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邁著蹣跚的腳步,扶著樓梯欄桿爬上二樓,85歲的李愛德來到了家門口,拿出早已在手的鑰匙打開鐵門,推開里面的木門之后說的第一句話是“老陳,我來看你啦!”說著禁不住淚水縱橫,她說的老陳是她的老伴,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陳若靜,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五年了,可她一直堅信他還在,每次回家都這樣說,這里有她一生的牽掛,有她一生的念想,現(xiàn)在每年輪流在兒女家居住,可每年她都要回舊房子來看上一陣,這里看看,那里摸摸,心里實在放不下那份不舍。他們夫妻的關系很好,以前經(jīng)常看得到他們出雙入對,如果一時沒見李愛德回家,老陳就會很焦急的出去尋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陳若靜、李愛德夫婦是江西省崇仁縣第一中學解放后的第一批初中新生,而且陳若靜還是班長,初中三年畢業(yè)后,陳若靜進入撫州師范讀書,而李愛德由于家庭成分是地主,失去了深造的機會,她是樟樹人,她的父親從樟樹挑著一擔藥材,一路走,一路賣,到了崇仁就憑賣藥材的錢進入一家藥店學徒,以后開藥店,她小時候家境很好,可現(xiàn)在沒有繼續(xù)深造的機會,讓她心里十分失望,她唯一的愿望便是離開崇仁,說只要離開崇仁自己那兒都愿意去,正好撫州在舉辦教師資格培訓班,老師問她去不,她一聽立即同意去,在培訓班她的成績最好,各門功課都是五分,培訓班結束,她就被分在了撫州實驗小學當教師,工作三年后陳若靜畢業(yè)了,李愛德希望他一起留在撫州,可陳若靜說,“我要回家鄉(xiāng)去搞建設!”然后分到了秋溪小學教書,這樣李愛德只好離開了城市的生活,來到離秋溪小學五里路遠的撮斗科村小,這里是一人一校,三個年級,就她一個教師,李愛德數(shù)學、語文、音樂、美術、體育樣樣教,星期天還帶學生去爬山,文教局的領導來視察,看到她一個女孩把學校搞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說這么一個女孩子在村小埋沒了,便把她調入大橋完小,然后還是覺得埋沒人才,便把她調入縣相山小學搞拼音、漢字教學實驗。而陳若靜進入贛東大學學習文史專業(yè),畢業(yè)后的1961年進入崇仁中學任教,學校解散的幾年1969年~1972年,他下放勞動借用到了鳳崗中學,學校恢復后,他又回到了崇仁中學任教,并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盡心盡責,一心撲在教學上,回家就是批改作文,備課,常常到深夜還在批改作文,而且他很認真,既要有眉批,還要有總批,改著改著,他就要翻動本子看看還剩下幾本沒改,借以打發(fā)枯燥的時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次回家,除了看老陳,李愛德老師還應我之邀向學校捐贈“優(yōu)秀教師世家”的匾牌,學校建校八十三周年,搬遷了新校四周年,準備重建校史館,他們家庭是被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表彰的教師世家,他們的父親陳履國在解放前就在崇仁中學任教,他們夫婦及兄弟都是教師,兒女也都從事教育工作,大女兒陳青蔓師范畢業(yè)可以留在團縣委或婦聯(lián),他們還是認為去教書最好,于是大女兒也分到了崇仁中學,小兒子陳青楠曾在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任教。隨著一起進入屋里,吸引我的是墻上的一塊方匾,那是七四屆學生贈送的,上書“師愛永澤”,大紅色的字十分醒目,見我看著那匾,李愛德老師告訴我,老陳他就是和學生最親密,見到有學生來看望他,那是他最高興、最幸福的時候,他會笑得開懷,嘴都會攏不上,如果不在家時有學生上門沒見著,他會很失望,就悶悶不樂。向學校捐贈完“優(yōu)秀教師世家”牌匾后,李愛德老師從屋里捧出一大摞書信,有三疊,說這是老陳以前的學生來信,老陳生前全部一份一份的疊好裝訂在一起,他生前常拿出來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翻到這些信,看到信紙上都是各個大學的名稱,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不同學校,看著這來信,我覺得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師生情誼。征得李愛德老師的同意,我決定把這些信帶回去仔細的看,下午回來的時候,越看這些信,我越覺得這些信是校史的重要資料,便又給李愛德老師打電話,希望能征得一部分放入校史館,她同意了。</span></p> <p class="ql-block">(1983年寒假期間,82屆的學生朱笑新、廖金孫等同學一起上門來看望他,不知說到什么,大家笑的那么的開心,似乎能讓人聽見笑聲)</p> <p class="ql-block"> (陳若靜老師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兩通信是謝立中寫給陳老師的,落款為立中。謝立中,1957年生,江西崇仁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兩通信時間分別94年9月22日和95年9月10日,都是大學剛開學的時間,1994年崇仁一中的唐華榮、熊暉兩位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陳老師托這兩位學生給謝立中帶去了手信,后謝立中回信中說“陳老師,我們兄妹三人均是您的學生,在學校都曾受過您的諄諄教導和熱情鼓勵,我從石莊中學轉至一中,開學第一天,聽您朗讀的學生習作還是我的暑假作文《一件小事》,我由此獲得的激勵乃至今不衰;弟弟立安和立華也均得到過您的特別關注和教導,這些事情至今想起,仍歷歷在心,老師的恩情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終生不忘。”信中還邀請陳老師北京旅游,告知自己的住址和聯(lián)系方式。到了1995年,學校喻志云和朱江兩位同學又考取了北京大學,陳老師又托他們帶手信給謝立中,謝立中的回信說,“崇仁一中近年不斷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等校,顯示了母校高超的教學水平,令我這個校友感到十分自豪,對母校來的同學,我是感到很親切的。他們?nèi)粲惺聛碚椅遥乙欢〞M力幫忙,不必擔憂,實際上他們找我的時候并不多,‘關照’云云,都是客氣之辭。來信告我您正在編寫校史,擬將我與弟弟立安的情況記載入內(nèi),希望我們將著博士服的照片寄去。對此我十分感激,也十分惶恐。感激的是老師的一直高抬著我們;惶恐的是,我們迄今仍無什么輝煌業(yè)績能使我們享此殊榮,好在是母校的校史,流傳不會甚廣,讀他的人對此不會有太多計較。因此也就惶惶然從命了,寄上一張我獲博士學位時拍的照片(博士后無特殊服裝),是全身的,不知是否適用?”信中還表示對老師身體的關心,希望老師保重身體,量力而行,不要太勞累,如果自己回去,定去拜望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陳若靜老師每次在學生入學時,都通過讓學生帶手信的方式,以期新學生能夠在北京大學及時適應,得到關照,也表現(xiàn)了他的一種愛護學生的拳拳之心,時時刻刻把老師的責任掛在心上,記在心里。通過來信,也可以看出,多給學生鼓勵,多對學生關懷,始終都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會讓學生永遠銘記在心。</span></p> <p class="ql-block"> (謝立中在進行國際學術交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給陳若靜老師的來信中,有三位來自北京的學生,其中陳新孫一共有16通,時間從1986年9月10日~1997年9月8日,前后達11年,一位是黎國清一共有四通,時間從1991年10月14日到1995年9月10日,還有一位陳玲有兩通,這三位都是陳老師帶的1980屆(1)班的畢業(yè)生,他們平時關系都很好,在信中也會互相向陳老師報告各自的情況,有事告知,喜事分享,無事問候,和陳老師關系親密無間。為什么他們會對陳老師這樣時常匯報自己的生活,連結婚、生兒育女的事情都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原因他們信中也有提及,一個是他們都是從農(nóng)村來的學生,在一中得到了陳老師的關心鼓勵,因而獲得了人生成功的起點,分別考入大學,然后都到了祖國北京生活、工作,因而倍加珍惜老師的培育之恩,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陳老師他性格溫厚,從不擺老師的架子,具有長者的風范,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時刻關心他們的成長、家庭和生活,也讓學生倍感親切。陳新孫、黎國清當時是通過拔尖從農(nóng)村進入縣中的,成績都相當不錯,當時因為個子小,坐在第一排,陳老師對他們很關心,多次找他談心,希望他入團,以后考了大學,陳老師依然很關注,所以陳新孫的大部信里面的抬頭直接是恩師兩個字,寫于1986年9月10日下午的信正是教師節(jié),陳新孫考取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生,在信中他向老師報告了他的研究方向,學校的情況,告知通訊地址、住的地方,非常的詳細,而且向老師報告了選的課程,共七門,每周26節(jié)課,“學生最吃力的是英語,特別是聽力方面,英語一年后還需進行學位考試(全校統(tǒng)一),不通過,就拿不到碩士學位和畢業(yè)了,可見,英語的重要性太大啦”,以后的來信中除了報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在家鄉(xiāng)有什么事情要麻煩老師他也會直接跟老師說,就把他看成一位長輩,在1991年9月23日的來信中,陳新孫說“您不僅是學生的恩師,也是學生生活中的導師。學生愿以您為榜樣,為國家干些實實在在的事。”我想,一位老師,特別是當過班主任的老師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灑在學生身上,學生是會終身記得的,甚至會以老師為榜樣,這種教師真正做到了一種境界!在92年10月8日上午的信中,寫到“信封上的字是我愛人郭紅仙寫的,她對恩師您非常敬重,如果今年春節(jié)回家的話,我們一定要去拜望您。”讓新婚不久的妻子寫信封,而且和她說起恩師的恩情,真正把對老師的這種敬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家庭之中。1992年12月7日的來信,“今年國慶期間,學生結婚了。愛人是清華大學土木系的研究生郭紅仙,估計12月底能進行畢業(yè)論文答辯,明年3月份畢業(yè)后將留清華大學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黎國清也在國慶期間與張建紅領起了結婚證,由于國清要去河南與山東交界處修建黃河大橋,所以他們婚期估計要推遲到春節(jié)期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到年底,工作就更忙了,該收尾的課題役抓緊收尾,以便明年開始進行新的課題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陳玲前不久搬到豐臺區(qū)去工作了,還分了一套2居室套間,工作與生活都很順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寄一幅掛歷給恩師您,并預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無巨細向老師寫信,讓老師分享自己生活日常,這已經(jīng)是融入了一種親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黎國清來信抬頭是“敬愛的陳先生、師母,您們好!”態(tài)度很是恭敬,他的來信字跡工整,一絲不茍,信中提及到陳新孫的單位去了一趟,向老師說到他個人問題到現(xiàn)在未獲進展,但這種事急不得,我的意見是穩(wěn)定下來才好工作,信后也提到了“要去成都出差,也要回到闊別七年的西南交大看一看,楊永高在西南交大計算機系工作很好,去年已成家。順便提一下,我朋友正在上學,只有等她畢業(yè)后才能成家,這是必要的。”楊永高也是他們班上的同學。寫于1992年10月11日的信中,“這次寫信主要是要告訴老師一個半好消息。一個消息是陳新孫已經(jīng)成家,夫人是山西人,現(xiàn)正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明年3月畢業(yè),已決定留校工作,另外的只能算半個好消息,我和張建紅小姐于9月16日領結婚證,由于暫無安身之處,還沒有正式成家。鐵科院房子相當緊張,只有結婚后才有資格排隊”,關于陳新孫成家的消息,陳新孫也在信中告訴過陳老師,還說這是黎國清作的介紹。他們同學之間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懷,看了很暖人心,出門在外,有一個好朋友好同學在身邊關心,時刻幫扶,那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廖金孫是陳老師帶的1982屆畢業(yè)班的學生,和陳老師的關系特別密切,每次回崇仁一定會上門來看望他,陳老師也會陪廖金孫一起到一中來進行講座。當年廖金孫考取了清華大學,以后到日本留學。這封信是93年4月11日寫的,用的是復印紙兩面書寫,信的抬頭就是老師:您好!信中說“看完老師的來信,中學時代的情形又浮現(xiàn)在眼前。能有今天作為國家派遣出國留學的機會,得益于中學時代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于老師們特別是班主任您的悉心培養(yǎng)和教誨。我深深體會到:小學主要靠老師,中學80%需要老師的培養(yǎng),而20%是自己的拼搏,而到了大學,則幾乎是靠自己去努力,我進入清華大學后一直是團的干部,這是因為中學時代您給予了不倦的教誨和多方面的關心。現(xiàn)在想起來,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沒有良師的培養(yǎng)也難有成功的未來。”信中介紹自己在大阪從事博士論文研究的方向以及地址,還有研究工作的情況,信中還附了他自己寫給父親的信,請老師轉交。從來信中可以看到,雖然廖金孫很優(yōu)秀,但是仍然念念不忘老師對他的培育之恩,發(fā)自內(nèi)心對老師的感激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廖金孫左三回崇仁和同學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給陳老師來信還有很多學生,還有的學生沒有考起大學,在工廠打工,也時刻記起陳老師,陳若靜老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前后帶了十四五屆學生,和學生的關系親密無間,學生有什么問題都向他傾訴,找他征求意見,我想,平淡往往見真情,持久更能顯真心,這么多學生與陳老師之間的書信往來真真切切的讓我感受了這一點,這些書信的后面透出陳若靜老師那濃濃的師愛!</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东宁县|
武川县|
新疆|
太白县|
庐江县|
潼南县|
丰原市|
济阳县|
嘉义市|
镶黄旗|
明光市|
临颍县|
沙雅县|
甘德县|
河西区|
台安县|
龙江县|
达拉特旗|
岱山县|
商河县|
大安市|
安图县|
双城市|
汉沽区|
天峻县|
南溪县|
东安县|
邓州市|
双辽市|
贵德县|
新津县|
江西省|
同江市|
贡觉县|
天柱县|
扶沟县|
大丰市|
综艺|
吴堡县|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