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窮人要翻身,就去當紅軍

寒鬆

百年黨史 奮進紅后—— 成都紅后藝術團慶祝建軍95周年故事講述活動 (編者語)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是一個難忘的時刻。九十五年前的今天,南昌城頭沖鋒的號角, 如同浩蕩春雷,宣告了人民武裝的誕生。九十五年風風雨雨,九十五年光輝歷程, 我們永遠銘記這個光榮的日子——八月一日。你看,那軍旗獵獵飛舞;你聽,那軍歌高亢嘹亮。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喜悅迎接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迎來了人民軍隊建軍九十五周年的節日,同時,今年又恰逢是紅四方面軍入川九十周年。在此,我們推出我團團員吉曉江的岳母、老紅軍李明的回憶錄《窮人要翻身,就去當紅軍》供大家惠閱。<br> 用歌聲演繹昂揚奮進;用朗誦播撒鏗鏘軍魂;用文字描繪先輩事跡;用詩詞傳送激揚人生……<br> 我們紅后人匯聚一堂,用不同形式講述父輩和我們自己的故事,抒發共同心聲:傳承紅軍精神,弘揚紅色文化;愿黨旗永駐我心,祝祖國繁榮昌盛! 策劃:李寶川 賈遠征<br>美篇編輯:羅寒松<br>文稿、圖片提供:吉曉江<br>審核校對:高翔 劉鳴江 闞曉娟 今年是鄂豫皖紅軍入川90周年,在“八一建軍節”95周年前夕,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岳父陳學品、岳母李明兩位浴血奮戰、馳騁疆場的老紅軍。我又一次翻出由我岳母李明口述、其子陳新民哥整理的回憶錄,反復翻看,感慨萬千。根據我手中的文字材料,略作修改補充,并命名《窮人要翻身,就去當紅軍》,將其向朋友們推出,以追思先烈,激勵世人,傳承后人。<br><h3> 吉曉江 2022.7.20.</h3> <h5>吉曉江的岳母、老紅軍李明</h5> <h1><b>窮人要翻身,就去當紅軍</b></h1> 我叫李明,1920年出生在四川達縣 (今達州) 60里外的一個窮山溝——李家垻。還在我沒有完全懂事的時候,父母就相繼離開了我。我的父親給當地的大地主李壽圖打長工,是佃農 (家中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家里一貧如洗。母親是一個勤勞善良的農家婦女, 每天除了農田勞作,就是替別人縫補漿洗。一 家人吃糠咽菜,過著有一頓無一頓的苦難生活。母親死了無錢安葬,用床上的破草席把母親一裹,悄悄地掩埋在荒山野草中。我和父親相依為命地生活著。過了三年,偽保長帶著一幫打手又抓了我父親的壯丁。那時我年僅七歲,成了孤兒,陷入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悲慘境地,生活迫使我沿街乞討。<br> 大地主李壽圖當時管幾個莊子、幾十家佃農、48個作坊,還辦得有磚瓦廠、紙廠,是當地的一霸。他聽說我在街上討飯,就指使人把我搶到他家干活。我每天放養著兩條大水牛,年幼瘦小,常被水牛拖到田里,滾得一身泥水,晚上一身骨頭像散架似的疼痛。如果牛吃了秧苗,我還要遭毒打。地主不僅要我放牛,每天還要我打一、二百斤豬草,還要洗衣服,吃的是爛洋芋和糠窩窩頭。稍不如意就是一頓打。 大巴山的冬天,冰天雪地,我卻沒有一雙鞋、一件棉襖、一床鋪蓋。 腳凍得裂縫,鮮血直流。晚上睡在牛棚里,擠在牛身邊取暖,過的是牛馬不如的生活。<br> 我人雖小,可脾氣倔,任你地主怎樣打,我也不會哭一聲,也不求饒。因此人們都稱我“李蠻子”。<br> 1932年的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劉存厚、田頌堯、楊森等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共產黨在敵人的薄弱環節,偏僻的營山、達縣、開江等地區發動農民起義,組織了川東游擊隊,逐漸建立了游擊根據地。 在地主李壽圖的造紙作坊里,有一個長工叫洪成松(1932年參加川東游擊隊,在反六路圍攻時犧牲),人稱“舀紙匠”。他不滿地主的剝削和壓迫,秘密參加了王維舟同志領導的川東游擊隊。一天晚上,紅軍游擊隊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李家壩,在貧雇農家中秘密串聯,給大家講“打土豪,分田地,家家有田種,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我一聽,這不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嗎?我哭著鬧著要參加紅軍。洪成松看著我,非常猶豫。我年齡太小,個子又矮。紅軍游擊隊要行軍打仗,風餐露宿,這樣的女孩子怎么受得了呢?我心里想,我不知那天會被這個黑暗的社會吞沒。我就拉著他,哭喊:“我不怕苦,什么苦沒有嘗過,什么罪我沒有受過?在這里我遲早要被閻王收了去。你不能見死不救啊!行軍、打仗、犧牲我都不怕,當紅軍,死了也是英雄”! 他牙一咬、心一橫,決心救我出苦海。當時聽說紅軍身穿灰布軍裝,頭戴五角星,都是一些青年男女。他們號召窮人拿起槍桿子鬧革命,推翻地主老財的壓迫和剝削,為勞苦大眾求解放,打土豪、分田地,要使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我聽了既新鮮又高興。沒過幾天,我發現鄉里的男女青年走了不少,連我的一個表哥牟正茂(達縣牟家坪人,1933年參加紅軍,解放后曾任成都市委財貿部部長,四川省農業銀行行長)也當紅軍去了。更早一年參加紅軍的還有我的一個叔叔李光夫(當時已是紅四方面軍青年干部訓練班的指導員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征時在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任科長,解放后曾任貴州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四川省軍區顧問)。就這樣我跟著游擊隊走了。在游擊隊,洪成松給我起名李開祥。從此沒有人叫我“李蠻子”了,暗無天日的日子結束了,那時我才13歲。 參加紅軍后,我們立刻投入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我時刻也沒有忘記李家壩,沒有忘記對大地主李壽圖的仇恨。 終于有一天,洪成松和我隨著紅軍游擊隊開赴李家壩,我第一個沖進李家大院。李壽圖昔日的威風一掃而光,全家老小,帶著金銀細軟,如喪家之犬,夾著尾巴逃跑了。事后聽說,李壽圖知道“李蠻子”參加了紅軍游擊隊,竟活活嚇死了。昔日為人看不起,受人踐踏的女奴“李蠻子”不見了。一個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李開祥回來了。鄉親們個個拉著我的手,摟著我。我們抱在一起流出了激動的淚花。我們共同傾吐著離別的思念,哭訴著昔日的苦難。然后,我揩干眼淚,威風凜凜帶著鄉親們打開糧倉分谷米,清理財產。游擊隊的紀律非常嚴明,一文錢、一匹布、一絲一毫都不馬虎,全部入賬。除了部分用來救濟窮人外,其余一律上繳。 當時我在達縣縣委搞宣傳工作,由于年齡小,又無文化,所以整天跟在紅軍哥哥、姐姐后面到處跑,幫她們拿東西,搞宣傳。剛開始不知怎樣搞宣傳,除了知道打土豪、分田地,有飯吃、有衣穿,什么也不懂。后來就向紅軍哥哥、姐姐學習,向鄉親們講訴自己的受苦受難的經歷,提高群眾對打土豪、分田地的思想覺悟。不久,上級派來一個女紅軍楊忠碧,是鄂豫皖蘇區來的,為人非常和藹、熱情。她帶著我們工作,常給我們講革命道理,作階級分析,宣傳紅軍四大綱領。這時我才更多的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楊忠碧姐姐知道我也是苦孩子出身,從小失去了愛,就從各方面無微不致地關懷我,送我去學習。當我知道去學習要離開楊忠碧姐姐時,我不愿意了,任憑領導怎樣做工作也不行。最后楊忠碧姐姐和領導把我叫到隊部,一個個威嚴地板著面孔,我被嚇得不知所措,不知犯了什么錯誤。楊忠碧姐姐嚴肅地說: 現在給你一個任務,立刻去黨校報到,參加學習。如果你不去,就是不服從命令,不服從命令就不能當紅軍,那就回李家壩去。回李家壩意味著什么,對于我無疑是回到地獄。剛剛脫離了苦海的我無論怎樣也不能回去,我只好無可奈何地說:“是,服從命令”。當時楊忠碧姐姐和領導一下子都笑了。接著,他們又嚴肅地說:不僅要服從命令,還要圓滿地完成任務。楊忠碧姐姐立刻為我打點行裝,把我送到通、南、巴蘇區根據地,進了黨校(即川陜黨校,設在通江縣城原東皋書院考棚;木結構兩層樓房。南邊靠街一面的石壁上有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刻的“赤化全川”巨幅石刻標語)。在黨校的學習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無產階級,什么是共產黨,知道了我們的奮斗最終目標是共產主義。 <h5>通江縣紅軍石刻標語</h5> <h5>通江縣紅軍石刻標語</h5> 在黨校學習期間,革命形勢發展得很快,勝仗一個接一個。1933年5月,紅軍在空山壩地區激戰3天,全殲敵7個團,擊潰6個團,共消滅5000多人。接著乘勝挺進,又殲敵2000多人,擊退了田頌堯對川陜邊區發動的“三路圍攻",根據地擴大一倍。6月底,紅四方面軍已由4個師擴編為4軍、30軍、9軍、31軍。從8月到10月,紅軍先后發動“儀隴、南部戰役”、“營山、渠縣戰役”、“宣漢、達縣戰役”。1934年8月又粉碎了四川軍閥劉湘等糾集的20多萬人的“6路圍攻”。不到半年,儀隴、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寧強、營山、蓬安、渠縣、達縣、宣漢、萬源的廣大地區陸續獲得解放。革命發展之迅猛,真是勢如破竹,排山倒海。軍閥殘部被趕到嘉陵江以西地區。 我們黨校學員常常走上街頭,和大家一起歡慶勝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維舟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即川東游擊軍在“宣漢、達縣”戰役中,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并于1933年10月將川陜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3軍。宣漢、通江、達縣都舉行了盛大的游行,到處歡聲雷動,鑼鼓喧天,紅旗飛揚。我們和廣大貧苦人民一起載歌載舞,歡慶了三天三夜,那真是盛況空前。貧苦人民揚眉吐氣,他們長期受剝削、被壓迫而壓抑的感情喧泄出來,有如水銀瀉地、火山噴發。<br> 1933年12月的一天,在黨校的閣樓上,我舉起右手,面對列寧像和團旗,莊嚴的宣誓: 保守團的秘密,永不叛變,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從這天起,我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10月長征結束到達陜北時,組織上通知我,共青團員全部轉為共產黨員)。我們開會時非常秘密,樓下有人放哨,上樓就把梯子抽了,封得嚴嚴實實。黨校學習幾個月后,我正式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31軍軍部搞宣傳和看護工作。<br> 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從通江出發長征,經過旺蒼、江油、劍閣、汶川等縣,計劃爬雪山至懋功地區與中央紅軍會師。5月,紅四方面軍總部住茂縣,要求各部隊積極準備慰問品,迎接與中央紅軍的會師。部隊走家串戶,發動群眾籌集糧食、羊毛、羊皮、牛羊等。廣大指戰員也學會了捻羊毛、制毛衣、毛背心、毛襪子。每件慰問品都滲透著紅四方面軍的兄弟情誼。6月中旬,中央紅軍第2師4團與紅四方面軍9軍25師74團在夾金山下勝利會師,消息傳到紅四方面軍各部隊,戰友們極為興奮。各部隊將慰問品集中,用牲口馱著一批批的送往會師地點。僅31軍就送去衣服500件,草鞋1000多雙,毛襪子500多雙,毛毯100多條,襪底200多雙。 1935年8月初部隊翻越雪山后從毛爾蓋進入大草地,開始看到一望無邊的草地,覺得大開眼界,振奮人心。誰知道這片草地隱藏著兇險和殺機。密而亂的草,絆著腳。野草叢生的黑色泥潭沼澤地散發出臭味。一汪汪的污水泛著氣泡。如果走到堅實處倒好,污泥臟水頂多只齊膝蓋,只要一腳踏虛陷入泥潭,無論是人或馬匹都會很快被泥水吞沒。我眼見一個戰士的馬陷進泥潭,他用力去拉韁繩,結果連人帶馬都陷入泥潭,往下沉。我和其他戰友見狀伸出手要去救他。通司(當地向導)和領導馬上告訴大家: 救是救不出來的,連救的人也會陷下去。大家只好停止救援,含著眼淚看著泥潭里的戰友和馬往下沉。污水淹過了他的腹部、胸部直至頭頂。整個人和馬都消失在泥潭中。不少戰友因此而犧牲在草地。草地的氣候變化莫測,時而狂風四起,大雨滂沱,時而太陽高照,時而又是漫天飛雪,冰雹驟降。 我們行軍舉步維艱,帶的干糧吃完,就挖野菜(灰灰菜、野蔥、野韭菜等等)。有時把樹皮剝下煮來吃。我記得有個小衛生員,姓王,是四川蒼溪人,過草地時吃野草、樹皮中毒,開始感到肚脹,后來就拉肚子,走著走著一下坐下去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了。特別是第2、3次過草地,連草根、樹皮、野菜都沒有吃的了。只能將牛皮帶、牛皮草鞋煮或燒來吃,而且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塊。晚上宿營,無帳篷和雨衣,遇到下大雨只好頭頂斗笠,幾個人背靠背的坐在油布上,互相取暖。野戰醫院的同志,每人都準備了一根棍子,用來探路,探水草的深淺,當拐杖,還可以當扁擔,下雨露營時,三個棍子搭成架子,加上一床被單就成了三角帳篷,四根棍子加一床大被單就是個長方形的帳篷。在過草地的路上經常還會遇到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土司的阻擊圍剿,不少戰友血灑征途,還留下好多傷病員。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差,藥品只有紅藥水(紅汞)、碘酒,洗傷口消毒都是用食鹽化成的冷開水,包傷口的紗布繃帶是用蒸過的老鄉織的土布,用后又清洗血污,蒸過再用。什么消炎藥都沒有,最后連鹽水都沒有了,想找點清水也是不可能的。氣候又這般惡劣,一些傷員的傷口漸漸化膿,腐爛。很多傷員發高燒,幾天后就昏死過去,一頭栽倒爛泥中,沒吭一聲就犧牲了。記得在甘孜休整時,醫院設在一座喇嘛寺,住滿了傷員。北上第3次過草地翻黨嶺山,部隊都是夜晚悄悄開拔的,給重傷員留下些大煙和銀元,以備換取糧食和治療用。后來聽說,我們前腳走,跟來的國民黨匪兵和反動喇嘛將他們一個個都殺害了。 翻越雪山(夾金山)前,領導動員我們輕裝(輕裝為了便于行動)。我們把被褥和厚一點的衣物都送給了當地群眾,買了些生姜、辣椒、烈酒開始翻越雪山。長長的隊伍好似一條長龍蜿蜒在山坡上。抬頭看,頭頂是人,低頭看,腳底也是人,越往上爬,情況越糟,冷風卷著雪花漫天飛舞,單衣抵不住寒風,臉上、身上象被千萬把尖刀刺著,渾身哆嗦。不時地嘴里嚼著辣椒,喝口烈酒。雪山上的積雪深,到處是一片銀白色,很難分清那是路,那是崖,一不小心,就連人帶馬滾進萬丈深淵。氣壓低,呼吸困難,好多人都出現高山反應(頭暈、口鼻出血,全身無力),很想坐下來歇口氣。但首長在出發前講了,中途不能休息,一坐下來就有可能永遠起不來了。我當時只有15歲,個子又矮小,背著行李,掛了個小藥箱,行走相當吃力。有一位大哥哥主動幫我背行李,到了宿營地后大家都坐在地上休息,吃飯的時候我去叫那位大哥哥,但他卻永遠閉上了雙眼。還有一位比我大好幾歲的大姐姐和我走在一起,照顧我,因為高山反應,一路上我老犯困,這位大姐就一直牽著我,提醒我。在一次露營的第二天早上,發現那位大姐已經全身僵硬了。他們永遠倒在了長征路上,是饑餓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奪走了他們的生命,我至今不知道他們的名字。<br> 1935年8月中旬,部隊到了巴西、班佑。聽說前方部隊在包座與胡宗南的部隊打了一仗,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還有一些糧食、餅干、罐頭、香煙,部隊得到一些補充,士氣高漲。9月張國燾擅自命令我們重返草地南下,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抗日方針,向川康方向進發,開辟所謂新的根據地,經懋功第二次翻越夾金山到達名山、天全。1936年7月上旬,紅四方面軍與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張國燾被迫北上。7月底部隊向阿壩方向開進,第三次過雪山草地,10月中旬終于翻過黨嶺山,通過草地,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于會寧。<br> 自參加紅軍鬧革命至今,身邊的戰友犧牲了無數,我堅信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窮人要翻身,只有這條路。我想起了一首紅軍歌曲,作為結尾吧:<br> 八月桂花飄滿林,<br> 打雙草鞋送親人。<br> 窮人只有一條路,<br> 穿起草鞋當紅軍。 <h5>老紅軍李明(二排左二)、蘇平(四排左三,吉曉江的母親)出席成都市第七次婦代會留影</h5> <h5>老紅軍李明老年照</h5> <h5>達州紅軍亭</h5> <h5>達州紅軍烈士陵園</h5> 編后記:老紅軍李明建國后轉到地方,先后在達縣、重慶從事隱蔽戰線工作,后在樂山、成都交通運輸部門從事人事、組織工作,1965年離休,2009年因病去世。文中提到的表哥牟正茂,是我團老團員牟光燦、現團員牟公元的父親。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全文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资兴市| 普宁市| 板桥市| 许昌县| 监利县| 和政县| 新闻| 通河县| 工布江达县| 乐业县| 西林县| 那坡县| 阳江市| 屏山县| 富宁县| 虹口区| 勃利县| 丰城市| 石狮市| 嫩江县| 景宁| 黑山县| 泽普县| 长乐市| 衡山县| 蒲江县| 夹江县| 扶余县| 吉水县| 阜新市| 西盟| 子洲县| 察隅县| 城固县| 泸水县| 浦北县| 寻乌县| 兴城市| 安泽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