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操,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不要小看這三個頭銜,古往今來,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還是浪漫詩人的英雄,可謂鳳毛麟角,甚至說只有兩人,除了曹老板,就是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謚號武皇帝(魏武帝)。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亂世中“挾天子而令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使中原社會基本保持穩定,經濟出現轉機。</p><p class="ql-block">有著雄才大略的曹操,同時還是一位詩人。初中同學需要記誦的就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三首。</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曹操為了掃平北方反叛勢力,親自帶兵遠征烏桓,大獲全勝,班師回朝途中,來到海邊,登臨碣石,翹望大海,心濤如大海一樣激情澎湃,寫下了這首《觀滄海》。</p> 原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東臨碣石,以觀滄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何澹澹,山島竦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樹木叢生,百草豐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風蕭瑟,洪波涌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月之行,若出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漢燦爛,若出其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幸甚至哉,歌以詠志。</p> 譯文 <p class="ql-block">一路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p><p class="ql-block">海面浩渺,水波蕩漾;海島聳立,怪石嶙峋。島上樹木叢生,花草豐茂。蕭瑟秋風吹來,草木搖動,巨浪翻涌。</p><p class="ql-block">那太陽和月亮,好像就在這大海中升起降落;那耿耿銀河、璀璨星光,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p><p class="ql-block">啊,看到這景色我非常幸運,就讓我引吭高歌,傾吐遠大的志向吧!</p> 注釋 <p class="ql-block">(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p><p class="ql-block">(3)滄:通“蒼”,青綠色。</p><p class="ql-block">(4)海:渤海</p><p class="ql-block">(5)何:多么</p><p class="ql-block">(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p><p class="ql-block">(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p><p class="ql-block">(8)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p><p class="ql-block">(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p><p class="ql-block">(10)日月:太陽和月亮</p><p class="ql-block">(11)若:如同.好像是.</p><p class="ql-block">(12)星漢:銀河。</p><p class="ql-block">(13)幸:慶幸。</p><p class="ql-block">(14)甚:極點。</p><p class="ql-block">(15)至:非常,</p><p class="ql-block">(16)幸甚至哉:真是慶幸。</p><p class="ql-block">(17)詠:歌吟</p><p class="ql-block">(18)詠志:即表達心志。</p><p class="ql-block">(19)志:理想</p><p class="ql-block">(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p><p class="ql-block">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p> 賞析 <p class="ql-block">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p><p class="ql-block">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p><p class="ql-block">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p><p class="ql-block">“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p><p class="ql-block">“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p><p class="ql-block">“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p><p class="ql-block">“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p> 曹操相關·成語典故 說曹操,曹操到。 <p class="ql-block">正說著曹操,曹操就來了,形容對方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說話人面前,常給人驚喜。</p><p class="ql-block">漢獻帝在李傕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但李郭二人合兵一處后,繼續追拿漢獻帝,于是有人推薦了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已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后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因此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民間說曹操主動前來護駕,與三國演義略有不同(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p> 望梅止渴 <p class="ql-block">源于《世說新語·假譎》。曹操帶兵攻打張繡時,行軍途中沒有水,士兵們又熱又渴,曹操急中生智,以“望梅止渴”的方法鼓勵士兵繼續行軍。“望梅止渴”比喻空想中得到安慰。</p> 割發代首 <p class="ql-block">建安三年夏,曹操親率大軍兵發宛城討伐張繡,命令官兵們不準踐踏麥地,如有違反則要殺頭。因此,官兵們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翼翼地踏過麥田,沒有一個敢踩麥子。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有的看著官軍的背影,還跪下來拜謝。曹操騎馬正走著,忽然,有只鳥飛來驚嚇了馬,馬一躍而起沖進田里,踏壞了一片麥田。他要求法官定罪,執法官不敢執行。曹操要舉刀自殺,受到眾人的勸告。于是,他用劍割下自己的頭發說:那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眾軍皆驚,沒有一個敢違背曹操的命令。這個典故曾被當作曹操嚴于律己的事跡而流傳,這就是以發代首的故事。不過從現代的眼光看,這也是特權的彰顯。</p>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p class="ql-block">袁曹開戰之前,袁紹為了師出有名,便令建安七子之一的賬下謀士陳琳寫討曹檄文,列舉曹操罪狀,大罵曹操祖宗。官渡之戰,曹操獲勝,陳琳等眾人被俘,曹問陳琳為什么寫那篇檄文,陳說那是袁紹逼迫所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地回答,堪為經典。陳琳此時的生死全憑曹操的一句話,但他以區區九個字化險為夷,并趁機投靠了曹操。“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p> 挾天子以令諸侯 <p class="ql-block">夾持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在隱喻是以領導的名義,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揮他人。</p><p class="ql-block">挾天子以令諸侯,經常出現在曹操的事跡中。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漢獻帝登基過后,經過一系列波折逃到外地,后來曹操得知后,將漢獻帝迎回了許昌。在許昌的時候,曹操就借漢獻帝的名義,對各地的諸侯施加號令。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來歷。</p> 煮酒論英雄 <p class="ql-block">“煮酒論英雄”一般用來單純地表示談天論地,或對某類事物或人進行品評。《煮酒論英雄》這一故事并不見于正史,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相關記載改編而成;此節被史學界稱之為“衣帶詔”事件。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戰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試探劉備是否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最終被劉備巧言瞞過的故事。</p>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p class="ql-block">“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創作時間比《觀滄海》稍晚。即在曹操平定烏桓、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荊州定劉表、赤壁之戰之前。從初平二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先后消滅了董卓、袁術、袁紹、呂布等一大批較強的地方勢力,曹操歷時十七年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此時的曹操已年過半百,老驥伏櫪,這里指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英雄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不減當年。</p>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p class="ql-block">這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故事。徐庶以劉備謀士的身份,為對抗曹操出謀劃策,并屢獲勝利。曹操打聽到劉備的軍師是徐庶后,便拘拿了徐母,準備計賺徐庶到賬下為其效力。徐庶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匆忙辭別劉備前去,方知中了曹操的計。徐母含羞自縊。于是徐庶更加記恨曹操,決心雖身處曹營,卻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計獻一謀。以報劉備的知遇之恩。</p> 蔣干盜書 <p class="ql-block">比喻上當受騙。建安十三年,五十三歲的曹操自任丞相之后,親率百萬大軍大破劉備后進占江陵,乘勢欲想一舉鯨吞江東。東吳都督周瑜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準備決一雌雄。蔣干作為曹操手下的謀士,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干戈。曹操大喜,還親自為蔣干餞行。周瑜知道昔日的同窗好友是受命而來,便宣布席間不談政事,只是朋友間的敘舊、喝酒,還安排兩人酒宴過后同榻而眠。周瑜故意讓蔣干把蔡瑁、張允假降書給曹操,并成功地讓曹操殺害了此二人(時任曹軍水軍都督)。曹操下令斬首之后,方才想起中了周瑜之計。這為后來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奠定了基礎。</p>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p class="ql-block">這是《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諸葛亮料定曹操會敗走華容,但考慮到當時三足鼎立并沒有完全形成、尤其是劉備勢力最弱的情況下,倘若曹操身亡必定導致天下大亂(尤其北方剛剛統一)的局面,同時也為劉備以后的發展而作的戰略打算。他知道曹操昔日有恩于關羽,便派關羽前去把守華容道,實為賣個人情給曹操。小說的描寫并非全是憑空之筆。事實上,曹操赤壁敗退之后,的確是從走華容道逃走的,但并沒有遇上關羽;途中曹操的確大笑過,但只有一次(而不是小說中的三次),曹操并非為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而笑的,而是笑劉備的計謀遲緩;的確他笑過之后也出現了敵情,但還是順利逃走了。</p> 生子當如孫仲謀 <p class="ql-block">生子當如孫仲謀:現多用來贊揚或激勵。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個多月,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余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曹操敗后,駐扎在江北不出戰,孫便乘船刺探軍情,曹操見孫權軍紀嚴明,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孫權回去后就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于是下令撤軍回去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有一種既是仇敵、又惺惺相惜的情感存在。</p>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p class="ql-block">隱喻怕別人批評而掩蓋自己的缺點和錯誤。</p><p class="ql-block">到了晚年,曹操多疑這一性格特點尤為明顯。小說中,曹操為了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梨樹,結果開罪了梨樹之神,后來做噩夢,頭痛頑癥,遍求良醫都不見效。有人向他推薦當時的名醫華佗。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中風所致,要用斧頭砍開頭顱取出“風涎”,才能除掉病根。曹操懷疑華佗是為關羽報仇(因為他不久前給關刮骨療傷),所以借機殺他。于是華佗受到嚴刑拷問,最終導致一代神醫死于獄中。當然,人們對曹操殺華佗的原因眾說紛紜,除了上述原因外,有人說華佗并不服曹操,有人說曹操為記恨華佗沒有及時為兒子曹沖治病導致夭亡,有人說由于華佗以妻子病重為由,推辭不為曹操治病,經查發現華佗竟然糊弄自己,于是將華佗抓進監獄而殺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顺昌县|
辽中县|
宜兰县|
太原市|
沂南县|
民和|
增城市|
湛江市|
青海省|
静安区|
顺义区|
巨野县|
乳源|
社旗县|
临漳县|
大冶市|
格尔木市|
兴业县|
巴彦淖尔市|
屯昌县|
成武县|
正定县|
永和县|
于田县|
麻栗坡县|
碌曲县|
汶川县|
平远县|
和静县|
丹阳市|
义马市|
保康县|
镇平县|
永定县|
安庆市|
阳信县|
蓝山县|
会东县|
思南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