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前言</b></h1> <h1><b>從來談論山水勝景的,大抵少不了桂林。桂林地處湘桂走廊南端,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這里有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還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苖、侗、仫佬、毛難等10多個少數(shù)民族。2000多年的歷史,不但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b><br></h1> <h1><b>從桂林旅游歸來已近三周了,這期間正趕上武漢的燒烤模式,我冒暑上班急著趕工,不巧又患了重感冒,這預備中要記述的游程便一拖再拖,總之人總會為他的懶惰找到許多借口的。今日得閑,我趕緊執(zhí)筆扣留一些此游記憶中幾個最高的浪尖吧,以免因為時間的磨洗而將腦里的一點印跡退逝。</b><br></h1> <h1><b>(一)冒雨游逍遙湖</b></h1> <h1><b>逍遙湖距桂林市區(qū)20公里,距漓江2公里,是桂林旅游東線的一顆明珠。</b></h1> <h1><b>我們的旅游大巴剛抵達逍遙湖景區(qū),忽見遙峰起云數(shù)縷,俄即布滿天空,大雨傾盆而降。</b></h1> <h1><b>“這樣的天氣,適合游玩嗎?”我不覺心里有點悶氣,但嘴上仍對同伴道“這樣時節(jié)的雨,就來了也沒什么要緊的吧!”</b></h1> <h1><b>“希望是陣雨,說不定等會兒雨點會稀疏了。”同伴回應道。</b><div><b><br></b><h1><b>我們只好鼓起勇氣向前走了。但老天爺似乎有意要與我們作對,天空象被誰捅了個大窟窿,風顛狂地吹拂,雨瘋狂地下泄,四圍全是急流的轟鳴聲,棧道邊的樹枝在左右俯仰地擺動,象舞女扭動的腰肢一樣。很快我們頭頂舉著的傘便成擺設了,淋濕的頭發(fā)被風吹得披滿額際,衣衫被雨水浸透,巴貼在身體上。罷罷,我干脆閉上眼睛,平靜地接受這天地和山林的饋贈,以溫柔的姿勢,和大自然兌換一場心靈的洗禮吧。</b></h1></div></h1> <h1><b>我們同行有六人在山林里迷路了,長了青苔的山坡道十分濕滑,加之我的鞋底少了防滑齒輪,走起來真是步步驚心,若不是同伴力挽,我?guī)状尾铧c跌落山谷!這樣的天氣游山,真是平生第一遇呀!這時,逍遙谷里,除了我們6人,自然再找不出一個人影了。兩旁的樹木,影像深黑地擺列著。向樹林的疏缺處,眺望逍遙湖的水色,尚能看到一片朦明的白光,這無形中給我們增添了信心,我們一直在湖邊,并未走遠啊。山道另一邊的一帶山嶺,界在天空與湖水之間,顯出濃黑的影暈,看去像沒有實體的林蔭或云翳。空間大部分為雨云所遮掩,但略低矮的地方,猶顯現(xiàn)著暗青的顏色。</b></h1> <h1><b>我們在蜿蜒盤旋一望無盡的山道上頂風冒雨徘徊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在一路人的指引下走出了山谷,水氤氳出霧氣,繚繞在周身。一定不要有熟人看到此時此境的我,渾身濕透,頭發(fā)粘身......唉,謎一樣的際遇,謎一樣的情緒。</b></h1> <h1><b>返回途中,再看前面經過的瀑布,氣勢忽增三倍的雄壯。但見那翻銀滾雪的浪頭,一陣緊似一陣,洶洶奔騰而來,沖擊巖石,噴沫四濺,聲如殷雷動地。</b></h1> <h1><b>大自然的喜怒哀樂真是隨時隨地而異呀!逍遙湖之旅,我們無心觀賞沿途的幽溪棧道、龍嶺流泉,無意欣賞一路的詩刻文章、名人趣事,那得在風和日麗的歡欣中體驗呀;今天的大自然顯得有些暴怒有些調皮,她以云暗天低來抒發(fā)她的愁悶,以疾風卷地來發(fā)泄她的憤怒,卻以沛然莫御的飛瀑,來展示她奔放的才思......</b></h1> <h1><b>逍遙湖之旅,銷魂之旅也!</b></h1> <h1><b>【七律】雨中游逍遙湖<br></b><b>為愛逍遙游此湖,不辭風雨浪形軀。<br></b><b>霧昏階滑迷荒徑,水急瀑喧躋險途。<br></b><b>青嶂這邊無路出,紅塵那畔有人呼。<br></b><b>今朝際遇實難記,檢點行囊味特殊。<br></b><b>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b></h1> <h1><b>(二)錦繡漓江</b></h1> <h1>“<b>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早在讀書時代我就從課本里知道了這句贊語,成年后又看了不少以漓江為題材的山水畫,還知道20元人民幣背面圖就是漓江景點“黃布倒影“的畫面。今天我即將要游覽的,就是這“甲桂林”的陽朔山水,不用說,我此時心里差不多全充滿了熱蓬蓬的興趣,以為“天下奇觀”在兩三個鐘頭后就要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任我飽飫,任我激賞!</b></h1> <h1><b>桂林的天真象孩子的臉,說變就變。頭一天游逍遙湖時還是狂風暴雨,游陽朔這天就趕上酷暑烈陽了。旅游大巴很快駛出了桂林市,馳行于通往陽朔的山道上。從車窗望出去,一座座山峰猶如大地凸起的一根根神柱,陡升上去,卻又相互接連,互相掩映,互相襯托著。由于陽光的照射,云彩流動著又不斷變換著深淺濃淡的顏色。山沒有劍峰,是平和圓潤的頭,像無數(shù)靜坐誦經的高僧,在念經誦佛,感悟天地之奧秘,神思生命之絕妙......這些年我游走南北,也攀爬過不少山峰,那山的景象多是連綿起伏的,峰如煙海,浩瀚無邊。象桂林的山,正如柳宗元所概括的:“發(fā)地峭豎,林立四野”,這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別處實不多見。</b></h1> <h1><b>午餐在興坪古鎮(zhèn)慕名品嘗了地道的劉姐啤酒魚 (興坪11分店),魚是漓江特有的劍骨魚,鮮嫩,老字號店沒得說。唯一缺點是人太多,等待太久。餐后便是期待已久的漓江之旅了。 </b></h1> <h1><b>一聲汽笛,游輪啟航,夢中神交已久的奇峰秀景便如詩如畫般地直撲我的眼簾。“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韓愈的這兩句流傳千古的狀寫桂林山水形象的詩,此時出現(xiàn)在了我的腦際,韓愈把桂林山水擬人化,比喻為一個素樸而秀美的女子,確是有獨到的觀察。雖然這種形象,在今天我們已經不完全能看見了,今天的漓江經昨日的暴雨洗禮已成黃湯了,哪里是什么青絲羅帶?但我們可以透過詩句,想像漓江當年的風貌和性格來,那應該是一條澄碧、溫婉、款款飄動的青羅帶啊。而“山如碧玉簪”正是今天的山貌:這里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樣裸露著巖石,而是長滿了茂密的叢林,山體皆平地拔出,形態(tài)各異,郁郁蔥蔥,秀聳玉立,象美人頭上的碧玉簪......</b></h1> <h1><b>講解員用略帶地方口音的普通話給我們介紹一路美景的名稱: “楊堤煙雨”“浪石仙境”“九馬畫山”“黃布倒影”“興坪佳境”。講解員道,“楊堤煙雨”得在云輕雨潤的陽春時節(jié)才能欣賞到最美,那時鷺飛鶯啼,隨著船移山行,細雨簾里的楊堤真如一首朦朧詩,讓你想看分明又不讓你看分明,使人禁不住從內心產生若夢似真的幻覺......聽他這么說,我真想再找個春天重游一次漓江呢。船行至“浪石仙境”時,奇峰則多了起來,講解員指著前面的山峰如數(shù)家珍:什么童子拜觀音呀,八仙過海呀,青蛙跳江呀,烏龜爬山呀等等不一而足。我口里非意識地念起了蘇軾的《江城子》:“......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擬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這是蘇子在游覽西湖時,一位少婦慕名拜見并為其彈奏了一首古箏曲,蘇軾由此為她寫下了此詞。此處雖不是西湖,也未見盈盈的湘靈,但那“江上數(shù)峰青”的深遠的意境,與我眼前的景與情是多么的契合呀!</b></h1> <h1><b>“九馬畫山到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游客們的目光齊刷刷往前看,講解員給我們背了一首當?shù)氐母璎帲骸翱瘩R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那個不想當狀元郎呢?船行至畫山下,滿船的人一個個瞪大眼細看,有人說看出了九匹馬,有人說看出了七匹馬,哈哈,我回頭查閱了一下,這畫山與旅行家徐霞客具體生動的記游有關:“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惜我當場于嘈雜的人聲中并未細看山壁石紋,倒是將神馬的傳說記了下來:相傳它們本是天宮神馬,趁齊天大圣孫悟空任“弼馬溫”時看管不嚴,便偷下凡間,在漓江邊飲水時,被一畫工看見,畫工想描繪下來,結果馬群受驚,慌亂中誤入石壁而永留人間,由于它們均為神所變,因而形態(tài)莫測,難以辨認。講解員那首歌謠正說明辯認畫山“馬”不是易事。</b></h1> <h1><b>當游船駛入螞蝗洲的拐彎處,奇妙的“黃布倒影”出現(xiàn)了,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之美,就數(shù)黃布灘倒影最為醉人。這里正是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面畫的取景處。今天碧空如洗,前面黃湯般的河流至此處也清澈了,只覺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為清晰,而且因為水的流動,山也仿佛流動起來。七座俊秀的山峰像七位穿著綠色天鵝絨裙子的仙女,將曼妙的身姿倒影在嫩綠的江水之中,滴翠如油,時而還有竹排或漁船撥開如鏡的水面穿行其中,倒影便粼粼波動起來,清代詩人袁枚詩云:“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真是美得令人心悸呀!</b></h1> <h1><b>面對如此難得美景怎能不留影呢?游船善解人意地停了下來,讓游客們盡情拍照。我拿出事先備好的20元人民幣紙幣,仔細打量眼前觸手可及的“黃布倒影”,真有一種似我非我的幻覺,不是昔日畫中迷,今日走進景中醉呀!船上一片山呼海嘨,人們紛紛舉著20元紙幣與山水合影,歡聲笑語在山谷間回蕩......</b></h1> <h1><b>船繼續(xù)在山水畫廊中穿行,剛剛拍夠了美照的游客們還在相互交換查看自己滿滿的收獲,講解員的聲音又在耳旁響起:“興坪佳境”到了!很快我的心又被掉進另一景致里著迷:什么“僧尼山”、“螺螄山”、“朝板山”等等形態(tài)各異、濃淡有致、層次分明的山峰驚艷地呈現(xiàn)眼前,“僧尼山”恰似一僧一尼正面對面辨經,“螺螄山”則如巨大的螺螄挺立江畔,“朝板山”則如古代朝臣手中所持弧形直立的朝板......我知道游程的終點快到了,不覺有些留戀不舍,水面南風醺醺地吹著臉頰,熱力的陽光灑灑地閃耀在水面山間,讓人感受到的是燦爛和生機,是成熟與豐美——春花固可愛,秋月也叫人歡喜,夏天不也是一首熱情奔放的抒情詩么?想到此,煙霧一般消散了的,又豈只是熬人的炎氛?</b></h1> <h1><b>在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系船處,我們的游船靠岸了。當我走出船倉,回首與漓江作別時,不覺意緒飄銷,“一落千年桃源夢,幸于仙界走一遭”,我的心情是怎樣地比漓江上的波瀾還要泛濫啊! </b><br></h1> <h1><b>【七律】游漓江<br></b><b>一水劃開山萬重,桃源仙境喜相逢。<br></b><b>銀環(huán)金疊三三界,翠滴藍凝九九峰。<br></b><b>風壯歡聲飄錦谷,波涵倒影接靈蹤。<br></b><b>陽川百里看勝畫,若夢似真任淡濃。<br></b><b>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b></h1> <h1><b>(三)溶洞探奇</b></h1> <h1><b>來陽朔的第二天,我們又作銀子巖溶洞之游。</b></h1> <h1><b>銀子巖溶洞位于距桂林85公里的荔浦縣馬嶺鎮(zhèn),距陽朔18公里。自陽朔乘旅游大巴,迤逶行來,一路觀賞車窗外的山光嵐影含笑迎人;一路聽導游介紹銀子巖溶洞的奇特景觀:銀子巖景區(qū)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四周群山環(huán)抱,銀子巖溶洞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現(xiàn)已開發(fā)游程約2000米,包括下洞、大廳、上洞三大部分,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fā)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洞內鐘乳石像銀子似鉆石,而且高達數(shù)十米,看上去晶瑩剔透,潔白無暇。含有石英石、方解石微粒的鐘乳石在燈光照射下折射出銀子般的光芒,故稱為“銀子巖”。</b></h1> <h1><b>導游的介紹充分調起了我味口,而滿蘊著渴欲一見的熱忱了。更何況訪問山靈,結識洞仙,我是從來不惜拜勞自己的玉趾的。</b></h1> <h1><b>峰回路轉,我們終于抵達巖洞所在的山腳下,導游留車上,讓我們自己入洞。團員每人于入口服務臺處領取了一電子導游講解器掛于耳畔,然后通過一甬道,便直入洞中了。</b></h1> <h1><b>接下來我們便跟著電子導游參觀。電子導游介紹說:洞內絢麗、幽美的景點有28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堪稱鬼斧神工,色彩繽紛而且形象各異的鐘乳石石柱、石塔、石幔、石瀑,構成了巖溶藝術的萬般奇景,被世人美譽為“世界溶洞奇觀”。溶洞內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有“三絕”和“三寶”。“三絕”是雪山飛瀑、音樂石屏和瑤池仙境。“三寶”是佛祖論經、混元珍珠傘和獨柱擎天。</b></h1> <h1><b>那巖洞最先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荔浦竽”,這么布局是有寓意的,據(jù)說荔浦最有名的土特產就是“荔浦竽”,洞口擺這一巨型貌似竽頭的石筍作為游洞的序幕,既可招徠游客,又宣傳了家鄉(xiāng)的土特產,當今人們在增收創(chuàng)效方面可謂動足了腦筋。不過仔細觀來,這鐘乳石怎么不亮呢?不是說溶洞內石壁銀光四射嗎?正想著呢,耳邊的電子導游說話了:因為這里接近洞口,通風較好,風化較快的原故。待會走到巖洞中部,我們就可以欣賞到銀光閃閃的鐘乳石奇觀了。</b></h1> <h1><b>再向前數(shù)步,左上方霓虹閃爍處,一只美麗的孔雀正展開它美麗的羽毛在迎接著我們的到來呢,這時耳畔電子語音響起 : “這一景觀叫孔雀迎賓。那么這只孔雀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于遠古時期地下河長年沖刷,侵蝕了這巖石母體所剩下的殘余物”。</b></h1> <h1><b>隨著步移景換,電子導游也隨著一路指指點點,它說那是“三絕”之一的“雪山飛瀑”,看去前面石崖上果然有一匹20多米高的雪瀑,在五彩燈光映襯下,紛飛四濺,再看四周,恍然身處一個冰、雪、霜交融的洞天,置身在粉裝玉徹、銀裝素裹的北國之冬里......它說那是銀子巖的第二絕“音樂石屏”,如果以杖扣之,發(fā)聲清越,空靈曼妙,不過為了保護溶巖已禁止游客隨意擊打了。立此細觀,石屏高約3-4米,是由數(shù)十片細長的石屏連在一起形成的,深淺厚薄各不相同,整體看有些象咱湖北的古編鐘呢。更有一處叫做銀子洞第三絕的“瑤池仙境”,由一排15米高的石幔簇擁而成,象一幅巨大的珠簾玉錦,在彩燈水鏡倒影的襯托下,形色各樣的鐘乳石,如仙似幻,像人似物,栩栩如生。從高處俯瞰,可見最底處有個非常華麗的水池,池內晶瑩剔透的鐘乳石,如出水芙蓉,淋漓光亮,仿佛是當年楊貴妃沐浴過的“華清池”。從另一個角度看去,又仿佛是龍宮的入口,幽深而神密,此處又曰“萬丈深淵”。此時耳畔的電子語音又響起:其實啊,“萬丈深淵”是個錯覺,如果仔細看,那個華麗的水池最深處還不足三十厘米,因為洞里很暗,池水清澈如鏡,四周高大的鐘乳石又筆直地投影在水里,便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華麗光彩,使水中的倒影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的,如同仙境一般。</b><br></h1> <h1><b>異彩紛呈的景色還在一路上延續(xù)下去,柔和的燈光泛濫在群石間,晶瑩透澈,見之令人目眩神移......這時電子語言響起:大家看到巖石在閃閃發(fā)光了嗎?哇,真的咧,只見眼前的巖石似寶石琢成,讓人自疑身入寶山了呢!電子導游又說話了:游了銀子巖,終生不缺錢!哈哈,順著這句話,咱今天可真是不虛此行啊!</b></h1> <h1><b>步移景異。跟著電子導游的指導,我們逐一游覽了余下各景,有所謂佛祖論經者、有所謂敦煌石窟者、有所謂古老銅鏡者、有所謂藝術長廊者、有所謂千年靈芝者......無不惟妙惟肖,觀之頤解。有一處稱為“獨柱擎天”的,巍巍高乎26米,它猶如矗立于峰巔之上的老松,憂郁滄桑,周圍遍布著均勻細長的枝枝,此景是洞中“三寶”之一。有一處稱為“混元珍珠傘”的,只見一把巨大神傘插在不遠處的石筍上,相傳這是《封神演義》中北方多聞天王手中的神器——“混元珍珠傘”,多聞天王就是靠它來制服妖魔,保護財物的。如今這把神傘收于洞中,成了銀子巖溶洞的鎮(zhèn)洞之寶。</b></h1> <h1><b>沿著蜿蜒曲折的甬道前行,有時象進入了寬闊的廣場,有時又象走在羊腸小道,我們在一處喚著“四世同堂”的鐘乳石觀前久久流連。電子導游告訴我們,此處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形成的鐘乳石:呈黑色的是老年階段(100萬年),呈橘黃色的是中年階段(60萬年),呈乳白色的是青年階段(40萬年),呈潔白色的是幼年階段(20萬年),真讓人大開眼界呀!細賞著不同地質年代的鐘乳石頭,有的如細發(fā),有的如狼牙,有的如竹筍,有的則如石柱、塔、幔......從細如發(fā)絲長成粗如石柱,這其間要經歷多么悠長的歲月呀,我們渺小的人類,在神奇的造物主面前,除了崇敬和贊嘆,任何的管窺和傲慢都是多余的。</b></h1> <h1><b>我們在那稀薄的光影里,轉了一個多小時。回頭看時,同行游客三十人只剩下我們三人擺尾了。趕緊加快步伐出洞,又九曲十八彎地繞過洞口的各種售賣當?shù)赝撂禺a和紀念品的攤位,始得重見化日光天,我們很快追上了同游的隊友,復乘原來大巴回桂林去也。 </b><br></h1> <h1><b>【七律】游銀子巖溶洞<br></b><b>地火天霜化幾輪?年光億載記難真。<br></b><b>石屏倒掛千株玉,冰雪流飛萬朵銀。<br></b><b>才見瑤池妃子浴,又驚閬苑玳筵陳。<br></b><b>我今有幸窺仙境,曲榭回廊繞數(shù)巡。<br></b><b>二零二二年七月一日</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石泉县|
宣城市|
临安市|
盐池县|
凤台县|
岐山县|
简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额尔古纳市|
水富县|
海盐县|
娱乐|
西平县|
万全县|
确山县|
南部县|
德令哈市|
满洲里市|
女性|
娄烦县|
温州市|
宁海县|
桦川县|
石首市|
武隆县|
宝兴县|
河间市|
甘谷县|
甘孜|
民丰县|
木里|
江口县|
道孚县|
新田县|
安仁县|
济南市|
宜章县|
慈溪市|
玉屏|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