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至1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浙江省青田縣召開。本次大會以“保護共同農業遺產,促進全面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有關國家、區域、國際組織、學界等,探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糧食系統韌性、鄉村可持續發展、農民生計改善等重大議題</p> <p class="ql-block">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主持開幕式——</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胡春華副總理,</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袁家軍書記,尊敬的唐仁健部長,尊敬的各位部長,屈冬玉總干事,各位駐華使節,</p><p class="ql-block">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今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提出20周年。今天,中國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伊朗、意大利、日本、秘魯、韓國、泰國、坦桑尼亞等國農業部,在稻魚共生系統遺產地青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共同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此,對各位代表出席會議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p><p class="ql-block">在現場出席大會的重要嘉賓有:</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先生,</p><p class="ql-block">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先生,</p><p class="ql-block">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家軍先生,</p><p class="ql-block">以下嘉賓我宣讀完畢一起鼓掌:</p><p class="ql-block">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拉貝希先生、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先生、秘魯駐華大使克薩達先生、斯里蘭卡駐華大使科霍納先生、坦桑尼亞駐華大使凱魯基先生、菲律賓駐華使館代辦歐帝諾先生等駐華使節,</p><p class="ql-block">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和私營部門代表。</p><p class="ql-block">在線上出席大會的重要嘉賓有:巴西等15個國家的農業部長,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對各位嘉賓的到來再次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各位嘉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分關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門為大會發來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先生高度重視開好本次會議,親自出席會議。首先,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胡春華副總理宣讀習近平總書記賀信并致辭。</p><p class="ql-block">7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遺產大會致賀信。</p><p class="ql-block">習近平強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價值,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p> <p class="ql-block">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先生致辭——</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胡春華副總理,袁家軍書記,</p><p class="ql-block">各位部長、駐華使節,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p><p class="ql-block">下午好!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提出20周年之際,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全球首批、中國首個農業文化遺產稻魚共生系統所在地浙江青田,召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共商農耕文明傳承發展大計,共促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鄉村繁榮。首先,我代表中國農業農村部,對線上線下出席會議的各國農業部長及各界人士表示熱烈歡迎,對各方積極響應支持致以衷心感謝!</p><p class="ql-block">農耕文明承載燦爛文化、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伊朗喀山坎兒井灌溉農業系統3000年前就開始滋養大地,造就了富饒美麗的農場和花園;秘魯安第斯高原農業系統在不同海拔種植特定作物,有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意大利陡坡橄欖種植系統以獨特的種植方式、制作工藝,產出了享譽世界的產品;坦桑尼亞馬賽草原游牧系統尊重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方式,是干旱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勞動實踐中,孕育出“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智慧,創造了梯田、稻魚、游牧、庭院等類型豐富的農業系統,相伴而生侗族大歌、哈尼四季生產調、青田魚燈舞等多彩民俗文化。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人類文明精華,是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共同責任。</p><p class="ql-block">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耕文化保護傳承。習近平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農耕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發揚光大”,這次又為大會專致賀信,提出殷切期望。一直以來,我們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務實有效做好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p><p class="ql-block">一是系統打造農遺管理“大平臺”。出臺全球首部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管理辦法,制定了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標準,成立了多學科的專家委員會,建立了分級保護名錄,認定了138項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構建起了農遺保護管理的制度保障。</p><p class="ql-block">二是全面構建農遺保護“監測網”。組織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普查,確定了408項具有保護價值的農業生產系統。建立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健全年度監測、第三方評估和反應性監測“三位一體”的監測評估體系,力求讓每一項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都能得到保護。</p><p class="ql-block">三是適度延伸農遺利用“價值鏈”。在保護好核心要素的基礎上,挖掘多種功能、釋放多元價值,讓千年農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廣西龍勝村寨探索推進保護性旅游開發,農民“扛著犁耙上梯田、唱著山歌搞旅游”,近千戶3800多名農民藉此擺脫貧困。</p><p class="ql-block">四是致力拓展農遺傳承“朋友圈”。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啟動第一期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舉辦7期高級別能力建設培訓班,幫助90多個國家200余名官員專家提高農遺保護利用能力。</p><p class="ql-block">下一步,中方將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胡春華副總理剛才提出的“三個共同”愿景,以開放合作的理念、扎實有效的舉措,與各國一道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p><p class="ql-block">一是形成一致行動。進一步加大農業文化遺產挖掘、保護與傳承,守住傳統“基因”、傳承傳統技藝,讓優秀農耕文化恒久造福子孫后代。</p><p class="ql-block">二是完善合作機制。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加快構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機制化合作平臺,促進不同農耕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發展。</p><p class="ql-block">三是推動能力提升。中方將與糧農組織共同啟動總額為300萬美元的第二期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為1000名管理人員提供培訓。推動在華設立能力建設參考示范中心,促進各方多層次培訓交流,共同提升農遺保護能力水平。</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先生致辭——</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胡春華副總理,</p><p class="ql-block">唐仁健部長,</p><p class="ql-block">各位部長、駐華使節,</p><p class="ql-block">線上線下的各位嘉賓,</p><p class="ql-block">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p><p class="ql-block">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發布20周年。今天,我們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也是中國首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所在地,召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首先,我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6540萬浙江人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大會的胡春華副總理和唐仁健部長及各位部長、駐華使節和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p><p class="ql-block">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為本次大會專門發來賀信,強調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提出要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的價值,為我們促進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剛才,胡春華副總理宣讀了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浙江省一定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精神,認真落實胡春華副總理的講話要求,深入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p><p class="ql-block">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p><p class="ql-block">浙江具有深厚的農耕文化,距今一萬年的浦江文化遺址有著“萬年上山、世界稻源”美譽,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出現了耜耕文化,距今五千年的良渚文化稻作農業高度發達,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明,成為多種農業文化遺產的集聚區。目前,浙江共有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以及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等3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些年,浙江堅持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助力。</p><p class="ql-block">一是把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作為做強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將農業文化遺產普查申報工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釋放農業文化遺產推動種質資源保護、耕作技術改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價值,打造西湖龍井、慶元香菇、仙居楊梅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示范帶動全省形成80條超10億元產值的農業全產業鏈。 </p><p class="ql-block">二是把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作為改善村居環境、建設美麗浙江的重要內容。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農業文化遺產中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打造有山有水有鄉愁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浙江大花園。2021年,全省創建11個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發布了首批8個大花園示范縣。</p><p class="ql-block">三是把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穩定收入,積極探索守牢糧食安全的有效辦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比如,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實現了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和萬元錢的目標;紹興古香榧群畝產值超萬元,比一般香榧林高出了40%;湖州桑基魚塘發展模式帶動農戶每畝收入達7.6萬元。這些都表明,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促進百姓增收、社會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四是把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作為挖掘文化基因、傳承守護文脈的重要載體。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遵循農業文化遺產蘊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時”等理念,傳承發展開犁開鐮、豐收慶典等傳統農耕文化,精心守護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鄉村文化根脈。 </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按照胡春華副總理的講話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工作,持續拓寬農業文化遺產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培育遺產地鄉村共富產業,為推進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提供強大動力。</p><p class="ql-block">最后,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稻魚共生系統所在地政府代表,中共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先生發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胡春華副總理、唐仁健部長、袁家軍書記,</p><p class="ql-block">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p><p class="ql-block">農業文化遺產是中華農耕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例證,是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麗水先民秉持“道法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悠久的農事勞作中,創造了精湛獨特的民間農俗,凝練成璀璨奪目的農耕文化,一批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在處州大地代代相傳、熠熠生輝,更在世界范圍聲名遠播、享有盛譽。2005年,我市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入選全球首批、我國首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開啟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17年來,我們牢記重托,對優秀傳統農耕文化開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探索具有鮮明麗水特色的農遺保護發展之路上結出累累碩果。青田稻魚共生、慶元林菇共育、云和梯田農業、縉云茭鴨共生等4個項目,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上個月發布的全國“農遺良品”十佳品牌、十佳旅游線路、十佳傳承團體名單中,麗水又有7項入選,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p><p class="ql-block">十七載如一,賡續千年農遺,處州文脈綻放新的時代光彩。</p><p class="ql-block">我們聚力原態保護,推動農遺本源有效傳承。堅持把開展農遺普查作為基礎性工作,高標準編制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建立田魚、麻鴨、食用菌等農業種質資源庫,讓優質純正種源“生生不息”。以匠心守護和延續傳統農事技藝,大力傳承古法育苗、剁花制菇、梯田耕作等特色農業生產技術,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的農遺“基因”。</p><p class="ql-block">我們聚力活態利用,助力農遺品牌更加彰顯。加強農遺品牌綜合賦能,把農遺特色產品認證與綠色認證、有機認證、地理標志認證結合起來,打造具有鮮明區域辨識度、市場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農遺良品”。深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智慧和人文精神,搭建教育實踐中心、研學基地、主題公園等系列平臺,讓麗水群眾在潛移默化中重拾農遺記憶、滋養鄉情民風。</p><p class="ql-block">我們聚力業態融合,促進農遺價值充分顯現。大力推進“農遺+多元業態”創新實踐,推動農遺資源與旅游康養、農耕體驗、科普研學等新興業態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完整價值鏈,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推動古法農耕與現代科技攜手聯姻,開發推出稻魚共生數字監管、茭鴨共生智慧地圖等應用系統,深挖農遺資源多重功能價值,為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p><p class="ql-block">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白水當門稻穗深,過雨忽翻金碧影”,明朝開國元勛劉基描繪的稻魚相依、和諧共生美好景象,蘊含著天人合一的農耕智慧,閃耀著千年不朽的古法技藝,勾勒出農業永續發展的傳承精神。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相輝映中,我們仿佛看到一幅綿延千年的農耕文明演進圖景,聆聽到古往今來的歷史“對話”,更愈發感受到農業文化遺產彰顯的獨特價值和無窮魅力。為更好地傳承弘揚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我們將通過法定形式把每年6月5日設立為“麗水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日”,以此倡導社會各界積極探索農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形成人人重視、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p><p class="ql-block">最后,衷心感謝大家不辭辛勞來到麗水!希望大家在秀山麗水度過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青田返鄉華僑代表徐冠洪先生發言。</p><p class="ql-block">感謝各位代表。</p><p class="ql-block">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朋友,</p><p class="ql-block">為進一步凝聚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共識,中國農業農村部發起了“農耕文明保護倡議”。目前,已經得到了阿爾及利亞、孟加拉、智利、厄瓜多爾、法國、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伊朗、意大利、日本、墨西哥、秘魯、菲律賓、葡萄牙、韓國、斯里蘭卡、泰國、坦桑尼亞、烏拉圭等19個國家,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可持續農業農機化中心等6個國際組織的響應支持,還有一些國家正在履行程序。倡議將作為本次大會的成果在會后發布。</p><p class="ql-block">保護彌足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中方希望大會能夠推動搭建機制化交流平臺,加強各國的交流合作。再次感謝各位嘉賓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青田文化</p> <p class="ql-block">歷史悠久又有“石雕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的青田,還是名副其實的僑鄉,54萬人口中有33萬是華僑,遍布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青田的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青田,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往東60公里直達溫州,往西70公里就到麗水,金溫鐵路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p><p class="ql-block"> 青田楊梅個大汁甜,聞名遐邇;青田石雕馳名中外,享譽世界。</p><p class="ql-block">青田石門洞,又稱石門洞天。它不是常人所理解的石洞或山洞,實是一山谷,山谷里樹木枝繁葉茂,瀑布直瀉而下,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青田——夜景</p> <p class="ql-block">青田——小吃</p> <p class="ql-block">青田(田魚干燒粉干)o:</p><p class="ql-block">初步加工:</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先把雞蛋打好,放在碗里備用。雞蛋加一些鹽會更好吃。</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先在鍋中倒入水,水在鍋中沸騰后在把海溪粉干放在燒開的水中,粉干浸入沸水中打濕馬上撈出來,放在冷水中泡一下,冷切之后,放少許的調料,均勻攪拌。放在邊上備用。</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把田魚干給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把魚骨頭和魚刺拿掉,放在碗里備用。在把肉、蘑菇、切成條狀放在碗里備用,把白菜也切好備用。</p><p class="ql-block">制作過程:</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起鍋燒油了,油燒的稍微熱一些,再把雞蛋液倒入鍋中,這樣雞蛋會很蓬松。盛出雞蛋放在 碗里備用。</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把剛才掰好的備用田魚干倒入鍋中,用油炸上幾分鐘。</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放入香菇,同時再加入些許的農村料酒炒1-2分鐘,再放入肉,炒至香味撲鼻。</p><p class="ql-block"> 第四步:主角登場,放入冷卻好的粉干,不停翻炒,這時動作一定要利索。這不僅是個技術活,也是可體力活。左手拿筷子,右手拿鏟子,兩只手一起合作,不停翻炒,以防炒焦了。炒粉干不是一兩分鐘就好,要一直不停翻炒,翻炒時間 久,粉干炒的才入味,這樣的田魚炒粉干才好吃。</p><p class="ql-block"> 第五步:等粉干炒的差不多了,最后加入白菜,繼續翻炒。</p><p class="ql-block"> 第六步: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加入鹽、味精等調味,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p> <p class="ql-block">青田一一黃燜田魚</p> <p class="ql-block">青田山粉餃又稱山粉饃糍,番薯淀粉,山粉等。是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著名的傳統小吃,是端午、冬至、春節等傳統節日招待遠來客人的地道好點心。青田人在過年或大年初一的時候最喜用山粉餃子待客,在他們眼里山粉餃是道最具親和力的菜,即素又香。(也有人戲稱為“奔馳餃”,因為形似奔馳商標。)</p><p class="ql-block">做法</p><p class="ql-block">青田山粉餃是將芋仔煮熟后剝皮,拌山粉(番薯粉)摻揉均勻。以盤菜、碎肉、冬筍、豆腐等作餡,包成三角形(或半月形),蒸熟存放,吃時再煮熱加作料,為冬至、春節或平時待客食品。用較大山粉餃的皮,包上蘿卜絲、蝦皮、肉丁、蔥末等餡,呈饅頭狀,底貼一張柚葉,蒸熟,就成山粉饃糍。</p> <p class="ql-block">青田——糖糕</p> <p class="ql-block"> 傳“三不朽”偉人,青田鄉賢劉伯溫老先生當年為了平叛、防止方國珍的騷擾,組織名團,通過魚燈舞進行兵法陣圖軍事訓練,以保境安民,作戰時要帶干糧,便在民間年糕的基礎上,改良制作方法,做成“青田糖糕”,無須燒煮煎煸帶在身邊隨時可以食用充饑,就如后來的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的“光餅”。由此,這糖糕就和“天下第一魚”的“青田魚燈”結下了不解之緣,到了太平盛世,青田人民在終年勞作之暇的臘月初春,就把魚燈和糖糕作為春節、元宵最主要的家庭與社會活動內容了,還把糖糕定為男方送給女方的必備婚嫁聘禮,表示步步高升、年年有余,或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等吉利的好彩頭。</p> <p class="ql-block">《青田縣志》中記載,糖糕做法最早為春秋戰國時吳國名家季札所創,后季氏一族因戰亂隱避遷入青田境內,從而使糖糕這一傳統名產的制作方法得以流傳下來。在古代,將小麥、番薯、玉米、大米等糧食研磨成粉,放在蒸具上蒸熟,這是青田糖糕的前期雛形。在農耕時代,這種蒸糕因為在自然條件下便于保存和攜帶,農民上山下地地勞作時常帶將此作為隨身干糧。唐宋時期,青田人開始取山上的毛竹編做蒸具,采摘懸崖邊的箬葉作鋪墊,以番薯粉、米粉為原材料制作糕點,后經過不斷改進形成了今天的青田糖糕。</p> <p class="ql-block">青田——楊梅</p> <p class="ql-block">青田楊梅果形近圓,整齊端正;果面深紅至紫黑色,具光澤;肉柱圓鈍,肉質細嫩、汁液豐富,甜酸適口,風味濃郁</p> <p class="ql-block">青田——景點</p> <p class="ql-block">浙江麗水市青田縣石門洞景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有“東吳第一勝事”美譽,素有“洞天仙境”、“世外桃源”之美稱。整個景區景色水流秀美,溪流環繞,有情有序,龍水相照,青山連綿,古樹參天,碧波蕩漾,靈氣四溢。</p> <p class="ql-block">青田——千峽湖</p> <p class="ql-block">【千峽湖】位于浙江麗水甌江小溪支流中段,上至景寧鶴溪鎮,下至青田灘坑水電站大壩。水庫大部分在景寧,是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也是繼西湖、千島湖之后的第三大美女湖, 千峽湖與其他水庫蓄水形成的景觀具有較大的差異,千峽湖周邊山巒受火山巖和地質構造影響,形成峭壁懸崖,山勢突兀、形態各異,石柱、峰叢、峭壁以及像形石目不暇接。穿行在崇山峻嶺之間,峽谷、湖泊、絕壁、平臺等景色相互切換,風情萬千,各有風姿,千峽湖奇峰怪石林立、松竹繁茂,在亞熱帶季風氣候作用下,造就出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青田——石雕</p> <p class="ql-block">風雅青田石。《青田山川奪工青石,五彩青石花紋奇特。青田石雕枝繁葉茂,中國印章青田純正。雕刻畫龍點晴之刻,有園雕,鏤雕,線刻法。風雅之道粲然可觀,一生鐫刻方寸之間。》。</p> <p class="ql-block">青田是“中國石雕之鄉”,也是“中國石文化之都”。青田石是最具歷史的國石,是“四大國石”之一,不僅有6000多年的歷史,而且與時俱進,見證時代發展。</p> <p class="ql-block"> 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為材料雕制而成的漢族傳統工藝品。青田石產于中國東部浙江省的青田縣,這里歷來被人們稱為“中國石雕之鄉”。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線刻;工序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石雕藝人們根據石材的特點展開構思,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化“腐朽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p> <p class="ql-block">青田石雕歷史悠久,自成流派,具有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魅力。其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線刻;工序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是民間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所謂的歷史,雖然不能將“女媧補天遺石下凡變成青田石”的民間傳說算在內,但據考證,早在“菘澤文化”時期,人們就開始認識并利用青田石,出土于湖州市千金鎮磚窯的文物“青田璜”便是憑證。青田石質地溫潤、色澤雅麗、脆軟相宜、品類繁多而令人神迷,成為藝術家手中的稀罕之物。 現在青田石雕從無到有,從衰到盛,從國內到海外,從單一工藝到藝術精品,似一條藝術長河,閃耀著一代代藝人們的智慧之光,從古奔流到今。</p> <p class="ql-block">青田——魚燈</p> <p class="ql-block">青田魚燈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種古老的傳統舞蹈。每逢喜慶節會都以舞魚燈為樂。以水產品的形象制作的青田魚燈以道具制作精美、舞蹈形象生動、表演粗獷奔放聞名浙江。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豐富的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等價值,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青田魚燈舞反映了青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抒發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深深眷戀和對生命的無限熱愛。</p> <p class="ql-block">青田——世界超市</p> <p class="ql-block">據統計,歷屆展會已累計簽約引進國外品牌2319個,吸引638家國外酒莊入駐。浙江青田僑鄉進口商品城已建成市場9萬平方米,入駐僑資企業297家,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多種進口商品進場銷售,開設縣外門店426家,累計銷售額超150億元;世界紅酒中心代理全球知名葡萄酒品牌450個,葡萄酒種類近3萬款,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口葡萄酒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陆良县|
镇沅|
靖州|
扎鲁特旗|
临城县|
奎屯市|
赣州市|
和田县|
鱼台县|
遂川县|
海南省|
宁晋县|
天镇县|
民县|
赫章县|
曲周县|
宿州市|
林州市|
甘洛县|
民勤县|
饶阳县|
绥棱县|
蒙阴县|
武宣县|
华蓥市|
德令哈市|
耿马|
霸州市|
大同市|
吉木萨尔县|
易门县|
苏尼特右旗|
普格县|
鄢陵县|
河南省|
新民市|
新宾|
九龙城区|
屯留县|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