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寺中修行(一)

荒村野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因緣’,我曾去廣東茂名化州的南山寺,在寺里住了近3個月,一晃十年過去,寺中生活的許多情景依舊難以忘懷。當時曾寫下了2萬多字的心得,現整理出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南山寺位于化州市西北10公里的尖崗鎮,始建于1300年前的盛唐時期。明朝著名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受神宗皇帝金幣3000,修葺南山寺,并賜“海印”佛匾,光其門楣,南山寺因此而在粵西一帶名聲遠播。近代香火逐漸敗落。</p><p class="ql-block">近年來,化州市人民政府將尖崗鎮規劃為‘生態風景旅游區’。2005年投資土地300畝,資金3億元人民幣,重修南山寺。</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17日簇新的大雄寶殿落成。</p> <p class="ql-block">做完功課之后,身著海青在大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傳,祖師大德說過:“法輪未轉食輪先”。意思和咱們的“民以食為天”一樣,說吃飯是修行第一重要的大事。</p><p class="ql-block">到寺院里吃飯,第一忌諱的就是大聲喧嘩。對國人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太容易,看看全世界的中餐館,哪一處不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據史書載,宋代宰相司馬光在游寺院時,看到幾百人吃飯的齋堂寂靜無聲,從心底發出“三代禮樂,盡在其中”的贊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里吃飯的地方叫齋堂,也叫五觀堂,提醒你吃每一頓飯前,自己思忖一下,自己配不配吃這頓飯。所謂五觀是從以下五處來看:</p><p class="ql-block">一、量彼功德,計從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p><p class="ql-block">三、防心為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p><p class="ql-block">五、為成道業,當食此食。</p><p class="ql-block">用齋時不能說話,內心還要作上述五種觀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多人在一起吃飯,又不可能不交流,還不許出聲,于是就制定了一整套‘規章制度’,要求大家遵照執行。</p> <p class="ql-block">(圖一)打叫香,是招呼開飯的信號。寺院各處的人員聽到這個信號,就可以到齋堂門口等候,但是還不能進去,必須等到在佛堂做完功課的出家人,領著統一身著海青的香客來了,讓他們先進。</p><p class="ql-block">出家人進齋堂也有先后順序,首先讓身著黃色袈裟,外穿褐色搭衣的進。身穿搭衣表示今天是他在領著做功課,這個人不是固定的,由大師傅(寺中住持)指定。比丘(男)進去之后,才是比丘尼(女)進。大師傅是從不到齋堂就餐的,他的飯單做,送到他的禪房。</p> <p class="ql-block">(圖二)開梆,當僧人進入齋堂坐定之后,敲掛在梁上的大木魚(龍頭),名為開梆。這時居士、香客就可以依次進去了。</p> <p class="ql-block">(圖四)大眾念佛依次進佛堂,進、出齋堂的規矩也不少。齋堂的中門是不能走的,中門進去到佛像前,鋪在地上的紅地毯,更是不能踩。進門前站在門外,雙手合十,恭恭敬敬鞠個躬,從左門進先邁左腳,從右門進先邁右腳。通常齋堂門口和里面都有義工引導,按照她(他)們的示意,坐到座位之上。</p> <p class="ql-block">(圖三)打云板,看人員差不多都進去坐定了,開始打云板。打云板不止在齋堂,進佛堂念佛時也打。先打過一陣之后,齋堂或是佛堂里有個小鈴鐺與它對打,你一聲,我一聲,象是說‘我把外面的的人都交給你了’。三個回合結束。</p> <p class="ql-block">圖五)端身正坐,每個人面前的碗筷都是義工事先擺好了的,坐下后先不要動,身姿端正。吃飯的時候,手臂不能靠在桌沿,飯碗要端起來。打佛七的時候來的人雜,很多人不懂規矩,義工們就舉著木牌,上書“端起碗”,“別說話”之類提醒注意的告示,在齋堂里來回走動。</p> <p class="ql-block">(圖六)翻開碗,聽到打云板的聲音,才可以把扣在面前的碗翻開。</p> <p class="ql-block">(圖七)開始行堂,眾人念偈時,義工開始給每個人的碗里添飯,加菜。</p> <p class="ql-block">(圖八)念誦《供養偈》,聽到打完云板之后,維那持麥克風,領著所有人一起念《供養偈》。念偈的時候,有一名僧人從供桌上的碗里,撥出十幾粒大米,雙手舉在腦前,恭恭敬敬地走出齋堂,放在一個臺子上供佛。</p> <p class="ql-block">(圖十五)飯碗對齊桌邊,用完餐放碗的時候還挺‘事兒’,要用筷子與桌邊比對整齊。</p> <p class="ql-block">(圖十六)擺齊碗筷,用餐前筷子是橫擺在面前,此時要豎著擺。</p> <p class="ql-block">(圖十七)念誦《結齋偈》,當值人員看出家人都吃完了,一敲小鈴鐺,所有人必須放下碗,雙手合十,跟著一起念《結齋偈》。</p><p class="ql-block">沒吃完的,念完再接著吃。</p> <p class="ql-block">吃完了飯,也不能抬起屁股就走人。規規矩矩在座位上坐著,等著所有人都吃完了,義工示意一排排按順序站起來,按規定路線魚貫而出,不許抄近道亂竄。</p><p class="ql-block">拿好自己的碗筷,出門放進相應的大盆里,送去洗。每天高溫消毒。</p><p class="ql-block">通常出家人“過午不食”,不吃晚餐,所以晚餐不用念什么偈,不過晚餐飯菜的質量一點也不因此而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山寺的早餐多數時間是粥和豆包,也有面條。吃粥時念的《供養偈》還是專門一套詞。午、晚餐的最低標準是四菜一湯,外加‘小菜’。說它最低標準,是因為大部分時間都不止四個菜,尤其是在打佛七的時候,吃飯的人多,不知道要炒多少鍋菜,備菜的時候只關注總量,不拘泥品種,所以每頓飯吃到七、八個菜是常事。特別是它每頓必備的‘小菜’——豆豉炒辣椒,非常合我的口味,在我來說,又是一道‘大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以為常年吃素是件很痛苦的事,沒想到寺里的飯菜很可口,每天吃著也不想肉吃了。寺里的素菜可跟咱們在城里素菜館吃的菜不是一回事,味道更接近家常菜。中國歷史上有三次著名的‘武帝滅佛’運動(皇帝謚號中恰巧都帶“武”字),其中一次的起因,就是因為當時打仗的士兵住在一家寺院里,吃飯時發現寺院里的和尚不干活,雖說吃素,可是飯菜的味道比士兵們好得多,惹的士兵們不滿,引起嘩變。最后仗也不打了,演變成了一場全國性的拆寺院,遣散僧人的‘滅佛運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是在南方,雖然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可是青菜的品種依舊很多,每天能吃到十好幾樣。我大致記了一下常吃到的品種:</p><p class="ql-block">芥菜、花菜、大小白菜、生菜、蕨菜、橄欖菜、木薯、胡蘿卜、白蘿卜、絲瓜、黃瓜、冬瓜、苦瓜、茄子、豇豆、扁豆、萵筍、土豆、西紅柿、豆芽、辣椒、菠蘿、豆腐、豆皮、油豆腐、各種蘑菇,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南方菜。</p><p class="ql-block">廣東人很善于煲湯,寺院中也不例外。我也注意了一下煲湯的主要用料:</p><p class="ql-block">黨參、沙參、紅棗、薏米、枸杞、芡實、淮山、面藕、黃花、紫菜、花生、黃豆、銀耳、蓮子、無花果,其中前四樣幾乎每湯必有。</p><p class="ql-block">另有各種調料任意取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帶領眾弟子修行的時候,過的日子非常清苦。穿的衣服是從垃圾堆里撿拾的破衣服,挑好的部位剪下,一塊塊拼起來,然后染成統一的顏色做成。吃飯是分頭化緣,由于從貧富家庭化來的飯好壞不一,為了公平,拿回來后一起倒進大鍋里煮勻,再分吃。這樣做成的衣服叫‘袈裟衣’,做成的飯叫‘袈裟飯’。 ‘袈裟’一詞就是‘混合’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隨著南山風景區的開發,來此的游客越來越多,不論旅游團還是散客,要在寺里就餐的,只需提前到接待處登記一下人數,不收取任何費用。齋堂門口正中,永遠放著一個功德箱,就餐人員隨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遵义市| 衡东县| 南丹县| 武冈市| 乐至县| 大宁县| 长岛县| 内乡县| 荣昌县| 阳山县| 南汇区| 兴化市| 多伦县| 海盐县| 岱山县| 集贤县| 安泽县| 营口市| 辽宁省| 井陉县| 且末县| 临西县| 临夏市| 稻城县| 新乡县| 太湖县| 宁城县| 温泉县| 中方县| 宿州市| 托克逊县| 云南省| 枝江市| 台南市| 岐山县| 临武县| 海门市| 两当县| 遂昌县| 宜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