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陽書院(下)</p><p class="ql-block">近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季嘯風主編《中國書院辭典》,其中對洛陽和以上九縣的書院記載的更為詳細,《中國書院辭典》書后附有《中國書院名錄》(第847頁至848頁),文中說:</p><p class="ql-block">洛陽市:麗正書院,唐開元十二年(724洛陽書院建,十三年改名“集賢殿書院”。</p><p class="ql-block">同文書院,宋建;龍門書院,宋建;伊川書院,原名“伊皋書院”,宋元豐五年(1082)以文彥博莊園一處改建)。</p><p class="ql-block">洛西書院,元建;伊洛書院,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提學副使吳伯通建;瀍東書院,明嘉靖間建;望嵩書院,明建;天中書院,清順治間守道趙文蔚建;狄梁書院,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府王楫建;周南書院,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知府趙于京建;奎光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澗西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玉虛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麗澤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敬業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棫樸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中山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黃鶴書院,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縣龔松林建;洛浦書院,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龔松林建;伊川書院,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龔松林建;龍門書院,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龔松林建;雪香書院,清乾隆九年(1744年)知縣蔣果捐建;閻公書院,清建。</p><p class="ql-block">新安縣,川上書院,明知縣孟云浦建;芝泉書院,明知縣呂明德建;東垣書院,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張濟世建。</p><p class="ql-block">宜陽縣,甘棠書院,清乾隆五年(1740年)訓導張爾謙建;錦屏書院,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縣楊大昆建;屏山書院,清建。</p><p class="ql-block">孟津縣,平津書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知縣高嚴建;四知書院,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通判李夢熊建;河清書院,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新書院,清知縣趙擢彤建。</p><p class="ql-block">嵩縣,和樂書院,宋太宗時張齊賢建;樂道書院,元祐三年(1316年)勖富戴建;伊川書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知縣康基淵遷伊川書院于樂道書院內,定名“伊川”)。</p><p class="ql-block">伊川縣,鳴皋書院,宋元豐五年(1080年)程頤建;伊川書院,元延祐二年(1316年)炮手軍總管勖富戴,就鳴皋書院舊址建。</p><p class="ql-block">洛寧縣,洛西書院,元至元元年(1264年)薛友諒建。</p><p class="ql-block">偃師市,二程書院,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知縣呂純如建;西亳書院,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宋續志建;首陽書院,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宋續志建。</p><p class="ql-block">汝陽縣,小書院,明萬歷間知縣文翔鳳建;伊川書院,明萬歷間知縣文翔鳳建;崆峒書院,明萬歷間知縣文翔鳳建;連珠書院,明萬歷間知縣文翔鳳建;汝墳書院,明建;紫邏書院,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縣鄧國蕃以“汝墳書院”建;新建書院,清知府金鎮建。</p><p class="ql-block">綜合以上資料,洛陽市及洛陽周邊縣歷代曾有過的書院計有:洛陽市26所、新安縣3所、宜陽縣3所、孟津縣4所、嵩縣3所、伊川縣2所、洛寧縣1所、偃師市3所、汝陽縣7所,合計共52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邢台市|
长兴县|
马公市|
轮台县|
三亚市|
巫山县|
蒙城县|
阳新县|
宁国市|
探索|
彭阳县|
沁阳市|
曲麻莱县|
惠东县|
伊春市|
兴安盟|
蛟河市|
井研县|
嘉峪关市|
北辰区|
紫云|
虹口区|
上饶市|
麦盖提县|
托里县|
仙桃市|
修武县|
临安市|
寿宁县|
常德市|
蕉岭县|
桦甸市|
江津市|
万盛区|
广宁县|
稻城县|
靖州|
屏东市|
广南县|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