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若索求太多,奢望不斷,便會煩惱纏身、終日落落寡合。 </p><p class="ql-block"> 其實人世間美好的事物很多,春花秋月,大漠孤煙,有詩、有遠方……悲歡離合雖是人世間常態,卻如蘇軾所言,此事古難全。順應之,不要為此舍棄了生命的本真。禪宗釋于我們,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是說,人們看見的事物經常都是幻象的,就像詩人常說落花有意、而流水無情,其實都是自己的一種感受。</p><p class="ql-block"> 蘇軾曾寫過一首感悟雷電的詩: “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是因唐道人所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云中,如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而寫。</p><p class="ql-block"> 蘇軾,北宋杰出的文學家,多才多藝、學識廣博,雖然人生極其坎坷,卻意志堅強,從未在任何困難面前停止其前進的步伐。蘇軾認為,詩貴韻味,要有弦外之音以及言外之意。他經常與僧人道士往來,切磋詩文,探討禪機佛理,寫了很多禪詩。上面這首詩便是有感于道士的言論,抒發他對禪境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唐道人,指的是唐子霞,他儀貌魁偉,好讀書,著述亦多,生活于北宋政和年間,著有《天目真鏡錄》,書中記載了天目山的很多養生藥材,還曾受到宋徽宗的接見。這位道士有一次在山中修煉,忽然天氣驟變,雷電交加。道士卻不慌不忙地欣賞雷雨,耳畔間只是傳來很微弱的聲音。可是等到他來到山下,那里的居民卻說雷聲轟鳴,震耳欲聾。</p><p class="ql-block"> 蘇軾聽說這個故事,很有感觸,前兩句就表達了他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作者認為浮名虛利都是身外之事,在很多人看來非常重要,窮盡一生去追求。他們把雷電都當作神靈去祭拜,可是這些東西在詩人眼里都平凡的如同過眼云煙。</p><p class="ql-block"> 詩人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 站在山頭,聽到的雷聲就如嬰兒的啼哭;而山腳下聽到,卻可以讓當年的劉備嚇得丟掉筷子。 作者巧妙地引用三國中的典故,描述了由于空間位置不同、而產生的聽覺差異。而真實的感覺卻是來自心理。</p><p class="ql-block"> 詩人在說一個道理。在修行者心中,雖紅塵滾滾、喧囂不斷,但是只要其內心寧靜、泰然處之,就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 這里的“山頭”,象征著一種禪境,處于其中可以忘記得失,仿佛置身世外。而“雷電”也就代表著一種強烈的干擾,沒有定力的人當然會覺得無法承受。詩人認為,若一個人情懷豁達、高蹈超脫,沒有世人的癡迷妄念,就能不執著于外,而省于內。</p><p class="ql-block"> 禪者心中無雜念,無所求,才能沉靜安然,體悟禪家的若般智慧。此時的你,心中就像有了一輪明月的照耀,如詩僧齊己所言,云無空碧在、天靜月華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禪境的妙處、真諦,就在于少索取、寡欲望。</span>如此,便可以做到領悟、性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成安县|
建德市|
张掖市|
高青县|
呼和浩特市|
衡阳县|
鹿邑县|
宜兰市|
城口县|
重庆市|
三河市|
融水|
宜宾县|
壶关县|
广宗县|
大宁县|
宜春市|
磐安县|
江川县|
盐源县|
虞城县|
三亚市|
永春县|
泰顺县|
乌拉特前旗|
开阳县|
大足县|
明星|
增城市|
莆田市|
武平县|
乌鲁木齐县|
沙河市|
章丘市|
剑阁县|
鱼台县|
阿巴嘎旗|
酒泉市|
孟村|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