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南宋滅亡,蒙古入主中原后,詩的發展進入了歷史低谷期。有元一代的詩纖弱,終明一朝的詩狹隘,而異軍突起的清代詩壇卻抗起了學唐學宋求創新的旗幟,企圖改變這種頹勢。如果人們要細數清代三百年間里的大詩人,那么首推的就一定是龔自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出生于杭州馬坡巷一個官宦之家。定庵的祖父龔禔身、父親龔麗正均是乾隆、嘉慶兩朝進士。他的母親段馴是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之女,其《說文解字注》影響深遠。段馴工于詩文,著有《綠華吟榭詩草》,頗具體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如此家學環境下長大的定庵,其涉及學問之廣,舉世罕見,經史百家、詩詞、雜說、人文、地理、金石,訓詁,幾乎無不所窺,可謂遍閱諸子百家,而自成一家之言。且拋開他“清代思想家、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這些頭銜,只談作為詩人的龔定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庵的童年并非在京城長大,所以頭足之間并無官宦子弟流滑之氣。相反得益于一位志趣高雅的母親,他的學問審美自小便十分不俗。 因幼時體弱,故母摯愛定庵有佳,抱以膝下授課, 課以吳梅村詩、方百川文、宋左彞《學古集》。可能被母親疼愛的孩子,性格更加肆意任性,他常常不拘所留,招致外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性對于詩人而言,至關重要。清代田同之的《西圃詞說》說:“<b>詞與詩體格不同,其為攄寫性情,標舉景物,一也。若夫性情不露,景物不真,而徒然綴枯樹以新花,被偶人以袞服,飾淫靡為周柳,假豪放為蘇辛,號曰詩余,生趣盡矣。</b>”這雖然說的是詞,詞乃詩余也,也有殊途同歸之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人一定是天性善感的。無論是人生之短,懷思之苦,失路之悲,還是別離之恨,親疏之感,總要有些激蕩填于胸中,總要有些洶涌在心里澎湃,才能噴發于筆下,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詩“<b>亦狂亦俠</b>”,幽怨中雜有慷慨,壯烈中合以哀艷,時而激憤,時而纏綿,時而翻涌,時而喜怒,達到了一種奇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庵的詩句又云“<b>來何洶涌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b>”(《又懺心一首》)“劍”與“簫”作為定庵詩里面高度頻繁的一組意象,儼然成了窺測他內心精微世界的鑰匙。“<b>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b>”“<b>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b>。”“<b>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b>”“<b>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b>”龔定庵一生愛吹簫佩劍,任俠游走,“劍氣”與“簫心”實際上是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如果說“劍氣”比喻志向抱負,那么“簫心”則是悱惻的感情。當它們雙雙被辜負之時,只有個中性情之人才能感受到這種悲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世紀的中國正經歷著“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舊時代的小農經濟在資本主義侵略下逐漸瓦解,朝廷羸弱,時代晦暗。“<b>七萬里戎來集此,五千年史未聞諸。</b>”“<b>憑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b>”少年定庵在讀完王荊公的《上神宗書》之后,便視王荊公為異代知己。“<b>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b>”(王安石《游褒禪山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惜他仕途坎坷,沉浮宦海十余年,因不諳館閣體書法,竟不能點翰林。他一氣之下,命女兒、兒媳、妻妾寵婢,統統練館閣體。他夫人頡云女史尤其是書法聞名。每當客人到他家來,如果談到某某翰林,他笑道:“嗤!當今之翰林何足道矣!我家女眷,無一不可以入翰林!她們皆工書法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待人接物,這樣的佯狂,自然在上位者看來“難當大用”。19歲時定庵初考順天府鄉試,未中,后八年才考中鄉試舉人。他意氣風發之下寫下“<b>落花風里別江南</b>”的句子。“<b>功成倘賜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簫</b>”,這其中掩蓋不住的入世之心。此后十年,他前前后后考了6次,才在38歲之時中了末甲進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詩漸凡庸人可想,側身天地我蹉跎</b>。”這一蹉跎竟就是二十年的光陰,耽于考場路上,他何其怨憤。“<b>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b>”他心里想做的不是一個舞文弄墨的文人,而是經天緯地的能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道光時期曾提出移民到西北屯墾,在新疆設省。“<b>古今雄偉非常之端,往往創于書生憂患之所得。</b>”直到他死后幾十年后,左宗棠收復新疆,他這一設想最終被清政采納。他反對鴉片,得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旋即寫下《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堅決支持林則徐禁煙。他還提醒林則徐這次禁煙,必定會引起外敵報復,必須“<b>重兵自隨</b>”,“<b>守海口,防我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鴉片戰爭爆發后,作為首要責任的林則徐被道光貶新疆伊犁。而龔自珍也未能幸免,他提出辭呈,在路過鎮江時候,當地人求雨做法,百姓久聞其名,便再三請他寫一首禱告祝詞。他當即揮毫,寫下了第二百二十首己亥雜詩:“<b>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史公說:《詩》有之:“<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說:余讀定庵詩,想見其為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加查县|
信阳市|
黄梅县|
金堂县|
基隆市|
天峻县|
四川省|
阜康市|
遂平县|
曲阳县|
九龙坡区|
连平县|
兰坪|
诸城市|
榆中县|
四平市|
枝江市|
玛曲县|
浪卡子县|
通化市|
河津市|
长垣县|
福贡县|
和顺县|
临颍县|
古田县|
尉氏县|
若尔盖县|
稷山县|
沙雅县|
宁河县|
鄂尔多斯市|
穆棱市|
崇义县|
横峰县|
怀化市|
西华县|
宁波市|
佛坪县|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