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2年至1965年,我就讀于河北省灤縣興隆莊中學(后簡稱“興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十里走讀,感到既艱苦而又快樂。在開始學習多門功課的同時,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一些道理。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同學們天真無邪的相處,都給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現在回憶起來,那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距學校較遠,走大路十三里,我們都選擇走捷徑的十里小路,途中沒有村莊全是莊稼地,還要過一條小河,水不深 ,沒有橋,平時都趟水過河,冬天有人在河中搭幾個土堆,即所謂的 “邁橋”,跨度較大,邁不好掉水里是常事。記得那時一直穿母親做的布鞋,一個月就要穿壞一雙,而且大腳趾早早就把鞋尖頂破。不論是酷暑寒冬,還是刮風下雨下雪,都要堅持上學。尤其冬天白日短,真是早晨頂著星星出家門,晚上頂著月亮回到家。初一時,我村共5個男生一起結伴上下學,有時互相等候,時間晚了,我們就一口氣跑到學校。到初三他們都畢業了,就只剩我自己走讀。一次放學晚了,當走到一半路程時,天就黑了,路上一個人影也沒有,聽到的只是風吹莊稼葉子沙沙響聲,還要經過三個墓地,數十座墳丘實在瘆人害怕。我嚇得頭發根都要豎起來,乍著膽子朝家里走,幸虧看到伯父接應我,才松了口氣,但還是出了一身冷汗! 那年我才十五歲,個子不足一米五! 從此母親堅決要求我,寧可繞遠也要走大路,并在畢業前兩個月,買了輛舊自行車,讓我騎車上下學,這樣路上的時間就節省多了。</p> <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的興中,坐落在灤縣興隆莊村的東南部位,只有幾排教室,一個操場,兩個籃球架。沒有圍墻,沒有大門。就是這樣的一座農村中學,每年都有一百來名同學畢業。</p> <p class="ql-block">現在興中大門口</p> <p class="ql-block"> 自豪的是,學校有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他們個個為人師表,業務過硬,教學有方。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使我們有了初中學習的滿滿收益。</p><p class="ql-block"> 代學教師高振明,他是外地人 ,一開始聽他的講課口音很不習慣,甚至聽不懂。我們著急,他也著急,但他反復講解,從不厭倦,直到我們聽懂為止。老師非常敬業,講課深入淺出,同學們都被他講的所吸引,也不覺得代數抽象枯燥無味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記得高老師自己還出錢買過許多代數課外習題集,發給包括我在內的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要求在完成課堂作業同時,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習題,而且也要按時交到老師那里進行批改,可見老師的良苦用心。而他自己卻生活特別簡樸,不舍得添置新衣服,冬天穿的棉襖袖口都露出了棉絮。</span></p> <p class="ql-block"> 初二語文老師賈炳仁。他講課有兩個特點,一是板書流利漂亮,很多同學都紛紛模仿,二是語言表達能力強,朗誦課文時聲情并茂。記得賈老師曾教的一首詩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老師朗誦時,聲音洪亮,目視前上方,仿佛看到了一道美麗的彩虹,那抑揚頓挫的語氣,以及活潑自然的肢體動作,都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對毛主席的《菩薩蠻.大柏地》的記憶也比較牢,至今還能背誦出來,可見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多么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 初三語文老師邱銘義,講課語速適中,吐字清楚,善于表達。針對同學們作文不知寫什么、沒有什么可寫的普遍問題,教給了我們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看到文章中有好的段落,就讓同學們記下,可以借鑒到作文當中,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又例如為了調動寫作積極性,如果哪位同學作文寫得好,就在作文第一頁的右上角,批注“抄清”二字,要求使用統一稿紙另抄寫一份,邱老師作為范文收藏保存,并在本屆或下屆學生的作文課進行示范。這種方法對我們快速提高作文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中考前的沖刺階段,他給我們擬出很多各種題材作文題目,讓每個同學都寫提綱段落大意,在很短的時間里教會了應對各類作文考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我通過這些強化訓練,基本上寫作文不犯怵了,知道怎么下筆了。</p> <p class="ql-block"> 幾何老師劉山,他把幾何課通過直觀的作圖,講解的活靈活現,大家也學的融會貫通,尤其他講的一題多解的方法,更使我們的解題思路不斷擴展。要求考慮多種解題(解決)方法,這思維在以后的學習及工作中都得以沿用。由于 初中平面幾何課基礎較扎實,到了高中的立體幾何課學習就覺得省力。尤其在后來大學的畫法幾何課, 畢業考試竟得了100分,老師曾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這是我從教十幾年遇到的第一個得滿分的學生。這些得益于初中劉老師平面幾何課教得好!</p> <p class="ql-block"> 化學老師、初三班主任趙振興,在教化學課時可費工夫了,因為我們剛接觸化學課,對講到的化學符號,過去都沒聽說過,學起來很吃力。尤其記得講化學方程式,趙老師反反復復講,不厭其煩,直到我們聽懂為止,充分體現了老師的耐心和責任心。作為班主任在管理上,也是花費了很多腦筋。根據出現的一些問題,經常找同學談話,非常有利于我們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良好班風的創建。</p> <p class="ql-block"> 歷史教師武恩奇,外貌穿戴非常講究 ,經常穿中式服裝,古樸文雅。高高的個子 ,背頭發型,略有駝背。說話文質彬彬,是一位學究式老師。他上課從不帶課本,只拿一個小紙盒,里面裝些各種顏色的粉筆。上課后,先在黑板上畫出我國地圖的東部、南部彎彎曲曲國界線,然后再用綠色粉筆畫出長江和黃河。講課時,邊講歷史事件,邊把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及發展過程都標注在地圖上, 我們都佩服武老師這種教學方法和扎實的業務功底,所以都愛上歷史課。</p> <p class="ql-block"> 初中階段,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發展和身體健康,校園生活搞得豐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組織看電影。在初二時,學校組織了一場白天的電影。記得是利用一間教室, 把玻璃窗都用報紙粘嚴,而且報紙上都涂了墨汁,進了屋,關上門什么都看不見。請來的是縣電影放映隊,放映的電影是《白毛女》。當演到喜兒如何受苦受難時,學生和老師哭聲一片,一開始,有人還小聲抽泣,后來竟忍不住濤濤大哭。大家非常同情喜兒的遭遇,更痛恨黃世仁的慘無人道。電影結束后走出教室 的師生,個個都眼圈紅腫。后來學校讓我們每人都寫一篇觀后感,大家都表示痛恨萬惡舊社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感謝毛主席和共產黨。</p> <p class="ql-block"> 組織文藝演出。學校在每年的節日或期末放假前都要組織文藝匯演,各班推出些節目,也招來了村民前來觀看,一時間操場上歡聲笑語,熱鬧極了。記得初二一次學校搞聯歡會,賈老師和我班的楊淑文女同學共同表演了一個《逛新城》節目,他們都身穿藏族同胞衣服,賈老師將藏族阿爸演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博得全場陣陣掌聲和叫好聲。</p> <p class="ql-block"> 舉辦畢業生來信展覽。許多從興中 畢業的學生有的考入高中、中專和技校,也有的直接回農村就業。但若干年后,他們有的當了國家干部或鄉村干部、有的成了人民教師、醫生、工程師、技工,還有的參軍入伍,保衛邊疆,都成為了對國家有貢獻、有用人才。他們都有感恩的心,紛紛給母校寫信,匯報自己的成長過程,感謝老師的三年教育之恩,同時也勉勵學弟學妹們努力學習。學校把一封封熱情洋溢的信集中起來,舉辦了畢業生來信展覽。大家通過參觀,激發了將來報效國家,現在就要努力學習的積極性。</p> <p class="ql-block"> 經常舉行籃球賽。分學生隊和老師隊,學校老師組成的籃球隊當時是很厲害的,在外單位來我校比賽中,老師隊基本都能戰勝對方的。老師隊有兩位主力,一位是體育老師吳小芳,個子較高,身材魁梧,善于投籃,準確率相當高。另一位就是我們的初一班主任劉金志老師,瘦高個,彈跳力強,搶籃板是強項,無人能比。再加上其他老師的默契配合,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組合。只要劉老師籃板下搶到籃球傳給吳老師,他就能準確投入藍中,看這樣的比賽真是太過癮了。</p> <p class="ql-block"> 為走讀學生熱午飯做菜湯。學校食堂小,僅為老師和少數離家遠只能住宿的女同學用餐。我們中午不能回家的走讀生,早晨上學來時帶些餑餑或熟白薯,中午就涼著吃。尤其到冬天,也是如此。初三時,學校看到我們午飯很艱苦,為了同學們身體健康,就讓食堂把帶的飯熱一熱,并熬些菜湯,還是免費的,真是熱在身上暖在心里。學校為了我們的健康,確實費盡心思,大家都非常受感動。</p> <p class="ql-block"> 再回憶幾位同窗好友</p><p class="ql-block"> 初中同學關系是真摯單純,我們三年的相處,親如兄弟姐妹,學習上相互幫助,政治上相互鼓勵,生活上相互照顧。雖然已經幾十年未曾見面,但還非常留戀那段同學情感。下面是我制作收集的幾位老同學照片,黑白色的是初中的,彩色的是近照,看看幾十年的變化多大! 當年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如今都滿頭白發,真是時間過得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陳文寶</p> <p class="ql-block"> 陳文寶是我們的班長,品學兼優,年年三好學生。初中畢業后考入灤縣一中。從縣直機關退休,現喜歡書法及體育乒乓球項目。</p> <p class="ql-block">蔡玉選</p> <p class="ql-block"> 蔡玉選是我們班的班委,純樸憨厚,學習成績優秀,考入唐山機車車輛工廠技校。從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現在的中車)退休。</p> <p class="ql-block">盧國</p> <p class="ql-block"> 盧國,我們曾是小學同學,他一直學習成績優秀,考入灤師,從灤縣縣直機關退休。</p> <p class="ql-block">段風林</p> <p class="ql-block"> 段風林學習扎實,正直上進,是我們較早的團員之一,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在村里一直從事醫務工作幾十年。</p> <p class="ql-block">蔡會榮</p> <p class="ql-block"> 蔡會榮是我班班委,學習成績優秀,活潑開朗,愛好體育,考入灤師。從幼教崗位退休。</p> <p class="ql-block">陳金秀</p> <p class="ql-block"> 陳金秀學習認真成績優秀,考入灤縣二中。從縣直機關退休。現愛好音樂電子琴,喜歡唱歌。</p> <p class="ql-block">侯文山</p> <p class="ql-block"> 侯文山,我們也曾是小學同學,他聰明伶俐,學習優秀。身體敏捷愛好體操運動項目。考入灤縣二中。后很幸運被推薦上了大學。從縣直機關退休,現愛好書法,喜歡寫詩詞。</p> <p class="ql-block"> 還有許多沒有互留照片紀念的同學,如干部家庭出身、作人低調的劉志民,考入河北糧校后在我的老家公社任職的邸慶義,尤其是學校附近住的李成才(班干部)、李澤祥、楊風永、馮萬安等同學,在雨天,我們這些走讀生沒有帶雨具時,他們從家里給找來塑料布、草帽、蓑衣等,雨特別大時,還留我們在他們家住下,再此感謝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初三班干部、團員與老師合影(1965年)</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盧國 本作者 王景海 蔡玉選 段風林。</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陳文寶 李成才 趙振興老師 李主任 陳慶華老師 李萬貴</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吳秀華 蔡會榮 楊淑文 蔡春艷 夏同學</p> <p class="ql-block"> 初二期末,我被評為三好學生。這是全校的三好學生與校領導合影(1964年),中排左五教導處李主任,左六校長田立秋。后排右二本作者。</p> <p class="ql-block"> 當時為三好學生發的獎品是一本《青年修養通訊》書,雖然經過1976年大地震從廢墟中扒出,至今我還珍藏。</p> <p class="ql-block">書的封面上“灤縣興隆莊初級中學”蓋章</p> <p class="ql-block"> 這本書不僅見證了我一份榮譽,更使我懂得了許多人生道理,書中根據當時青年存在的一些傾向性問題和想法,象如何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如何處理立業與創業及造福與享福關系,如何對待困難,如何對待友誼,如何對待錯誤等等,都用書信的方式進行了詳細闡述和解答,并且引用了大量的領袖教導、名人名言和歷史典故,講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對涉世不深的我來講說,剛剛才知道了人不但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還要不斷進行思想修養。對里面一些感動人的語句,邊看邊畫了波浪線,便于復習加深印象。可以說這本書影響了我大半生,現在仍經常閱讀愛不釋手。</p> <p class="ql-block"> 總之,在興中的學習,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一些,三年的步行求學,累計行程約一萬四千四百多里,穿壞了30多雙布鞋,吃了很多苦,但從恩師那里學到了全部的初中文化知識,開始懂得了如何作人的道理。我初二時加入了團組織,畢業后,考入灤縣二中,現在已從國企退休十余年。回憶我從一個農村孩子已成為在黨50年的中共黨員及具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初中三年的扎實學習是我人生非常關鍵時期, 因此非常感恩興中母校!</p><p class="ql-block"> 祝福恩師們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 祝福老同學們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撰文:寶地風水亭</p><p class="ql-block">圖片:手機拍照及網絡</p><p class="ql-block">音樂: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沙田区|
钦州市|
普格县|
宜川县|
五指山市|
南京市|
淮阳县|
长葛市|
白朗县|
无极县|
邵阳县|
历史|
芦溪县|
修文县|
阿克苏市|
高淳县|
青川县|
宝鸡市|
咸阳市|
盐源县|
衡阳市|
西平县|
尉氏县|
耒阳市|
东海县|
兴和县|
清徐县|
阿尔山市|
连山|
乌鲁木齐市|
凌源市|
太原市|
安新县|
广元市|
广宗县|
奎屯市|
安化县|
铁岭县|
沙湾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