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景區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b></p> <p class="ql-block"><b>2017年5月17日我們第二次長途自駕游路過洛陽時一起參觀游覽了龍門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b></p> <p class="ql-block"><b>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遂決定在這里建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既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龍門石窟自北魏開鑿以來,已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滄桑,它見證了中國歷朝歷代的演變,見證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龍門石窟斷斷續續開鑿了四百多年,經過了四百多年的苦心營造,不同時期的能工巧匠在龍門石窟創造出不朽的藝術作品,被世界稱為我國石刻藝術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作為中國東、南、西、北、中的第五座大佛——洛陽石窟非常值得都去游覽一番!</b></p><p class="ql-block"><b> 踏遍青山</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7月26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吴堡县|
永清县|
出国|
哈密市|
富平县|
长岛县|
凤台县|
屏山县|
方城县|
社旗县|
浦县|
大安市|
广河县|
井冈山市|
乳源|
福清市|
榆中县|
宁晋县|
昌邑市|
永城市|
新丰县|
平利县|
革吉县|
巴里|
湘阴县|
柞水县|
荥经县|
丰原市|
黄浦区|
长垣县|
武乡县|
平定县|
浮山县|
高阳县|
江阴市|
瑞金市|
政和县|
含山县|
邳州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