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馬哲宇</p> <p class="ql-block">龍鄉華夏,脈發昆侖,中支東行腹地,相迎揚子板塊,遂結緣虹化桐柏山。桐柏山居東西南北四方之主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隆起之日,即為靈山秀水。先哲圣賢所云:氣象萬千,必生異數!一山育三祖,三祖匯一山。天下之大,不曾有二。</p> <p class="ql-block">昔盤古兄妹,在淮源歷經兩個一萬八千年之艱辛造化,孕育完善了自我,創造了天上人間。至此,充滿靈氣和活力的桐柏山才飄蕩起人類的第一次歡聲笑語,裊裊炊煙。在之后的漫漫歲月中,人類以此為圓心,向四周散枝開葉,逐步形成了一脈同源的四海兄弟。盤古氏乃陰陽之始,天地萬物之祖,而桐柏山卻孕育了萬代人祖之盤古,進而成為華夏創世之中心!原來,我們人類的童年是喝著淮源的泉水,唱著桐柏的山歌一步步邁入地球的東方,成為亞細亞之龍!君不見,現如今“盤古之鄉”的金字招牌正在我們的門楣上熠熠生輝,閃閃發光!</p> <p class="ql-block">盤古開天,乃中華遠古創世之神話,生發于桐柏山的遠古神話歷經人類口口相傳而不衰,并有大量史料存世,這絕非偶然巧合,更不是造史杜撰。桐柏山青水秀,氣候適宜,人類繁衍生息之福地,她又地處中原,臥居天中,入則萬山來朝,出則四海呼應,加之中華風水河——淮河千回萬繞,護持有加。因而這塊獨特的風水寶地才承擔起了人類發祥之重任,并成為人們心靈共同皈依之所在!舍此,我們都將成為斷線的風箏,找不到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有山必有水,山水共源。二十五億年前,桐柏山在海底開始萌動發育,距今四億年,雛形即成。山成則水成。淮水與桐柏山一旦結緣,恰如盤古兄妹滾磨成親,自此終生相托,不離不棄,無怨無悔。</p> <p class="ql-block">千里長淮從太白頂出發,一路歡歌,蜿蜒東行,積年累月為下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淮源之水涓涓,不舍晝夜湯湯,一滴水珠承載著萬般情意,一朵浪花回蕩著期許叮嚀。淮河亦未忘卻源頭的生養之恩,一步三回頭,九曲十八彎,背負著使命和囑托,滋養著沿岸的大地和生靈,創造了輝煌的淮河文化,點燃了中華文明之曙光,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貢獻出巨大的智慧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淮源東牽大海,西引秦嶺,她以自身為中心支點,一線分南北,一水知冷暖,南橘北枳,時序分野。歷史上,淮河的風雨變換,直接關乎著國家的安危存亡。中國的古“四瀆”也好,現如今的大江大河也罷,又有哪條河流能有如此之神功?又有哪個源頭能有如此之魅力?于是乎,人神共敬淮河,人神共敬淮源!盤古爺在淮源可行三場“私雨”,以保太白頂圓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禹治水數次來到桐柏山,手持木耜,只站不坐,擔心對淮不恭誤了治水大業;歷代帝王祭祀淮神,必在淮源設壇焚香,祈求安瀾。中國其它江河的源頭從未獲此待遇和殊榮!國人的尋根溯源,認祖歸宗意識在這里展現得淋瀝盡致!這種基因已然氤氳到華夏子孫的血脈深處。站在淮河源頭,振臂一呼淮河兒女齊響應;駐足太白腳下,播撒碧水淮河兩岸皆受益。淮源,是淮河兒女共同的祖庭和家園。</p> <p class="ql-block">上古后期,華夏先民正由愚昧蠻荒向智慧文明的大道上闊步邁進,偉大的“太陽神”在桐柏山冉冉升起,神農氏來了!炎帝帶領氏族子民用勤勞的雙手,化育了淮源的山山水水,創造了華夏的農耕文明和商業文化,他更把嘉木種子深深植入淮源沃土,至今仍在桐柏山上生根發芽,利益眾生。</p> <p class="ql-block">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首先發現茶葉和利用茶葉,使茶成為人類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復合載體。神農,茶祖也!神農的豐功偉績何止于此,他在與黃帝的征戰中,主動罷兵乞降,南撤桐柏山,在中華民族大一統即將形成的關鍵時刻,激流勇退,委曲求全,為華夏生靈保存了足夠的血脈和能量。炎黃子孫怎會忘其功德,毅然把敗軍之將之名冠于“炎黃”別稱之首,樹為千古絕唱。茶祖神農至柔、包容、大愛的人文情懷成就了泱泱華夏,潤澤了后世子孫。至今,茶祖神像正矗立在桐柏東山之上,默默為萬民祈福。</p> <p class="ql-block">太白巍巍,淮水悠悠。人、淮、茶三祖匯聚于此,形成碧桐鳳鳴之地,蒼柏化龍之所。淮源兒女,信心滿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合水县|
马鞍山市|
东乡县|
潮安县|
沅陵县|
宜黄县|
赫章县|
忻州市|
盐源县|
呼图壁县|
公主岭市|
黄龙县|
台安县|
聊城市|
驻马店市|
孟连|
扎兰屯市|
盐边县|
纳雍县|
晋州市|
泗水县|
全南县|
扎鲁特旗|
淮安市|
宜黄县|
阿勒泰市|
刚察县|
泸水县|
阆中市|
信丰县|
万全县|
扶风县|
东源县|
安溪县|
怀柔区|
罗定市|
土默特左旗|
二连浩特市|
北海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