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人說起老君山,<div>當然是崇敬的口吻。</div><div>我去過多少次老君山,</div><div>我也說不清,</div><div>但我其實對老君山的認識是非常膚淺的,</div><div>并沒走遍老君山的每個山頭和溝澗,</div><div>再別說它的每一片森林了。</div><div><br></div><div>很多人認為到了亂石峽的山門就去過了老君山,</div><div>也有人以為站到白皮松跟前就到了老君山,</div><div>當然也有人到過老君山的最高峰,</div><div>但真正對老君山情有獨衷的還是老一輩的武山文化人,</div><div>他們把老君山當作武山縣城的主山、靠山、神山。</div><div><br></div><div>我很膚淺的發了好多關于老君山的美篇、圖片,</div><div>今天突然翻出了2000年寫的《武山縣老君山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iv><div>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div><div>一個外行敢做這樣的狂想?</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現原文發出來,意思是吁請有識之事真能對老君山給予關注。</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山縣老君山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b></h1><b> 第一章 總論 </b><br>1.1 項目概況<br>1.1.1 項目名稱:武山縣老君山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br>1.1.2 項目建設地點:武山縣城關鎮君山林場<br>1.1.3 項目建設期限:二年<br>1.1.4 項目總投資:930萬元<br>1.1.5 項目效益:年收入115萬元<br>1.1.6 項目主管單位:武山縣旅游產業協調領導小組<br>1.1.7 項目實施單位:<br>1.1.8 項目負責人:<br>1.1.9 項目聯系地址:<br>1.2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概況和范圍<br>老君山森林公園是省林業廳1994年公布的省級森林公園。為武山城南屏障。森林覆蓋率34%。山勢雄偉壯觀,既是一座蜚聲秦隴的道教名山,又是一座物產豐富極具科學價值和大自然美的森林公園。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武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借鑒有關方面所做大量工作的基礎上,僅對老君山森林公園有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資源條件、市場前景、建設規模等進行全面考查、分析、研究,對項目可行性做出論證和評價。按照有關規范要求,編制完成了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br>1.3推薦方案<br>為實現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和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本項目擬建成以滿足突出天然、山石、地貌自然美的特色,融環境保護、旅游欣賞、科普教育、園林藝術、宗教色彩和林木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的基本條件。<br>1.4研究結論<br>武山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有良好的旅游開發潛力。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盡快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旅游產業開發力度,促進全縣旅游業發展,加快老君山森林公園建設步伐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省、市有關綱要、方向和產業政策,資源條件充裕,市場前景良好,發展潛力巨大,并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旅游產品基礎,整個方案符合當地發展實際,是科學可行的。 <b>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發展概況</b><br>2.1 項目的提出<br>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歷史和政治的高度,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世紀之交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為西部經濟社會的跨世紀大發展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旅游開始進入人們的“消費生活”,并朝著“必須消費品”的方向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旅游經濟”也開始成為各級決策者們的關注焦點。“西部大開發,旅游應先行”。充分認識旅游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戰略地位,對促進武山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武山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條件,水簾洞、溫泉、木梯寺、魯班山、云霧山、鐵籠山等景區(點)都是很有品味和發展潛力的優質旅游產品。已經吸引和必將引起各界人氏的廣泛關注。而老君山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旖旎的自然景觀成為武山旅游中的一支奇葩,開發之具有很大的經濟社會價值。<br>2.2 項目發展概況<br>老君山森林公園位于武山縣城南5公里處,距武山火車站6公里,交通極為便利。公園權屬君山林場國有林區,總面積13995畝,森林覆蓋率為43%,其中,天然林1545畝,人工闊葉林465畝,針葉林4012畝。歷史上的老君山,曾有過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境內山青水秀,山勢雄偉壯觀,山嶺逶迤, 蔥蘢吐翠,峰戀秀麗,森林茂密,風光如畫,氣候宜人,素有“君山獨秀”之美稱,為古寧遠“八景”之一。<br>君山“一步一景、一年四景”,山間風光如畫,有“暮春煙云、盛夏碧濤、金秋紅葉、寒冬雪松”四時之景觀,令人留戀忘返,心曠神怡,加之還有天然林、人工林、幼齡林,更有那朝陽古洞、棋盤仙跡、老君古殿、玉皇寶閣、青牛祠、祖師廟等廟宇古跡,再加上太清勝境、亂石飛瀑、雞冠疊翠、鍋底煙云、幽谷神泉、了臺瞰渭等景點。林木參天、郁郁蔥蔥、清靜幽雅,此乃天然作美。它不但有峰戀疊嶂的雞冠山梁、怪石林立的亂石峽灘、四季云戴帽的大墩山咀等復雜地貌景觀,而且有種類繁多的植物資源,園林薈萃針闊葉、喬灌木及草本植物1300多種,其中:針闊葉樹種300多種、草本植物1000多種,既有速生優質用材樹種和經濟林木,又有名貴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稀有瀕危植物,其主要樹種有:油松、華山松、側柏、白皮松、刺柏、山楊、白樺、遼東櫟、鵝耳櫟、連香樹、椴樹、五角楓、山榆、漆樹、酸梨、沙棘、苦丁香、野薔薇、枸子、甘肅山楂、水柏子、海棠、忍冬、珍珠梅、虎榛子、黃刺梅等。主要草本植物有本氏羽茅、龍膽、萎陵、蘭香、野棉花、甘草、冰草、蒿類、蕨類等。豐富多彩的植被為風景起著十分重要的增顏添色作用。園區海拔在1600-2385.9米之間,相對高差785.9米。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氣候屬渭南半濕潤氣候類型區,年平均氣溫8.5℃,無霜期175天,冬暖夏涼,是避暑旅游的理想地方。總之,青山、綠水、怪石、險峰、古跡、古樹、奇花異草構成了老君山森林公園獨特的景色,只是原有的古跡廟宇破壞十分嚴重,景區通道為自然小道,國道至公園尚是農村便道,作為供旅游者游覽的公園硬件設施基本沒有,乃老君山森林公園的美中不足之處,加快重新修繕和完善其基礎設施,是老君山森林公園發展的當務之急。<br>2.3 開發利用現狀<br>近年來,中共武山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對老君山森林公園的投資、保護、開發和利用,先后投資約200多萬元,新增造林面積2000多畝,修筑縣城至君山的鄉村公路一條,興修了山門、上山臺階及拓寬了部分上山道路。利用民間集資的辦法興修了部分景點,現每年上山的游客達五、六萬人。<br><br> 2.4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br>2.4.1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是我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發展旅游業不僅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積累建設資金、增加外匯收入、擴大就業門路、促進相關產業和事業的發展,而且對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外界的經濟、科技、文化交流,引進項目資金,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我縣旅游發展步伐,有利于促進和帶動相關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它在第三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法取代和無法比擬的。我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且結合完美,而且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品位和價值,鴛鴦玉旅游商品獨樹一幟。全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其中水簾洞拉梢寺為待公布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現存古遺址189處,近現代名人墓2處,革命紀念址2處,其它295處,自然風景小區6個,景點50多處。把旅游業真正擺在關系全縣的戰略地位,站在全局的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旅游業這一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意義,上下一致,齊心協力,想方設法將它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把文章作好,把工作做到家,把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和利用好,就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旅游業這一朝陽產業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帶動作用將會在我縣第三產業中得以證實和發揮。<br>2.4.2 大力開發 旅游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需要。 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歷史和政治的高度,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們西部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旅游業是消耗資源少、投資效益好、容納就業多、關聯面廣、帶動作用大的朝陽產業。我縣雖有比較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對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重視不夠,發展水平還不高。與全省、全市乃至周邊地區相比,有很大差距,還處于總量較小、檔次較低、開發不足、效益較差的狀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主要還是因為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差,產品檔次低,交通滯后等因素的制約。如何將我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站在全局的、戰略的高度,認真抓好旅游這一新的增長點,增強大力發展旅游業的促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br>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國家計委在《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初步設想匯報》的通知中提出“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充分利用西南、西北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發展旅游業,努力將其培育成西部的支柱產業。加大旅游業基礎設施的投入,開發并保護旅游資源,通過發展旅游脫貧致富”。這一科學分析,對于把旅游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甘肅旅游業的意見》,市委、市政府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全市旅游業的決定》。現在可以說,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我縣經濟支柱產業的條件已基本成熟。<br>老君山森林公園是武山縣很有開發潛力的一個旅游名牌產品,無論從環境保護、旅游產業發展,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搞好其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必要、十分緊迫的一項重要工作。<br>2.4.3 本項目的實施對改善武山生態環境,發展武山經濟社會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老君山森林公園是武山縣城的一道優美屏障,該項目以保護自然風貌為前提,以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為主,仿古建筑為輔,采取自然式和規劃式相結合的手法,把各個景區、景點融于大自然的山戀溝壑之中,達到人工美和自然美的高度統一,成為人們工作之余休閑、娛樂、鍛煉身體、陶冶心情的良好去處。 <b>第三章 項目建設規模</b><br>3.1 項目建設規劃<br>3.1.1 建設規劃原則 在滿足突出天然、山石、地貌自然美為特色,融環境保護、旅游欣賞、科普教育、園林藝術、宗教色彩和林木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的前提下,適應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基本要求和條件。建成為一個旅游、娛樂、避暑的好地方。<br>3.1.1.1 在遵循植物自然垂直分布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植物配置科學化、功能綜合化、選景藝術化、建筑風格民族化、選材地方化等五個方面的統一 。<br>3.1.1.2 公園的規劃和開發建設,要保證原有風景資源不受破壞,無論是修山理水、營林鋪路,還是修建景點,都要因地制宜,隨山就勢,貫徹“經濟、實用、美觀、節約”的原則。<br>3.1.1.3 公園要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建筑各具特色,協調統一,內容豐富多彩,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不同興趣等多方面游人的不同需要,以提高園林的游覽效益。<br>3.2 建設規劃的藝術構思:<br>3.2.1 意境:具有茂密的森林,獨特的山、石、水等自然景觀。融生態林業工程、人工雕塑和仿古建筑為一體,使之在不失本色的前提下兼備森林公園的格局,有科研、教學、游覽和宗教等多種使用價值。景區色彩多樣,處處呈現鮮花綠樹,生機勃勃。自然造型別致精巧,景物幽深而層次多,有深不可測之奧秘,一覽無遺之直觀和具有環境秀麗,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特色。公園建成后,將達到“明山藏暗景,鮮花襯異樹,山峰林中現,白云繞其間”的境界。<br>3.2.2 特色:從幽深清靜的角度著眼,以傳統園林藝術為基調,突出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在整個布局上,達到現代美和自然美的統一,建筑物或布于山崗之上,或藏于綠樹之中,或面山臨水,或懸于崖峽,使云霧、水流、天色、綠樹交相輝映,處處體現自然的美感。<br>3.2.3 風格:風景點要融于大自然之中,相互協調、相互映照,突出幽靜深遠的風格。<br>3.2.4 色調:園林景點建筑以本色、灰、白、黃、紫、紅等色為主,產生一種“萬綠叢中閃金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園林效果,再以植物綠色加以襯托,使色彩更加豐富、明快。 <br>3.3 公園布局、功能分區規劃及景點建設:<br>3.3.1 布局:本著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的原則,景點主要布置:從亂石峽前門入口,沿溝直入老君殿,途中怪石林立,鮮花簇簇,一派盎然生機。以老君殿古典建筑為軸心,向其四周輻射:向東,祖師殿、洞賓殿;向南,三宮殿、藥王祠;向西,黑虎殿、玉皇閣、棋盤臺,穿越原始林區直達峰頂—大東咀,大東咀俗有觀四縣的說法,身臨其境可一眼望見甘谷、武山、隴西、漳縣,登高眺望,老君山勝景盡收眼底,渭川風光,歷歷在目,大有水天一覽之氣概;向北,后山門、朝陽洞、龍王宮直至和尚庵。各建筑群小巧玲瓏,或明或暗,古樸典雅,錯落有致,再襯以萬頃松濤,四季常青,美如翠黛,既增加了公園景點布局的合理性,又增添了“無邊光景四時新”的優雅意境。兼顧動觀靜品,遠眺近賞,主次分明,羅列有序等要求,使自然美與人工建筑美恰如其分的融為一體。公園由東向西進行規劃:豬槽山為針、闊葉混交林觀賞區,亂石峽為兒童游樂區;峽口為人工林游覽區;紫云崗為老人活動區;前山門入口游樂區;西方景原始森林游覽區;和尚庵樹木園林區;大東咀登高游覽區;雞冠梁紅葉觀賞區;亂石灘生活服務福利區等10多個景區,31個景點。以此為主,統攝全局,各區間都開辟道路,使其脈絡貫通,融為一體。凡規劃區建筑,包括交通、生活、公共管理工程等設施,一律納入景區之中,盡量達到處處有景的目的。<br>3.3.2 功能分區規劃:由于公園建設所需資金數額大,短期內很難建成,首先要遵循先易后難,遠近兼顧的原則,分期完成,景區的規劃構思如下:<br>3.3.2.1 豬槽山針闊混交林觀賞區:森林面積1000畝,位于老君山東側。區內針闊葉樹種自然混交,景色十分宜人,山間溪流潺潺,鳥語花香,林木遮天。在豬咀梁修一精雅六小亭,亭上懸掛紅底黃字匾(題字待定),內設石桌石凳,供游人觀景休息。<br>3.3.2.2 亂石峽兒童游樂區:占地面積30畝,處君山山腳公路之旁。地勢平坦,怪石林立,鱗次櫛比,千姿百態,隱現于松濤之中。利用天然石景,適當加以人工修飾、雕刻,使之成為少兒喜聞樂見的牛、羊、貓、狗等動物造型,以適應少兒賞玩,再配置些易動用品,如小型秋千,空吊活動床,活動木制馬等玩具,提高兒童趣味性。在該活動區因地制宜,不合規則地廣植合歡樹,以取“游興未已,合家歡樂”之意。<br>3.3.2.3 紫云崗老人活動區:占地面積20畝,在兒童游樂區上部,前山門下部平坦之地。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四面山景秀麗,“遠聽松濤吼,近觀清水流”,真是老年人休息、觀景的理想場所。區內建一長方形曲折長廊涼亭,內設石桌石凳,以供老人們聊天休息,品茶玩棋。亭旁松林之中雕塑一白色大鶴,取松鶴長壽之意。<br>3.3.2.4 峽口人工林游覽區:面積500畝,是用各種不同密度栽植的一片針葉林。林內疏密適合,分布有序,生長各有特色,同齡樹生長有別,高矮粗壯明顯,是科教、科研之地。區內不再修飾,以保持自然面目。<br>3.3.2.5 前山門入口游樂區:設在紫云崗上部,是老君山的必經之路。路旁樹高林密,道路逶迤宛轉,即有一(亦)步一(亦)曲(趨),曲經通幽之感,增加游人對君山神秘感和探奇心。在原址修一仿古牌坊建筑,灰色磚瓦,飛檐斗拱,朱紅門柱,牌坊前額用燙金書寫:“老君山”,后額書寫“寧遠屏障”,(或“武城屏障”)均請名人題字書寫。<br>3.3.2.6 西方景原始林游覽區:面積1545畝,為我縣唯一具有原生頂亟群落特征的原始林區。林內樹木高大挺拔,“抬頭難見天,低頭路難尋”,身臨其境,大自然之美令人陶醉,是吊古游覽的最佳處所。該區還是古跡主要分布之地,各區古典建筑為景區增添了斑斕色彩。在建造、維修建筑物時,應盡量保護樹木、植被,嚴禁亂砍濫伐。景區應保持原狀,不要進行人為地撫育、間伐等措施,避免人為地修飾。在游人難以行走地段,修些簡易小道,保持林區特點,突出原始特色。<br>3.3.2.7 和尚庵樹木園林區:占地面積50畝,位于西方景東北部。地勢比較平坦,避風向陽,樹種資源較多。利用現有場地,大力培育四季花卉、盆景、根雕等藝術品。建成以觀賞、經銷雙層型。加之這里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森林環抱,距縣城又近,是練功習武的理想場所。擬在原護林房的基礎上,修10座仿古房舍,辦一武術學校,體現“武術之鄉”風貌。在和尚庵前咀修一六層級八角古塔,內設旋梯,登高眺望,全園景色盡收眼底,別有風趣,縣城亦可看見,能大大增加游人游覽的興趣。<br>3.3.2.8 大墩咀登高游覽區:在海拔2325米的山頂上,面積200畝,位于君山西南角。俗稱看四縣,是君山景區制高點。登上頂峰,視野開闊,廣大山川盡收眼底,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俗有“武山有個尖山兒,離天還有一錢兒”的說法。詩人云:“又到崗巒上,高高拍手登;風聲驚白鳥,云氣倦蒼藤;路入天門近,人從石壁升”。山上松濤萬頃,四季長青,美如翠黛。峰頂修一六角亭,內設石桌石凳,以供游人在休息品茗之中,觀賞“鍋底煙云”。<br>3.3.2.9 雞冠梁紅葉觀賞區:面積400畝,位于君山西北部,山勢起伏逶迤,狀若雞冠,故名“雞冠梁”。遠眺象個筆架,民間有“能看君山筆架之處出才子”的說法。相傳為老君駕云飛赴天宮參加王母娘娘蟠桃盛會的地方,此處睛觀日出,雨觀云煙。金秋八月,滿山楓樹,遍地紅葉,十分壯觀。修通西方景至雞冠梁的林間小道,在中峰上修一六角亭,使游人猶如來到仙境般的神話世界。<br>3.3.2.10 亂石灘生活服務福利區:在亂石峽至峽口寬闊地帶開辟一塊空地,開設商店、飯館、旅館、停車場、影劇院、照相館、導游處等生活服務設施及臺球、乒乓球等小型球類和其他游樂設施。外觀一律按風景點設計,仿古建筑,以保持與整個風景區的基調相協調的特色。亦可按民俗村的形式建筑,反映武山南北山的民俗建筑。<br><br> 3.4 景點建設<br>老君山為道教名山,自然風景十分宜人,但原有建筑被破壞殆盡。發展君山風景區,應以增加人文景觀(即樓臺亭閣建筑,楹聯牌匾,文跡考古等)和旅游服務設施(交通、旅館、管理等)為主。而樓臺亭閣等建筑以反映道教內容為主,不得雜以他教流派,以免不倫不類,貽笑大方。從君山原有規模和現在山情地貌與旅游需要出發,應逐步恢復,重建以下景點:<br>3.4.1 亂石峽兒童游樂區內有“激流飛瀑”、“掌印石”、“紫云崗”、“如意墩”、“蛇倒退”諸景點,足可使游人留戀忘返。對諸景不進行人為的修飾,保持其自然形態,在各個景點旁,立一鴛鴦玉石碑,均用鐫刻工藝,以增加游人雅興。<br>3.4.2 朝陽古洞:位于原始林觀賞區,峭壁上有一人工鑿石洞,洞門向東,名曰“朝陽洞”,俗名“仙人洞”,又名“藥王洞”。洞內神象皆無,應恢復原來面貌,雕塑藥王孫思邈神像于內。門面青磚砌成,亦有破壞,應在原有基礎上保持原樣,重新修復。洞前立“朝陽古洞”石碑,古洞下方有一段羊腸小徑,一邊是千仞峭壁,一邊是萬丈懸崖,手攀灌木枝梢和崖上石窩,方可僥幸通過,故名“攀天梯”。古人有詩云:“嵯峨怪石矗奇峰,古洞陰陰峭壁通”。可見小道之難行,為了增加景觀,保障游人行走安全,石壁上修20丈的鐵索鏈道,供游人攀越,石崖鐫刻:“攀天梯”三個大字。<br>3.4.3 老君殿:建于原地址,仿古建筑,為老君山主要建筑之一。造型雄偉、肅穆、壯觀,內塑太上老君、南華真人、無上真人神像。門匾題:“太清殿”或“太清宮”。<br>3.4.4 青牛祠:建于原地址。為窯洞式建筑,內塑老君坐騎大青牛,牛頭人身,手持金鋼琢。<br>3.4.5 玉皇閣:建于原地點。仿古二層閣樓建筑,內塑玉皇大帝。玉帝乃眾神之主,閣樓應具有宮殿氣派,富麗堂皇。<br>3.4.6 對弈亭:建于棋盤仙跡處。修仿古飛檐六角亭,內設石桌石凳石棋盤,傍立“棋盤仙跡”石碑碑文根據傳說記載。<br>3.4.7 幽谷神泉:一景四泉,其中,老君池最有名,可在老君池上修“神泉亭”(六角亭),傍立“幽谷神泉”景點碑。<br>3.4.8 青龍橋:在豬槽山下恢復仿古石拱橋,取名:青龍橋,則取“水不在多,有龍則靈”之意。在橋旁立“石峽飛瀑”石碑。<br>3.4.9 在雞冠梁頭峰(飛云峰最高處),建一三角亭。傍立“雞冠疊翠”石碑。亭可名:“狀觀亭”、“松風亭”或“積翠亭”。<br>3.4.10 在現有了望臺二樓前、后各書一巨匾,前書“水天一覽”,后書“升云得道”,臺下立“了臺瞰渭”風景碑和“古煉丹臺”石碑。<br>3.4.11 從后山門至雞冠梁山峰修攀山石徑,險要處設仿華山鐵鏈,以增險境和游人安全。路可取名“步云路”,意即“平步青云”之意,一語雙關。<br>3.4.12 在前山門紫云崗上修“君山風景區管理所”。仿古建筑,外觀按風景點設計,以保持風景區的統一和諧。<br>3.4.13 在西方景前山峭壁上鐫刻“太清勝境”四個大字,橫排凹刻,因石質易風化,凹刻要深,內涂朱漆,再造一地方豎刻“紫氣東來”、“玄妙”、“長生”等。其他地方石刻待定,但字大均不能超過“太清勝境”四字。字由全國及省、市、縣名家書寫,經縣領導及有關部門審查后方可上石,字跡拙劣鄙俗者,嚴禁上石。<br>3.4.14 三官殿:建于原址。仿古深檐,四門八窗,小巧玲瓏,同塑三圣神像。<br>3.4.15 祖師殿、洞賓殿:建于原址。該址位置特殊,在雞冠梁前峰,三面皆空,有一小徑通過,地勢十分險峻,崖上白皮松凌空若飛,虬枝如雪,葉如翠蓋,殿宇盡可能按原型修造。祖師、洞賓等神像依原貌塑造和置放。<br>3.4.16 黑虎殿:建于原地點。因該址處于十字路口,通往各景點的必經之路。修一仿古堂式建筑,寬大、端莊、典雅,給人以莊嚴之感。內塑黑虎爺(趙公明)。<br>3.4.17 龍王宮:建于后山門原地點。是一靠崖而修的半窯半屋室建筑。人工修飾門面,小巧典雅,別于其它建筑。內塑龍王。<br>3.4.18 鍋底煙云:大墩咀北側有兩處狀如做飯鐵鍋之坑(中間下陷,四周隆起),一處約五、六十畝,民間謂之為前鍋,后一處約100余畝,謂之后鍋。人至其中,“鍋”外如江河咆哮,若山崩地裂,隆隆有聲,頗為驚險! 每逢天雨,鍋底云煙滾滾,隨之雨至,民間有“老君山,云戴帽,雨不早到就晚到”的氣象諺語,頗為應驗。在傍立黑底紅字石碑,書寫“鍋底云煙”四字。<br>3.4.19 煉丹臺、古了臺、青牛嶺等三景均與老君傳說有關。相傳煉丹臺(中峰)為老君煉丹場所,古了臺(三峰)為了望留神孫悟空行蹤(不偷吃仙丹)之地,青牛嶺(頭峰)為老君坐騎板角青牛食草、休息之地。在三峰各立石碑,書寫記述典故,使人有親臨仙山的真實感受。<br>3.4.20 斗法臺:在老君殿前梁,為老君與魯班斗法之地,在此立一石碑,書寫傳說。<br>3.4.21 石房:位于亂石灘。四石天然堆織而成,屋大丈余,如看田房一般,造型奇妙。在裝飾時,外形應保持原樣,內設仿原始人勞動、生活等用品和器具,以供瀏覽和吊古,增添生活情趣。<br>3.5 園林建筑形式與建筑風格:<br>3.5.1 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就的天然景觀,雖吸引著人們參觀游覽,然而,光靠天然景觀截然不夠,必須加以人為的建筑、修飾,使其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對選址、規模、造型、色彩及裝飾等諸方面,都要精心推敲,以獲得自然美與人工美相統一的藝術效果。<br>3.5.2 森林公園建筑,多在山水、峭崖之中。因此,在建筑物的大小尺寸上要因山、因物、因地制宜,順其自然,恰如其分,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地。風景建筑的立面造型應滿足多面觀賞的要求,做到遠眺近觀,四面八方欣賞都有美的感覺。風景建筑多在峭壁之上,建筑物的體積宜大則大,宜小則小,以便同地形相融合。以仿古建筑為主,突出表現精巧、端莊、典雅的造型,產生幽雅之美感。<br>3.6 植物景觀規劃及景區植物配置<br>3.6.1 植物風景規劃:<br>森林公園的風景美是林木植被構成的,為了使公園的綠色植物更好的發揮各種效益。提高美學價值,提出以下規劃:<br>3.6.1.1 森林公園以樹木為主,所以保護森林十分重要,應積極組建好護林防火組織與護林防火隊伍,為森林的安全提供保障。<br>3.6.1.2 森林公園原則上不再進行各種形式的采伐,但在密度太大的地塊,可視其需要作輕度疏伐或衛生伐,以改善林地衛生。<br>3.6.1.3 公園植物配置藝術應重視植物群落的天然美與宏觀效果,以遠賞群體美為主,給人以生命美,色彩美,壯觀美的感受,以區別于其它園林的孤賞、近賞為主的配置手法。在常綠林中,因地制宜的人為點綴,局部地段將成紫丁花、合歡、木牛花坡,櫻桃、文冠果山,山毛桃、酸梨果、李子溝等喬、灌、花、果觀賞景點。構成紅綠相間,山花爛漫,芳草鋪地的宏觀效果。總之,植物景觀都不要有明顯的人工雕琢痕跡,所以不論是風景林,還是花草地混交方式,宜采用塊狀、片狀混交,忌帶狀混交、對稱規模式布局和人工整形。避免出現等距離行道樹,造成各種形體的喬灌木結構。<br>3.6.2 主要景區植物配置:<br>3.6.2.1 各景區要各具特色,形成獨自的主調及配置樹種。不要干篇一律,用不同的植物主題構成各景區的景觀特色。兒童及老人活動區,以合歡、桃、李為主要樹種,配以現有的各種針葉樹,形成桃李滿園、合家歡樂的景地。<br>3.6.2.2 和尚庵樹木花卉觀賞區:為了使觀賞區與外界原始林有明顯的界限而突出他本身的獨特性,觀賞區周圍(因面積不太大),栽植以冬青、紫荊、紫藤等灌木,造成綠色籬笆墻與外界隔離,成為園內花香襲人,園外松柏吐翠的幽靜之地。<br>3.7 其他規劃<br>3.7.1 旅游服務基地規劃:由于公園是綜合性游覽公園,在規劃時應盡量滿足各方面游人的需要,建立必要的服務設施,因公園距縣城距離不遠,所以服務設施宜小不宜大。<br>3.7.2 在老君山山腳公路旁修一停車場,占地5畝。<br>3.7.3 修山理水:計劃從東關東橋頭沿杏花村修通二級柏油公路5公里,上山游覽及景區(點)道路或臺階10公里。<br>3.7.4 供電線路:架通從吉家莊至亂石峽至老君山的供電線路,長7公里,以解決公園內照明服務及其它用電所需。<br>3.7.5 修通老君池至和尚庵供水工程。管道500米,水泵一臺。 <b>第四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b><br>本項目是以環境保護為主要建設內容的旅游開發項目。通過本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加大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開發利用,使之能夠可持續發展,更有效的為人類服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絕不能為造景而破壞自然景觀。與此同時,增加環保設施、環保宣傳、環保隊伍工作,一開始就要將環保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嚴禁人為污染環境的現象發生,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br>因該項目建設在相對高差近800米的范圍,山勢陡峭,峰險路窄,安全保險設施十分重要。每個子項目的建設和使用都必須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br>項目區內必須配備有足夠的和良好的公共衛生和安全防火設施,有明顯的安全、衛生設施標志及其足夠數量的有關工作人員。<br>第五章 組織管理形式<br>本項目建設和運營是一項社會、經濟、科技和宗教、文化相融接的系統工程,涉及現行法律、法規、政策和宗教、民裕、民情、社情等一系列社會工作。資金籌措、科學管理、起步運行都很復雜。與之相關的社會、技術、經濟等問題則更為復雜。因此,必須建立一套適應旅游行業規范的新機制。成立由旅游局、文化局、城建局、宗教局、林業局、土地局、城關鎮等行政主管部門組成的老君山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和協調。其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1)項目規劃目標的制定與實施。(2)園林建筑施工。(3)園林管理。根據以上主要任務,制定出人員編制共50人,其中“行政事業管理人員5人,森林管護人員14人,基建、服務等其它人員31人。<br>第六章 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br>6.1 投資概算:<br>6.1.1 工程總投資額: 930萬元<br>其中:1.基礎設施工程: 234萬元<br>2.園林景點建筑工程:378萬元<br>3.綠化工程: 245萬元<br>4.其它: 73萬元<br>6.1.2 分項目投資概算:<br> 總 計: 930萬元<br>一、基礎設施工程: 234萬元 <br>1.修筑公路河堤 5KM 30萬元/KM 150萬元<br>2.景區道路: 10KM 3萬元/KM 30萬元<br>3.公共衛生設施 10處 15萬元<br>4.商店、飯館、旅游等生活設施 20萬元<br>5.供水工程: 5萬元<br>6.供電路線: 14萬元<br>二、園林景點建筑工程:378萬元<br>1、亂石峽石碑 2萬元<br>2、朝陽古洞 2萬元<br>3、老君殿 45萬元<br>4、青牛祠 10萬元<br>5、玉皇閣 20萬元<br>6、對弈亭 5萬元<br>7、神泉亭 5萬元<br>8、青龍橋 5萬元<br>9、積翠亭 5萬元<br>10、了臺石碑 1.5萬元<br>11、攀山石徑 20萬元<br>12、風景區管理所 30萬元<br>13、峭壁鐫刻 0.5萬元<br>14、三官殿 30萬元<br>15、祖師、洞賓殿 40萬元<br>16、黑虎殿 40萬元<br>20、龍王宮 5萬元<br>21、鍋底云煙石碑 0.5萬元<br>22、煉丹臺石碑 1.5萬元<br>23、斗法臺石碑 0.5萬元<br>24、石房 0.5萬元<br>25、前山門 20萬元<br>26、后山門 10萬元<br>27、觀賞亭(十個觀賞區,每區一亭) 44萬元<br>28、觀賞區雕塑用其它配置 10萬元<br>29、長廊100米 15萬元<br>30、武館 10萬元<br>三、綠化工程: 245萬元<br>1、山體綠化 190萬元<br>2、點綴景木景草 45萬元<br>3、花卉盆景 10萬元<br>四、其它:73萬元<br>1、購置車輛: 20萬元<br>2、設計費: 5萬元<br>3、職工培訓: 3萬元<br>4、不可預見費:45萬元(按總投資5%)<br>6.2 資金籌措<br>本項目總投資930萬元,景點建設378萬元全部由地方政府及社會集資解決。基礎設施建設234萬元、綠化工程245萬元及其它建設費用73萬元,計552萬元,申請列入西部大開發項目建設旅游業發展扶持資金解決。 <b>第七章 效益評估</b><br>7.1 直接經濟效益<br>1.門票:年收入 80萬元<br>2.房屋租金:年收入 12萬元<br>3.停車場:年收入 1萬元<br>4.武館:年收入 1萬元<br>5. 花卉工藝品:年收入3萬元<br>6.娛樂場所:年收入 18萬元<br>7.年合計 115萬元<br>7.2 間接經濟效益<br>項目建成后,到老君山旅游觀光的游客將逐年增多,按平均一年接待8萬人,人均消費50元計,可拉動400萬元的消費,平均稅率按6%計,可增加稅收24萬多元。<br>7.3 社會效益<br>隨著本項目的建成投產,與溫泉、水簾洞形成一個三位一體的旅游度假娛樂配套系列活動,必將對武山旅游事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使武山的旅游品味大大提高,游客在武山停留的時間明顯加長。除了看水簾洞、洗溫泉浴,又增添了暢游大自然的樂趣。同時也擴大了就業門路、優化了產業結構、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b>第八章 實施措施及建設期限</b><br>8.1 實施項目的保證措施<br>8.1.1 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保證項目建設健康發展。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產業,發展旅游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各有關部門、單位和有關領導必須加強對項目工作的領導,把該項目建設作為全縣旅游經濟的切入點和樣板工程,定人員、定時間、定任務、定獎懲。實行項目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把項目建設、管理、經濟效益增長等各項任務納入目標管理體系。逐步理順和建立與發展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相適應的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機制。各相關部門和行業都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牢固樹立服務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穩定的環境。尤其是文化、宗教、城建、林業、水利、交通、郵電、土地、財政、物價等部門和單位,要與旅游部門緊密配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多通氣,多協調,大開綠燈,多辦實事。<br>8.1.2 做進一步扎實細致的工作,細化“十子工程”。即進一步摸清底子、搞好本子、定好調子、擺好架子、選準口子、辦好樣子、建好班子,才能闖出路子、換回票子,爭取到旅游市場中的位子,我們必須做好以上九個方面的工作,以“九子”換“一子”才是必然。<br>8.1.3 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實現可持續開展。在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對資源的保護,特別是歷史文物、遺址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決反對那種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資源的永續利用,只顧局部利益而忽視資源開發的整體性,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行為。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做到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保護與建設并舉,以保護為主。森林公園樹木花草是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沒有樹木花草就不是森林公園。沒有充分的城市或城郊綠化,就不會有現代化的城市,也不會有現代化的城市文明。因此,必須在以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為前提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其它園林建筑,嚴禁以任何借口搞就地取材,嚴禁砍伐一株樹木。要健全組織機構,配備強有力的班子,加強領導,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護林防火、公園綠化的管理體系。<br> 8.1.4 突出政策導向,多渠道籌措資金。寬松的政策環境是各種新行業、新產業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已經出臺的各項發展旅游業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為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營造更加寬松的投資發展環境。結合西部大開發這一新形勢的需要,制訂加大旅游業投入力度、加快資源開發步伐的政策措施,建立旅游業發展投融資機制。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旅游發展資金和項目資金的同時,通過稅收政策,增加旅游企業的自有發展資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優惠政策和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資金,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積極開拓各種渠道,采取靈活措施聯合開發、開放開發、多元開發,引導縣內外企業和外商來老君山投資辦旅游。把立足點放在大力引進、利用外資和社會資金上,調動全社會的力量興辦老君山森林公園,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特點的發展之路。實行傾斜政策,推進建設進程,創造一個更優美、更合適的投資環境。在資金投向上有所頃斜,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在人才使用上給予特殊優待。運用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堅持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和外資一起上,不論何種所有制形式,何種經濟成份,只要具備一定條件,有經營能力,經旅游、工商部門批準,都可以興力旅游經濟實體和經營旅游業務。<br>8.1.5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市場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占有人才,才能占有市場。搞好本項目必須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做好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在造就一支思想好、懂經營、會管理、善開發的旅游工作者隊伍的同時,培養一支優秀導游隊伍,以適應本項目建設發展的需要。 <br> <br>8.2實施期限<br> 按二年建成森林公園的目標,總體規劃分二期完成,堅持“四先四后”的原則進行。即:“先基礎設施,后景區建設;先整修后新修;先近后遠;先易后難”。<br>一期工程(第一年)完成修路、筑堤及前山門、老君殿、后山門、朝陽洞等項目的土建工程;建成兒童、老人活動區及12個觀賞區,架通輸電線路和供水工程。<br>二期工程(第二年)完成祖師殿、洞賓殿、玉皇閣、黑虎殿、青牛祠等的建筑工程;完成各景區景點的石碑書寫、雕刻工作和神像雕塑,樓、閣、殿、堂的細部裝飾等掃尾工程。<br>4000畝山體綠化和1000畝花木、花草的綠化工程與上述二期工程同步進行,同期完成。<br><b>第九章 結論及建議</b><br>本項目是以老君山森林公園建設為依托的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經過對資源、技術、經濟、社會、市場的綜合分析評價,該項目資源是可靠的,技術是可行的,市場是有發展潛力的,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因此這是一個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顯著,切合武山實際和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需要、完全可行的好項目,建議盡早立項,籌資實施。<br>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莫力|
尚志市|
襄汾县|
酒泉市|
肇东市|
大石桥市|
东光县|
遵义县|
阿坝县|
杭州市|
泾阳县|
武川县|
洪洞县|
枣强县|
喀喇沁旗|
子洲县|
农安县|
松江区|
安庆市|
邵阳县|
黄石市|
花垣县|
宿松县|
锡林浩特市|
县级市|
双江|
拉萨市|
高淳县|
静宁县|
彰武县|
积石山|
讷河市|
故城县|
泸西县|
绍兴市|
正蓝旗|
安乡县|
富宁县|
霍林郭勒市|
嘉峪关市|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