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b></p><p class="ql-block">中國歷代大一統(tǒng)王朝,幾乎都是由擁有騎兵的北方政權(quán)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即便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南向北而統(tǒng)一的明太祖</span>朱元璋,也是因為元朝統(tǒng)治者實行退耕還牧政策,戰(zhàn)馬的主要產(chǎn)源是來自眾多的南方養(yǎng)馬基地。</p><p class="ql-block">在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三國的曹魏憑借著一己之力,壓制住蜀吳兩家,那正是因為自己擁有騎兵的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與普通的馬不同,因為戰(zhàn)馬的標準要比普通馬匹高,飼養(yǎng)戰(zhàn)馬的成本相對也高。</p> <p class="ql-block">在戰(zhàn)場上,騎兵無論是機動性還是靈活性,都遠遠勝于步兵。騎兵可以憑借自己的高機動性,對步兵進行多種戰(zhàn)術(shù)行動,在速度、高度、距離、耐力等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中原地區(qū)因為氣候、地理等原因,產(chǎn)出的馬匹腿都特別短,不適合快速奔跑作戰(zhàn),所以只能向西域國家進口。</p><p class="ql-block">中國歷朝歷代貴族王侯都大力收集駿馬,西漢時漢武帝出兵十萬攻打大宛,就為了一匹汗血寶馬,這件事情也反映出中國古代戰(zhàn)爭與馬的緊密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看過《三國志》、《三國演義》的人,除了對眾良相、名將留下難忘記憶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匹赤兔馬。</p><p class="ql-block">赤兔馬最早是由董卓從西域帶進京城的一匹寶馬良駒,當時呂布在刺史丁原麾下效力,董卓為了拉攏呂布入伙,就秘密派人把這匹寶馬送給了他,這是公元189年。之后赤兔就隨呂布征討四方聲名顯赫,后來呂布戰(zhàn)敗被曹操所殺,赤兔馬自然歸曹操所有。</p> <p class="ql-block">而后,曹操想效仿董卓收買關(guān)羽,便把赤兔馬賜予關(guān)羽。可關(guān)羽不是呂布,他接受曹操的饋贈是為了早日能尋得劉備,此后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就成了關(guān)羽的形象代表。</p><p class="ql-block">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東吳名將潘璋部司馬馬忠設(shè)絆馬索擒獲,公元219年正月在建業(yè)為孫權(quán)所殺。赤兔馬遂被孫權(quán)獎給馬忠,這匹寶馬因思念故主,不吃不喝,不久即死。</p> <p class="ql-block">從時間節(jié)點算,公元189年至219年,共30年。戰(zhàn)馬一般3歲服役,15、6歲退役,壽命30至35歲。</p><p class="ql-block">而三國的赤兔馬當時已30余歲,是一匹超期服役多年、已經(jīng)遲暮的老馬了。想想看,麥城突圍時,它馱著58歲、體重二百余斤的關(guān)云長,沒吃沒喝,窮途跋涉,實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久死亡也屬正常。因為,赤兔已基本達到馬生命的最高上限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在抗日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侵華日軍騎著高頭大馬、牽著大狼狗不可一世的場面。</p><p class="ql-block">當年,老百姓管這種馬叫東洋大馬。</p> <p class="ql-block">然而,原本在日本四島上,是人也矮來馬也矮,以至于歐洲人第一次看到騎馬的日本武士時,以為是小孩騎著狗。</p><p class="ql-block">日本列島原本是沒有馬的,直到我們的三國時期,他們才從朝鮮半島搞來了第一批馬匹,不知道是受環(huán)境影響還是飲食的影響,日本的馬都非常矮,即便是充當主力軍馬的木曾馬和宮古馬肩高也很少有超過1米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德川幕府時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令人吃驚的是,日本人隨后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培育出了亞洲數(shù)一數(shù)二的“東洋馬”,從分析此事中能看出一些日本人的性格特點。</span></p> <p class="ql-block">變化發(fā)生在1867年。</p><p class="ql-block">這一年,法國為了感謝日本,送來了26匹高大的阿拉伯馬作為禮物,明治天皇拒絕留下這些帥氣的高頭大馬,全部送去做了種馬。</p><p class="ql-block">20年后,日本馬的平均肩高就長到了1.30米。到甲午戰(zhàn)爭時,長到了1.40米;到日俄戰(zhàn)爭時,長到了1.47米。日本只用了不到40年,就將馬的身高提高近了50%,平均體重也達到了330公斤,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中國主流馬匹。</p> <p class="ql-block">但日本人仍不滿意,因為他們在日俄戰(zhàn)爭中見識到了沙俄的頓河馬。頓河馬高大健壯,反應(yīng)機敏耐力強。8匹日本馬都拖不動的大炮,5匹頓河馬就能拉著飛跑。</p><p class="ql-block">此外,由于日本的種馬數(shù)量少,多是近親繁殖,使得日本馬的耐力、抗病性、適應(yīng)性都比較差,光長個子滿足不了日本對軍馬的需求。于是在1906年,日本成立了馬政局,并開啟了為期30年的種馬改良計劃。</p> <p class="ql-block">日本從全國100多萬匹馬中選出了6000匹作為種馬,又到世界各地去引進優(yōu)良馬種對本國馬種進行改良,如頓河馬、諾爾曼馬、佩爾什馬、海尼克馬、阿拉伯馬、純種馬等等。</p><p class="ql-block">到30年計劃結(jié)束時的1936年,日本馬的平均身高已達到1.60米,平均體重達到530公斤,把當時中國主流馬匹遠遠甩在了后面。因此,到抗戰(zhàn)時期的日本馬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洋大馬”了。</p><p class="ql-block">日本的馬匹改良計劃是很成功的,從1867年算起,日本只用了70年的時間,就讓矮小的日本馬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培育出了亞洲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優(yōu)良馬種。</p><p class="ql-block">拋開民族和個人感情不說,單看日本這種舉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改良物種,就是一件令人佩服的事,同時也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中,中國軍隊消滅日軍騎兵,經(jīng)常繳獲日軍軍馬,用于補充和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p><p class="ql-block">八路軍騎兵部隊曾參加過開創(chuàng)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大青山、平北、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jù)地的眾多戰(zhàn)斗。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組建的騎兵團,被稱為“紅色哥薩克”。</p> <p class="ql-block">平型關(guān)大捷后,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一時興起,穿著繳獲的日軍呢大衣,騎上一匹高大的東洋馬在山間馳騁。</p><p class="ql-block">沒曾想,這東洋馬速度極快,一下子就奔馳到千家莊一帶閻錫山部隊19軍的防區(qū)。</p><p class="ql-block">當時,哨兵王潞生發(fā)現(xiàn)騎東洋馬的是一個身穿日本軍大衣的軍官,便馬上開槍射擊,將林彪擊落于馬下。雖經(jīng)緊急搶救,保住了林彪性命,但卻終身落下嚴重的后遺癥。</p> <p class="ql-block">解放軍騎兵部隊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是解放戰(zhàn)爭,遼沈、淮海、平津等戰(zhàn)役及甘、青、川邊剿匪平叛都有解放軍騎兵的身影。</p><p class="ql-block">解放戰(zhàn)爭后期,解放軍騎兵部隊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12個騎兵師、近10萬余人。</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閱兵分列式。</p><p class="ql-block">騎兵第三師2000余匹戰(zhàn)馬組成了白馬連、紅馬連、黑馬連,威武雄壯,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有超過1.2萬年的養(yǎng)馬史,在</span>三分之二的領(lǐng)土上養(yǎng)育著數(shù)百萬只馬匹。</p><p class="ql-block">有馬部首漢字482個,含“馬”字的成語534個、歇后語約80個,與“馬”有關(guān)的各民族諺語超過100 條,含有“馬”字的詩詞句22800余條。</p><p class="ql-block">此外,美術(shù)、音樂、舞蹈、服飾、節(jié)慶、賽事、民俗、非遺等方面,無不展現(xiàn)著“馬”的豐富資源和人文關(guān)懷。</p> <p class="ql-block">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生活著數(shù)十個馬背民族,至今保留著馬背文化傳統(tǒng),每年有500多個與馬有關(guān)的節(jié)慶賽事活動。</p> <p class="ql-block">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曾經(jīng)承載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而通行于世界并走進奧運賽場。</p> <p class="ql-block">馬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之一,對中華民族的個體強壯和群體強盛發(fā)揮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旅游標識“馬踏飛燕”,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的超級符號。</p><p class="ql-block">龍馬精神、以馬為夢、馬尚生活、馬不停蹄、馬到成功……世界不僅需要中國故事與中國夢想,更需要中國提供一種產(chǎn)業(yè)解決方案。</p> <p class="ql-block">我國有悠久的養(yǎng)馬歷史、就品種而言、主要有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西南馬、藏馬、三河馬、伊犁馬等。</p> <p class="ql-block">隨著科技發(fā)展和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馬匹的社會作用降低了,最明顯的是軍事領(lǐng)域。</p> <p class="ql-block">解放軍已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再到機械化、信息化,發(fā)展成為世界一流武裝力量。</p><p class="ql-block">目前,除了邊防駐軍少數(shù)單位外,我軍很少使用騾馬了。</p> <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帶來的經(jīng)濟繁榮,促使我國警用、體育、娛樂用馬的快速發(fā)展。</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國馬業(yè)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要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我國馬業(yè)比較突出的有四個問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數(shù)量減少、品種退化。</b></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國馬匹存欄量最高時為1144.7萬匹。據(jù)2010年統(tǒng)計,我國馬匹存欄量為678.5萬匹,較歷史最高年份減少了466.2萬匹。</p><p class="ql-block">目前美國最多,約950萬匹,我國居次,墨西哥約640萬匹,排在第三。</p> <p class="ql-block">為了提高地方良種馬的性能,我國曾從前蘇聯(lián)大量引進蘇高血馬、頓河馬、卡巴金馬、俄羅斯馬、奧爾洛夫馬等,用來改良地方品種,育種方向多為役用、兼用為主,但是沒有專門騎乘品種。</p> <p class="ql-block">1978年我國種馬場有71個,到2003年僅剩下18個。有的只是小群保種,包括著名的三河馬在內(nèi)的大部分品種已經(jīng)處于瀕危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以上情況表明,我國馬匹存欄量不斷減少,品種也在不斷退化。</p><p class="ql-block">我國雖出臺了一些對于馬業(yè)的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專業(yè)人才和資金注入,沒有科學(xué)、合理的管理運營模式,所以導(dǎo)致我國馬業(yè)發(fā)展仍然低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馬匹育種嚴重滯后。</b></p><p class="ql-block">1984年我國馬驢品種志列入地方品種的種馬有15個,解放后自己培育的品種有伊犁馬、三河馬、金州馬、鐵嶺挽馬、吉林馬、黑龍江馬、關(guān)中馬、渤海馬、黑河馬、汗血馬、伊吾馬等11個。</p><p class="ql-block">最后通過地方鑒定的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錫林郭勒”乘挽兼用馬、當?shù)赜?.9萬匹。加上當時正在培育的品種有科爾沁馬、河南輕挽馬、張北馬、襄汾馬等共34個品種。</p> <p class="ql-block">其中地方品種馬的質(zhì)量在下降、育成的種除伊犁馬、汗血馬外,大多育種停滯。</p><p class="ql-block">“關(guān)中馬”還保留小種群、其余大多數(shù)馬種流到民間。</p> <p class="ql-block">伊犁馬現(xiàn)由新疆昭蘇種馬場和聯(lián)強農(nóng)工貿(mào)集團進行育種,1000米速度為1分10秒,快步輕駕車1600米低于2分10秒。</p> <p class="ql-block">“汗血馬”現(xiàn)在由中牧集團山丹馬場用阿拉伯馬、純血馬及頓河馬改良培育騎乘馬,1000米速度1分12秒,快步輕駕車1600米1分46秒。</p> <p class="ql-block">三河馬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159cm~162cm體高的優(yōu)秀公馬、</p><p class="ql-block">2002年4月內(nèi)蒙古科爾沁牛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新三維養(yǎng)馬業(yè)公司、收購200匹三河馬進行保種開發(fā),計劃擴大到1000匹。</p> <p class="ql-block">我國雖然有自己獨特的馬匹品種,但是從馬的用途、性能上,與世界發(fā)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速度賽馬、馬術(shù)運動用馬,仍以引進為主。</b></p><p class="ql-block">目前,我國已經(jīng)有自建的純血馬場。馬術(shù)運動用馬,各省俱樂部也有少量進口。</p><p class="ql-block">但我國當前還不具備純血馬育種、自繁條件,相當長一段時間仍將是以進口為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國產(chǎn)馬及改良“雜種馬”是國內(nèi)賽事主力。</b></p><p class="ql-block">根據(jù)業(yè)內(nèi)專家建議,中國馬匹數(shù)量應(yīng)保持在600萬匹左右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除了純血馬進行純種繁育以外,保留少量傳統(tǒng)養(yǎng)馬。</p> <p class="ql-block">應(yīng)該培育體育、娛樂和健身用馬100萬匹,加上母馬和幼駒100萬匹,總共200萬匹。</p> <p class="ql-block">我國運動用馬特別是優(yōu)秀種馬奇缺,現(xiàn)代馬業(yè)的發(fā)展條件目前尚在培育和完善中,與世界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做更大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只要有關(guān)部門和地區(qū)充分重視,努力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依據(jù)現(xiàn)代生物科技,持之以恒的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中國馬業(yè)的繁榮和輝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馬篇 </b></p><p class="ql-block"> 魏晉 · 曹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邊城多警急,虜騎數(shù)遷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長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剑河县|
抚顺县|
即墨市|
炉霍县|
宝丰县|
依兰县|
武宣县|
绥化市|
佛山市|
措美县|
策勒县|
郸城县|
东明县|
日照市|
镇雄县|
兰州市|
土默特左旗|
张家港市|
尉氏县|
武强县|
双牌县|
施秉县|
都匀市|
西城区|
清苑县|
武宣县|
黄大仙区|
天镇县|
枞阳县|
海安县|
汾西县|
万盛区|
蛟河市|
突泉县|
农安县|
汉沽区|
吴旗县|
普宁市|
澄江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