,主要生產軍用產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1964年11月25日起,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親自帶隊,率領江西省“小三線”建設項目選點工作組,跋山涉水,初步選擇25處作為建設“小三線”企業的廠址,其中瑞昌縣洪下鄉張家鋪被選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華東局派方萍根帶隊來黑龍江部屬123廠選調支內技術干部,帶往江西瑞昌。人民廠由上海重型機器廠負責包建,方萍根是上海重型機器廠黨委派到江西瑞昌縣任支內工作組負責人(組長),組織和實施工廠的興建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和一些專業生產骨干工人由五機部負責派出。為配合三線建設,瑞昌也成了三線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協調關系、劃撥土地、招募民工等任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大批熱血青年從黃浦江畔、軍工對口廠來到虎頭山下烏石河邊,他們是人民廠的第一批建設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工廠建設的需要,張家鋪、洞下李村又迎來了更多的上海支內職工、學生、復員轉業軍人和兵團戰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憑著"把三線建設好,讓毛主席放心"的堅定信念,以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人跡罕至的山溝中披荊斬棘、開山筑路、建廠房、裝設備,終于在1971年2月第一產品(57彈)生產定型,并投入批量生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10月人民廠第二產品(85彈)生產定型并批量生產。1983年3月85彈藥筒減伸工藝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至1988年,人民廠依靠軍品出口(主要是152彈),數年內為江西地方軍工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外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廠址遷至湓城街道新街人民廠新廠區,1992年被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收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民機械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軍工代號:9304</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機械廠,位于瑞昌市橫港鎮紅星村,始建于1965年,由上海儀表局和上海無線電三廠對口建設,由上海建工局負責施工。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戰嚴寒,斗酷暑,人拉肩扛,把建筑材料和機器設備運進山溝,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完成20476平米建筑,實現年生產85加農炮引信50萬發的生產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該廠按三線建設要求,把企業建在大山的兩側,命名為“一號溝”和“二號溝”,兩溝之間用山洞相連,85毫米加農炮彈引信和57毫米高射炮引信,是在洞中生產,其他工序在洞口附近的廠房里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與其他三線企業一樣,新民廠各項附屬部門一應俱全。宿舍,禮堂,職工醫院,子弟學校,托兒所,商店,糧站為職工解決了后顧之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新民廠整體搬遷九江市區,后更名為江西新明機械有限公司,由江西國科軍工辦控股,保留了9304的代號,成為為數不多的能頑強地生存下來小三線企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廠搬遷后,舊址交與瑞昌市人民政府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航海儀器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軍工代號:459</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航海儀器廠,位于瑞昌市桂林街道辦事處安家灣,始建于1970年,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所屬軍工企業,軍工代號:459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時代的號召下,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干部、工程技術人員、知識青年等告別故土,投入到459廠的建設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59廠是世界先進水平的燃燒器產品系列和規格最為齊全的工業燃油、燃氣燃燒器制造商,形成了“火神”牌燃燒器系列產品:(1)、轉杯式燃燒器:有燃氣、燃油和油/氣雙燃料三大系列共89種規格的產品;(2)、壓力式燃燒器:有位式和連續比例調節的輕油、重油及燃氣三大系列42種規格的產品;(3)、介質霧化式燃燒器:有燃油、燃氣和油/氣雙燃料三大系列36種規格的產品;(4)、低熱值燃氣燃燒器:有燃氣和油氣混燒兩大系列12種規格的產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廠具有高水平的燃燒器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制造和調試服務能力,燃燒器產品和相關標準共獲二十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生產的近千臺各類燃燒器廣泛用于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各類燃油、燃氣爐上,并列裝于中國海軍艦艇,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綜合社會效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59廠職能部門有總經辦、黨群工作部、財務部、生產保障部、科技部、駐廠軍代室、導航技術研究室、機械加工車間、裝調車間、產品檢驗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廠區配套設施:醫院、商店、銀行等;家屬區就有一區(10棟),二區(8棟),三區(6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459廠經歷了轉型陣痛,2008年整體遷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江船用機械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軍工代號:491</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江船用機械廠,位于瑞昌市夏畈鎮石溪沖,始建于1970年3月,最初廠名為井岡山機械廠,1981年工廠更名為九江船用機械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該廠主要生產船用空氣瓶系列、醫用高壓氧艙系列、液化氣貯罐系列,“萊頓”燃油燃氣鍋爐系列,還有煉油化工設備、鋼質特種壓力容器、港口起重機械、冶金礦山機械及厚壁鋼管結構件等產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該廠于1985年取得國家勞動部頒發的一、二、三類壓力容器設計批準書和制造許可證;1987年取得國家一級計量單位證書;1988年獲得江西省和船舶總公司“質量管理獎”;1989年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990年通過了國防計量認可; 1992年通過了軍工質保體系評審認可;同年取得國家醫藥管理局頒發的高壓氧艙制造準許證書; 1994年獲得中國船級社船用鍋爐工廠認可證書;1995年以后相繼獲得國家勞動部B級鍋爐制造許可證和高壓氧艙制造許可證,并取得了江西省有關部門頒發的市政燃氣工程設計證書、化工石油工程施工資質證書、壓力容器管道安裝修理許可證書;2000年船用空氣瓶系列產品取得英國、德國、挪威、意大利和中國船級社資格認可;2001年5月取得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2001年9月通過海軍第二方質量體系認定注冊審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廠之初,這里還是一片遠離城市,遠離交通要道的貧困山區。最開始過來的一批建設者生活得非常艱苦,他們大多是從大連造船廠援內的職工,還有部分轉業軍人,以及剛畢業的大學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區有商店、糧站、照相館、銀行、郵局、子弟學校、澡堂、醫院、職工大食堂、招待所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市場經濟的轉變,491廠為了更好地發展,</span>2011年陸續搬遷至九江市城西港區,<span style="font-size:20px;">并更名為“海天設備制造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江州造船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軍工代號:6214</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江州造船廠,位于瑞昌下巢湖。1969年2月14日,中央軍委辦事組的一份請示報告提交到毛主席的桌前,毛主席在報告上批示:“在長江中游,另建一個核潛艇生產基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2月16日,中央軍委造船工業領導小組批復,同意六機部九江地區建設指揮部成立。同年6月,把指揮部改名為“214工程”領導小組,負責領導九江地區造船基地建設工作。代號6214應運而生,“6”代指1970年6月正式工作領導小組,“214”就是毛主席批示報告的時間。為了保密,6214廠起初對外稱燎原機械廠,后來,又對外改稱江州造船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214廠的第一批建設者里有來自葫蘆島的專家,葫蘆島的渤海造船廠(代號431)是中國第一個核潛艇生產基地。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北京、上海和武漢的一些潛艇專家,另外,還有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也被集中分配到這里。他們在解放軍工程兵的支援下,開始了漫長的潛艇基地修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214廠各分廠廠址散落于瑞昌黃金鄉、碼頭鎮北部一帶,廠區大多靠近下巢湖、黃砂一帶,而職工生活區、職工醫院、子弟學校、電影院等大多位于碼頭鎮一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設初期,各分廠廠區都在無電無公路的山溝溝,建設者們為了趕工期,步行幾十公里,用板車把物資和行李運進工地,做好施工前的各種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施工隊伍還沒等工地“三通一平”完成就進駐現場,大型設備無法進場,他們就把設備拆成零部件,一個一個搬進去再安裝起來使用,沒有工具,工人們就自制工具。當中國第二核潛艇廠建設第一次大會戰時,由于大型機械和工程車輛不足,大批土建材料積壓在碼頭運不進來,工人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義精神,用板車、肩膀、編織袋甚至是臉盆,克服下巢湖吸血蟲泛濫的威脅,硬是用幾天時間,把十幾萬噸的材料運到施工現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加6214工程建設的,來自全國三十多個單位,人數最多時達3萬多人,國家先后撥款2億多人民幣。幾座靠水的山體全被掏空,分別建成了山洞車間和總裝車間,下巢湖的水道盡頭修建了大型的船閘,所有的核潛艇建造準備工作大多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底,由于由于國家財力不足,縮短了基本建設戰略,六機部決定緩建6214江州造船廠。到1973年,6214基本完成了國家9409萬元基建軍工,建設了36.9萬平方米的廠房,主要廠房和部分設備也已經安裝到位。在最鼎盛的時期,職工最多高達72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如果按照生產第二代核潛艇的要求,6214廠不但需要補充很多工程項目和設備,而且在防止核擴散污染和在長江內解決反應堆實驗的安全措施存在問題,投資缺口和技術不足束縛了6214廠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第二核潛艇廠剛剛建好,卻面臨無法生產核潛艇的尷尬困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6214廠首次承建的工程兵特種舟橋項目,在特種舟橋各類型號產品上,6214廠獲國防工業重大技術進步成果二等獎,全軍科研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優質產品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2月,635c型海道測量船下水進入東海艦隊服役,舷號"東測226"; 1983年2月第2艘635c海道測量船下水,后進入南海艦隊服役,舷號為南測42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6214廠自行設計制造的3400噸級舉力浮船塢“廬山”號下水,該浮船塢在1985年榮獲船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4月2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艘雙體客輪“瑞昌”號開始試航。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雙體客輪之一。功率為6000馬力,擁有1500個床位,與普通客輪相比,具有甲板面積大,載客量多,抗風能力強,抗沉性能好等特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國際關系急劇緩和,6214廠除了維護海軍的老舊潛艇之外,軍品訂單幾乎歸零。2005年,6214廠宣告破產,同年11月成立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公司。 2018年7月,中海重工曾發公告,稱在瑞昌市政府支持下,江州聯合造船將由揚子江船業接手,但當年10月的交易公告中并未出現揚子江船業的身影。至2021年,</span>船廠仍前途未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發生背景是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線建設包括大三線和小三線建設。大三線建設是中國國家戰略后方基地的建設,是三線建設的主要部分,建設內容是建立以國防工業和基礎工業為主體,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的中國國家戰略后方基地的建設,三線建設的主要部分燃料動力和農業、輕工業在內的國家戰略后方基地。小三線建設是指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戰略后方地區建立以迫擊炮、火箭筒、無坐力炮、步槍、機槍、沖鋒槍及其彈藥和地雷、手榴彈等輕武器生產廠為主,包括為武器配套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信等在內的地區后方基地。主要為滿足地區自衛戰中地方部隊和民兵作戰需要,也為野戰部隊提供武器彈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促進瑞昌工業化進程做出了極大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國家三線建設資料、老職工回憶錄、網絡資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景泰县|
牟定县|
靖宇县|
长汀县|
云林县|
伊金霍洛旗|
八宿县|
宜兰县|
宣武区|
桦南县|
普陀区|
新建县|
南昌市|
富川|
桦甸市|
绥滨县|
峨山|
太保市|
四会市|
修文县|
绵竹市|
广州市|
龙口市|
象山县|
崇礼县|
且末县|
永寿县|
上思县|
长沙县|
镇江市|
航空|
景泰县|
上犹县|
仙游县|
镇赉县|
饶平县|
湖口县|
新民市|
边坝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