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達人蘇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羅謹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談論蘇軾其人,有太多可說的東西,作為愛好文學的人,我當然仰慕其文才,但我今天特別想說的并非是他的詩文的精彩,我想換個角度,我想說,他是達人,難能可貴的達人。</p><p class="ql-block"> 達者,謀其旅而能至其地,可謂達;欲往之,前行有路、有橋、有船,通行無阻,可謂達。就人生而言,能實現欲想目標,擁有了某種游刃有余的能力,尤其是功成名就,當然算達。從這個角度講,蘇軾當然是達人,當之無愧的達人。蘇軾是文豪中的文豪,他當然是文學達人;蘇軾更是眾皆稱羨的文學家中的全才,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均可獨領風騷,光照萬世,同時他還是善于發現、總結、創建的美食大家,顯然他也是觸類旁通的罕見的通才達人。</p><p class="ql-block"> 蘇軾無疑是才能、成就方面的達人,另一方面,他也是生活、處世上的達人。能至為達,可通為達,引申開來,達也有通透、明白的意思。讀蘇東坡詩文,起初我折服于其精彩和大氣,慢慢地了解到東坡的故事,隨著閱歷和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發現并欣賞起他難得的豁達、達觀來。或許是性格使然,或許是生活歷練,或許是學習體悟,或許是賢哲啟發,我以為蘇軾東坡是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想得開了。</p><p class="ql-block"> 蘇軾算不上政壇的達人,他一生的起起落落就是明證,他的從政之路一直不順,但待人、處事方面,尤其在后來,他算得上是達人。蘇軾并非一開始就是從容、豁達的。蘇軾是認真的性情中人,從政早期的他曾經年輕氣盛,有過格外較真的勁兒,會爭一時之短長。在朝廷,為了政見,他可以洋洋灑灑不無譏諷地上書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在地方,因為意見分歧,他會對頂頭上司陳希亮硬磕。但他不為個人私心,不計個人恩怨,時過境遷,他會去拜訪隱退民間的政敵老哥王安石,對他畢恭畢敬,聆聽、請教;他會為故去的老上司陳希亮作傳,表達出愧意:“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于色,已而悔之。”在貶謫地方的一次次跌跌撞撞中,他逐漸學會了沉穩、平和,坦然應對,并逐漸展現出了他性格中豁達的一面。對己,他不因官場失意而自暴自棄,而是隨遇而安,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該玩就玩,保持健康快樂心態,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對人,他不因自己的失落而遷怒于人,或絕交自閉,而是廣交朋友,可官可吏,或僧或農,不是阿諛奉承,不會高高在上,只是誠摯待人,求共識,話短長,去寂寥;履職,他不因下貶而消極怠工,而是為政一地就與官同籌、與民同樂,力所能及、卓有成效地做些實事、正事。頻頻處于被貶狀態的他,多數時候卻能放下包袱坦然悅己、友人、做事,活得有滋有味,善以待人,仁以做事,的確非常人所能,堪稱達人。用今天的話講,我認為,蘇軾的政治情商不高,但生活情商極高。</p><p class="ql-block"> 蘇軾仕途屢遭打擊,生活中卻能泰然處之,為什么?理解蘇軾的外在態度,就要看他的內在心態。蘇軾的心態是怎樣的呢?記得近年在加拿大看一場演出時,我注意到一位朗誦者居然是帶著哭腔聲情并茂地朗誦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無獨有偶,最近搜索、欣賞著名朗誦藝術家姜嘉鏘的朗誦視頻,居然發現他也是帶著哭腔朗誦這首蘇詞名篇的!莫非那位加拿大的華人朗誦者正是模仿了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顯然,僅僅留心一下詞中的這一句,就應該知道蘇軾雖有無奈卻也是坦然的,他明確說“此事古難全”,是今古常態;再仔細點,讀了詞序,更會發現寫這首詞的背景是“歡飲達旦”,與朋友痛快地喝到天亮的蘇軾當時怎么可能是哭哭啼啼的狀態呢?其實,經歷著種種打擊,蘇軾非但沒有完全走向悲觀、厭世或絕望,反而變得越來越適應、坦然、達觀。他的這種心態典型地表露在他的《前赤壁賦》里:“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顯然,他把世事、人生看得很通透,看淡了有無得失,看開了消長存亡,認識到包括人在內的萬物都有其各自的時空,能各得其所,享受擁有,各盡其能,寄望接力,就挺好。在古今文人中,是非不陷于個人恩怨,喜怒不系于個人逆順,眼界不拘于個人得失和時空,不卑不亢,不自棄也不棄世,如此達觀處世的并不多見。蘇軾最令我欣賞的達,就是他的處世的達觀,在我的心目中,他無疑是絕絕對對的處世達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蘇軾的達觀態度,發端于他豁達的性格,養成于他深刻體悟生活、汲取先賢智慧的學習過程中,反映在他恣肆汪洋的大氣詩、文的字里行間。</p><p class="ql-block">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罕有的大才、全才,我們可以追慕蘇軾的文采,但未必能望其項背;作為中國文人中少有的能在逆境中豁達待人、積極做事、達觀處世的達人,他的心態則是我們能夠學習并付諸實踐的。這不僅僅是為了向善看齊,也是讓我們能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不管在逆境或順境中都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設法快樂地生活,珍惜只能擁有一次的生命,享受專屬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0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家居|
同江市|
上饶市|
米林县|
柯坪县|
阆中市|
江西省|
富宁县|
朝阳县|
余干县|
南平市|
凤山县|
枣强县|
定陶县|
错那县|
保定市|
密山市|
磐安县|
荥阳市|
巴彦县|
霸州市|
调兵山市|
杭锦后旗|
常州市|
福鼎市|
三明市|
左权县|
肃南|
托里县|
虞城县|
南澳县|
凌云县|
梓潼县|
仁寿县|
温州市|
扎赉特旗|
洛浦县|
威远县|
北安市|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