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北國小江南、神仙之府,俗稱下宮,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嶗山蟠桃峰下,地處嶗山東南端寶珠山下,襟山面海,左為桃園峰,右為重陽峰,始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屢加修建,現存建筑均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規模格局遺存,為中國嶗山道教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道教全真道支派隨山派祖庭。</p><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總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宮分三院,各立山門,東為三官殿,中為三清殿,西為玉皇殿;另建有忠義祠、翰林院、東西配殿等建筑,是山東省和青島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傳播中心。</p><p class="ql-block">1982年,嶗山太清宮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嶗山太清宮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宮觀保護單位;同年,嶗山太清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21座重點道觀之一。</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據《太清宮志》記載,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嶗山道教開山始祖張廉夫在此處始建三官庵。</p><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p><p class="ql-block">唐天祐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在今太清宮三皇殿處建三皇庵。</p><p class="ql-block">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道士劉若拙被敕封為“華蓋真人”,奉敕回嶗山修建道院,后在此創立嶗山太清宮。</p><p class="ql-block">金泰和八年(1208年),全真道掌教邱處機在嶗山太清宮談玄傳道,使太清宮名聲大噪。</p><p class="ql-block">金明昌六年(1195年),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真君劉處玄于嶗山太清宮講授經典創立全真道隨山派(隱山派),太清宮道眾從此歸為全真道。嗣后,許多著名道士聞名而來,如徐復陽、張三豐、齊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宮棲居修道。</p><p class="ql-block">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太清宮舊道院傾圮,被佛教憨山和尚占據,在宮前建造有海印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毀寺重建嶗山太清宮。</p><p class="ql-block">明天啟二年(1622),道人趙復會重修太清宮,正式確定了分三官、三清、三皇殿為三個院落的格局。</p><p class="ql-block">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修葺太清宮。</p><p class="ql-block">文革時期,嶗山太清宮遭人為破壞。</p><p class="ql-block">198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重修嶗山太清宮。</p><p class="ql-block">1985年,青島市道教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設于嶗山太清宮。</p><p class="ql-block">1989年,重修嶗山太清宮三清殿、東華帝君殿和西王母殿,重塑神像47尊。</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太清宮由三個大殿、四個配殿、一個長老院及客房等組成,形成一個中型古建筑群。即:三清殿主要奉祀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東華殿主要奉祀東華帝君;西王母殿主要奉祀西王母;三官殿主要奉祀三官大帝;耿真人祠主要奉祀扶教耿真人;救苦殿主要奉祀孚佑帝君;三皇殿主要奉祀神農大帝、伏羲大帝,軒轅大帝。三皇殿前櫞下左右兩側墻壁上,分別嵌有成吉思汗賜給丘處機的圣旨碑和金虎牌文刻。殿前古柏,峻峭挺拔,傳是漢代張廉夫手植,人曰漢柏。三官殿因內奉三官大帝而名,殿前左右并植茶花、耐冬各一株,隆冬耐冬花開似火,早春茶花怒放如玉。宮內三清殿后巨石之上刻有丘處機之詩十首。</p><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總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宮分三院,各立山門,并有便門相通,東為三官殿,中為三清殿,西為玉皇殿;三官殿東側有一處兩進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現為太清宮客堂,主要由忠義祠、元辰閣、元君閣、祖師殿、鐘樓、鼓樓、東華帝君殿、西王母殿等建筑構成。</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三清殿</p><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三清殿是太清宮第二大主殿,為長方形院落建筑群,由一個正殿和兩個偏殿組成,主殿屬磚石結構的硬山式建筑;正殿供奉三清神像,東偏殿供道教全真派最初的創立始祖東華帝君,西偏殿供奉西王母。</p><p class="ql-block">三皇殿</p><p class="ql-block">嶗山太清宮三皇殿始建于唐代,道士李哲玄根據九宮八卦的方位將三皇殿建于“開門”位置,奠定了嶗山道教廟宇園林建筑的基礎,為長方形院落建筑群,并排列有兩座殿堂,主殿是三皇殿,副殿是救苦殿;三皇殿中供奉的是“天皇”、“地皇”、“人皇”三位神仙,分別代表中華民族遠古時期的氏族領袖棗伏羲、神農、軒轅。</p><p class="ql-block">三皇殿兩側,供奉有民間醫學家棗扁鵲、張仲景、華佗、皇莆謐、孫思邈、王惟一、錢一、李時珍、葉天士、王清任的神位,意在紀念其廣施普濟的功績;門外兩側的石墻上,各鑲嵌有一塊石碑,碑上鐫刻著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道教全真道龍門派開山始祖丘處機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全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卓尼县|
磴口县|
兰州市|
甘肃省|
高青县|
临泽县|
大埔县|
桂平市|
宁河县|
越西县|
肥东县|
赤城县|
冕宁县|
白朗县|
唐河县|
长治县|
德江县|
怀远县|
连州市|
晋州市|
香河县|
南澳县|
青龙|
莱州市|
公安县|
治多县|
凤台县|
沛县|
石阡县|
怀集县|
阿克苏市|
奎屯市|
郎溪县|
九台市|
喀什市|
昆明市|
井陉县|
灵武市|
丰顺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