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親的一生,是最平凡的江南女子的一生。在我心中,母親陳鳳仙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生命之消逝,不會有太多的人記得。但對她的兒女們來說,卻是一生的記憶,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生活之河一路流淌下來,經過群山峻嶺,繞過急流險灘,最終將匯入大江大洋,但我永遠也無法忘記那生命之河的源頭,那來自父母生命的給予、成長中的啟蒙、關懷,尤其是母親對我的一片深篤之愛。</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軍情緊急,來不及多想,也沒有機會與親人告別,就沖上了燃燒的戰場。開戰以來,母親一直默默地熬著,等著。我在主力團當兵,都上了最前線,整整一年,母親在遠方堅定地為我祈禱。整整一年,我和戰友們上前線、在662.6高地多次遇險、查“敵情”、前仆后繼,浴血拼殺,在殘酷激烈的戰斗中頂住了越軍數萬發炮彈狂轟濫炸,打退了其步兵數十次輪番沖擊,并進一步前推了陣地,重創越軍122團、149團、153團、876團2營、821特工團1營,付出傷亡397人的代價殲敵5200人,繳獲武器彈藥及軍用物資一批,最后取得了戰斗勝利。筆者從1軍烈士名錄中得出如下數據:其中1.15大戰,我軍15日犧牲數90名,16日犧牲數為25名,17日犧牲4名,18日犧牲11名,受傷人員不計其數。130多名烈士用鮮血書寫了“1.15大戰”壯麗的篇章,他們的英名永遠鐫刻在共和國歷史的豐碑上。</p><p class="ql-block"> 經過多次作戰行動,我們圓滿完成任務。每每回憶起參戰期間的那些場景,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懷念母親,懷念那段穿越了硝煙的骨血之愛。</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美的東西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前方,硝煙彌漫,激戰正酣。殊不知在我的家鄉同時上演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親情“戰爭”。當年,家中的親人收到了我赴戰場的信后,常年患有高血壓病的母親差點被這一封信“擊倒”,母親平時心事就比較重,知悉自己的兒子上了戰場,急得團團轉。那時,種種有關戰爭傷亡等流言被傳得有鼻子有眼,兒子是母親的心頭肉,這些敏感的話題母親聽見后免不了心驚肉跳。白天母親下地干活,帶著焦灼與不安,母親一會兒辛勤地勞作,一會兒又靜靜地杵在那里,一會兒又若有所思地皺起了眉頭,在旁勞作的人們看在眼里,也不無心痛地上前寬慰幾句。一到夜晚,母親思兒心切又不禁潸然淚下,輾轉難眠。這種煎熬的日子長達一年之多。</p><p class="ql-block"> 然而,“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任憑內心是如何受到煎熬,母親堅信,自己用“米糠”喂養長大的兒子決不會是一個孬種。正如母親所料想的那樣,由于我在戰斗中表現機智勇敢,戰后被部隊黨委榮記“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我母親在我心中是個很堅強,也很要強的女人。她幾十年如一日的操持著我們這個家,無論多么困難的時候她都是樂觀面對,并經常鼓勵我和姐姐哥哥弟弟生活再苦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親講的每一則故事,母親的一個肢體語言,可以讓人終身難忘。母親的一句話,會終身銘記而受用終身。</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們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我懷念我的母親,懷念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了太多的記憶,卻始終不改對母親綿綿的回憶、揪心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母親走得很突然,患得是腦梗塞,晚上六點還在地里采桑葉,那悲慘的一幕幕,時時呈現在眼前,我不愿提起,那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在后來的幾年里,我一直想寫寫母親,但總不能如愿,不知有多少次,打開電腦,手一放在鍵盤上,就有些顫抖,腦袋就有點渾,仿佛母親昨天才離開,那種痛,讓我無法敲動鍵盤,只好作罷。</p><p class="ql-block"> 這次回老家看看后,我想,無論如何都要寫寫母親了,這是我未了的心愿。我把塵封的記憶一頁頁重啟,用文字記錄下來,不管怎樣,這一筆一劃,都是對母親的紀念。</p><p class="ql-block"> “子欲孝而親不在”,母親,您為我們辛苦操勞了半個多世紀,您太辛苦了。在我們想更好的報答您老人家的時候,您卻離開了我們,這是我們兒女最大的心痛和內疚。</p><p class="ql-block"> 母親年輕時很美,秀麗的臉上有著江南女子特有的水靈。</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十分注重儀表和慈祥的好母親,一生為了孩子們能夠吃飽飯,能夠早日成家,含辛茹苦,起早摸黑,辛勤勞作。穿著一身合體的洗了又洗,縫了又縫的但十分整潔的衣褲,在七十年代是負擔重、農耕人家的穿著,簡單的齊耳短發,而且一點也不俗氣。母親的一生是飽嘗艱辛,勤耕苦耘的一生,是勤儉淳樸,日夜操勞的一生,是善良賢明,任勞任怨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在七十年代,正是生活困難之時,父親在外做油坊,母親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為了多掙幾個工分,年底能多分點糧食,母親跟隊里的男勞力一樣,起早貪黑的在地里干活,臉曬黑了,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她受過苦知道挨餓的滋味。母親極其節儉,常常給我們講勤儉持家的道理。每次吃飯總是最后一個吃,她都把我們撒在桌子上的飯粒一一撿起,收拾那些殘羹剩飯自己吃。</p><p class="ql-block"> 母親的一生實在的不易,經歷了日本鬼子侵略,經歷了階級斗爭,三年自然災害,過過窮的不能再窮的日子;一生中,一女五兒,蓋房娶媳婦,蓋房娶媳婦,貧苦了一輩子。母親一分一分地掙,為了給我們掙上學的學費,母親拼命種地、養豬、賣雞蛋,來給家里的生活過得殷實一點。</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的中國農村,生活非常的苦,一年忙到頭,連飯都吃不飽。我清楚記得:母親得天天出工。我們家因為孩子多,每年不但分不到錢。連飯都吃不飽,能吃到菜飯(米不夠加大白菜)就算不錯了,每當四、五月份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就會常常出去借米度饑荒,有時還到鄰村去借,我上初高中放學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有時看到家里煙囪不冒煙了,就知道家里斷炊了。還好大姐和二哥、三哥會到離家幾十里的山里,大溪水庫邊上去搗點山芋(人家收完后,不小心留在地里的),回來,補充家里的糧食不足,以便度過艱難的饑荒。大姐唐阿金和二哥唐云福三哥唐云虎和弟弟唐云才在磚瓦廠、水泥廠做苦力為母親減負是立了功的。</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勞動婦女,她為人慷慨,隨時愿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有人在災荒年討飯時,她常常會給他們飯吃。她,只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農民中的一員,一生命運坎坷,對我們關懷備至,照顧有加,母親帶給我的溫暖和幸福一直在我身邊;對鄉里鄰居關系融洽,和睦相處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母親為我們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到了該好好享清福的時候,卻離我們而去。</p><p class="ql-block">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想母親這一生,一輩子忠厚善良,不向人哭窮訴苦,不占便宜,受苦受難,忍辱負重,終于把子女撫養成人了。我剛好參戰回來分配到郵電局,還沒有結婚,住著集體宿舍,城里還沒有她的棲身之地,我對不起母親,在她活著的時候,沒有享過一天福,這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疼!</p><p class="ql-block"> 母親,多么偉大的一個人。人人都說母愛如海,父愛如山。在我的記憶里,為我們這個家庭付出最多,努力最多的人就是母親了,母親是這世上最偉大,也最辛苦的人。因為母親對孩子的愛,無處不在;母親辛苦一生,只為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然而每一個母親偉大的背后,卻有著太多的辛酸和不易!當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母親曾經為我們付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自己還有歸處,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鄉了,因為最牽掛的人已經不在,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后悔,善待父母與長輩,請從現在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p> <p class="ql-block">母親 陳鳳仙</p><p class="ql-block">父親 唐水彬</p> <p class="ql-block">母親 陳鳳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图木舒克市|
遵义市|
巴中市|
栾城县|
华阴市|
屯留县|
海门市|
渑池县|
镇原县|
家居|
客服|
廊坊市|
张家口市|
武安市|
左云县|
西藏|
兴隆县|
普洱|
敦煌市|
龙里县|
巫溪县|
桂阳县|
铅山县|
饶河县|
林口县|
容城县|
肃北|
大足县|
郯城县|
夏津县|
清水河县|
临夏县|
霍邱县|
历史|
苍溪县|
怀宁县|
宁阳县|
饶阳县|
韶山市|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