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r></h5><h5> 沿著京承高速出京,進入范崎路一路北行,穿過“神堂峪”,翻越“了溝坨山”,從八道河岔口向西,進入鄉村公路八西路。</h5><h5> 八道河溝,群山夾持,曲折蜿蜒,綠樹掩映,景色優美。再前行五六公里,路的盡頭便是坐落在箭扣豁口下的西柵子村。</h5><div><br></div> <h5><br></h5><h5> 西柵子村位于箭扣長城北側,屬于關外。據說村中盧姓為主,自稱祖輩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至此。<br> 經查,歷史上“大槐樹遷徙”確有其事。明初,中原地區連年戰亂和瘟疫,人口銳減,洪武三年政府下令從山西洪洞縣移民填充中原。據說,當時官府下令不愿意移民的人到城北廣濟寺大柳樹下集合,沒想到聚集而來的人被官府強行造冊,并遷往河北、山東等地。從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歷時四十多年,遷徙近百萬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h5><div><br></div> <h5><br></h5><h5> 西柵子村背靠黑坨山,東、西、南三面長城環繞,村東南有條小路直達箭扣梁下,是箭扣長城北坡登山的必經之路。1985年地質礦產部遙感測繪,認為北京長城分東西、北西兩個體系,兩個體系的結合點就位于西柵子村舊水坑西南的分水嶺上,即著名的“北京結”長城。</h5><div><br></div> <div><br></div><h5> 箭扣長城是京北長城最險、最雄奇、最難攀登的一段。箭扣長城東接慕田峪長城,西至大榛峪長城。通常的說法是,從九眼樓到北京結為北段,途徑西大墻,攀登難度不大,每到春天桃花綻放,景色怡人;北京結到箭扣為中段,其中鷹飛倒仰、天梯、將軍守關等山勢險要,極難攀登;箭扣到牛犄角邊為南段,包括小布達拉宮、正北樓、縮脖樓等,據說小布達拉宮是拍攝箭扣長城的最佳位置。</h5><div><br></div>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箭扣長城的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span><br></h5><h5> 傳說,原來這段長城并沒有名字,明代一位工部官員巡視后,稱之為澗口邊墻,又覺不雅,后受“鐵馬金戈仰天笑,彎弓箭扣射雙雕”詩句的啟發,改為“箭扣”邊墻。遠望箭扣長城,兩側山體高聳,中間凹陷,恰如拉滿的弓箭倒掛在山中,“箭扣”之名正好與之契合。</h5><div><br></div>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關于箭扣名稱,還有一種說法。2020年,箭扣段長城部分修復工程中,在“西縮脖樓”處發現一塊城工碑,碑中記載“昌鎮右車營秋班右部后司”修造。史料記載,明代昌鎮有賈兒嶺口防區,盡管現在尚無法確定賈兒嶺口的具體位置,但專家根據城工碑推測,或許就在箭扣長城最低處,即東西縮脖樓之間,因此箭扣或為賈兒嶺口簡稱“賈口”的諧音。</span></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 <h5><br></h5><h5> 箭扣長城風化嚴重,突兀而立的一座座山峰,將這段長城幻化得異常險峻。因此,人們形象地賦予它們不同的名稱,如:油簍頂、牛犄角邊、鬼門關、縮脖樓、天梯、鷹飛倒仰、北京結、小布達拉宮、將軍守關、九眼樓等。</h5><div><br></div> <div><br></div><h5> 箭扣也被稱作“危險扣”,非專業人員攀登,極易出事故,是遇險最多、最頻繁的長城段。攀登箭扣大致有南北兩條線路,南線從渤海鎮田仙峪村進入,山勢陡峭;北線從雁棲湖鎮西柵子進入,相對平緩。由于不斷有傷亡事故,盡管明令禁止攀登,但驢友們仍趨之若鶩。今天,就聽說有人墜崖,村中正組織人員救援。</h5><div><br></div> <h5></h5><h5><br> 箭扣長城,因險而美。<br> 它跨絕壁,登奇峰,與山融為一體。它通體斑駁,殘缺蒼涼,卻翠木蔥蘢,四季不同。它迎朝陽,看余暉,時而云海翻騰,時而霞光萬丈,凌厲、奇險之中又不乏嫵媚和嬌艷。<br> 這,或許就是人們對其鐘愛有加的原因。</h5><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大埔县|
苍溪县|
湘阴县|
吉水县|
舟曲县|
武强县|
波密县|
延寿县|
杂多县|
浙江省|
临武县|
澎湖县|
长岛县|
读书|
旌德县|
湾仔区|
东乌珠穆沁旗|
香格里拉县|
京山县|
永州市|
乐陵市|
米易县|
武威市|
彰化市|
左权县|
乌兰浩特市|
轮台县|
化德县|
积石山|
探索|
石家庄市|
肇东市|
思南县|
定结县|
堆龙德庆县|
黄梅县|
双桥区|
凤台县|
民和|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