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褐頭鷦鶯,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鶯科、鷦鶯屬的一種小型鳥類,體長11-14厘米,共有10個亞種。雌雄羽色相似。夏羽上體灰褐色或灰褐色沾棕,頭頂羽色較深,額更顯棕色,有時頭頂具暗色羽干紋微具棕色羽緣;眼先、眉紋和眼周棕白色,頰和耳羽淡褐色或黃褐色,有時亦呈淺棕白色。背、腰沾橄欖色;尾長,呈凸狀,外側尾羽依次縮短,灰褐色或淡褐色,具隱約可見的橫斑,尤以中央尾羽較明顯,外側尾羽較模糊,但外側尾羽具不明顯的黑色亞端斑和極窄的白色端斑。</p> <p class="ql-block"> 褐頭鷦鶯,翅上覆羽淺褐色,外翈羽緣淺紅棕色或灰褐色,飛羽褐色或淺褐色,外翈羽緣紅棕色。下體白色微沾皮黃色,尤以胸、兩脅和尾下覆羽較著,有的兩脅還沾褐色。覆腿羽、腋羽和翅下覆羽淺棕色或棕色。冬羽尾較夏羽為長,上體亦較紅棕色,多呈紅棕褐色或沾紅棕的土褐色。下體棕色,頦、喉稍淺。其余和夏羽相似。虹膜淡褐色、橙黃色或黃褐色,上嘴褐色或黑褐色,下嘴角黃色或黃白色,腳肉色或肉紅色。</p> <p class="ql-block"> 褐頭鷦鶯,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耕地、果園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灌叢中,也棲息于溪流沿岸和沼澤邊的灌叢和植物及水草叢中。主要以甲蟲、螞蟻等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雜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褐頭鷦鶯,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叢中跳躍覓食,性活潑,行動敏捷,一般除受驚后急速從草叢中飛起外,其他時候很少飛翔,特別是很少做長距離飛行,通常起飛后飛不多遠又落入附近草叢中,飛行呈波浪式。叫聲單調、清脆,繁殖期間雄鳥亦常站在高的灌木枝頭鳴唱。</p> <p class="ql-block"> 褐頭鷦鶯,繁殖期5~7月。在中國四川發現的6個巢,其中5個為囊狀,1個為深杯形。囊狀巢主要由巴茅葉絲編織而成,巢口位于上側方,通常筑在巴茅草叢和小麥叢間。孵卵由雌雄鳥輪流承擔,孵化期11-12天。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攝 影:海闊天空攝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闊天空(劉佳)</p><p class="ql-block">音 樂:靈子汐《荷塘月色(葫蘆絲)》</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鄒城市唐王河、曲阜市沂河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宁远县|
威远县|
百色市|
连平县|
太仆寺旗|
宜州市|
双城市|
汉阴县|
甘肃省|
潞城市|
中方县|
都匀市|
原平市|
高唐县|
陆良县|
成安县|
长泰县|
泸溪县|
邵阳县|
合水县|
临清市|
蓬莱市|
陆丰市|
玛纳斯县|
靖宇县|
崇义县|
大足县|
吴堡县|
久治县|
宝坻区|
托克托县|
新余市|
鄢陵县|
庐江县|
景德镇市|
綦江县|
招远市|
江源县|
肃南|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