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境門位于張家口市橋西區,建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具有378年歷史(截至2022年)。大境門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并稱為“中國長城四大名關”,被譽為中國“萬里長城第一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大境門也是張家口標志性建筑,登上這座雄關,遠眺塞外蒼莽的大好河山,欣賞日新月異的張家口市容。</p> <p class="ql-block">張家口市區長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長450公里。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同時,大境門也是蒙、漢、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場所,在清代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業都市,被稱為“路陸商埠”、“皮都”。</p> <p class="ql-block">西鏡門也叫小境門,早于大境門兩百余年開鑿,是歷史上萬里長城的“第一座門”。史志記載,小境門開設于明萬歷年間,“高,人不能騎馬;寬,只能二馬并行”,與南側來遠堡北門正對,關外人畜均由小境門控制,入關后人、畜分道,門洞兩側長城與堡墻形成東西各百米長的夾道,以遏制大量軍隊入侵,設計匠心獨具。</p> <p class="ql-block">大境門是中國萬里長城眾多關隘中一個十分特殊的關口。我國萬里長城的關口都以“關”“口”稱謂,而只有張家口的這個關口被稱做“境門”,這其中即包含著“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著民族融合的歷史淵源。從明朝隆慶5年起,張家口大境門外元寶山一帶,逐漸形成了在歷史上被稱為“貢市”和“茶馬互市”的邊貿市場。來自蒙古草原和歐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藥材、毛織品、銀器等在這里換成了絲綢、茶葉、瓷器和白糖,大境門外成為了我國北方國際易貨貿易的內陸口岸。</p> <p class="ql-block">封建王朝以長城和門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門”意思是指邊境之門。1927年察哈爾督統高維岳在大境門門楣上書寫的“大好河山”四大顏體大字,蒼勁有力,頗為壯觀,更為大境門增添風韻。</p> <p class="ql-block">大境門造型樸實厚重,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相傳,康熙皇帝遠征回歸京都,夜經此地,曾露宿大境門外,后建臥龍亭和將軍亭。</p> 登上大境門城墻,周邊一目了然。 這座山從形態看大概就是元寶山 <p class="ql-block">大境門不僅有宏偉的建筑和秀麗景致,而且有著光榮的歷史。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愛國將領吉鴻昌率領數萬抗日同盟軍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門,抗擊日寇,收復失地。</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部隊就是從大境門攻入張家口,從日寇手中解放了這座塞外古城。</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五萬人馬全殲于大境門之外,張家口獲得第二次解放。</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張家口正在進行新的建設,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的險要地勢已經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站在明長城最高點看大境門,原來的地勢大境門城墻兩側為高不可越的東、西太平山。</p> 放大后俯瞰大境門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張家口市高樓林立。戰爭與和平,生命與死亡,繁榮與凄涼,在這里周而復始,更迭演繹。大境門歷盡滄桑,是張家口歷史的見證,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與大境門密切相關。大境門既目睹了舊中國的貧弱,也目睹了新中國的興旺和塞外張家口的歷史巨變。</p> <p class="ql-block"><b>張家口堡</b></p><p class="ql-block">張家口堡(當地讀bǔ),俗稱為堡子里,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駐軍城堡,以“武城”之譽而雄冠北疆。隨著“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道的日漸興盛,張家口堡的軍事功能逐漸被商業貿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時期張家口堡內票號、商號達1600多家,最高年貿易額達1.5億兩白銀。</p> 原張家口堡布局圖 從這些建筑可以看出其城防功能 協標署——協副將在張家口堡的駐守衙門。 <p class="ql-block">掄才書院,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由察哈爾都統穆圖善和萬全知縣尹開先邀請集滿漢紳商捐資面建,是惟一保存完整的近代書院。</p> <p class="ql-block">“掄”是挑選,“才”是人才。掄才,即為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培養和選拔人才。清末廢科舉,興學校,掄才書院遂改為學校。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叫初級師范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7)年叫自治學社,宣統元年(1909年)叫高等學堂,辛亥革命后,興辦新式高等學校。</p> <p class="ql-block">掄才書院坐北朝南,占地1510平方米,建筑面積775平方米。書院分為前后兩個院落,就像英文字母T,院內有房50多間。</p> <p class="ql-block">書院的后院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建筑,后來因學生增多,民國初年又增加了前院的建筑,兩種建筑風格迥然不同。后院主體建筑的正堂內供奉著孔子牌位。</p> <p class="ql-block">定將軍原名定安,為滿清之貴族,漢姓為“黃”,其祖先隨清軍入關后即駐防張垣。定安曾跟隨僧格林沁征討捻軍,因戰功升為一品頂戴,并賜產張家口。后安定在張家口堡選址修建了威武煊赫的“定將軍府”。以后滿清又派他到山海關外,為大清帝國訓練八旗子弟兵,成為朝野聞名的棟梁之臣。</p> 官商舊宅 <p class="ql-block">四門洞(文昌閣)為張家口堡子里古城堡建筑群中第二大建筑。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間(1618年),距今已有390余年的歷史。在文昌閣下的“四門洞”開辟了鼓樓東、西、南、北四條街,故俗稱四門洞。</p> 美國德泰洋行舊址 俄國立昌洋行舊址 如今的張家口市容市貌 <p class="ql-block"><b>緬懷抗日英烈</b></p><p class="ql-block">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在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愛國將領帶領下沖破政府當局錯誤對日妥協政策而進行的抗日壯舉。“民族危難”、“抗日烽火”、“收復失地”、“絕地抗爭”和“浩氣長存”全方位展現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浴血奮戰,僅用21天一舉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給了日偽軍沉重的打擊。</p> <p class="ql-block">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察東失地陣亡將士紀念塔。該塔始建于1933年,為紀念收復察東四縣陣亡的312名抗日同盟軍將士。</p> <p class="ql-block">追憶革命先烈的崢嶸歲月,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金昌市|
鸡泽县|
山阴县|
黄浦区|
龙州县|
漾濞|
泰宁县|
容城县|
图木舒克市|
芦溪县|
凉城县|
泽库县|
安宁市|
伊川县|
昌图县|
贺兰县|
通江县|
年辖:市辖区|
土默特左旗|
五莲县|
调兵山市|
大兴区|
怀仁县|
仁布县|
临沭县|
十堰市|
鄂伦春自治旗|
遂平县|
五台县|
本溪市|
福建省|
夏邑县|
芮城县|
宁南县|
信丰县|
甘洛县|
灵丘县|
涞水县|
富川|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