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三江之源“鏡覽玉樹”(下)

龍卷風

接上篇 河畔高處就是阿永寺,站在這個已經有800多年歷史的巍峨古寺頂層,可以遠眺念經湖。 阿永寺的小喇嘛和他們的經學老師 離開念經湖,一路上坑坑洼洼,路非常爛,以10-15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大約1小時后來到隆寶自然保護區。 隆寶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隆寶鎮境內,面積10000公頃。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等水禽及棲息地。 保護區內主要植被類型為草甸和淡水沼澤,為水禽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黑頸鶴棲息繁殖的集中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 網紅地 —— 隆寶灘大轉彎風景 離開隆寶自然保護區,沿著215國道一路前行,不久后轉接上前往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的山間小路,這是一條極具駕駛體驗的小道,要連續翻過兩座大山,穿越兩條盤龍山路。 通往藏娘佛塔的道路坡陡彎多,遍布礫石,且不少路段為“搓衣板”路,稍不注意就要爆胎。同行的一輛車行駛不久就中招了,由于該車備胎不是全尺寸輪胎,不敢再冒險前行,我們只得兵分兩路,爆胎車由另一車陪同返回玉樹補胎,另外2輛四驅越野車繼續前往藏娘佛塔。 尋找通往藏娘佛塔的道路,光靠導航是不行的,很多時候導航都找不到,一旦走錯就要多繞幾百公里,我們開始也走錯了20-30公里,后來遇到一當地開車的藏族小伙子,經他指點才從一處不起眼的地方拐進了通往藏娘佛塔的正確道路。<div>  翻越第一座海拔4492米的高山,連續的下坡路、發卡彎實在太美了,下山后來到一座薩迦派寺廟——昂普寺。<br></div> 接著翻越另外一條1.5公里內落差高達460米左右的盤龍山路,在傍晚時分,我們終于抵達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本來計劃是到稱多縣,但此時天色已晚,且天空下起了小雨,幸運的是藏娘佛塔有住宿旅社,雖然簡陋,但能住下已經很不錯了。 D6:藏娘佛塔→通天河→稱多縣(海拔3880),行程43公里。 藏娘佛塔又名“佐娘佛塔”,藏語全稱為“藏娘切旦巴吉倫波”,其意為“藏娘佛塔旺偉自成”,位于距青海省玉樹州府8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歷經近千年風雨的古老佛塔,是藏區最大佛塔之一。藏娘佛塔坐西朝東,獨特的土、石、木結構,內壁畫回廊、暗室、暗道、地宮及進入這些部位的通道設計是藏娘佛塔最為突出的建筑特征,在玉樹非常少見。 該佛塔由印度著名學者彌底于公元1030年到玉樹地區在通天河流域弘揚佛法時所建,距今已有979年的歷史。佛塔高40余米,周長200米。藏娘佛塔的塔形集印度古塔的特點和藏族古建筑特色融為一體,塔身獨特,雄偉壯觀,古澤恢弘。整個佛塔造形按照佛教關于世界形成的結構原理和佛教對宇宙學說的解釋而建造,具有深刻的佛教文化內涵及寓意。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將臧娘周圍的苯教仁真敖賽寺、巴欽班覺寺、巴格達宗寺合三為一,在臧娘佛塔腳下創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數十座。現存有大、小經堂及護法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墻面涂有豎向黑白相間條帶,這顯然是薩迎派寺院的象征物。 離開藏娘佛塔,通過通天河上的一座寬度剛夠一輛小車通過的吊橋,來到對岸便接上了574國道,說是國道,路況也不是很好,還有幾處掛壁路段,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沖進波浪翻滾的通天河。 通天河畔風景優美,在河邊小憩,十分愜意。<div>  當天到達稱多縣。稱多縣并不大,入夜時分卻燈火通明,廣場上有不少人在放著音樂跳鍋莊,在這個小鎮生活,容易讓人遺忘時間。當晚,我們入住稱多大酒店。</div> D7:稱多縣→尕朵鄉(尕朵覺沃神山)→柯瑪村(民居)→賽康寺→曲麻萊(海拔4220),行程260公里。 高原上鮮花盛開 路過稱多境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薩迦派寺院——尕藏寺。 之后來到尕朵覺沃神山腳下的尕朵鄉附近的小山坡,在這里可以遠眺與岡仁波齊比肩的雪域神山——尕朵覺沃神山的背面。 偶遇一群藏族村民在山上制作“擦擦”和排練鍋莊舞蹈。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在西藏稱之為“擦擦”,即指泥制的各種小泥塑、小佛塔等,凹型模具擠壓脫模,然后曬干,有的再經燒制、或彩繪。此物屬一種圣物,多流傳民間,一般與瑪尼石、經幡形影不離,常出現在佛塔、圣山洞窟、神湖邊、瑪尼堆和轉經路上。 離開尕朵鄉,翻過海拔4897米的擦日松楚埡口,再往前走一段路來到這條路的盡頭,就到了尕朵覺沃神山的正面了。 尕朵覺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云南的梅里雪山和青海的阿尼瑪卿山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br>  整個尕朵覺沃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態的山峰組成的群山體,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勢雄偉、險峻,其他山峰則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無數美麗的傳說。 柯瑪村古村落現在已沒有人居住。 賽康寺 —— 位于扎朵鄉柯慶溝的賽嘎達則山下。寺東有賽念日山,寺西是尕朵覺沃山,西北則為賽嘎達則山,寺處三山交界處交通要道,是稱多縣境內規模最大、影響面最廣的格魯派寺院。歷史上許多高僧大德在朝覲尕朵覺沃神山時,都將所帶寶物贈與該寺,明清時期該寺是藏區收藏珍寶最多的寺院之一,因此在馬步芳統治青海時期,賽康寺曾遭兵匪四次洗劫。歷盡劫難后的今天,賽康寺僧人依然秘密收藏有珍貴佛像及古物百余種。 在神山腳下拍照留影 傍晚,我們到達黃河源頭第一縣 —— 曲麻萊,結果恰遇全縣停電,到處黢黑,同行朋友戲稱:真是到了“黢麻黑”縣(笑)! D8:曲麻萊→治多縣(賽馬會)→長江第一灣→貢薩寺遺址→夏日寺(白唇鹿)→玉樹(海拔3720),行程349公里。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屬三江源區,素有“黃河源頭第一縣”的美稱。黃河發源于本縣麻多鄉約古宗列地區,長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瑪河、楚瑪爾河、色吾河、代曲河均發源于縣境內,是中國南北兩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養地。 格薩爾王登基臺 <br>  南北朝以后,該縣地區成為蘇毗的一部分。歷史上屬西羌故地,隋唐時屬吐蕃領地。唐初,吐蕃強盛,征服了其地部落,遂成為吐蕃王朝的轄地,故而這里的雕塑也很有特色。 途經治多縣,恰遇當地舉辦賽馬會(預賽),我們也順便去湊個熱鬧。 云南有個“萬里長江第一灣”,這里也有一個“萬里長江第一灣”,反正長江彎多,到底哪個是“第一”,各人說了算。洶涌的長江水在這里形成一個像物理上歐姆符號那樣的大拐彎,這是大自然渾然天成的,因此也有人把它稱之為“馬蹄灣”。 貢薩寺舊址位于治多縣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寶山坡上,是治多縣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1981年貢薩寺遷至新址,距治多縣城10公里的阿尼尕保山。 半山坡上殘缺著一些地基和少量斷壁,像是半坡氏族的遺址,又帶著秘魯馬丘比丘的莊嚴和神秘,就這么安安靜靜,悄無聲息。 離開貢薩寺遺址,走6公里,我們看到通天河上有一座通向對岸山坡的鋼橋,橋寬1.9米,限載5噸。開車通過的時候要十分小心,橋下是滾滾的通天河水,橋身很窄且能看到在風中不停地輕微晃動,駕駛的越野車需收起倒車鏡,才勉強慢慢通過。 在貢薩寺斜對岸就是夏日寺(鹿角寺),夏日寺始建于公元11世紀初期(公元1010-1023年)明朝永樂年,夏日寺是藏傳佛教上游五大寺院后弘期創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寺院之一。 在夏日寺有一只網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我們的到來,引得它就像院子里的主人一般,很熱情地靠過來,嗅嗅我們每人身上的氣味,和我們近距離接觸并拍照留影。 臨了要離開時,白唇鹿還依依不舍,一直把我們送上車。當晚,我們再次返回玉樹住宿。 D9:玉樹→瀾滄江第一灣→雜多縣(海拔4060),行程216公里。 清晨,從酒店推窗即見玉樹全景。 驅車前往昂賽度假村,途中經過一峽谷,非常漂亮! 路過一規模較大的寺廟,不知是不是斯日寺? 車行不久,可以看到一塊寫著“瀾滄江源第一灣”的指示牌,穿過斜坡旁的小路前行不遠,一鐵門攔住去路,見無人看守,我們打開鐵門進去,大約幾百米就能看到壯美的瀾滄江源第一灣了,不過由于周圍山體不穩固,進去的時候要注意山體滑坡。 爬上右邊的山坡,可以一覽“瀾滄江第一灣”的全貌。 雜多縣地處唐古拉山北麓,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撥4200米以上,我們當晚就下榻在這里了。 D10:雜多縣→昂賽大峽谷→囊謙縣(海拔3640),行程342公里。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驅車前往被譽為“雪豹之鄉”的昂賽鄉。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左邊道路往昂賽方向前行不遠,路旁立有一塊“未經許可,自駕車不得駛入”的牌子,看無人看管,我們還是駛入了園區道路。 車行不久便看到了正在打造的園區大門,稍等片刻,施工人員放我們進入了保護區。 昂賽是一個基本上不為外人所知的地方,由于地處偏僻,這一地區至今依然很原始,偶爾能在山谷間見到稀疏的牧群和寥寥無幾的牧民,除了我們基本上沒有外來者的身影...... 精美的瑪尼堆 良好的生態環境 野兔等小動物隨處可見 穿過一段特別險峻的掛壁公路,這段路走得有點心驚膽顫,坐在后排車座上,向外看去基本是看不清路面,左邊是陡峭的紅色崖壁,右邊是洶涌的瀾滄江。 遇見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白唇鹿 保護區內的風景實在漂亮! 匆匆跳進花叢的“野雞” 賣萌唱歌的旱獺 瀾滄江正源 —— 扎曲河在保護區內靜靜地流過 昂賽鄉被譽為“雪豹之鄉”名符其實,同行朋友有幸抓拍到了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 —— 雪豹! 美麗的小鳥 鮮花簇擁下艷麗奪目的巴艾涌丹霞地貌 哺育雛鳥的草原鷹 這個位于瀾滄江上游支流的丹霞地貌景區,可分為果道溝和扎曲兩個丹霞峽谷景觀帶,被稱為“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同一個景觀你若從不同的角度、方位和高度去欣賞,定然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中午,我們在昂賽峽谷里行駛了大約20多公里,到達一開闊地段停下吃干糧充饑。前方要過河了,也不知這條路能否穿越出去。好不容易遇到一騎摩托的當地藏民問路,他卻告訴我們說這片保護區是不允許自駕進入的,前面有巡山的工作人員,碰到要罰款10000元!得此消息,我們不敢再冒然前行,在此留影后便原路返回。 路過一建在山坡上的寺廟,當晚入住囊謙縣。 D11:囊謙縣→尕爾寺→駛出玉樹前往西藏尋找神秘的焫茸冰川(海拔3820),行程308公里。 早晨駛出囊謙縣城不久,一車的方向助力皮帶斷裂,只得返回縣城修理,然后前往囊謙縣的尕爾寺。 尕爾寺是一座“鑲嵌”在懸崖上的藏傳佛教寺廟,坐落于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分為上寺和下寺。山的北面全是奇峰怪崖、寒風料峭,但南邊卻是略有坡度、溫暖向陽。尕爾寺的數百間建筑,就不規則的分布在山南邊的這個大山坡上,從下至上,直到山頂,獨具一格。 從尕爾寺的上寺向四下張望,只見群山變低,萬木覺遠,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鏡,云如流煙,親臨其境,自生百感。 尕爾寺的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周圍只有10來戶人家,這里除了僧人之外,其他的人很少來到這里。時間一長,這里的僧人們和山里的動物成了朋友,一些獼猴、巖羊等動物,也經常自由出入寺院,與僧人們親密接觸。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也是尕爾寺獨有的自然景觀。 <p class="ql-block">  山下的一戶人家,父母外出,留守的小姑娘姐弟熱情的邀請我們到她家做客,還拿出她們過節才穿的藏服讓我們穿上拍照。</p> 藏族小弟弟好乖哦 離開尕爾寺,我們駛出囊謙縣結束了在玉樹的旅程,前往西藏去尋找神秘的焫茸冰川。 此次玉樹之行有以下幾點體會:<div>  一,海拔高,大多數地方的海拔都在4000米上下,名符其實的“離蒼穹最近的人間”。</div><div> 二,廟宇多,再小的村莊也有寺院。藏地佛教盛傳,無論是州上、縣城,還是村莊,寺廟都是當地最耀眼的建筑,處處可以感受到藏傳佛教、伊斯蘭教這兩種文明的融合。</div><div> 三,河流縱橫,”灣“多,除了知名的諸多”第一灣“,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灣。<br> 四,紫外線強烈,曬黑指數:8<br> 五,除了幾條國道,很多路段都是土路,碎石路,險路,爛路,駕駛難度指數:8.5<br> 六,車輛性能要求指數:8(我們1車空調濾網堵塞,1車方向助力皮帶斷裂,1車換掉2輪胎補1胎,1車駕駛人員高反不適提前返回)<br> 七,風景獨特,優美,動植物豐富,沿途野生狐、豹、鹿兔,鷹、鶴、雁、雀等均隨時可見。<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崇州市| 古蔺县| 武安市| 赤城县| 江源县| 丁青县| 佛山市| 临泽县| 阳春市| 东兴市| 巴彦淖尔市| 东方市| 宁陕县| 若尔盖县| 伊春市| 长岭县| 霍邱县| 台东县| 巢湖市| 鲁甸县| 家居| 邢台县| 清水县| 庆元县| 平和县| 缙云县| 崇明县| 玉环县| 盐山县| 隆昌县| 什邡市| 莒南县| 铜山县| 岐山县| 当涂县| 明溪县| 明水县| 阿克苏市| 湘潭市|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