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為詠物詩詞,必須有物,沒有物就稱不上是詠物詩詞。但是,若只是簡單描摹物之本身不行,還要有人的思想感情作其靈魂。沒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內容作為基墊,寫出來的物就會蒼白無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詩才厚重,也才是詠物詩詞應有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精確的寫出所吟詠之物的特性、特征、神態,是詠物的基礎。精確描狀、刻畫物之特性、特征、形態、神態,對詠物詩詞來說通常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精準的特性描狀,說桃也可言杏,詠梅也可移做吟竹,這還能稱得上是詞詠物嗎?</p> <p class="ql-block">在古人遺留下來的詠物詩中,單純描狀歌物的篇什相當罕見。吟詠之物,作為審美客體,往往帶有作者強烈的主體意識,物與情交匯一處,物和我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情物交融的藝術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精確的描狀摹寫并不意味著就是過于求真、求微、求細,也并不意味著要精細細致到具體的一點一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詠物詞,形與神的有機結合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法則。古人寫詩作詞,最講究興會神到。有形無神,只是死物一個。只有形神兼備,方堪稱得上品。大凡成功的詠物之作,都能做到形與神的完美結合與統一,做到物與我的渾融一體??梢哉f,人們在詠物詩詞中所尋求的,絕不只是物象本身的描繪逼真,而是吟詠者本身的心靈感應。因為人們并非在觀賞植物標本,而是企求藝術上的共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人楊載在其《詩法家數》中說“詠物之詩,要托物以伸意。忌極雕巧?!鼻迦岁愯凇吨窳謫柎稹分蟹Q“詠物詩寓興為上,傳神次之?!眲⑽踺d《藝概》亦云“以言內之事,寫言外之重旨?!蝗唬x物必此物,其為用也幾何!”由此可見比興寄托之于詠物詩是多么重要。顯然,詠物詩若只“專意于詠物”,別無“重旨,無寓興”,那就“為用也幾何”,沒有了什么價值。因為自然中美的事物,只有作為人的一種暗示才顯示出美。詠物,古代詩人幾乎無不重視比興寄托,他們筆下的詠物之作也大都以比興寄托為其追求的極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詠物詩既要托物伸意,要有所寄托,就要充分表達自己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p> <p class="ql-block">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充分體察了梅花的形態特點,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與品格。</p> <p class="ql-block">詠物詩詞要做到“不即不離”、“不粘不脫”。不即就是說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不離就是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不粘就是刻畫上形容仿佛,內容上不緊貼住物件不放;不脫就是刻畫上非此物不是,內容上不脫開所詠之物信馬由韁而行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詠物之詞,要托物以伸意。詠物,要有所寄托。托物以言情,托物以說理。比興寄托是我國古典舊體詩詞寫作的一種重要的慣常表現手法。詠物詞既然以物為吟詠的主要對象,那么比興寄托便成為它的靈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市|
彭水|
门源|
平利县|
鹤峰县|
乌审旗|
南江县|
隆化县|
滁州市|
宿迁市|
马龙县|
长丰县|
玛纳斯县|
辽阳县|
闽清县|
开化县|
黔江区|
理塘县|
德阳市|
陇西县|
天全县|
奇台县|
原阳县|
江达县|
平山县|
砀山县|
噶尔县|
博客|
海伦市|
巴南区|
曲水县|
湟中县|
泊头市|
班戈县|
聂荣县|
南乐县|
博爱县|
扎鲁特旗|
江山市|
房产|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