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疫情不能遠足,只好在家鄉這片水邊游蕩。</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趙牛河邊上,趙牛河是一條小河。家的南邊有座“山”叫“茌山”,我的家因在茌山之平陸名曰“茌平”。在離家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河叫徒駭河,這條河和舉世聞名的大運河穿城而過,再加上古城外、新城內廣闊的水域,使我生活的這座城市一一聊城便有了“江北水城”的美稱。</p><p class="ql-block"> 在離家更遠的地方,確切的說也不過幾十公里的路程,就是我們的母親河一一黃河了。過了黃河就是省城濟南。我就是生在這塊土地上,長在這塊士地上。</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我在聊城主城區買了房,房子就在東昌湖的東北角,在陽臺上就能看見一望無際的東昌湖和聳立在古城中央的光岳樓。</p> <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我又搬到孔繁森紀念館南鄰,離東昌湖就更近了。</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總面積20、6平方公里,環繞聊城古城一周。它始建于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當時因修筑城墻以及護城堤挖土而成。現水域面積達6、3平方公里,與杭州西湖相當,是濟南大明湖的4一5倍。東昌湖湖岸線長達16千米,是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湖引黃河水為源,常年水深3一5米,湖水清澈,景色宜人,令游客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清新宜人的自然環境和古城區樸厚古老的建筑風格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 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形成了江北水城獨有的湖城風貌。</p> <p class="ql-block"> 每到夜晚來臨,湖區更是燈火輝煌。</p> <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千傾湖水,清如許,明如鏡。雪后的冬天,千樹萬樹,雪花滿枝頭,猶如盛開的梨花;每到夏天,萬束荷花,白如雪,粉如玉,一眼望不到邊。</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的中心是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呈正方形,古城風貌保存完好,以明代光岳樓為中心,周圍大街小巷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p> <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城墻是用土夯筑的,后來才改用磚石。</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大運河自南向北繞湖而過,猶如玉帶纏身。</p> <p class="ql-block"> 湖濱公園就象一條貫串南北的綠色大飄帶,鑲嵌在東昌湖西部沿岸。</p> <p class="ql-block"> 湖西帶狀公園里散步的人特別多。有的人在畫畫;有的人在彈琴;更多的人在放風箏、跳交誼舞和廣場舞。</p> <p class="ql-block"> 光岳樓、鐵塔、山陜會館、傅斯年陳列館、范筑先紀念館、運河文化博物館、孔繁森紀念館等聞名海內外的文物單位,似顆顆明珠閃爍于城中湖畔。</p><p class="ql-block"> 《水滸傳》、《聊齋志異》、《金瓶梅》、《老殘游記》等歷史文學名著,也都與東昌湖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被城市道路及橋梁分割成8個大小不一的湖面,為強化地域可視性,借鑒杭州西湖湖區命名經驗,結合聊城歷史文化、文人典故、湖區自然風貌等對8個湖面進行命名,統稱為東昌湖。</p> <p class="ql-block"> 丁家坑,位于古城東側,東關街以南。據記載,聊城歷史名人丁志方故居位于該區北側。明朝時期,建文帝被朱棣推翻后,丁志方堅持“一臣不保二主”之遺訓被殺,朱棣感其忠良封賜一個大坑,故取名丁家坑。</p> <p class="ql-block"> 演武湖,位于古城東南,因湖區內的演武廳遺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明珠湖,位于古城西南,是湖區內最大的一塊水面,陽光照射下,開闊的湖面似明珠一般閃閃發光,取名明珠湖,寓意光明、純凈之意。</p> <p class="ql-block"> 明珠湖這片水域也是聊城大學龍舟隊的訓練水域。近年來,聊大龍舟隊在多次國內和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冠軍,為家鄉父老爭了光,也為美麗的東昌湖添了彩。</p> <p class="ql-block"> 望岳湖,位于古城西側,取名望岳湖,寓意仰望光岳、泰岱之意。</p> <p class="ql-block"> 荷香湖,位于東昌路南,湖濱路東側。因湖區內遍植荷花而取名荷香湖。</p> <p class="ql-block"> 琴湖,位于風凰臺東南、鏡明路北側,該湖區小巧玲瓏,形似古琴,故命名為琴湖。</p> <p class="ql-block"> 鏡明湖,位于古城北。該湖面被城市建筑所包圍,少有風浪,湖面宛如一片明鏡,故命名為鏡明湖。</p> <p class="ql-block"> 鈴鐺湖,位于古城東,東關街以北。該湖區被島嶼分割成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多個湖面,從高處俯瞰,恰如鑲嵌在古運河畔的一串鈴鐺,故取名“鈴鐺湖”。</p> <p class="ql-block"> 湖區內有八個島嶼,其中名人島、湖心島、百花島、月亮島、南關島五島為傳統使用名稱。另外三個島的名稱是新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其中葫蘆島位于鈴鐺湖景區內,因島上葫蘆題材的雕塑眾多故取名葫蘆島。它既體現了自身之特點,又表現了祈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 狀元島上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狀元牌坊和狀元廊,狀元廊四周刻有一、二十位從聊城走出去的狀元的事跡及雕像。命名為狀元島,寓意聊城人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 云澤濕地是演武湖區唯一一塊濕地景觀。豐富的水生植物呈片狀點綴其間,從空中俯瞰,恰似片片云朵鑲嵌其中,故名云澤濕地。古代云夢澤包括云澤和夢澤,夢澤在江南,云澤在江北,比較切合江北水城的稟賦。</p> <p class="ql-block"> 湖濱大道的游人最多。每天早晚,我都會沿著湖濱大道散步,從騰龍廣場到金風廣場。途經望岳湖、西關橋、明珠湖和明珠廣場,然后到名人島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 天氣不好的時候,我也會到家門口的水車園轉一轉。</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周邊不乏游泳、戲水和釣魚的人們。雖然有釣位,但有些人更喜歡釣野魚。釣上來的魚小的兩三斤,大的有十幾斤的,最大的甚至達一百多斤。</p> <p class="ql-block"> 穿過東昌湖,再經過東西南北任意一座大橋,都可以到達古城的中心一一光岳樓。光岳樓與岳陽樓、黃鶴樓并稱中國三大名樓,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早在1988年,光岳樓就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光岳樓高樓凌空,巍峨壯麗,氣勢非凡,為魯西一大名勝。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系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結構,總高33米。主樓為全木構成,四面斗拱飛檐,回廊相通。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瑯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鐘暎”匾、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岳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特別是乾隆帝,僅在光岳樓上題詩就達13首之多。</p> <p class="ql-block"> 在東昌湖西北隅,有一座紀念館,它就是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級1.0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館高15米,外形為雙重檐,四周為換廊式結構。紀念館內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內安放著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風上鐫刻著江澤民“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題詞。展廳內布置著孔繁森同志事跡展覽,展覽分6部分,展出圖片270多張,陳列實物1000余件,并配以3組電視錄像片。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天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孔繁森紀念館后面的小公園里,還有一些名人雕塑:張自忠、馬本齋等。</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區東關大街111號,還有一座傅斯年陳列館。傅斯年也是聊城人,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病逝于臺灣大學任上。</p><p class="ql-block"> 傅斯年陳列館包含傅斯年銅像及展廳外景、傅氏祠堂、仁義胡同及傅斯年生平陳列展等。程思遠副委員長專門為陳列館題詞:“傅公高風亮節,足為后世楷模”。季羨林先生(也為聊城人)為傅斯年陳列館題寫了匾額。</p> <p class="ql-block"> 東昌湖與古運河風景區是相互聯接的。</p> <p class="ql-block"> 古運河風景區指的是古京杭運河聊城段,于元朝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開通,前后通航達700年之久。到明清兩代達到漕運的鼎盛時期,明朝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書宋禮征集民工16萬人,沿運河故道進行了重新治理,此后的400多年,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借助漕運之利,運河經濟甚為繁榮,聊城為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譽為“江北一都會”。山陜會館、大小碼頭、宋代鐵塔、唐朝古槐等國家重點文物沿河而立,與運河交相輝映,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現在,古運河景區已成為江北水城的重點觀光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 沿著京杭大運河散步,你一定會發現,在聊城東關門街運河西岸,有一處富麗堂皇的古建筑群。遠看瓊樓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聊城山陜會館。</p><p class="ql-block"> 山陜會館坐西朝東,面河而立。它是清朝時期由山西、陜西商人合建的一處神廟與會館相結合的建筑群。其用途在會館的碑文中說得明白:“會館以祭神明而聯桑梓”。“桑梓”指山陜客商,“神明”即關公,所以山陜會館又被稱為關帝廟。當時,晉商的足跡遍布中國,所到之處至少都有一所會館、一座關帝廟、一個戲臺,將這種義種取利的從商理念通過建筑文化展現出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門、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饗食、南中北三殿游廊、春秋閣、望樓等亭臺樓閣160余間。</p> <p class="ql-block"> 從山陜會館沿運河再往前走,經過基督教堂,沒多久就到了護國隆興寺。寺的東南角有一座被人們譽為聊城三寶之一的鐵塔,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聊城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鐵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佛塔,現為12層,高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米,底邊長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鐵仿木構分層鑄造,逐層迭裝而成。鐵殼中空,厚6一10厘米不等。12層樓身的倚柱、斗拱全部相同,各層都有腰檐平座,平座均為四鋪作單抄計心造,周繞欄桿,腰檐仿木檐鑄造有檁枋、檐椽、飛椽、瓦壟及科脊等,塔身逐層收分,塔頂置仰蓮葫蘆寶瓶式塔剎。</p><p class="ql-block"> 聊城鐵塔,目前已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鐵石建筑,不論在建筑風格,還是在石雕藝術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 順著運河繼續走,穿過幾座橋梁,往西一拐,就到了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東臨古韻悠長的大運河,西依美麗的東昌湖,南面即是文化廣場。它是聊城市近年來建設的最大的一處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和宣傳教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運河陳列專題館。館名由我國著名人類學家、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共7000多平方米,分5層11個展廳。</p><p class="ql-block">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整體陳列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主題,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和研究運河文化,反映和展示運河的古老歷史、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這里既是專業研究人員研究運河歷史和現狀的好地方,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在整個明珠湖的西側,還有一片北方城市建成區內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竹子栽培地一一“百竹園”。</p> <p class="ql-block"> 經過幾十年的“南竹北移”,這里已有竹林134公項,淡竹、斑竹、方竹、變竹、鋼竹等數十個品種。園中還刻有歷代文人墨客詠竹的詩句。</p><p class="ql-block"> 走進園中,只見亭臺高聳,流水潺潺,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香。是冬日避寒、夏署納涼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聊城的諸多廣場和公園也都含有“水”的元素,如人民公園、水城廣場、九洲洼月季公園、植物園、姜堤樂園等,里面大都設有近水長廊、觀水平臺和人工湖等。</p> <p class="ql-block"> 水城有水,有水則有橋。聊城主城區共有橋梁390座。這里的橋“長”得也很有特點,如M橋(雙乳橋)、彩虹橋、天運橋、東升橋、西嶺橋、祥月橋、奇趣橋、運河廊橋,還有湖南路、中華路、興華路大橋等等。一座橋就是一幅圖畫,一座橋就是一處風景。</p> <p class="ql-block"> 聊城是水城,水城在聊城。 家鄉有這片水,真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桃园市|
铅山县|
巴中市|
闵行区|
洛阳市|
扎鲁特旗|
阳高县|
扶风县|
承德县|
阿巴嘎旗|
眉山市|
鲁甸县|
吴桥县|
顺平县|
鸡泽县|
伽师县|
彭阳县|
鄂温|
布尔津县|
明光市|
裕民县|
高要市|
沾化县|
玉山县|
荃湾区|
合阳县|
沂南县|
交口县|
五寨县|
南华县|
湛江市|
濉溪县|
张家川|
绥宁县|
鄂托克前旗|
华阴市|
汪清县|
武胜县|
盘山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