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成語“割股療親”講述的是唐代河南一個叫王友貞的人,為了救治母親的疾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做藥引子,給母親吃。他母親吃了后,病果然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件事被武則天聽聞后,對王友貞的孝行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于是也就有了“割股療親”這個成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樣的孝行,本以為只存在書本里,只存在遙遠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沒想到我們德興丁村也有這樣的孝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叫丁顯瓊,是康熙年間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下這位被縣令譽為“積孝回天”的德興丁村人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丁顯瓊,字林玉,生于康熙二年。丁顯瓊的家境比較富裕,但他從來不鋪張浪費,經常把家里的糧食分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丁顯瓊25歲時,他的父親丁正招生病了。為了治療父親的疾病,丁顯瓊到處求醫,但是父親的病還是越來越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實在沒辦法了,丁顯瓊想起了古人“割股療親” 故事來。孝心特別重的他,決定效仿古人,也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做藥引子給父親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在一次煎中藥的時候,丁顯瓊偷偷地割下了大腿上的肉,混入在中藥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的是他的父親吃了之后,病情只是有一點點的起色,并沒有完全好起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第二年,他的父親終究還是因病去世。丁顯瓊悲痛不已,為父親守墓三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到這結束了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沒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過了20年,到了康熙47年,那年贛浙一帶瘟疫橫行,丁顯瓊的母親洪氏長娥娘,也染上了疾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丁顯瓊是衣不解帶的服侍在母親的病床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百般醫治無效的情況下,丁顯瓊再次想到了“割股療親”!在上次給父親割股,沒起到作用的情況下,我們的顯瓊公再次鼓起了勇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許是丁顯瓊一割再割的孝行,感動了上蒼,這次他的母親洪氏吃了他煎的藥后,竟然像吃了仙丹一樣神奇的康復了。70歲的洪氏在這次病愈之后,一直活到94歲才壽終正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康熙48年,丁顯瓊的孝行,被德興縣時任知縣施云翔知道了。他感嘆古有割股奉親世人贊,今有我縣一割再割者是世間無雙。于是他揮筆寫下“積孝回天”四個大字,制成匾額,敲鑼打鼓地送到丁村丁顯瓊家里,以彰顯他的孝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道光18年,丁村人為了紀念丁顯瓊的孝行。在他的曾孫丁如玉的倡議下,在丁村的村里建了一棟規模宏大的祠堂。其祠宇的輝煌,外地人看了無不稱是鬼斧神工,一定是有了陰德的相助才能做出如此巨大精巧的祠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祠堂完工后,在正堂之上掛著“樹德堂”的大牌匾,以示后人樹德樹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丁村東門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時至今日,丁顯瓊的孝行還在丁村的民間傳為美談,雖然他的具體行為已經不合時宜,但是他的善行和孝心依然可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參考文獻:2016年版《丁氏宗譜》、同治版《德興縣志》、乾隆22年占才庠生王隆元寫的《顯瓊公兩次割股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感謝丁昭偉、丁金田、丁元清、丁良生等人在編輯此文中給予的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王發榮編輯于2022年7月8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嘉义县|
莲花县|
临汾市|
合肥市|
钦州市|
肃宁县|
海城市|
湖北省|
大姚县|
武义县|
茌平县|
遵义县|
当雄县|
吐鲁番市|
清河县|
泰宁县|
茌平县|
怀远县|
行唐县|
遵化市|
荔波县|
北川|
加查县|
乐亭县|
南部县|
大邑县|
大渡口区|
龙门县|
淅川县|
济阳县|
合肥市|
永仁县|
静安区|
屏东县|
灵山县|
东光县|
新乡市|
宝清县|
高台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