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份,我參加由南通市通州區交通局和南通市通州區文聯聯合主辦的“路通八方·州聚萬家”征文比賽,投稿的文章題目是《重走東社忠孝南路的感懷》,令人感動的是在評選結果出來后,南通市通州區文聯許君主席親自打電話給我,告知我的這篇文章榮獲佳作獎,并通知我參加頒獎活動,給予我熱情鼓勵!這篇文章并在“路通八方·州聚萬家”專刊上在征文中以頭條四個版面顯著位置發表。</p> 2019年9月14日(農歷八月十六日)清晨五點半鐘,我從金沙駕駛電瓶車特地來到東社忠孝南路,采風拍攝有關忠孝南路的風光圖片,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巨大變化,追尋逝去的昨天時光。這已經是本人近年來第七次踏上家鄉的忠孝南路。金秋時節的東社忠孝南路,丹桂飄香,稻谷沉甸。清晨寬廣的公路上已經有上街的村民騎著電瓶車往南行駛,202路和233路公交車清晨分別從忠孝文化園發出,行駛在寬廣的忠孝南路上。在清晨陽光沐浴下,吹來陣陣清晨的鄉風,感受只有家鄉那份清新而自然的氣息和環境,少有的清晨那份寧靜和泥土芳香擁入心懷。<br> 以前本人從金沙來東社忠孝文化園,大都是乘坐公交車,在公交車上觀賞拍攝忠孝南路上的景觀也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這一次我特地騎著電瓶車,慢悠悠地從忠孝南路口到忠孝文化園一個一個景觀細細欣賞,慢慢拍攝。目睹眼前一道道宣傳忠孝文化的景觀,感受忠孝文化的博大情懷,深為家鄉的巨大變化而感嘆!衷心感謝東社鎮黨委和鎮政府的崇文重德和開拓精神,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優良忠孝傳統,把忠孝南路打造成一條蘊藏深厚忠孝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幸福大道,方便百姓搞活經營輸送當地農副產品的致富大路,迎送八方游客來家鄉觀光的旅游之路。走進這塊親切熱情的土地,從忠孝南路口到忠孝文化園不到一公里的忠孝南路,處處是畫,塊塊是景。這一條大路從原來荒無人煙的田間小路已經變成一條幸福大道,目前忠孝南路已經有202、233、359路公交車往返于于忠孝園到金沙的農批市場和東社鎮內的主要干道上,真正實現了鎮村公交化。 <br> 晨陽初照,萬物生輝!六點一刻,我已經來到在東社鎮忠孝南路口,清晨的朝陽照耀在大地上,錯斜有致的太陽光影清晰可見。位于忠孝南路口聳立著一座牌坊,高大的牌坊上方刻著“忠孝共仰”四個大字,牌坊兩側刻有“五千載頌聲盡孝奉親秉忠報國,億萬人遂夢鼓帆破浪策馬加鞭”豎幅。此時,南來北往的各種車輛穿梭于牌坊下。在牌坊的西北側是東社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筑富有江南特色,圍墻用拱型門沏成,圍墻幾組標語造型也很優雅,辦公樓是標準的江南風格造型。 忠孝南路的東側就是南通通呂運河北連團結河的頭甲河。清晨,清澈的頭甲河面上的野鴨已經在水面上游弋,不時地在水面上蕩起S型的彎曲水道線;再往北遠望,在忠孝橋畔不時有白鷺在空中飛翔,忠孝南路這一帶已經變成多種鳥類生存的自由樂園。我繼續騎車北上,在忠孝南路西側的是南通市通州區東社學校(原東社中學)的東門,由陸鳳彬將軍題寫的校門石刻赫然醒目。因大門未開,我用相機在門框內拍攝了東社學校新建的教學樓和操場,在清晨柔和的陽光照耀下,博雅樓和致遠樓一目了然,操場上的跑道線清晰可見,這座具有六十多年歷史的中學面貌煥然一新。 <p class="ql-block"> 在東社學校的北邊,就是東社鎮儒法文化園。這個以雕像為主、造型古典的新景點,既復原了《孔子圣跡圖》中的5組浮雕,同時又打造了“新二十四孝”和忠孝圣言語錄牌,忠孝文化和民俗韻味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為東社鎮鄉村旅游的又一新景點,也成為忠孝南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逐個景點進行了拍攝。在拍攝“百儒硯記”景點時為清晨6點28分,晨露尚未退消,狗尾巴草上的露水還能看到晶瑩的露珠,本人趁著露水不管衣服和鞋子弄濕,靠近拍攝了被狗尾巴草遮掩下的“百儒硯記”景觀,附近幾組栩栩如生的雕像,讓人頓生聯想和感懷。并拍攝了附近的“新二十四孝”和忠孝圣言語錄牌。再往北,在路旁的一塊刻有“明理”的巨大石刻,緊挨兩幢農民居住的新樓房。不知不覺我的電瓶車已經到了忠孝橋。這里橫跨東西的是第一翻身河,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民工用手挖肩挑開成的防洪人工河。站在忠孝橋上朝對面的頭甲河東岸望去,茂密的樹林中有一只白鷺昂首站立在樹枝上,不時還有一只白鷺掠過水面飛行,都被本人聚焦拍攝下來。</p> 我繼續往忠孝文化園方向走來。到了忠孝文化園,高大的孔子雕像朝東而立,在廣場上停放著兩輛202路和233路公交車。此時在公交站,233路公車正在上客,我抓緊拍攝了兩張公交車準備駛離忠孝園公交站的快照。并急忙開著電瓶車,來到忠孝坊的東側——忠孝南路上拍攝233路公交車經過忠孝坊的鏡頭。拍攝完畢,我就駕車返回金沙。當然在返回的路上,依依不舍地在忠孝南路上的有關景點再次駐足觀賞拍攝。在拍攝孔子圣跡墻的全景圖片時,我所騎的藍色電瓶車也拍攝在鏡頭里,雖是無意但也反映了本人騎電瓶車前往忠孝南路采風拍攝的實際情況。是啊,過了四天——9月18日的上午,我參加通州區攝影家協會組織的由東社鎮政府牽頭的東社農路專題拍攝活動,這已經算是本人近年來第八次的忠孝南路之行。 <p class="ql-block"> 在當重走在這條親切而熟悉的忠孝南路上,欣賞和拍攝著眼前的每一處景觀,也勾起了本人內心深處難以忘懷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東社鎮,是本人的故鄉。東社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出過陸鳳彬、陳達等數位將軍,享有“將軍之鄉”的美譽。這里的民風淳樸正能,這里的人民勤勞善良,有著良好的社會風氣,擁有江海兒女自信包容的情懷。本人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分別就讀于東社小學和東社中學,參加工作前十八年的時光,都是在東社鎮度過的,受這方水土的養育和熏陶。本人在東社鎮土生土長,可以說是喝著家鄉水長大的,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記憶的閘門打開,腦海中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走在忠孝南路(頭甲路)的情景。我八歲那年(1962年),是一個初夏時節和奶奶一同步行從忠孝南路(原頭甲路)到位于五甲的花市街我父親工作下伸店的情景,在經過跑灶校時我和奶奶還坐在田埂上息息力,喝上一點自帶的半斤玻璃瓶裝的桔子水。那時的頭甲路是一條黃泥路,只有一米多寬,晴天行走還是可以,到了下雨天是一條爛泥漿路,難以行走。記得1969年秋天,我在東社中學上高一,學校組織野營拉練,我們也正是走這條忠孝南路(頭甲路),一路北上到北興橋的。</p><p class="ql-block"> 我于1972年參加工作后,離開家鄉東社,一直在金沙和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誠然也就很少走忠孝南路了。近年來東社忠孝文化園建成,自2001年起在北京等地打工的我,也就萌生了觀賞和拍攝東社忠孝文化園的想法,反映和宣傳家鄉的變化和增添的美麗景觀。2013年8月6日上午,由我的女婿開車陪同我母親專程到忠孝文化園觀賞和拍攝。我在原來網易江南好博客上發表過一篇名為《夏日家鄉忠孝園美麗風光》日志。</p><p class="ql-block">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我深深眷戀和熱愛美麗可愛的家鄉,用手中的拙筆和相機謳歌和贊美美麗的家鄉,是本人此生不變的情懷!忠孝南路這條幸福大道,本人采風拍攝的勁頭只增不減還將繼續一直走下去!贊美美麗可愛的家鄉,為美麗的家鄉傾情抒懷,為幸福大道忠孝南路點贊!這也是本人擬寫這篇文章的初衷!衷心祝愿美麗的家鄉東社鎮在建成強富美高的新征程中取得新成績,取得新的更好發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蓬莱市|
柳江县|
西贡区|
娱乐|
宁蒗|
鄯善县|
海丰县|
洛川县|
临武县|
徐水县|
中牟县|
德江县|
西青区|
水城县|
安国市|
义乌市|
江油市|
聂拉木县|
专栏|
子洲县|
洛隆县|
湘潭县|
苏州市|
繁峙县|
民和|
镇沅|
信丰县|
来安县|
兴隆县|
博白县|
建平县|
平潭县|
乾安县|
赫章县|
西青区|
唐山市|
平原县|
万州区|
平塘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