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愛的奉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夕,</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深切緬懷我</b><b style="font-size: 22px;">的姑父姑母,這對五十年代滬劇界的金童玉女,滬劇琴師朱介生、滬劇名家許幗華。夫婦二人一輩子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濡沫與共,一起渡過了四十年!他們把彼此相互之間的愛,全部地投入在滬劇表演藝術事業上。姑父朱介生晚年身患癌癥,他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終于完成了,與徐音萍合著《滬劇音樂簡述》,這部著作的撰寫…另外,在他們夫婦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改編了《繡荷包·十繡》唱腔里融入了花臉、轉調、高腔和繞口令,節奏清新明快速度緊湊。成為了滬劇表演藝術的經典之作流芳后世。從而更加體現出他們夫妻二人;把對滬劇表演藝術的熱愛,當成他們相戀相愛的感覺;把對滬劇事業的創新發展;當成他們彼此之間的牽掛;他們把這輩子的人生獻給了滬劇舞臺;并當成他們夫妻彼此和睦相處的一種幸福;他們把在特殊年代里,下工廠農村到機關部隊,日理萬機忙于慰問演出夫妻聚少離多,當成他們夫妻相互支持的一種理解;把舞臺下的觀眾們,對戲曲的愛好渴望與感受;更是當成他們夫妻這輩子,相互努力的一種責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吻手永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夫妻情獻舞臺臨終吻手化別!姑母生前,曾回憶當年姑父臨終時那段場景:姑母緊緊地握著姑父曾經為她,練曲伴奏操琴的手。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姑母坐在姑父躺著的床邊,看著他瘦削并已失形的臉,聽著氧氣從鋼瓶里出來,咕咕嘟嘟穿過水的過濾氧氣,從細細的管子里,經過鼻腔慢慢流進姑父,那兩片已被癌細胞吞噬殆盡的肺葉里,樣子早已木然。彼此相對無言。突然,姑母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動了一下,便放松了它。可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鳥兒,輕輕地轉動一下,反握住了姑母的手。“介生儂要吃茶哇?”姑母貼近他的臉低聲地問。姑父沒有回答。只是無力地拉著姑母的手。姑母知道,姑父實在是沒有力氣,從這手上姑母已感到生命開始準備,從這個肉體上撤離的時間即將來臨,不過依著他們夫妻倆對四十年來的理解,她隨著那手意愿,追尋著那手細微的指向,輕輕地向他身邊移動著。到了胸前,她感覺到姑父的手指還在動,又移到頸邊,那手指似乎還在命令:前進!不要停下來!一切都明白了,姑母全力握緊那干枯的手,連同自己的手,一齊放在姑父的唇邊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動了,只有嘴唇在輕輕嚅動,同時眼淚從姑父灰白多皺的臉頰上滾落下來。什么叫愛情,難道就是這兩雙手相牽,加上輕輕的一吻?或許這只是他們自己熟悉的表達方式。短暫的離別也罷,突然的重逢也罷,甚至化解任何一個家庭都絕不可少的為生活而起的爭執,都是采用這個化解的動作。他們彼此聽得懂這手的語言:關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勵、安慰…現在,生命就要首先從他的一雙手走到盡頭了。曾經有過的青春、愛情,曾經有過的共同的幸福記憶,都將從這一雙手首先遠去了。姑母的手在姑父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暫一瞬,便感到姑父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動了,失去了溫度。時間到了!他就像這把“申胡”琴弦斷了,仿佛好像在提醒姑母,他人走了你的曲不可以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自從1993年6月23日這天起,姑母就開始籌備她的滬劇舞臺,個人退休演唱會來告慰她的愛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七彩舞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喜恰浪漫七夕之際,讓他們夫妻共度鵲橋再次牽手!讓我們一起來再現這對恩愛夫妻,從事滬劇演藝事業以來的精彩曲目,更加了解他們在人生舞臺上,是如何表達夫妻彼此間的愛!把她們曾經有過的青春、愛情,曾經有過的共同的幸福記憶…與大家分享并共度一個,天上人間浪漫的七夕節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開場拉開帷幕滬劇名家許幗華獻唱一曲【小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我的姑父朱介生先生,他的確是位“申胡”泰斗。盡管他離開我們已近三十年,但他的音容相貌,時時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他為人和善做人低調,對滬劇音樂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我手中的這把申胡,是姑父當年送給我的禮物。就是這把“申胡”讓他拉出了“祭海”、“五更亂夢”等等非常美妙的曲調。傾注了他大量心血,對此我深感懷念與敬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請聽他申胡演奏的滬劇甲午海戰【祭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父朱介生,九歲進丁婉娥開辦的“婉社兒童申曲班”,也稱“婉社”,俗稱“小囡班”。從1936年開招了二、三十個小孩。可以說這是滬劇發展史上的第一個較正規的科班、學館。由滬劇名家丁婉娥親自執教,同時也聘請老藝人參與教學。教學生唱腔、表演,也要教身段、練功夫,每個人再要學一件樂器。先從唱開篇、學小戲開始,再演大同場戲要求是非常嚴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小孩演大人戲,像模像樣演多種角色,很博觀眾的眼球。他們走碼頭、唱堂會,所到之處均受歡迎。后來又在【大世界】演出了很長時間,場場爆滿。這些藝術實踐為孩子們以后的演出,打下了扎實的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驕傲的是“小囡班”出了許多高手。她們就是后來的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楊飛飛、汪秀英、筱愛琴等,還有一位成為琴師,他就是我的姑父朱介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姑父朱介生與丁是娥、楊飛飛是同輩人,九歲開始學藝因倒嗓后,主攻二胡與樂理。新中國成立1954年華東戲曲觀摩演出時,因他伴奏出色榮獲【優秀樂師獎】,是當時滬劇界唯一的一位獲獎者。姑父他是藝人出身,因此熟悉滬劇傳統戲又善于創新。他不僅民樂四大件樣樣精通,還自費自學小提琴。吸收提琴演奏方法,美化二胡的音色。他與丁是娥合作幾十年,丁是娥主演的《羅漢錢》、《雷雨》、《甲午海戰》等等他都傾注了大量精力。還共同開創了【十字板】、【快流水】等新腔與舞臺上創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著名滬劇導演王興仁常說起朱介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父朱介生只有初小文化水平,且憑著他對滬劇事業執著的感情撰寫了許多著作。《怎樣唱滬劇》、《滬劇曲調》、《滬劇二胡練習曲》,都是他在不斷實踐中摸索撰寫的。尤其是他花費三年時間,與徐音萍合著,共四十萬字的《滬劇音樂簡述》,科學總結系統介紹滬劇音樂的繼承與發展,有理有據地為普及與發揚滬劇,做出了巨大貢獻。 就在此書的撰寫過程中,疾病一直折磨著他,經檢查得了癌癥,他自知在世的時間不長,硬是支撐著病體,堅持完稿。當人們手捧此書時,可知曉,這就是他留給人間的最后一部著作,并把他一生對姑母的愛,都一同地獻給了他的滬劇音樂事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演奏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請聽1961年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舉辦的滬劇流派演唱會,邵濱孫唱段主胡朱介生,報幕陳榮蘭團長:(由上海廣播電臺錄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請聽1961年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舉辦的滬劇流派演唱會,丁是娥唱段主胡朱介生,報幕陳榮蘭團長:(由上海廣播電臺錄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 提起滬劇界的【大牌】演員丁是娥、解洪元、邵濱孫、石筱英…家喻戶曉,可是,終年為他們拖腔操琴的琴師朱介生,尤其是他為丁派唱腔的形成與發展,起著烘云托月的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我的姑母許幗華,自幼酷愛滬劇,師從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1950 年進入上藝滬劇團,1953年參加了上海人民滬劇團,1981年她加入民盟。許幗華從事滬劇舞臺表演45年,她始終刻苦勤奮,基本功相當扎實,很受前輩藝術家的稱贊,她的滬劇演唱藝術魅力,曾經感染過上海兩代的滬劇戲迷,是全上海家喻戶曉的滬劇舞臺明星</b>。<b style="font-size: 22px;">并把她封稱為:“阿必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家都知道丁是娥的關門徒就是許幗華,當年我的姑母個子矮小,丁是娥認為她條件較差,后來忽然發現這孩子兩個眼睛很大,很機靈破例收了她,丁是娥的這雙慧眼沒看錯,日后許幗華成為一名好演員,她深切懷念恩師是恩師丁是娥,把她引薦進了滬劇這扇門。她扮演了許多讓人難忘的角色:《星星之火》的小珍子,《阿必大回娘家》的阿必大,《蘆蕩火種》的衛生員小凌等…為她的恩師丁是娥爭了光,特別是《繡荷包·十繡》這曲,更是讓她榮耀一生!請大家再次欣嘗這個唱段錄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請聽我姑母許幗華在1995年,舉辦她個人退休演唱會時,回憶當年這段激動人心的場景錄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許幗華退休后,赴澳大利亞定居生活,仍心系滬劇事業。她曾多次回國參加上海滬劇院,舉辦的“滬劇回娘家”“三下鄉”“滬劇藝術節”等各類活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退休后的許幗華為照顧子女定居海外,但她仍然心系滬劇事業和滬劇藝術的發展。她曾說:“我人在海外,但我想念祖國、想念上海、更想念觀眾。”大家還記得她在1995年退休演唱會上</b>,<b style="font-size: 22px;">發表熱情洋溢的感言,她為了舉辦這場演唱會,不惜勞累奔波了兩年多時間…就是告慰她已故丈夫,四十年來的一路支持與相愛!并同時提到了要留給后人們,一點點參考的錄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母許幗華,在滬劇表演藝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她的表演質樸細膩,真摯而富有感情,演唱富有激情,音色清亮甜美,運腔圓潤,韻味濃郁,吐字清晰,具有流暢悅耳、聲情并茂的特色。從五十年代開始,曾三次赴京參加全國性戲曲會與調演,多次在上海市的會演中獲獎,她還親自參加過赴朝慰問團的影片《星星之火》的拍攝工作。一輩子謙虛做人為人低調,并且有著很高的藝德修養。同樣的是她把自己一生,對姑父的愛,都獻給了她的滬劇演藝事業!2021年8月16日姑母許幗華,在澳洲悉尼與世長辭,享年85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2年的七夕,是姑父和姑母在天堂里,第一個七夕團圓節,侄兒我特獻上一曲,以表對天堂里姑父、姑母的懷念:【明月千里寄相思】“浪漫七夕表達愛”,姑父您來操琴、姑母您來唱曲,天堂舞臺鵲相會,恩愛夫妻映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請大家注意:就在本文即將結稿的時候,由上海發至美國我的手上,這張珍貴照片和一首歌曲的錄音。為此篇再添花絮,下面繼續與大家一起來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同時也為【浪漫七夕表達愛】,嬢嬢許幗華的胞弟,谷隆禧(我的叔父)在七夕之際回憶往事的片段:</b><span style="font-size: 22px;">“當我知道姐姐在澳洲住進養老院后,我們一家三口去悉尼看她,當我站在她床邊問她你認識我嗎?她說"兄弟",我說我們特意從上海來看你,她平時總是淘淘不絕的話語,此時只說了二個字《偉大》。這就是我們半個多世紀的姐弟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在這個充滿溫馨、充滿愛的節日里,重溫姐姐說出的《偉大》這兩個字的含義,表達了姐弟之間的深情厚愛,是血溶于水的親情,這不就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積極健康的家庭觀,彰顯出了她們家庭和睦的美好體現。下面就請谷隆禧輕唱一曲:《紅豆曲》,以表他對姐姐許幗華的懷念之情,并作為這篇文章的圓滿結尾。【浪漫七夕表達愛】儂操琴唔唱曲情獻舞臺映天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您們的侄兒 小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寫于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七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此篇是為8月16日紀念許幗華逝世一周年特別制作</b></p><p class="ql-block"><br></p> 我的情感領域群創作作品之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聂拉木县|
贡山|
鹤壁市|
福建省|
晋中市|
普安县|
新昌县|
云龙县|
克山县|
千阳县|
苍山县|
顺平县|
辉县市|
宜兰市|
明水县|
龙川县|
格尔木市|
岳西县|
炉霍县|
秦皇岛市|
太谷县|
广灵县|
三台县|
德令哈市|
汉川市|
定边县|
四子王旗|
桃江县|
仁怀市|
衡阳县|
荣昌县|
莲花县|
舞钢市|
海口市|
普格县|
桓台县|
丰城市|
博兴县|
博罗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