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魯閣國家公園,是臺灣第四座"國家公園",位于臺灣島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縣、南投縣三個行政區。2010年5月5號傍晚,我們的旅游大巴經過了這片寶地。讓我最驚嘆的是,太魯閣大峽谷都是大理石,滿山是寶!導游告訴大家,即使是原住民,也不準進山,不許從這個山里帶出一塊石頭!</p> 園內有臺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另外園內的高山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孓遺生物,如山椒魚等。太魯閣亦成為臺鐵之列車名。 其主要的景點有長春祠、燕子口、靳珩公園、九曲洞、慈母橋、天祥;主要的自然景觀有錐麓斷崖、流芳橋、大禹嶺、布洛灣、砂卡礑步道、綠水合流步道、清水斷崖步道、白楊步道、豁然亭步道、蓮花池步道、黃金峽谷。 太魯閣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本侵略時期于1937年12月27日成立之所謂"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45年,國立公園因日本戰敗而廢止。 太魯閣公園成立于1986年11月,東起和仁溪口,西迄西合歡山,南至奇萊南峰,并沿著奇 太魯閣國家公園景觀(二)萊北峰東棱東伸至加禮宛山,北至南湖北山,橫跨了花蓮、南投及臺中三縣;立霧溪為區內最主要的水系,流域面積涵蓋了全境的三分之二,總面積達92,000公頃,僅次于玉山,為臺灣第二大公園。 花蓮市北行25公里,就到了太魯閣峽口。迎面可看到一座紅柱琉璃瓦高大牌樓,橫匾 上寫著"東西橫貫公路"六個大字。這里是中橫公路的東端起點。穿過牌樓,踏上公路,人們立即會被沿途壯美的景色所吸引。 這里有斷崖深谷,臨空飛瀑,清澈溪流,處處蔚為奇觀。景色之雄奇,可以說是鬼斧神工,參天地造化之最,被列為"臺灣八景"之一,名"魯閣幽峽"。 太魯閣峽是立霧溪中上游峽谷的總稱。從太魯閣到天樣這一段,稱內太魯閣峽,長約20 太魯閣峽谷公里,全是斷崖幽谷,為中橫路上風景區的精華。 九曲洞是橫貫公路工程中最險要的路段,這段險路九折十八回,蜿蜒于山壁洞穴之中,全長800米,步行約40分鐘。人口處石壁上有黃杰將軍所書"九曲洞"與書法家梁寒操所書"九曲蟠龍"摩崖大字。游人至此仰觀壁立千仍,俯瞰潺潺溪流,仿佛正處于天地接縫間,那種與天與地合而為一的感受,真是奇妙無比。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原始森林面積廣闊,生態 環境也非常的復雜,園區內因原始森林面積寬廣,同時也擁有許多生態資源,共有山椒魚,莫氏樹蛙,臺灣黑熊,臺灣獼猴豬,臺灣穿山甲,山羌,水鹿,長鬃山羊等數百種動物生態,更有云杉林,臺灣蘆竹,冷杉林,箭竹草原,玉山圓柏及鐵杉林等多種珍奇植物,為園區內的特有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橫跨花蓮、南投及臺中,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巖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br><br> 太魯閣峽谷為臺灣花蓮縣自太魯至天祥之間20千米的大峽谷。沿線山嶺,高入云霄,谷深莫測,溪流蜿蜒,飛瀑似簾,景色奇絕。 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臺灣,慢慢隆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巖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巖因而露出地表。<br><br> 谷內勝景有長春祠、九曲洞、天祥等。附近還有建筑宏偉的德祥寺、七層天峰塔、孟母亭、普渡吊橋等。 從天樣西迄大禹嶺(舊名合歡啞口),長約58公里,稱為外太魯閣峽。這一帶沿線景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內太魯閣峽那種斷崖幽谷等險峻地形已很少見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地勢開闊、峰巒起伏、草木蔥郁、云海滄茫的山地。 這些大理巖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復雜的植物林相,并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 400萬年前,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相互撞擊,劇烈的地殼變動,使臺灣地層急劇上升,千萬年來,立霧溪豐沛的河水不斷切割太魯閣這塊臺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巖層,于是形成了最獨特的大理石峽谷景觀。“水為刀,石為料”,切出了這片面積雖小,卻復雜壯觀的大理石巖峽谷。<br><br> 沿途有文山溫泉、西寶農場、豁然亭、慈恩山水、碧綠神木和關原云海等勝境,景色超塵絕俗,令游客駐足忘返。 650萬年前,地殼動蕩不寧。逐漸向西北方向移動的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不斷擠壓,能量聚集,尋找釋放的出口。 于是火山頻頻爆發,海嘯大浪滔天滾滾。蓬萊造山運動后,橫空出世,一座臺灣寶島。海島上有山,有水,有生靈,有神木。立霧溪發源于臺灣中央的奇萊山主峰,從海拔3449米的源頭一股蠻勁直沖大海。 恒古千年萬載,水石互相糾纏。水作刀,切出了險峻雄偉;石為料,呈現著深邃壯麗。青蛙石的中層為白色大理石巖,上下層則為深綠色的青色片巖。一座獨立巨石屹立于立 溪旁,宛如伏在溪中的大青蛙。 20公里長的太魯閣峽谷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理石峽谷,能目睹此景的人是幸運的。 太魯閣,取自臺灣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偉大的山脈",偉大的山脈中居住著太魯閣人信奉的彩虹神靈。 太魯閣族的發祥地,是臺灣中央山脈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大約在300多年前,他們翻山越嶺來到了立溪旁,是相中了這里的耕地獵區。太魯閣人以父系社會生活,小家庭為結構,男耕女織,推選最聰明正直的男人為部落首領。他們信仰泛靈,相信子孫如果遵從祖先的規范和教訓,即會得到祖靈的庇護。<br><br> 如果說臺灣是美麗的寶島,那么太魯閣峽谷則是美上加美的奇景。 長春祠位于臺灣花蓮縣太魯閣峽谷入口不遠處,是太魯閣公園內的一個景點。供俸著中橫公路施工過程因公殉職的212位員工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長春祠內,供俸著中橫公路施工過程因公殉職的212位員工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br> 唐式風格的長春祠依地勢嵌入山壁間,立于斷崖下,精巧而莊嚴,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涌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息,形成"長春飛瀑",是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 立霧溪經祠前流過,長春聽濤也是一大景致。祠前建有環形步道,供游人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 祠后垂直的山壁間,開鑿出"之"字形陡直階梯,380階石梯蜿蜒向上,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可到達觀音洞,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的施工全圖。也可登上矗立山崖之上的太魯閣樓和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風光。 1956年7月7日,由臺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事宜。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主持,當時負責兼代主委的蔣經國也應邀參與。此工程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 中橫公路,是是臺灣第一條連接臺灣東部與臺灣西部的公路系統,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前文被我描述的險峻無比的盤山路,便是中橫公路的一段,它經過的地形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米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當年在開鑿這條路的時候,便犧牲了很多人。 太魯閣公園以峽谷及山岳為主要地形特色,峽谷地形以立霧溪最具代表性。在太魯閣中開車或者行走,都要很小心,因為這里的公路大多都是幾十年歷史的隧道或者山間路,上方大部分都是高山,所以如果是大暴雨或者臺風經過,一定會造成塌方。<br><br> 中橫公路于1960年5月9日通車,整個工程費時3年9個月18天,花費4.3億新臺幣。然而,竣工后的中橫路一直沒有太平過。發生于1999年的臺灣"9·21"大地震,對中橫公路是場大難。距離震中不遠的中橫公路西段全部中斷,雖經全力搶修,但中后段的梨山到谷關路段,仍不能通行 百萬年來,豐沛的立霧溪水不斷向下侵蝕,切開了厚度超過1000公尺的大理石層,形成了今日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間垂直壁立的U型峽谷,造就出公園中最撼人心弦的地景。 太魯閣公園內名列百岳的高山多達27座,主要的山峰包括了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無明山、畢祿山、奇萊連峰、合歡群峰、大魯閣大山等。 20公里長的太魯閣峽谷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理石峽谷,由全國35家媒體評選的“中國最美十大峽谷” 中臺灣地區唯一入選的就是這里,又因為兩岸懸崖萬仞,奇峰插天;山嶺陡峭,怪石嵯峨;谷中溪曲水急,林泉幽邃,具有長江三峽雄奇景觀連綿不斷的氣勢,而被譽為“寶島的三峽” 。<br><br> 這里山高入云,絕壁千仞,水流洶涌,瀑布高懸,真的奇險無比,其景無雙。太魯閣大峽谷排在全國大峽谷第六,以“太魯幽峽”的芳名躋身于寶島八景之列。 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群峰巍峨,峽谷深幽,溪流蜿蜒爬行。太魯閣一段,山體是大理石,開鑿特別艱辛。站在長春橋俯瞰,可見碧藍溪水旁都是堅硬的大理石巖石。 70多公里就從海平面爬到3275米,這在大陸是沒有的。 中橫公路貫穿分隔臺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米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 由于地質的產生年代不同,而且所富含的礦物質很豐富,所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景區內,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巖石、水等等景色,搭配上險峻秀美的景色,能夠讓旅行者驚喜連連。<br><br> 中橫公路東起花蓮縣太魯閣,西至臺中縣東勢鎮,橫穿雄奇的臺灣中央山脈,蜿蜒近300公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马尔康县|
大田县|
格尔木市|
安乡县|
同江市|
焦作市|
全南县|
阿拉善盟|
石屏县|
荥阳市|
新竹县|
通许县|
西青区|
阳谷县|
延长县|
瑞金市|
岐山县|
清水河县|
隆回县|
合水县|
梨树县|
梧州市|
萨嘎县|
满城县|
瑞安市|
商水县|
大方县|
阿合奇县|
大丰市|
焦作市|
庆云县|
枣阳市|
宾川县|
定边县|
寻甸|
承德县|
伊宁县|
云林县|
大化|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