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經在部隊工作生活過25年,長住的軍營有三個,到過的軍營有近百個。軍營曾是我身體棲居和靈魂寄托之處,是我感到十分親切的地方。25年的部隊生活讓我對軍營有著深刻的記憶,如今雖然已經離開部隊30多年了,但對軍營的記憶依然非常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于1968年參軍,在廣州軍區汽車46團當兵。部隊駐在廣東省惠州市郊區一個叫“馬過渡”的地方。這里有一條河,據當地人說,很早以前河上沒有橋,河面上有一個木排,兩岸各有一人牽著馬,過河的人站在木排上,由馬拖動木排,將人拖到對岸,所以人們就稱這里為“馬過渡”。我們的軍營就在原來的渡口附近,部隊駐在這里時,河上早已建起了一座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軍營大門就在這座橋的橋頭。營區內干凈整潔,樹木成行,里面全是平房。營房的墻面都刷成土黃色,與附近的民房有些近似,不同的是排列得十分整齊。每個連隊有一個活動場地,場地中央是水泥鋪成的籃球場,旁邊有單杠、雙杠、木馬,還有水泥制作的乒乓球臺。連隊宿舍旁邊有自來水池,干部戰士洗東西都到水池那里舀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當戰士時住在連隊宿舍。宿舍內沒有間隔,里面擺放著幾十張上下雙人床,一個排幾十個人睡在同一個屋內。每張床上的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全排的半自動步槍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槍架上,一切都顯得既美觀又有條理。每逢星期天,大家在水池旁一邊洗衣服一邊說笑,清一色的男兵在一起洗衣服,是一道頗有意思的景致。到了晚上,熄燈號一響,大家一齊躺進被窩,幾分鐘就響起此起彼伏的鼾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我擔任團政治處書記后,開始在團機關辦公。機關辦公室也是平房,按司、政、后的順序“一”字排開。機關辦公室不遠處有一座簡陋的禮堂,全團官兵開大會、觀看文藝演出時,都集中在這里。機關干部宿舍在辦公室后面,每人住一個單間,房間內配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住單間,新鮮感特別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團部禮堂旁邊有兩個燈光籃球場,有籃球賽的時候熱鬧異常,沒有看臺的球場被觀看球賽的官兵圍得水泄不通。每周在燈光球場內都要放一場電影,看電影時,各連官兵拎著小板凳列隊進場。那個年代,文化生活比較貧乏,每到放電影的時候,附近村上的年輕人會成群結隊趕來。這個時候,我們這個滿眼全是男人的軍營里才能看到很多的姑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汽車46團工作期間,我還見識過野外軍營。1970年,廣州軍區組織部隊進行冬季野營訓練。為使軍區機關得到鍛煉,軍區從司、政、后機關抽出三分之一的干部組成前指,由前指在拉練中指揮全軍區部隊的冬季訓練,我們團的一個運輸連擔負前指的運輸保障任務。當時,我任政治處干事,團里指派劉啟明副團長、陳松青參謀和我隨該連拉練,協助該連完成運輸保障任務。拉練歷時一個月,先后到了龍川、新豐、翁源等地。拉練中,一切按實戰要求,晚上在野外宿營。這是我第一次住進野外軍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宿營地,帶迷彩的帳篷沿溝而搭,一頂接一頂,車輛停放在臨時挖的半掩體內,并罩上迷彩網,做飯的地方以及廁所都很隱蔽。站在高處乍一看我們的野外軍營,不知內情的人會以為是一片荒地,誰也不會想到這里藏著千軍萬馬。我曾在一個傍晚走到一處高地俯視我們的野外軍營,那種神秘感令我十分驚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我被調到廣州軍區后勤部直屬供給部政治部,這是一個師級機關,機關駐在廣州市東較場。過去,東較場曾經是一片荒涼的曠野,后來成了練兵習武之所,北伐軍出征時的誓師大會就是在這里舉行的。在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這塊土地不斷演變,見證了金戈鐵馬、旌旗鼓角的世紀風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直供部機關駐在此地的時候,這里已經是廣州的鬧市區。營區內有樓房,也有平房,營房之間有水泥甬道相連,平房多掩映在樹叢中。大院內有籃球場、露天電影場,有一棵百年樹齡的大榕樹,這棵榕樹被廣州市政府列為重點保護樹木。雖然機關軍人的主體是機關干部,且很多機關干部有眷屬,但早晨起床鈴一響,官兵們都迅速起床。周一、周四,各自按劃分的區域打掃衛生,其余早晨出操。早操是沿著大院內的水泥馬路跑步,跑步聲能傳出很遠,常常引得一些市民在營門口駐足朝我們觀看。機關干部戰士大多為男性,但也有少數女干部,她們穿著高跟皮鞋在水泥路上行走,發的“嘚、嘚”聲特別好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0年,我被調到廣州軍區政治部工作,進了軍區機關,我才見識了大軍營。軍區機關大院寬敞無比,整齊排列著一排又一排樓房。一座軍營差不多就是一個小城鎮、小社會。這里,辦公樓、會議室、大禮堂、運動場、俱樂部、理發店、服務社、歌舞團、門珍部、游泳場、學校、幼兒園等,應有盡有,軍人的一般需要,在這里都能得到解決。這里環境美,軍官多,眷屬多,營區沒有臨時的野戰痕跡,一切建筑都是永久性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軍區機關以后,我的活動范圍變大,中南五省內的軍營大部分都到過。除了到過野戰軍機關、省軍區機關、一些師團機關的軍營,還到過偏遠小島上的軍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島上的軍營是三四排簡單的平房,小小的軍營內種滿了小島上能種的花,黑板報上寫滿了戰士守島的豪言壯語。營區雖小,但訓練場的帶障礙跑道、單雙杠、木馬等,應有盡有。因地勢所限,籃球場只安一個籃球架,但戰士們打籃球照樣打得興致勃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也多次到過大山深處的后方倉庫的軍營。倉庫營區的四周全是高山,洞庫內存放著大量的武器裝備,在極有限的一塊空地上建有幾座營房,山就成了軍營天然的院墻。官兵們長年生活在這狹小的空間里,與高山為伴,管理和守護著這些裝備物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部隊工作生活期間看到,無論是哪個軍營,干部戰士常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模爬滾打在訓練場上。平時,隊列一條線,內務一條線,停車一條線,打靶“三點成一線”,經受著苦燥、機械、單調生活的考驗。嚴格的訓練,鐵一般的紀律,有規律的生活,對官兵心靈的洗禮、意志的磨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會時時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支撐著自己,身上的痼癖和惰性逐漸逍遁,理想和追求不斷生騰,志氣和骨氣也逐步生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5年的軍營生活讓我對軍營生出了太多的感情。每當回想起在部隊度過的時光,總覺得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部隊首長們的音容笑貌,戰友們可愛的模樣,工作生活中的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浮現。我雖然離部隊已經30多年了,但一直未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名穿綠軍裝的軍人,未忘記部隊首長的諄諄教誨。每當回首軍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感到身上有一股力量在涌動;每當聽到軍人的歌曲,內心仿佛有一種激情在燃燒;每當看到軍事題材的影視劇,常常看得連眼睛也顧不得眨一下;每當路過曾經工作過的部隊門口,內心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激動。人到老年很少做夢,偶爾做一次夢,夢見的也是軍營中的事。這種綠色情緣也許是軍人特有的一種情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7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香港|
交城县|
磴口县|
毕节市|
靖西县|
鹰潭市|
三门峡市|
潜山县|
林州市|
澄城县|
平泉县|
偃师市|
贵定县|
长宁县|
民乐县|
两当县|
神木县|
卢龙县|
巴楚县|
韩城市|
常德市|
郑州市|
颍上县|
泰来县|
三河市|
北安市|
廊坊市|
喀喇|
遵义市|
沈丘县|
慈溪市|
秀山|
福泉市|
兴山县|
华容县|
丰县|
民和|
凭祥市|
高邮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