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p><p class="ql-block">文字/許旃瑋</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位于南方一個偏遠的山村。家鄉祖祖輩輩種植雙季水稻,分布在山村的周圍。</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片平凡的稻田,蟲唱蛙鳴,稻香陣陣,這是一片平凡的稻田,春種秋收,夏耕冬藏。在這一片稻田里有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故鄉在,靈魂方有寄托。置身這片稻海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聽聽蛙鳴,捉捉泥鰍,座在院子里發發呆,聞聞泥土與青草的味道,便是靈魂最好的歸處,這就是我記憶深處家鄉的稻田。</p><p class="ql-block"> 每當稻花飄香的季節,我總是忘不了童年的稻花香,忘不了故鄉的稻田,忘不了水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稻浪飄香,那黃橙橙的稻田翻著金浪,一串串飽滿充實的稻穗,承載著家鄉農人的寄托和夢想。</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水稻是常見的一種農作物。一望無垠的稻田,微風吹拂,陣陣的稻香迎面樸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讓人賞心悅目。尤其是到了夏天,那井之形稻田,一塊挨著一塊,稻谷吐著稻穗,蜻蜓在稻谷上飛來飛去,田里的青蛙呱呱叫,滿眼都是綠色的水稻,滿鼻子都是稻花飄香而來,心情在夏季的田野里,滿滿的歡喜,滿滿的幸福感,讓人心花怒放,叫人樂不思歸。</p> <p class="ql-block"> 故鄉的稻谷,沐浴在一片盛夏的陽光之下,陽光已然很烈。而故鄉的風,則一路殷勤地吹過著原野,稻子正在分孽,稻田當中或干或濕,這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蔥籠一片,翠綠一片。</p><p class="ql-block"> 故鄉的稻谷,你是帶有的使命的呀!分孽,楊花、灌漿、飽滿、成熟、收割、晾曬、歸倉、果腹、喂養,成長。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故鄉的稻谷,從秧苗青青,到翠綠一片;從風吹稻花香兩岸,到原野一派金黃燦爛。</p><p class="ql-block"> 稻谷,故鄉的稻谷,就這么一路地向我們盈盈走來,欣欣然,飽滿滿,黃燦燦,樂呵呵,美滋滋。帶稻谷回家!這是整個鄉村歲月時光的夢想,收獲歸倉,新米飄香。繁忙一路,收獲一路,感恩一路。</p> <p class="ql-block"> 故鄉的稻谷喲!你不僅喂養了我的血脈骨骼,更是一路堅韌過我之不屈靈魂。我深深地懂得并欣賞——稻谷的成熟之態與匐之姿,稻谷感恩大地,我,感恩稻谷。</p><p class="ql-block"> 故鄉的稻谷,就這么一年又一年地向我發出著誠摯的邀請與季節的召喚。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這是一片帶韻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大地,原野,故園故鄉,夢里夢外,長相思,意難忘,之于故鄉的原野,之于故鄉的稻谷,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在每一季的稻谷黃了的時節,我定要回到故鄉看一看原野,看一看稻子,滿目生輝,心生喜悅,然后,心懷揣著無比的滿足與充盈,一路興高采烈地向家中走去。</p> <p class="ql-block"> 故鄉的稻谷,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年年生長在故鄉的原野之上,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稻香年年,金黃年年,而歲月,早已消逝在了遠方。</p><p class="ql-block"> 遠去了,鄉村少年。遠去了,青春呼嘯而過的日子。遠去了,我的鋤頭與鐮刀。遠去了,我的歲月與時光。故鄉的稻子,堅強如昔,成長如昔,而我,早己是:與故鄉、土地、田園、汗水、收割、稻子,真的是漸行漸遠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惘然。</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鄉的故鄉山村里,家鄉的水稻一般分為早稻和晚稻。早稻和晚稻都會開花。水稻開花雖小卻很美麗。水稻從開放到關閉就一個多小時。稻花沒有花萼和花冠。早稻的稻穗從葉鞘抽出后的當天,就有小穗開花,陸陸續續,二至三天后就是盛花期,以后慢慢減少。晚稻在露穗后的第二天才開花,四至五天后旺盛,花期比早稻長些,稻花期一般十五天左右。</p> <p class="ql-block"> 稻花的形狀大小和稻子大小相仿,遠看是綠色,近看有黃色。走近稻花,隔著陽光,可以看到,穎片就象蚌殼似的張開,雄蕊淡黃色,有一枚雄蕊和六枚雌蕊。時間慢慢流逝,綠色的穎片繼續張開。</p><p class="ql-block"> 稻花飄香之后,稻子慢慢長成,然后上漿,變成大米,稻谷就慢慢變黃,葉子也慢慢變黃,青色的稻田變成黃色的稻田,稻田里一片又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吹來,金色的稻浪一層蓋過一層,一浪壓住一浪,一浪高過一浪。</p><p class="ql-block"> 稻谷成熟了,布谷鳥叫了,人們笑了,大家各做各個,各做各個……</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也是勞動的季節。</p> <p class="ql-block">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李紳的《憫農詩》,憫就是哀憐,憫農就是同情憐憫農人。全詩深刻的描述,古代農人們每天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辛苦流汗,種出了我們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飯。這首詩的意義在警示世人,一粥一飯得來不易,千萬不要浪費物資。那么現在就來說說,我們每天吃的香噴噴的米飯的由來的有趣傳說。</p> <p class="ql-block"> 伏羲時代前,大地上還沒種植莊稼,人們靠打獵、捕魚、養豬牛犬馬維持生活。某年洪水大發,整個大地被淹,水漲至南天門,一只黃狗被洪水沖到南天門邊。恰好這時玉帝派天兵察看下界洪水情況,打開南天門,黃狗便順勢鉆了進去。黃狗在天宮見到許多地上沒有的東西,尤其是天廷神靈吃的稻谷等食物地上沒有,它很羨慕,于是鉆到谷堆中滾了一身,準備把稻谷帶回地上。</p> <p class="ql-block"> 洪水在漸漸退去,它來到南天門外,連忙竄入水中,隨水下降。當黃狗回到地上找它主人時,主人和許多的人們早已不見,只見得一片爛泥摸糊的山野,死寂無聲。黃狗一路尋覓,終于在一座很高的山上發現了兩個人,它來到他們面前,輕搖著尾巴。兩人發現了它尾巴上沾著地上沒見過的特異東西,走攏去取下兩顆細看,又放進嘴里嚼,哎呀,好香……于是他倆撿下所有顆粒(稻谷)。把這些顆粒種在地上,當年豐收,二年再種,越收越多。他們很是高興,想著與別人一同分享。但環顧孤寂的四周,誰又來吃這么多這么好的稻谷呢?地上就只剩下了他兄妹二人。冷清的心塞后,兄妹二人決定結為夫妻,生兒育女。這便是“伏羲兄妹治人煙”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 他們大種稻谷,到神農時種遍了神州大地。從那以后,每年稻谷成熟時,人們煮新米飯“嘗新”時,先要給狗倒一碗,讓它先吃,因為谷子是狗帶來的。天上的稻子滿身都結籽兒,狗帶谷子到地上,身上谷子被水洗去了,只帶回尾巴上的一小撮,所以現在谷穗就像狗尾了。</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流傳民間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的尾巴看起來就像長滿谷粒的稻穗。從故事中我們可看到,稻米的運送過程中是如此的艱辛,就像農夫種植稻谷時,所花費的知慧和血汗。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愛惜每一粒米和食物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崇左市|
天祝|
张家川|
木兰县|
孝感市|
福海县|
建阳市|
鄢陵县|
桦南县|
临沭县|
宜都市|
桐柏县|
贡觉县|
江城|
克什克腾旗|
开江县|
米脂县|
布尔津县|
温州市|
南昌县|
凤庆县|
六枝特区|
绵竹市|
丰顺县|
兰考县|
黄冈市|
太湖县|
淮南市|
和林格尔县|
江源县|
石林|
和静县|
阿坝|
德清县|
耿马|
五指山市|
沐川县|
英德市|
白城市|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