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記“鐵道兵戰友網文學創作中心”主任鄭建平</b></p> <p class="ql-block"> 初識鄭建平戰友,是2017年11月,我創作的美篇《鐵道兵19團宣傳股一行4人看望股長孫效祖紀實》,被“檻外人”全文推薦在《鐵道兵公眾號》上線,當時并不熟悉“檻外人”具體情況,覺得她的昵稱寓意深遠,編輯風格獨特,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 隨著在鐵道兵戰友網絡系統空間交往,我才獲知“檻外人”鄭建平曾是鐵道兵二師醫院一名普通的衛生女兵,退役又成為一名醫療管理干部,退休后加入鐵道兵戰友網,當了一名“不拿工資”的網絡編輯。</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15日,首任群主田艷忠在與新任群主鄭建平交接時,我為“鐵兵寫作文苑”制作了《我的鐵道兵情結在“文苑”》美篇,老群主田艷忠稱新群主鄭建平“比較全面,寫作、溝通、主持、網絡技術能力較強,勤于動腦、善于創新,群眾基礎好,勝任且優秀”,是一次最“理想的交接”。</p><p class="ql-block"> 果然,鄭建平戰友不負眾望,五年的實踐,她把文創中心打造成“鐵道兵戰友網”網絡系統、乃至全國鐵道兵戰友群中發展最具活力、氣氛最為熱烈、互動最為頻繁、內容最為豐富的微信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她上任后邀請我加入“鐵兵寫作文苑”志愿者管理團隊,她說:“我們一起當志愿者吧!我干多久你就干多久,為遠去的鐵道兵盡點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跟著她經歷“文創中心”四易其名,伴隨著“鐵兵寫作文苑”“詩文薈萃”“快樂寫作群”和“文學創作中心”不尋常的五年發展路,讓我見證了文創中心主任鄭建平為宣傳鐵道兵精神嘔心瀝血,為傳播鐵道兵文化廢寢忘食,點點滴滴的事情都令我感佩!</p> <p class="ql-block"> 這五年,文創中心為“鐵道兵戰友網”提供各類稿件近3萬篇,充分發揮了“主渠道、主陣地”作用;</p><p class="ql-block"> 她組織群里作者有序參加兵網“難忘征文”“致敬戰友”“援越抗美55周年”“成昆鐵高通車50周年”等專題征文,點燃寫作激情,亮點紛呈;</p><p class="ql-block"> 她策劃的《奔跑吧,追夢的老鐵》《煮一杯清茶》《每個人都了不起》《青春回響》《光陰?交響?憧憬》《青春不老我不老》等各具特色的晚會66期,成為老鐵活躍的“第二軍營”,老鐵們溫馨的“希望”家園;</p><p class="ql-block"> 她精心設計,不定期推出健康、保健和網絡基礎知識、詩文創作、標點符號應用等接地氣的“鐵兵課堂”,讓文創中心的作者老有所學、所為、所依、所樂,不斷“充電”,提升自身修養和寫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她親力親為,有擔當、有情懷、有能力、有作為、有奉獻,使文創中心連續四年被鐵道兵戰友網網絡管理系統授予“優秀集體”稱號;她慧眼識人才,被兵網網絡管理系統授予“伯樂”榮譽稱號和十佳“優秀工作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沒有想到的,鄭建平雖然退休了,她也承擔著含飴弄孫的任務,家務事繁多,可她心牽文創中心,家事、自己的事從不放在心上,一心撲在文創中心,憑著自己的智慧才能,竟率領一群年愈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的鐵道兵老戰友,引導在“文創中心”筆耕不輟,并走進新華號,“致敬!遠去的背影!致敬!不散的軍魂!”“與新華號同行,牛氣!做鐵兵新華人,豪氣!”</p><p class="ql-block"> 鄭建平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言行,贏得了全體老鐵兵、學兵和鐵二代的共鳴:“感恩新華號!您讓昔日鐵道兵,跟上了新時代新媒體的步伐?!?lt;/p> <p class="ql-block"> 五年耳聞目睹之中,我更多的是讀懂鄭建平主任一種真誠、一份執著、滿腔的熱愛。</p><p class="ql-block"> 五年的文創中心每前進一步,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她始終精神矍鑠,憑著對鐵道兵的熱愛,志愿在鐵道兵戰友網絡系統“文創中心”擔任322人的群主,率領一群退休的老鐵道兵、學兵和鐵道兵后代志愿者為兵網寫稿送稿,并兼任過兵網和公眾號的編輯。</p><p class="ql-block"> 隨著網絡空間和多媒體的發展,她不滿足現狀,要為傳承鐵道兵精神,弘揚鐵道兵文化尋找新的媒體平臺。</p><p class="ql-block"> 機遇常常留給有準備的人。2019年9月,鄭建平通過朱巖發來的一篇文章信息,抓住難得的機會,成為兵網首個新華號受邀入住號主。</p><p class="ql-block"> 一個偶然的機會與新傳媒的年輕人面對面的交流,使鄭建平受益匪淺。這次會談最大的收獲是在年輕人的建議下,多方努力成功注冊“永遠鐵道兵”機構賬號,她也成為“新華鐵道兵”(今年改為“英雄鐵道兵”)帳號擁有者。</p><p class="ql-block"> 在編輯人員少的情況下,她挑戰不可能,匠心獨運“英雄鐵道兵”,全心全力投入其中,沒有節假日,每天擼起袖子加油干,將“文創中心”作者的詩文書畫作品,通過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精心設計,精巧編輯,運籌帷幄,用艱辛、汗水、活力和奉獻,將“英雄鐵道兵”裝扮的五彩繽紛。</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2年7月11日,她在“英雄鐵道兵”推薦2551篇原創作品上線,粉絲達2.8萬多,其中不少文章獲得新華網客戶端推薦加精,許多文章單篇閱讀量超過100萬,努力展示最精彩的一面,使已經消失38年的鐵道兵依然不停地閃躍在新華網上,不朽的鐵道兵與新華網同行,深得原創作者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 一名步入花甲之年的鐵道兵普通女兵,鄭建平不懈怠,不松勁,朝夕陪伴著“英雄鐵道兵”前行。</p><p class="ql-block"> 她面對資深高端平臺,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天將編輯、記者、美工、音視頻、校對集于一身,為了讓作者寫的文章盡快上線,策劃創新版面,謀篇布局總是那么精心,那么嚴謹。</p><p class="ql-block"> 她深知,一篇詩文的可讀性是前提,沒有可讀性味同嚼蠟,無從說起。為此,她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組稿、約稿、閱(審)稿、改稿;還要聯系溝通作者,平衡稿件,保護作者創作的積極性,力求每一篇稿件都派上用途。其間每每伏案數小時全然不覺。一天下來,她只覺得腰酸背痛,手腳麻木,此時才起身舒展一下疲倦的身體,又接續審編稿件。</p> <p class="ql-block"> 為了打造好“英雄鐵道兵”,鄭建平深知編輯工作必須具有語文知識、語法修辭、新聞修養,這些她都胸有成竹,應用自如。</p><p class="ql-block"> 她常說,要當好編輯,先是文字功底要扎實,能寫善改,要推出有品牌的文章,還要熟悉各種文體,否則就無從著手。</p><p class="ql-block"> 她愛好廣泛,涉獵各種寫作文體,對作者文稿中涉及的相關綜合性知識,耳熟能詳,都在編輯中派上用途。</p><p class="ql-block"> 每次審編一篇稿件,中途要經過許多環節,容不得半點馬虎,犧牲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謹防有偏差;編輯排版從不拼版,凸顯有美感;校對時逐字逐句,恐防出錯疏漏。</p><p class="ql-block"> 看似風光的編輯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苦行僧”,只有她獨自品嘗。她常常為了一篇文章,有時通宵達旦的修改完善,有時廢寢忘食反復盯著,甚至熬夜通宵,待新華網嚴格審核通過了才歇歇。</p><p class="ql-block"> 她日積月累的盯著網絡,曾腰疼的直不起來,才不得到醫院治療。她住院隨身帶上筆記本電腦,醫生護士勸她注意休息,等醫護人員轉身離開,她立即打開筆記本電腦,手指又開始敲動鍵盤,編、編、編……那份對“英雄鐵道兵”的愛、那份對弘揚鐵道兵文化的專注,感動著醫護人員和同室病友。</p> <p class="ql-block"> 為了讓“英雄鐵道兵”彰顯有生命活力和特色定位,文創中心的作者都稱鄭建平主任是“智多星”,說她太能干了。</p><p class="ql-block"> 五年來,她倡導并踐行“兩員一知心”(樂意做作者的服務員、聯絡員、知心戰友),關心作者,愛護志愿者,及時解疑釋惑,用傳承鐵道兵精神文化一顆火熱的心、一股執著的勁、一種必具的才能感染、鼓舞和激勵人,吸引老兵、學兵和鐵道兵后代紛紛加入文創中心,都說和鄭主任在一起,在群里生活學而不厭,有激情,有快樂,有滋有味,無怨無悔,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為了文創中心的接續發展,她處處留心在外圍發現人才、尋找人才、挖掘人才,將優秀作者推薦為鐵道兵戰友網“專欄作者”,吸收優秀的鐵道兵后代源源不斷加入文創中心。如今的文創中心“老中青”寫手、快手、高手攜手共進,佳作紛呈,各項工作有模有樣、有板有眼、有聲有色,成為兵網網絡系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p class="ql-block"> 遠去的鐵道兵雖然消失了,鄭建平恰似鐵道兵精神文化的播火者,她適時組織多種類型專題征文活動。先后開設“鐵道兵報的故事”“抗擊疫情”“懷念戰友”“援越抗美55周年”“成昆通車50周年”“襄渝50”“人間第一情”等7次大型征文活動,把鐵道兵老戰士、學兵、優秀的鐵道兵后代動員起來,執筆寫崢嶸歲月,留住鐵道兵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各類征文活動為作者提供了筆耕不輟的動力和創作的新視野、新角度。每次征文都在150多篇,最高近200篇。許多戰友通過專題寫實,重憶奮斗過的地方,重拾戰友之情,征文作品成果都在新華號得到展示。</p><p class="ql-block"> 鄭建平主任為了讓“英雄鐵道兵”出彩,她的時間表上從來沒有過節假日,一年365天,更沒有間斷在“英雄鐵道兵”推薦寫手的作品上線。</p><p class="ql-block"> 甚至近幾年春節、國慶節她與全家外出旅游,隨身攜帶著筆記本電腦,火車上、飛機上,賓館里,見縫插針編輯發布文章;常年的每周兩天休息日,她總是忙碌在“英雄鐵道兵”網絡中,給作者帶來一份份驚喜。</p><p class="ql-block"> 她的執著感染著我,更感動著所有的作者。我常常捫心自問:鄭建平主任這樣拼命的“工作”,既沒有一分錢的報酬,又沒有任何待遇,只有犧牲大把的個人退休生活時間,這樣執著為哪般?</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與她交流“英雄鐵道兵”時,她說:“我骨子里流著鐵道兵的血脈,對鐵道兵一往深情。盡管遇見你(英雄鐵道兵)后改變了我退休生活的軌跡,但我無怨無悔全心全意?!?lt;/p><p class="ql-block">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鄭建平主任憑著那份濃濃的鐵兵情,情灑鐵道兵戰友網文創中心和新華號“英雄鐵道兵”!</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4日,新華號首屆年度榜單重磅發布,優質帳號一健直達,“新華鐵道兵”(女兵檻外人)榮獲“新華號2020年最具影響力榜單”(創作者榜),獲得了獎杯和證書。喜訊傳來,這讓鄭建平想都不敢想,競夢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感謝鄭老師率領鐵道兵入住新華號”“感謝讓我們了解鐵道兵”“總之很厲害”,這些褒獎令已經讓老太太的鄭建平開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榮譽來的那么突然,格外的醒目,令人稀罕!使人驚喜!“文創中心”的寫作老兵,以及全國鐵道兵、學兵和鐵道兵后代,個個欣喜若狂,人人點贊夸獎,稱贊新華號這項活動得兵心,順民意,振奮人心。 “檻外人了不起!您值得這份榮譽!”</p><p class="ql-block"> 早已過了激動地年齡的鄭建平,一生獲得無數榮譽,唯獨晚年這份跨領域的大獎令她格外看重格外珍惜。</p><p class="ql-block"> 鄭建平手捧精致的獎杯、紅彤彤的證書,思緒萬千翻江倒海:“我何德何能擁有這么多作者讀者的擁戴,何德何能獨享這沉甸甸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 “文創中心”的作者紛紛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獲得新華號至高無上尚的這份殊榮,是鄭建平多年來克己奉公、契而不舍的奮斗的結果,也是她一片兵心為鐵道兵戰友網、為鐵道兵戰友而不辭勞苦、執著和辛勤耕耘的回報,實至名歸。</p><p class="ql-block"> 是?。≡诟呤秩缌值谋姸鄤撟髡咧袠s登新華網客戶端2020年度新華號“最具影響力榜單”,真的很了不起啊!這既是鐵道兵戰友網的光榮,更是鐵道兵幾十萬官兵的光榮。這對鄭建平不僅是一種認可和鼓勵,更是一種激勵和鞭策。她非常感恩新華號高端平臺,一接觸就不能自拔的愛上“英雄鐵道兵”。</p><p class="ql-block"> 當鐵道兵衛生員,她志在四方奮戰在新建鐵路上,舍生忘死為兵服務;當文學創作中心主任,她拿出十二分的干勁,更有百分的嚴謹和萬分的真誠,癡迷、熱愛、執著、傾情、創新、追夢,這是鄭建平主任身上獨有的一種氣質。</p><p class="ql-block"> 五年之中,我幾次想從文創中心管理團隊退下來,常常被鄭建平太多平凡的事跡所感動,因為平凡之人都有一顆平凡而感性的心靈。</p><p class="ql-block"> 但感動過后,我更需要傳承一份超越平凡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就在鄭建平主任的骨子里,也在她全心付出、無怨無悔的實踐中。</p><p class="ql-block">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夕陽的態勢擁抱春天。讓我們跟著她講好“英雄鐵道兵”震撼人心的故事,繼續前行!</p> 謝謝您的欣賞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江西省|
大余县|
澄迈县|
武平县|
德清县|
曲麻莱县|
普洱|
宜君县|
宣武区|
霞浦县|
古丈县|
榆社县|
灵宝市|
西乡县|
开原市|
大埔县|
吉木乃县|
河南省|
云龙县|
土默特左旗|
延长县|
疏勒县|
江都市|
武穴市|
金沙县|
花莲县|
杭锦后旗|
丰城市|
龙州县|
彝良县|
镇沅|
库伦旗|
濉溪县|
威海市|
仪陇县|
靖远县|
收藏|
锡林浩特市|
宣恩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