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內蒙古喀喇沁中旗(1933年建寧城縣)三十家子村喬德威赴省會趕考,參加鄉試,考中武舉人,時年26歲。</p> <p class="ql-block"> 喬德威的曾祖喬自立,原籍山東省商都縣喬家莊,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因遇災年生活艱難,攜子喬文德、孫喬江、喬海到喀喇沁中旗三十家子白手起家,艱苦奮斗二十多年,家業興旺發達。一年秋季,壞人作歹,將一具無名男尸偷放到喬家谷地中,報官府未破案,被押牢獄,蒙受冤屈,家業受損。一怒之下從山東老家請來武師,教喬海之子喬德威習武。喬德威1806年出生,從小聰穎過人,在師傅的指導下,舞刀弄槍,騎馬射箭,苦練武功。23歲參加縣、府童試,考中武秀才,二年后赴省會趕考武舉。</p> <p class="ql-block"> 據武舉同年錄記載,喬德威在考場上,以“馬上六箭,地球一箭,步下五箭,弓十三手力,刀一百二十斤,石三百斤)之成績,奪得第101名武舉(當年考中武舉共164名)。</p> <p class="ql-block"> 喬德威考中武舉回村后,將考場考試情況一一記錄,并向族人及鄉親講述了奪取武舉的經過。</p> <p class="ql-block"> 清朝的武舉考試,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為文化課測試,外場考技勇,共有六項。</p> <p class="ql-block"> 第一項為騎射。騎馬射箭需要使用30斤的騎弓(17.7公斤),供馬跑的地方是一個大概200米的跑道,離跑道50步左右有三個靶子,相互隔開間距60米,考生需要騎馬射箭射中靶子。這項考試并不要求環數,中靶后箭不允許掉下,如果掉下來就不算射中。考生馳馬三趟,發箭九支,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不準參加第二場考試。輪到喬德威上場時,只見他飛躍上馬,手提弓箭,直奔校場,跑馬中他三箭一弓,一連九箭,射中六箭,順利晉級下一項。</p> <p class="ql-block"> 第二項為射地球。目的是加強考生射擊處于比較低位置敵人的能力,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這個叫“地球”的東西,直徑60厘米,皮制圓型,放置在低處的臺子上,考生騎在馬上,使用平頭羽箭將球射下臺子,三箭射中一箭就合格。喬德威一箭便將地球射至臺下,進入下一輪。</p> <p class="ql-block"> 第三項為步射。步射考試需要使用50斤的硬弓(29.5公斤),靶子布制,大概高2米,寬0.5米。考生和靶子之間的距離大約50米,并且規定考生必須用規定的標準姿勢射箭,否則不計成績。步射每名考生射九箭,射中三箭為合格,要求箭必須穿透布,如不合格,直接淘汰。喬德威步射九箭中,射中五箭,順利過關。</p> <p class="ql-block"> 第四項為開硬弓。弓分為四個等級,計量單位為力。12力以上為“出號”,12力為“頭號”(71.5公斤),10力為“二號”(58.8公斤),8力為“三號”(47公斤)。為了避免考生炫耀自己力大無窮而受傷,不允許考生嘗試15力以上的硬弓。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弓為準。喬德威自選13力硬弓(76.4公斤),三次均拉滿,臂力超群,成績十分優秀。</p> <p class="ql-block"> 第五項為舞大刀。刀型基本上關刀型制,共分四個等級,120斤以上大刀為“出號”,120斤大刀為“頭號”(71.4公斤),100斤大刀為“二號”(59.5公斤),80斤大刀為“三號”(47.6公斤)。刀號自選,考生需要將大刀先從左右兩側舉過頭頂,然后再在胸前胸后展示舞刀花等一系列動作,一次完成即為合格。喬德威上場自選120斤“頭號”大刀,只見他來到樣刀旁邊,伸手提刀,在胸前胸后舞出花樣,然后用雙手把大刀舉過頭頂,又順勢在頭頂盤花,舞的虎虎生威。</p> <p class="ql-block"> 第六項為舉制石。制石是專門為考生準備的石塊,又稱石礩,長方型,大約高70厘米,寬35厘米,厚27厘米。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摳住的地方,但并不深。制石分為四號,出號為三百以上,頭號三百斤(178.5公斤),二號二百五十斤(148.8公斤),三號二百斤(119公斤)。要求考生將制石提至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將制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喬德威舉制石自選頭號三百斤,只見他在制石跟前深吸一口氣,右腳一跺,微塵四起,隨著一聲大叫,制石離地在他胸前完成規定動作,順勢將制石舉過頭頂,并走了幾圈,才把制石穩穩當當放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 清朝內場考試,比較簡單,只要求考生黙寫《武經七書》中的一段即可,大概不超過二百字。</p> <p class="ql-block"> 清朝考武舉還需要面試,要求考生必須相貌偉岸,有將帥之風,但到了實行的時候,就變為只看身高了。六尺以上為上等,越高得分越高,六尺以下為次等,越矮得分越低。清朝一尺大約31.1厘米,六尺就是1.87米。喬德威身高六尺二寸,合1.93米,面試為上等。</p> <p class="ql-block"> 清朝以武得天下,長期實行“右武”政策,對會武功的人待遇非常好,考中武舉的人在兵部注冊,由兵部依據個人成績分三等授予武職,也可以到本省軍營效力。</p> <p class="ql-block"> 喬德威考中武舉后,朝廷賜朝服、朝靴、官帽、夫人服。請畫師畫了夫婦穿官服的坐身像,畫高三尺,長六尺,留傳至今。早年間每到春節懸掛室內供俸,族人結婚時懸掛正堂,新婚夫婦面對祖像,為前來賀喜的叩謝。武舉夫婦畫像原在七代喬振恒家中,因其生女無男病故后,由九代喬風山保管。</p> <p class="ql-block"> 為了彰顯身份,光宗耀祖,昭示后人,激勵習武,朝廷御封給喬德威旗桿一對,豎于門前。旗桿座用青石作料,四周暗槽鉚合,做工非常講究。兩個旗桿座安裝好,待豎旗桿時,喬自立次子喬文盛和兒子喬湖、喬河出面干涉,引起風波。起因是喬德威的祖父喬文德,從山東逃荒到喀喇沁中旗,沿路打骨板唱乞謀生過,按清朝律法其子孫不得進考場。喬德威趕考時,為避此嫌,經商議后,上報祖父為喬文盛,父為喬湖。為此喬文盛和喬文德都堅持將旗桿立于自家門前,調解無果,旗桿未立成。旗桿石座留存到1966年,文G以破四舊為由被毀掉。</p> <p class="ql-block"> 喬德威習武用的石塊,大小不等,輕的200斤,重的300斤,1945年前后,在喬氏后代族人院內均可見到,目前仍有一塊保存在九代喬貴中院內。</p> <p class="ql-block"> 喬德威習武用的120斤大刀,原保存在喬振恒家中,后失傳。</p> <p class="ql-block"> 本文資料收集整理者為喬氏九代。</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东城区|
新巴尔虎左旗|
翁源县|
石河子市|
焦作市|
慈利县|
青州市|
正镶白旗|
田林县|
台南县|
常山县|
松潘县|
衢州市|
杂多县|
晋州市|
依安县|
垦利县|
浏阳市|
比如县|
房产|
突泉县|
高淳县|
上栗县|
当阳市|
大英县|
琼结县|
隆昌县|
镇平县|
延津县|
沙洋县|
厦门市|
诸暨市|
嘉善县|
东乡县|
古交市|
嘉峪关市|
瑞丽市|
六安市|
连城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