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詩為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門樓滄桑憶當年,歲月留?說變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闊步豪邁迎澤路,連年有余何其難。</p> <p class="ql-block"> 前日返鄉,又瞻仰了一回老宅的門樓。我家的門樓建于1970年。門樓正中磚雕匾額所書“迎澤”二字,深深留下了時代的烙印。左右兩側的磚雕圖案寓意天降祥瑞、連年有余。雖與當年的主旋律“迎澤”二字不搭調,卻正好契合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估計這種別出心裁的新老搭配并非隨意為之,而是父兄費了一番心思后的兩全其美之策。</p> <p class="ql-block"><b> 迎 澤</b></p><p class="ql-block">黃崖一支筆賀老書丹</p> <p class="ql-block"> 雕刻者是本村第一能人崔公。雖然時光穿赿了半個多世紀,雕刻過程我仍記憶猶新。 </p><p class="ql-block"> 他先選好磚料,由別人打磨平整,然后挑出一塊看看,在手中掂了掂,中意后,他并沒有在磚上描圖,而是不假思索,直接上刀開刻,這一幕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大家凝神屏氣,注視著磚頭上的魔術。他早已成竹在胸,時而大刀闊斧,如風卷殘云,時而輕挑細鏤,似錦上繡花。用力剛柔相濟,下刀深淺適中。走獸魚蟲在他的刻刀下由雛形咋見,到栩栩如生,觀者無不贊嘆稱奇。</p> <p class="ql-block"> 崔公還擅長木雕、木工,書法、彩繪,精通古建、諳熟機械及鑄造工藝。但凡手藝活兒,方圓數十里無出其右者。只嘆天妒英才,四十多歲便辭世,全村人民無不為之痛惜。</p><p class="ql-block"> 寫此短文謹致懷念。</p> <p class="ql-block">*崔公:筆者對其尊稱。姓崔,名青山。其子崔志斌與我同窗。上學時經常要帶小板凳露天開會。有一次志斌拿了個形狀奇怪的小凳。由一整塊木板鏤空而成,可折疊。直到多年后在電視臺一檔節目中,看到同樣的小板凳,才知道電視里的小凳是北京“非遺”傳承人的杰作,做工繁瑣而要求極其精確,偏差絲毫便不能完成。名為“魯班凳”,北京人叫做“瞎掰”,是木匠手藝的至高境界。遙想半個世紀前崔公僅憑簡單工具便能完成,技藝之高超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魯班凳,俗稱瞎掰。由整塊木板鏤空而成。沒有卯隼和粘接。</p> <p class="ql-block"> 當年幫工沒有“工錢”一說,僅管一頓飯而已。因父兄人緣好,幫工者絡繹不絕,常常飯菜告罄。 真懷念過去的時光。</p> <h3>廣播匣子</h3> <p class="ql-block">*磚雕著彩:三隊單鎖祥尊兄,謹致遲到的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资源县|
茶陵县|
东港市|
分宜县|
绥宁县|
铅山县|
康定县|
邹城市|
南溪县|
汕头市|
孟州市|
晋江市|
鄱阳县|
万年县|
朝阳县|
庆元县|
金阳县|
萨嘎县|
曲阜市|
祁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资中县|
青阳县|
松阳县|
章丘市|
彝良县|
湾仔区|
宿松县|
兴文县|
龙山县|
蕉岭县|
年辖:市辖区|
达拉特旗|
宁国市|
依兰县|
马尔康县|
澄江县|
扶风县|
姜堰市|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