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關卡,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其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為戰國時秦孝公所設。<br>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圣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起源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名揚海內外。<div> 函谷關西據高原,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蜂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div><div> 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商洛整軍后,二出函谷,與明軍激戰于函谷關前的弘農河沿線,明將左良玉敗退陜州。</div><div> 辛亥革命時,張鈁在陜西起義,率大軍出陜西,與清軍趙倜部血戰于函谷關,清軍不敵,敗退,張鈁進入中原。</div><div> 1944年5月,日本侵略軍八萬余人大舉西犯,我軍據守函谷關衡嶺一線,與日寇展開激戰,斃傷敵聯隊長、團長在內的2000余名敵軍,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div><div> 1947年9月,我陳謝大軍強渡黃河,西進崤函,開始了解放靈寶的戰斗。當時守城敵軍以一個加強營據守函谷關高地,企圖負隅頑抗。我軍采取偷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戰術,于11日午夜渡過宏農可,由函谷關迂回到敵軍隈地西南,以神速動作全部消滅敵軍,占領函谷關高地,從而使靈寶敵防線瓦解,敵軍四千余人,全部被我軍殲滅,取得了解放靈寶戰役的勝利。<br></div> 資料來源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宜章县|
贵德县|
潼南县|
呼图壁县|
信丰县|
临猗县|
江城|
毕节市|
高要市|
惠东县|
湘西|
德钦县|
临朐县|
北宁市|
昭觉县|
巴彦县|
类乌齐县|
福州市|
若尔盖县|
朝阳市|
保靖县|
泽普县|
元谋县|
丽江市|
丰城市|
西畴县|
东安县|
冕宁县|
贞丰县|
布尔津县|
霍州市|
余姚市|
宜昌市|
武胜县|
银川市|
扎赉特旗|
新邵县|
海丰县|
八宿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