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7日出梅,秒入酷夏,預報最高溫基本都是37℃,局部40℃,天氣APP上不時提示體感溫度41℃。我看到有個美友發文說,他不太相信這個37℃的預報,親自跑到東湖磨山景區的一個自動觀測站去核實,濕度風速啥的跟預報一樣,就是溫度顯示是38.1℃,還仔細看了干球濕球之類,并拍下照片為證。我也注意到一些地方有氣象觀測設施,都是自動上傳觀測數據的。但從未湊近看過,不知道能不能現場讀取百葉窗里面溫度計的數據。</p><p class="ql-block"> 當然,這個美友可能不知道,武漢市內現有173個氣象自動觀測站,24小時不間斷自動監測區域氣象信息并上傳數據。但武漢中心氣象臺給公眾的天氣預報信息數據的取得,并不是以這些觀測點的數據公告。</p><p class="ql-block"> 2009年12月之前,武漢的氣象預報數據是由設立在東西湖區的吳家山上的武漢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提供的,沒上去過,90年代,總走107國道到武漢,車過孝感八一大橋后走啊走,遠遠的看到吳家山上那個白色的氣象雷達,就知道武漢市區將近了,是個地標。當然,那時吳家山高架橋西頭,還有一個收費站,交完買路錢后,基本算進入武漢市區了。</p><p class="ql-block"> 基本氣象站的選址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設在郊區,盡量遠離人類活動干擾。東西湖那時是距離市區最近的遠城區,種菜為主業,是武漢市的菜籃子,工廠少,居民點分散,符合基本條件,同時離市區又不太遠,聯系緊密,很多市區公交車都會開到吳家山,不像其它的遠城區郊縣,漢南區(也是早期的遠城區菜籃子)黃陂新洲漢陽縣(現蔡甸區)武昌縣(現在的江夏區),公交車極少,進趟城區,基本要坐中巴車花長途車的票價。公交車與長途車票價的差異,大家都懂。</p><p class="ql-block"> 過吳家山城區額頭灣,經過一片工廠區,臨街大部分是低矮的工廠居民樓,路邊是高大的梧桐樹,水杉樹,電線桿。遠處是工廠車間,一副工業時代繁華的樣子。其實那時,沿橫貫漢口的整條解放大道,除中山公園一帶的商業核心區,兩邊基本都是這個模樣。</p><p class="ql-block"> 時代在進步,吳家山終于也變成繁華市區了,大片大片的菜地,長房子了,解放大道沿線的工廠沒有了,高大的梧桐樹沒有了,低矮的居民樓沒有了,電線桿子也沒有了。吳家山已經不適合做基本氣象站了,于是,氣象站就外遷到了更郊區的慈惠街,應該就是原來的慈惠農場,原同事中有幾個曾經的那個年代,從市區到下放到慈惠農場,算是知青下鄉了。</p><p class="ql-block"> 一般來說,郊區的溫度比市區低個度吧兩度的,是正常現象。更何況,人家還是說了,局部40℃的,而你可能剛好在局部。一個陰謀論的說法是:預報氣溫39℃(紅色預警信號線),就得停工停產,所以總是懷疑氣象臺隱瞞不報,這大概是過去無空調時代的流傳。</p><p class="ql-block"> 想起了那個笑話,武漢方言版的說法應該是這樣子的,有位天天看天氣預報(中央臺)的老奶奶對人講:活結(懷疑是伙計的發音),恩乜(這個詞組合發音應該是您的意思)莫嫌武漢月(熱)啦,恩看別個局部地區的,天天不是大風大雨,山體滑坡,就是冰雹暴雪的,么樣活啊,咧個局部地區待哪滴(在哪里)?造孽啊,么不搬曲(出)來!</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在這段方言注解中用懷疑,可能字樣,是因為我不是武漢人,時間久了,方言比較彎管子(武漢人管普通話不標準的,叫彎管子普通話),我能聽懂,但發音不標準。其它的,還是不吃武漢人的“最”愛美食——熱干面(蔡林記的也不吃),武漢人打麻將時,我絕對不幫忙挑土(挑土是代一下,替一下的意思,比如四人打麻將,其中一人要上廁所,不能讓其它三人干等,麻將一刻值千金,所以會請旁邊的圍觀者代打一會,就叫幫我挑個土)。經常看看美篇的方言話題,這段應該發在方言圈子的。</p> <p class="ql-block"><i>題圖:氣象日,武漢國家基本氣象站的宣傳資料,圖自網絡。</i></p><p class="ql-block"><i>順便記錄一下:武漢自1869年始在漢口海關設立氣象站,同年11月1日開始氣象觀測,1960年1月遷至東西湖區吳家山,2009年12月遷至慈惠街。</i></p><p class="ql-block"><i>貌似這個氣象站后面的大棚,還是在種菜啊!</i></p> <p class="ql-block"> 剛剛經歷過一度少雨的梅雨季,出梅即劇烈升溫,不少文章已經迫不及待的用“七月流火”來形容眼下天氣之炎熱。</p><p class="ql-block"> 想起2005年的7月,新黨主席郁慕明先生訪問大陸,在某知名高校演講,校長用“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表達該校對郁先生的歡迎之情,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p><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p><p class="ql-block">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農歷七月(基本上到八月底九月份了)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形容的是天氣逐漸轉涼,不是到處冒火似的熱,要涼涼啦!</p><p class="ql-block"> 所以用要涼涼了的天氣來形容熱情,郁先生當場一震(大概心里在想):怎么,不歡迎?</p><p class="ql-block"> 事后,有人辯解說,“七月流火”多年來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于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言下之意,怪你沒跟上變化咯!按這說法,常被讀錯的“蒞臨”,改成讀位臨算了。也有改成功了的,就是那個“亞馬遜”河,被廣泛讀成亞馬孫,官方現在改稱亞馬孫,但這畢竟是外語的音譯而已。</p><p class="ql-block"> 漢語言博大精深,文字組合,意境優美,讀精品,回味繞梁三日。成語典故,詩詞歌賦,韻妙無窮。</p><p class="ql-block"> 互聯網時代以來,各種對漢語言的歪曲濫用,毫無底線,生造新詞,千奇百怪,經典詩詞名句,代入打油詩惡搞。同志,小姐,公主,干爹,異化成不堪之詞,連雞鴨等動物都跟著遭殃。</p><p class="ql-block"> 人艱不拆,不明覺厲,yyds,火過一陣子后,終歸難登大雅之堂。</p><p class="ql-block"> 互聯網可以娛樂,但正規場合,還是要嚴謹一些比較好。如果不會,可以不用,當然更好的做法是學會。</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寧愿用七月上火來形容天氣之炎熱,也不濫用詞匯。畢竟,我們還有很多自古以來就屬于中國的地區,但目前還未歸統于新中國,比如臺灣,比如李白心心念念的故鄉碎葉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很好,但是我就不太明白李白為什么很忙,杜甫為啥也很忙。比如名字很美的庫頁島。即便回歸了的香港澳門,它們還在使用繁體字,還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第二版簡化漢字的廢止,寫法簡單了,由象形文字傳承而來的漢字,過度簡化,會失去意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 高溫是預料中的事情,七月初,氣象消息公布說,過去的六月份梅雨不給力,但是氣溫創造了湖北六十年來的最高,預計是排第二位的,否則消息一定稱史上最高!不管哪種說法,我們現在是離開了“最”就不會說話了,離開了“最”就不能吸引眼球了,能跟百年千年一遇沾上邊,哪怕是災害,似乎亦是有與榮焉!當然也不乏“不是兄弟無能,災害太厲害了”之意。</p><p class="ql-block"> 高溫卻帶來了難得的好天氣,天空蔚藍,白云如絮,晚霞燦爛,朋友圈曬圖之風,一時興盛,著實誘人。加上藍藍的天空,窗外風中搖曳的樹枝給人以極大的錯覺,似乎是天朗氣清,感覺沒那么熱了。</p><p class="ql-block"> 江城,長江穿城而過,江面寬闊無遮擋,高樓之高在江面之寬面前,算不了什么。考慮到武昌江灘夕曬,決定去漢口江灘看看,正好有人曬過二橋白云飄,決定去二橋頭的永清門外荻海絮語。</p><p class="ql-block"> 從來沒有在七月盛夏進去過江灘,一般的年份,朋友圈曬的是水位漲到哪里了,一些江灘標志性的構筑物如雕塑,亭子半泡在渾濁的江水中。偶爾路過江灘時,估計是到警戒水位時,防洪墻上的閘口(一般兼作江灘入口)一般開始封閉了,枕木隨水位預報而逐層加高,旁邊還堆著防汛沙袋,防汛責任牌豎起來了,紅旗豎起來了,關鍵是防汛值守人員到位了,也不知道讓不讓進去看,就從沒進去過。</p><p class="ql-block"> 今年不一樣,長江流域沒有大雨,江水水位最高都沒有到設防水位,江水清澈。各處閘門都沒有緊張跡象。</p><p class="ql-block"> 算了下時間,周六的午后三點多出發。剛邁出門棟,熱浪撲面而來,陽光直射門前道路,這就是南北向的不好之處,夏天直曬無樓影遮擋。兩百米的路程,走到公交站,衣服已經濕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云給力,天夠藍。還在驕陽下的江大門口拍了第一張照片,藍天白云,對此行很有幾分期待,近處的學校里有湖,但在三角湖西岸,拍不了湖映晚霞,東岸的湖岸線被各種小區單位霸占圈存,疫情以來,學校小區單位均封閉管理,外人禁入,以往散步休閑的后花園,三年沒進去過了!</p> <p class="ql-block"><i>題圖:家對面的江漢大學,藍天白云,很有幾分期待,但學校在三角湖西岸,拍不了湖映晚霞,東岸沿湖被各種小區單位霸占圈入,何況,疫情以來,學校小區單位均封閉管理,外人禁入,以往散步休閑的后花園,三年沒進去過了!</i></p> <p class="ql-block"><i>題圖:網上曬的二七長江大橋上方,白云悠悠。</i></p> <p class="ql-block"> 酷熱之下的周末午后三點半,公交車上人是不多的,所以空調管用。轉地鐵,到黃浦路,線路很熟悉,以往的菊花季荻花季常來,很順利的達到,從永清門進入,衣服干了又濕了。</p><p class="ql-block"> 五點進去的,還是太早了,好在樹蔭,樓影遮擋了大部分陽光直射。地板反射的熱能,跟太陽直射的差不多熱辣。稀稀拉拉的游人,大多躲在樹蔭下。</p><p class="ql-block"> 紫薇,一如既往的在驕陽下燦爛,為數不多的夏日繁花,以藍天為背景,拍幾張,美!這里的幾株紫薇花,造型極少看到,印象中,紫薇樹干極其堅硬,可做拐杖的,把它培育成這種扭曲的花籃造型,想來要大費周章。</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年來賞菊,那個武漢江灘的牌子(實際是四塊大屏幕,夜晚會亮,播放影音)下,有個水位標志線,標識了武漢史上水位最高時的位置,看來江灘的這個平臺,大水時也會淹沒。圍著底座找了一圈,無果作罷。</p><p class="ql-block"> 再熱,還是有人工作的,園林工人扯著水管,給花草樹木澆水,致敬勞動者!不遠處的二級平臺上,柳樹蔭下,準備航拍的一群人,在做起飛準備。</p> <p class="ql-block"><i>題圖:江灘紫薇花,極少看到這種造型的,印象中,紫薇樹干極其堅硬,可做拐杖的,把它培育成這種扭曲的造型,想來要大費周章。</i></p> <p class="ql-block"> 舉目四望,尋找拍攝地點,延時拍攝時間長,很想直接去江邊,微漲的江水漫上了蘆葦蕩,只能上棧道。此刻的驕陽,讓人生不起一絲離開樹蔭的念頭。只能先在樹蔭下拍一段,角度有點低,長江成了一條線,好在風車和對岸武昌的天際線比例協調。天藍白云飄,這段拍攝的主題就是看似掛在天上的白云,在時間的作用下,也會緩慢移動。視頻已發布,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手機拍視頻,我坐在有樹蔭的石凳上,吹著徐徐的江風,不時補充一下水分,不時起身看看進度,不時的用相機記錄一下藍天白云高樓青紗帳,拍到了一張云彩飄在對面武漢第一高樓上方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這個第一高樓,十多年前的建設之初,規劃建設高度為636米的火箭頂造型,國內第一高(當年很驕傲的取名X地636)。前幾年因空域管制原因,削減了一百多米,變成475米了。從火箭頭變成平頭哥,還是武漢第一高樓,也是規劃的武漢長江之門武昌側的門柱子,這個門柱子應該很結實,因為開工時是按照636打下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等待的過程,也不無聊,不時有游客經過,外地來的會駐足停留,看看我在拍什么,看看我拍的照片后,或同角度自拍,或讓我幫忙代拍,留下在武漢這一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一位單獨的女孩,看到我的那張白云飄在平頭哥上的照片后,非常想拍一張,可惜,云已遠走,我觀察了一下方向,認為她還可以追上。云往下游飄,往上游走的某個角度,應該還可以追上。她道謝之后,快步追趕去了,也不知道她是否拍到了心儀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一點時間的誤差,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i>題圖:白云飄在平頭哥頭頂上。</i></p> <p class="ql-block"><i>題圖,荻海絮語,秋冬荻花飛</i></p> <p class="ql-block"> 還有兩位外地女士,一聽就是外地的,中年女士給年輕女孩介紹對面的大樓是武漢第一高樓,但不知道叫什么大樓,同時,她也不確定面前的是不是長江。中年女士讓年輕的幫她拍照,總不滿意,不是背景沒取理想,太暗了,主要是嫌把人拍矮了。我幫她了幾張,滿意了,其中一張用超廣角拍出了一米八大長腿的感覺,她很滿意。</p><p class="ql-block"> 于是交談了一下,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她先問我對面的大樓是不是武漢最高樓,我肯定了,并告訴她名字,說了幾遍,可能她并沒有聽懂,有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到了一個不熟悉的人那里,可能就是天方夜譚。</p><p class="ql-block"> 接著的問題讓我有些吃驚,她說,這里就是長江嗎?是不是支流?我有些無語,十分肯定的告訴她,你現在面對的,就是正宗的長江干流。</p><p class="ql-block"> 仔細想想,我也能理解她的感受,面前的蘆葦蕩有兩三百米寬,外面才是長江。這里角度低,長江看上去就是一條線,蘆葦蕩中有近年鋪的水泥路,方便游人親近,但此時漲水后淹沒了,看上去就像小河道。在她看來,哪里有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宏大氣概?</p><p class="ql-block"> 想她來趟武漢江灘不易,身處長江邊不見長江,實屬遺憾。我指點她說你走到棧道的盡頭,那里接近江水了。她看了看驕陽,太曬了,不去。</p><p class="ql-block"> 還是接著問,哪里能親水?我告訴她,腳下的蘆葦蕩里,流淌的就是長江水,只不過蘆葦蕩納污,水看上去不那么干凈。我知道她想知道哪里能脫下鞋子,直接能站在江水中拍照的那種地方。遺憾的告訴她,這個季節,這上下游數公里的地方,可能都是這樣的蘆葦蕩。需要去比較遠的地方,她說算了,完美錯過。其實哪怕在棧道上,不能親水,也能看看大江東去的浪花。以長江為背景拍張照,也不枉到此一游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一點猶豫,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i>題圖,可能就是這條“小河”,讓她不認為這是長江,其實,下面是水淹著的道路,在這里趟趟水,也算親近長江了。</i></p> <p class="ql-block"> 六點多了,太陽依舊毒辣,因為不熟悉日落方位,決定提前上去找拍攝位置,棧道上空蕩蕩的只有我一個人。拍了幾段不同視角的視頻。</p><p class="ql-block"> 荻海絮語的棧道上可以看長江,但這里真不是感受長江寬闊的好地方,因為,兩條棧道的盡頭,都有一道鐵門。鐵門之外,長期固定停放著是兩條公務船,完美遮擋了正面的視線,完美擋住了從此角度觀賞武漢長江二橋雄姿的視線。</p><p class="ql-block"> 在蘆葦蕩中找到一塊比較大的水面,估計了一下角度,應該可以拍落日。決定把相機架在這里,但事實證明不行,一會太陽軌跡偏移了,面前的高樓會擋住,水面也不可能有倒影。</p><p class="ql-block"> 又碰到一個外地游客,在用手機查詢,問我的問題簡單直接,哪里能摸到長江水,同樣的,幾個我熟悉的地方,江對面二橋武昌橋頭下就可以,長江大橋漢陽橋頭可以,武昌橋頭這個時期可以非正常進入(翻欄桿鉆警戒線),這些地方都有石坡或臺階通達江水,沒有淤泥灘,水干凈。但她時間有限,趕過去已經來不及了。</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時間不足,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i>題圖:找到這個有一灘江水的位置,準備在此拍落日余暉的。</i></p> <p class="ql-block"><i>題圖,棧道上看長江,其實這里真不是感受長江寬闊的好地方,因為,兩條棧道的盡頭,都有一道鐵門。鐵門之外,是兩條公務船,完美遮擋了正面的視線。</i></p> <p class="ql-block"> 終于,夕陽,從漢口的高樓群的縫隙里緩緩落下,余暉照在東方的物體上,反射出暖暖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拍落日時,一直在想,今天會不會有晚霞,觀察云的變化,有些擔心。</p><p class="ql-block"> 開始時以為的這片可以拍落日倒影的水面。幾分鐘后,太陽就被高樓擋住了。南移后,拍到了落日過程。</p> <p class="ql-block"><i>題圖,開始時以為這片水面可以拍落日倒影的。幾分鐘后,太陽被樓擋住了。</i></p> <p class="ql-block"><i>題圖,事實上,得南移離開水面,才能拍到落日。</i></p> <p class="ql-block"><i>題圖,兩條公務船,完美的擋在棧道盡頭。</i></p> <p class="ql-block"><i>題圖,今年的特色,正常水位的年份,這里的蘆葦應該是淹沒在江濤之中。2020年,高水位時間長,蘆葦葉子居然被泡死了,那個秋天,賞荻花的人,意外的拍到更難得的滿屏葦桿子。</i></p> <p class="ql-block"> 不停的調整方向,一直到拍完落日,看漢口落日方向沒什么云,轉身往武昌方向看去,天際線上,色彩斑斕起來,于是,走到棧道盡頭,拍武昌。</p><p class="ql-block"> 身后,棧道上的人多了起來,附近的居民飯后百步走來了,跑團背著大概是并夕夕上九塊九搶來的音箱,音量開到最大,還喊著口號從步道上跑過……</p><p class="ql-block"> 武昌方向云的表現還算可以,拍了幾張,和旁邊拍照的人交流著,完全忽視了身后。</p> <p class="ql-block"><i>題圖,武昌方向的晚景。</i></p> <p class="ql-block"> 偶爾回頭,拍拍身后的云。這是一張被我忽略了的,幾分鐘后,這片云,創造了奇觀。</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一忽視,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 再次回頭時,是看到在武昌拍攝的發圈了,贊美晚霞……</p> <p class="ql-block"> 匆匆補救,邊拍邊往水邊趕回,來不及了,最燦爛的時刻過了。</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一轉身,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i>題圖,拍張夜景照吧。</i></p> <p class="ql-block"><i>題圖,二橋燈火闌珊</i></p> <p class="ql-block"> 錯過了最美晚霞,好在,夜色不錯,半月空明,咋一看,還以為北斗七星出現。仔細一看,原來是無人機,沿江灘一長串。</p><p class="ql-block"> 想起了鄭智化的震驚、憤怒和遺憾,先發個圈,先生不應憤怒,現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總是看得見。</p><p class="ql-block"> 有無人機,啥都能實現……</p> <p class="ql-block"> 夜色深,江風爽,但得回家了。明天還是好天氣,再去拍,請看續集《一轉身,再錯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石首市|
壶关县|
卫辉市|
淮阳县|
高台县|
巴南区|
孙吴县|
天镇县|
景德镇市|
江永县|
金川县|
长葛市|
北京市|
克东县|
灵川县|
宣汉县|
巴楚县|
灵石县|
牙克石市|
仪征市|
宁阳县|
宜都市|
砀山县|
广东省|
建瓯市|
静安区|
四会市|
青岛市|
依安县|
元江|
永川市|
合水县|
新化县|
辉南县|
盱眙县|
突泉县|
刚察县|
工布江达县|
嘉义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