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風景區,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之一。綿山是太岳山脈一條支脈,綿延50余千米,主峰海拔2566米,春秋時晉國大夫介子推功不言祿攜母隱居山上被焚,故綿山又名介山,是中國清明節的發源地。綿山也是唐朝李氏奪取政權的開國福地。景區融文物勝跡、佛道寺院與自然風光于一體,集華夏古今之精華,匯山水形勝之靈氣,峰奇水秀,洞幽寺古,有大景點14個,龍頭寺是主要的人文景觀大景點。 綿山景區門口、游客中心 介子推塑像。介子推為道家思想的先驅之一,身體力行著道家清凈無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樸素思想。他被尊奉為道家神靈、天下忠孝節義第一人,他的十六字箴言:“忠孝仁信、禮義廉恥、慈儉溫良、謹讓謙和”,他的忠孝清烈的偉大人格和功不言祿的奉獻精神,被歷朝歷代文人雅士所推崇 從游客中心坐景交車行6千米,過了隧道,來到龍頭寺人文景觀區 綿山勝境,大道之山 龍頭寺背依龍脊嶺,纜車通達嶺上 龍抬頭在上,形象逼真 龍頭寺,原名塔巖頭,因唐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來綿山朝山謝雨,見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景區內有關帝廟、真武廟、南天門等名勝,葉劍英元帥論綿山、介子推不言祿、屈原詠介子等碑刻。建筑為現代新修,以前殘廟抗戰時期被日寇所毀,新建筑群博取古代建筑之長,又融入現代技術和創意,風格獨特。這里山勢俊美,廟觀亭軒甚為精致,是朝觀云海,夕觀日落的絕妙去處 百龍壁,沿城墻下部懸塑、刻有108條飛龍。龍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圖騰信仰。傳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與定陽可汗劉武周部下宋金剛在雀鼠谷大戰失利之時,突然天上金鼓轟鳴,殺出108條白衣白甲好漢,幫助唐軍打敗宋金剛后化為108條龍飛向綿山。后唐太宗建百龍壁感謝當年雷神普化天尊護佑?,F所見為后來擴修 葉劍英元帥論綿山碑刻:“……黎民百姓每到介之推殉難日禁火一月,以后才改成三日不動煙火,以寒食寄哀思,為了怕引火再燒了綿山。這大概和五月端陽屈子死難日乘龍舟往汨羅江丟粽子一樣,一來為了紀念屈原,一來也怕魚類再糟蹋屈子的軀體。這是無權的人民群眾懷念他們所熱愛的歷史人物的最好方法,所以才能流傳千年而不衰(葉劍英)” 臨山崖邊俯瞰山下,田野阡陌一馬平川,更覺此山平地拔起,頂天立地 明道壇兀立險崖,雄風浩蕩 普救亭,通往下面地宮的入口處。地宮內的模型按介子推勸人為善的心愿塑造 唐營,始建于1400年前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度索原之戰時所建,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唐代軍營,珍貴的唐初軍事文化遺產。城門口石獅一對,銅塑武士把門,門楣上有李世民題寫的“百二山河”四字,典出《史記?高祖本紀》:秦國地勢險固,二萬人足可抵擋諸侯的百萬兵,此處借指唐營地勢的險要 營盤依山而建,威武堅固,城門內有訓練場,刀槍戟矛、旌旗、戰馬一一展列 紫電騮戰馬,李世民度索原大戰時的坐騎,昂首挺胸,高大威武 唐營墻壁上麒麟浮雕,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路旁立著“圣跡亭” 圣跡亭,重檐四角亭式木構建筑,檐下懸掛“圣跡亭”橫匾,兩側楹聯書寫:“魏巍靈嶽匡定大唐世界,皇皇慧政福庇三晉生民”。傳說唐貞觀十四年(640),長安亢旱,李世民率群臣向綿山空王佛祈雨??胀醴鹛镏境茏訉⑻悦姿疄⑾蜷L安方向,八百里秦川頓降甘霖。一年后,李世民親率隨從朝山拜佛謝雨。遇雨回鑾,曾賦詩一首。此亭因此又名賦詩亭 南天門,原綿山山門,既是險要關隘,又是觀云海、觀仙境之處。最初由北宋四朝名相、介休人氏文彥博于元豐二年(1079)為謝綿山神靈護佑所建,并題“萬象皆昌”的匾額。1940年被日寇炮毀,1998年原址重建 綿山書院 關帝廟、真武廟。唐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與宋金剛在綿山腳下度索原大戰時,受關圣帝君護佑,夜授兵書,巧設疑兵,大獲全勝。李世民登基后,于貞觀年間敕命鄂國公尉遲敬德建廟謝恩,廟內供奉關帝及一干名將 從高處瞰圣跡亭、唐營城門、明道壇 雷神殿,南天門三層門樓,供奉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雷公電母和風伯雨師;二層供奉八位天尊 亭頂、書院頂、雷神殿頂,層樓迭閣金碧輝煌,琉璃裝飾流光溢彩,飛檐斗拱美輪美奐 俯瞰關帝廟 龍脊嶺,因位居雙龍交匯的背脊而得名。山嶺地勢險峻,可深藏精兵,攻守自如,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武德年間,李世民在度索原大戰宋金剛屯兵此山,留下許多軍事古跡和軍事文化。當年屯兵時受缺水之困,神龍賜水而得龍涎泉、龍須瀑。景區另一主線為介子推文化和道教養生文化,有介子推母子巨型雕像、雷祖殿、真武殿等 龍抬頭,龍脊嶺網紅景觀,龍頭昂揚,目光如炬,龍口微張,利齒如劍 進到龍嘴里,體驗龍的視野 城墻上看樓看山看風景 唐營城門口,再望龍脊嶺。山色秀麗,景景有典,讓人流連,其味無窮 <div><br></div>綿山景區有大景點14個,小景點360余個。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寺廟宮觀數量之多、氣勢之雄令人嘆為觀止。14個大景點要想都走一走、看一看,得花三天時間,景交車可通達主要景點。時間短,打卡游,走馬觀花,所過景點掇英如下 大羅宮,初建于唐朝,現代復修的仿古建筑,依山就勢,聳立崖壁上,氣勢恢弘,景色壯觀,為我國最大規模的道教建筑群,號稱“天下第一道觀” 云峰寺,藏于抱佛巖下,有“抱腹棲云”勝景,始建于1700年前三國曹魏時期,唐朝敕建,明清屢有修葺。云峰寺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綿山主要古寺廟群和佛教活動場所 公路緊靠峽谷深壑,懸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下面是萬丈深淵,舍身崖無處不在;谷底細水長流,溝壑植被蔥籠,奇峰形態萬千,峰巒連綿天際 棲賢谷,介子推當年從這里上山。相傳2600年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時曾割下自已腿上肉給重爾充饑。晉文公還國為君后,介子推攜母到綿山隱居。晉文公為逼介于推出山,放火燒山,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找到遺詩一首:“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并于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家家戶戶不許燒火,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其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水濤溝,綿山后山的自然風景區,林茂溝深,泉溪曲折,十里畫廊,疊瀑大觀,天時地利,綿山之靈,有“北方小九寨溝”的美稱 人說山西好風光,最美景觀在綿山 拍攝于2021年10月15日<br>史料部分文字撰寫參考網絡資料<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謝謝觀覽</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桐柏县|
安图县|
高邑县|
海阳市|
高淳县|
泽普县|
堆龙德庆县|
西丰县|
锦州市|
临湘市|
哈密市|
平潭县|
南江县|
罗城|
明水县|
百色市|
崇左市|
佛坪县|
手机|
临猗县|
临海市|
宜黄县|
临澧县|
商河县|
荣成市|
新野县|
郯城县|
无为县|
乌拉特前旗|
西乡县|
南雄市|
即墨市|
昔阳县|
怀安县|
塘沽区|
达尔|
秦安县|
元谋县|
大足县|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