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序論 </p><p class="ql-block"> 劉溢先生和加山又造先生都是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中日兩國最重要的國寶級畫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的畫風和畫的形式和技法,都突破了世俗的框框套套,劉溢先生學貫中西,而且他對中外哲學心理學、中外美術史,美學和造型藝術都有很深的研究。加山又造先生是日本的幾座大山之一,他不僅對日本的大和繪畫,朦朧繪畫,還有各種新技法有獨到的研究和創新,而且他的繪畫面非常廣泛,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名川大山,人體畫,美女畫,甚至對中國的敦煌和大漠也有很深的情結。</p><p class="ql-block"> 這兩位繪畫界的奇才,一位有以油畫語言詮釋了中外的很多的題材,并以深邃的哲學思考以及荒誕的夢境語言,向中外白領和美術界的各類人士展示他復雜的內心世界以及對人類某些靈魂語言的探索。另外一位則以日本的畫筆自稱是繼承了中國北宋的傳統意境,多領域大層面的向世界展示日本畫家獨立于世界的美術語言。他們雙雙成功的站到了世界美術的前沿,為各自的國家(包括母國和旅居國)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并在世界美術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h3><br></h3><h3>加山又造</h3><h3>加山又造(Kayama Matazo),日本畫家。繪畫勇于創新,先后嘗試過洞窟壁畫、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手法。代表作有《冬》、《雪·月·花》、《月光波濤》等。1983年和1987年兩次應邀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講學,并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h3><h3>加山 又造(かやま またぞう、1927年9月24日-2004年4月6日),日本畫家、版畫家。1927年出生于京都府,其父是一個西陣織圖案設計師。幼年隨父學畫 。1944年畢業于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現京都市立銅駝美術工蕓高等學校),1949年畢業于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蕓術大學)日本畫科,師事山本丘人。1956年為新制作協會會員,1974年為創畫會成員,1966—1972年為多摩美術大學教授,1989年為東京藝術大學教授。他是當代日本畫家中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先后嘗試過洞窟壁畫、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手法。其作品在有破有立中逐漸完善。其藝術生涯可分為3個階段:1950—1964年以動物和大自然為題材,代表作有《象和鳥》(1950年)、《湖和鹿》(1953年)、《悲哀的鹿》、《迷鹿》(1954年)、《跑》(1955年)、《冬》(1957年)、《群噪》(1958年);1965—1974年以宗達光琳派等古典技法表現出裝飾美,作品有《日、月、波濤》等;1975年以后,創作了大量的裸婦圖,代表作有《白幕》、《黑色的網》、《橫躺的裸婦》、《臥著的裸婦》、《黑紗女》、《夏》、《躺著的裸女》等。顯示了他高度的造型概括能力。1973年和1980年先后獲藝術大獎和文部大臣獎。師從山本丘人,但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畫風。1966年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1988年任東京蕓術大學教授。東京蕓術大學名譽教授。給傳統日本畫注入現代的美感。1997年入選文化功勞者,2003年獲日本文化勛章。曾多次訪問中國并到大西北和大漠寫生。1983年和1987年兩次應邀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講學,并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h3><h3>《白幕》是加山又造的另一幅裸體畫,以日本畫為表現形式。它與前幅的《黑色的網》形成對照,不是以深色的背景來襯托少女潔白的肌體,而是整個畫面處于高光之中。它除了黑色秀發外,全部采用中間調子造型,充分發揮了日本畫細膩柔和的筆觸和裝飾性強的特點。畫家對于畫中的兩個裸女,著力刻畫了她們頎長健美的身材。與《黑色的網》中少女的深邃和陰郁相反,畫家突出了她們開朗的一面。私處未見日光而留下的白痕,反映出她們時常沐浴陽光,才得有健美的體魄。與畫家其他許多作品一樣,畫家精心備致地描繪了作為背景的花布圖案,借以暗示細微的女性心態。一條長長的白紗打破了呆板的構圖,不僅使兩個女性,而且使她們與背景聯系起來。左邊的女子踮腳舉起白紗的一角,右邊的女子輕輕地抓住白紗,使白紗多轉折,人物動態起伏而富于變化,整個畫面充滿節律。畫家還對色彩對比和素描關系表現入微,比如人體和背景成暖冷對比但明暗接近,而中間插入的白紗有意完整地使背景和人體隔開,避免了明暗上的混淆.</h3> <h3> 對于女子美的造型,加山又造以一種與眾人完全不同的方法去作畫,一如中國詩壇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放詩人李白和鬼才李賀,亦如畫界的怪才那哭之笑之的八大,還像那個寫巴山秀才和潘金蓮的戲劇鬼才魏明倫.他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詭異天才。出現在他筆下的很多畫面簡直是西洋畫家和中國畫家乃至于日本畫家匪夷所思,不僅與別人的面貌不同,就與自己以前的面貌也不同,如果說他的山水動物和花鳥已經是靈氣滿滿的話,那么它的新日本式的美女畫更加光彩奪目,他以一種完全的率性去創作,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與別的畫家拉開距離,創立自家獨有的嶄新的個人風格。他是一位人物、山水、動物和花鳥皆精的全才,他的才氣甚至溢出了繪畫而浸潤到了工藝美術和工業美術。</h3> <h3> 這幅略帶野性的畫,最為西方所欣賞。大眼美女定晴靈神,寵物波斯貓的黑色與圓眼睛整個構圖令人為之一振,反差也很大。稍微細心一點的觀畫者能看到6個焦點。</h3> <h3>加山又造對女性美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有一段時間畫過大量具有他自己加山又造風格的的女裸體,而且他的方法和中外造型截然不同.他用嚴格寫實的筆法在和紙上畫人體,不用光影,只用線條和渲染。他筆下的那一位位裸女結構準確,然而她們站立的背景有的是工細無比的絢爛圖案,全以金箔細細貼成,具有絲綢般的華麗,宛若置身于波斯王宮殿里的宮女。還有的背景則是一片墨黑,裸女身著透明的織有圖案的內裝,襯托著白皙細膩的皮膚,猶如魅人的美艷精靈,如夢如幻,卻又毫無色情的味道。這些裸體畫不同于古典的學院派毫無生氣的人體畫,而是嶄新的、活動著的、富有現代意識的人體畫,在視覺上極富有沖擊力。</h3> <h3>下面我們又來說說劉溢先生的各種作品。</h3><h3> 鐘馗嫁妹——這應該是油畫形式表現中國傳統題材鐘馗嫁妹的第一幅作品。用荒誕和夢幻的形式來處理,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一些.而要是用黑墨團子和中國紅來處理,那可能只有中國人才能明白吧.<br></h3> <h3> 畫展現場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益先生和劉溢先生親切交談。客觀的講,劉溢先生如果留在國內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這樣或那樣的限制是很難取得這樣的成就的。所以不畏艱險,胸懷遠志的有抱負的大畫家,應該在打好語言基礎的情況下,走出國門去探索去取得更好更大的藝術成就。</h3> <p class="ql-block"> 烽火諸侯是劉溢先生的一幅大作品,他把古代題材結合現實情況揉進西方元素進行了一番哲學闡視。</p> <h3>這幅名為蘇武牧羊的圖畫,也是用油畫手段講中國的歷史故事,主人公蘇武是否借用了劉義先生年輕時候的新形象,那位妹妹是親人是情人還是其他什么情況?</h3><h3> 蘇武執節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大漢朝天朝,他的執節難道不是代表了一種氣節和形象?</h3> <h3>這幅圖名叫吹笛照鏡子,觀眾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h3> <h3>這幅網絡游戲中的兩位中外女孩,正在中國公雞形象的圖案下玩扯線游戲,這個人形圖案下的中國地圖公雞圖案,還有中外女孩兒的這種玩法,都是意味深長令人思索的。我甚至揣測這幅畫就是后來劉毅先生的大作品,〈打麻將的女人們〉的最初雛形——那個時候劉毅先生就開始思索國際博弈和國家戰略的諸多問題,畫家越是能夠中西結合,越是最有成就。</h3><h3> 中外女孩的裸體造型各有不同,這當然在某個學科上涉及了人種學和人類學的問題,我們不去展開。有的畫家沒有條件去比較,有的畫家有條件比較了,自己不去提煉提升和作思索,所以和劉溢先生比就有差距,有了基礎性的東西又能進行抽象比較或者說哲學思維那就更加難上加難。</h3> <h3>這幅圖名叫打哈欠,這位身材修長的美貌西方女子和那個文質彬彬的小姑娘一起,他們是打呵欠那么簡單嗎?</h3><h3> 我們會不會有公主和使女的聯想?會不會有宗主國和殖民地關系的聯想呢?</h3> <h3>作者將這幅圖取名為愛娃之一,當然后面還有愛娃之2,愛娃之3,如此等等。</h3> <h3>梅杜薩之筏,這是多少個西洋畫家屢試不爽畫了多少的海難圖畫,其中當然最成功的就是法國畫家席里柯,就算是繪畫大師德拉克洛瓦也承認沒有他的這位兄弟畫的好,我們的劉藝大師也把這個題材按自己的理解畫了出來,雖然他自謙比不上席里克,但是歐美繪畫界還是對他比較認可的。</h3> <h3>著名畫家劉溢的老同學陳丹青(中間平頭者)是他比較欽佩的同行,他多次要求陳丹青對他的繪畫進行評論和指點,找陳丹青看來:劉溢的動機并不來自情色,而是源于繪畫的野心——他不愿像他同班同屆的老同學那樣,僅僅描繪靜止的課堂式人體,不愿僅僅畫中國的女子;他深知裸女是西方繪畫的符號,但他又不滿足這一古老符號的因襲,不愿重復文藝復興或巴洛克的裸女傳統——初生的維納斯、入浴的蘇珊娜、或者,與半人半獸的“森林潘”相偕起舞的美人——如許多矢志于創新的后文革畫家,他渴望畫出既接近西方表象(藉此抹去一個中國畫家的區域性文化身份),又是全新的、未被嘗試的畫(藉此實現一個中國寫實畫家向往的現代感)。這時,他的姿態化的、被消除文化屬性的裸女,他的國籍不明的畫面,他的聳動而難解的戲劇性,便似乎是可解釋、可領會、可欣賞的。 猶如西方當代時尚攝影中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象力,劉溢的情色裸女并不意在情色,而在傳達一種近于掙扎的形式的想象,這種想象無意指向任何意涵或世俗激情,而是,將這掙扎的想象竭力美化、技術化、非現實化,構成一組空洞而富麗,并不斷自我繁殖的幻象。 以上分析也許完全錯了:我愿換一種說法——劉溢真的是在編織劇情,他的劇情確實源自性幻想:那是一種關于寫實技能的性幻想。在表面上,如我們所見,這些幻想全是肉身與表情,但當劉溢畫出每一表情與肉身之時,他愉快地目擊自己的才能。這種巨細無遺的刻畫才能必須伴隨怪異的想象,以便證實:他并不僅僅只是善于刻畫。 </h3> <h3>加拿大是個廣泛移民的國家,其中多倫多的各種各族各國移民的數量總量,已經好像超過了號稱移民大市的美國紐約,這就是畫家眼里的加拿大移民的一個小景。</h3>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近一兩個世紀都是移民的樂土和天堂,穿著臃腫冬裝的各大州移民,身上有網格化的牽繩,實際上就隱喻了他們都是空降而來的。</p> <h3>這是鄉村劇團里貴妃醉酒的一個夢境現象。這樣的場景作家只能在國外繪就完成。因為京劇是國粹。鄉村巡回劇團可以層次低一些,但是他的中國元素這么樣處理,老外就看得明白多了——他們不必去了解楊貴妃和唐明皇那么纏綿的愛情關系,他們也只要看一看貴婦人醉酒后的那一類失態也就會心一笑。而且作家也避免在國內這么樣子的畫,惹來不必要的很多麻煩。誰敢保證五四運動到現在100年以后,國內還有很多封建頑固的勢力沒有存在呢。</h3> <h3>這幅名為宮女的作品看似好笑,結果里邊卻有一個深刻的含義,我們還記得那首古行宮的五言短詩:寥落古行宮,寂寞花正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h3><h3> 畫中反映的是民國末年的老宮女,那滑稽衰老的面目頭上頂著一個花花風箏,看著新來的使喚丫頭也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華。</h3> <h3>喂養嬰兒——畫面的怪異要使我們多做思考,肥碩的母親仰頭吸啜著久盼望的甘霖,乳房下是嗷嗷待哺的貪婪的兒子,這好像只能在夢境中看到,這個夢境可不簡單,它蘊含著啟發我們各自的什么樣的哲學思考呢?久旱的甘霖是那么稀缺嗎?乳袋里的乳汁是怎么樣才能裝得滿呢?兩個貪婪的兒子面目為什么這么猙獰?母親也好像原始人一樣……</h3> <h3>喂櫻桃——我們看見兩個表情怪異的年輕男女,好像在吃甜美的櫻桃。社會的艱難使他們成了怪怪的精神病患者,唯有這一刻他們在吃甜櫻桃的時候才感到生活的一絲一毫甜蜜。</h3> <h3>兩位美妙的青春女子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大海在轟隆隆鳴叫,晚風輕輕拂起,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世界是多么的好啊。再也不要見到一根繩子,幾個女孩兒的悲劇。</h3> <h3>牧羊女——這個題材在畫家的繪畫中多次出現和表現過,他并不像少林寺中那位美麗姑娘唱牧羊曲,那么輕松和愜意,他或許跟畫家本人在下鄉經歷中的某些場景有關。</h3> <h3>這幅畫名叫奔向未來,好幾個健美的西方白人妙齡女子,懷著自己對生活的憧憬在未來的汽車模型上,向著自己的夢想和未來奔跑。她們頭也不回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可能畫家還在畫面里蘊含了更深層次的哲學原因。只是我孤陋寡聞,還看不出其他深層次的東西來,你們也猜一猜好嗎?</h3> <h3>畫家經常用不完美來表現完美。他筆下的西方美妙齡女子,并不是做公主狀或妙齡少女的嬌羞,而是各種奇異的表情,好像他們是從精神病院跑出來的一樣,但是我們在艱難的社會經常看見這樣不知所措的面孔,與其說他們這種表情讓人困惑,不如說這才是他們的人性本真。</h3> <h3> 陳丹青還說,在創作中外藝術女子肖像或者裸體畫的過程中,他顯然運用照片,可是這般精準細膩的刻畫絕對是一種本領——諸位明鑒,中央美院七七屆油畫本科生日后都是寫實繪畫的頑強競技者,而且各占一份主題:楊飛云的中國式古典女體、施本銘的當代肖像、王沂東的紅衣村姑、夏小萬那些痛苦猙獰的男人體……而劉溢筆下一個又一個西方女子(絕大多數裸體或半裸體,間或是一兩位中國姑娘,當然,也幾乎衣不遮體,正好露出男人們最想看見的某一截肉身)與他同班同行的畫一樣,都在證明著難以辯駁的寫實能力,主要是,刻畫能力。</h3><h3> 而老周我個人認為:當然他刻畫的肉身并沒有撩撥起別人想入非非的臆測,更多的是啟發人們的哲學或者形象或者抽象的思維——這也就是為什么劉溢的畫引起各種版本的解釋和推測。中外評論界,藝術界,美術界,甚至美學界對他的作品有這樣那樣的解釋,不可能有一致的定論。就像那西班牙曾經出現橫空出世的達利一樣,人們先是驚訝,而后又是沸沸揚揚爭議,再后褒多于貶、理解勝過猜疑,于是乎就把他評為藝術大師了,美術或者名畫的創作并沒有循規蹈矩現成的的道路可走,沒有創新就沒有活力和生命。可喜可賀的是:學貫東西語言沒有任何障礙的大才子劉溢,現在正是創作的高峰期和盛年階段,他還有一批接一批的橫空出世的作品,將會呈現在世人們的面前。謝天謝地的是加拿大當局對他的任何作品,并不做任何的干預和指責,他大可不必像當年的李斛先生一樣,在盛年的創作期突然遭到黑畫的指責和謾罵,即使很小的一部分作品涉及到敏感的政治問題,在國外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也沒有人對此大驚小怪,他可以在耳順的年代暢游在藝術五光十色、多彩絢麗的海洋里,奉獻出他的精彩創作。</h3> <h3> 2008年畫家劉溢首次為了紀念世界奧運會在北京召開,畫了一幅名為〈麻將〉的具有哲理性的大型油畫作品。〈搓麻將的女人》是畫家劉溢創作的最有代表性的油畫,標價超過數千萬元。這幅以四個女人打麻將為題材的油畫被不少網民認為寓意深遠,暗含中國、美國、俄羅斯及日本等國的利益關系,甚至小侍女的紅衣兜肚形象也意味著臺灣而躍然紙上,這幅畫是對《2008—北京》的再創作,該畫的背面有他代簽的部分議論此畫的網民的名字,以此記錄并感謝網絡時代和所有參與關注此畫的朋友。相較于《2008-北京》,《搓麻將的女人》主體內容與基本結構沒有太大改動,但諸多細節上的變化則更耐人尋味,引起了國際范圍內特別是油畫美術愛好者們觀者新一輪的解讀。僅就畫面的立意來看,中國畫家思索國際題材,起點非常之高,眼光獨到犀利、睿智深刻,令西方畫家甚至是政治家們也進行思索和深入解讀,他們對中國思想,中國文化,甚至是中國畫家也肅然起敬,畢竟是泱泱大國幾千年文明和哲學的滋養——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藝術家能夠對4個國家和一個地區進行這樣深入獨到的形象分析和解釋。如果沒有深邃的文化背景和哲學思考,這樣的大型油畫作品不可能橫空出世。</h3> <p class="ql-block">劉溢先生早年就移居加拿大,他在加國得心應手,十分快活的在加拿大畫壇自由自在。即使在美國他的繪畫能賣很高的價錢,甚至被洛克菲勒財團、史密森學會、還有一些頂級富豪收藏。這些美國上層的有識之士,現在就把他看做為當代的達利——然而至今為止他也并沒有移民到美國的打算。無論是從商業的角度還是內心自我解放暢快淋漓的作畫的角度看,劉溢先生都是一位成功人士。</p> <p class="ql-block"> 這幅畫夢境的成分很濃厚,孔老夫子在〈論語〉中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劉先生在夢境中看到的兩個西洋女子,一個在淺水笨拙的滑水,滑而不走,滑而不動;另外一個好生奇怪的望著她——難道也要試一試嗎?!</p><p class="ql-block"> 這個怪夢其實也是兩種文化的一種碰撞……</p> <h3> 劉溢曾經不無自豪的對美術評論家和同行們這樣說:……你們可以在 Art of American雜志上找到我的名字和我的作品標價,每年都有那是肯定的,每個季度也許有也是有可能的——這個表白某種程度上說明他是一個勤奮高產的畫作家,也是為我們大家爭光的旅加華裔大畫家。</h3> <p class="ql-block"> 結束語</p><p class="ql-block"> 總的說來加山又造先生,既是繼承了北宋以來的中國的畫風,又運用西畫的各種技巧,還有日本的朦朧畫各種風格,運用新材料新技術開創了日本有史以來的最好的日本繪畫,對于東西方女體的準確繪畫造型,加山又造先生有很高的地位,正因為日本的純粹油畫林林總總乏善可陳,世界美術界給予具有創新的加山又造先生的這一類新日本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加上先生出身的家庭并不算很富裕,年輕時候也吃了不少苦,中青年稍有成就,就像其他日本的大畫家一樣到中國來采風,我們看到他來中國的大漠和敦煌深入生活時也是那么的樸素務實,那個時候他的風景畫和人物畫,有很多的內行一眼就看得出來的中國元素,并且他也為此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前后的中央美術學院是十分保守的,即使如此,中央美院曾兩次邀請加山又造先生來做客座教授,我們的文化付部長高占祥先生也親自跟加山又造先生學畫,很多跟著加山又造先生學習的學生,對先生的畫品和人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可惜2004年先生過早去世,沒有給我們留下更多的作品。他的繪畫特別是和中國畫密不可分的人物造型畫,也是以尺論價,而且作為日本的國寶,大畫幅的畫面是并不允許向外出售。 </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們要正告有些充滿野心又充滿稚氣的初出茅廬的畫家,總是希望走一條捷徑,盡快的使他們自己的作品得到商業化的最高褒獎,他們不曾想過1978年劉溢先生還在求學中央美院是一個懵懂少年的時候,(當時李斛先生身患肝癌重病,可能沒有教過劉溢)就以大衛的素描像獲得老師的贊許并作為范本,與其說劉溢先生具有繪畫天才,不如說他既有天才天賦,又經過幾十年的沉淀、修煉和揣摩,特別是在艱難枯燥的藝術探索的漫漫長途中,既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心神領會,又要沉下心來對西方藝術哲學,藝術歷史、傳統繪畫和西方人的審美心理進行研究,還要著重指出的是劉溢先生對弗洛伊德、榮格甚至森田的心理學理論,都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他的繪畫很多跟夢境有關,所以即使很挑剔的西方人有曾似相似的感覺。并且要在高高的藝術殿堂上結合中外藝術進行深刻的創新融合性創作,這只有鳳毛麟角的,極少數藝術天才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換言之在艱難的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并沒有捷徑可走。千千萬萬的中外中青年藝術家們,能夠以雙語或者三語進行交流的能有幾個?更不用說對中西方藝術史、哲學、宗教、近現代歷史或者縮小一點就是對文藝復興那一段進行研究了,沒有這樣的修行和修養基礎,所以99.9%注定要一生默默無聞,想要達到劉溢先生的藝術高度和成就,也就只可能有那么一兩個、三,四個人。按我們的林彪元帥過于夸張的說法:世界百把年、中國千把年才出一個。我們寧愿這樣的人是文學家,藝術家或者是哲學家——當年揮筆繪就〈千里江山圖〉的少年王希孟不過區區18歲;那是何等的氣魄和格局!!</p><p class="ql-block"> 就是我們當今的大師也望塵莫及,更不用說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差不多要跪地求賢了,可惜天妒英才,希孟抱病早夭,留到我們今天〈止此青綠〉無限發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 開頭題圖的壓軸是云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牛虎奔圖案,發掘自古滇國晉寧石寨山遺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武邑县|
长葛市|
临沂市|
阿勒泰市|
榕江县|
海宁市|
德昌县|
赤峰市|
安溪县|
安顺市|
玉门市|
左云县|
灌云县|
湘潭县|
绥阳县|
墨竹工卡县|
德安县|
海丰县|
石渠县|
鹤庆县|
云龙县|
长沙县|
巩义市|
会同县|
西林县|
冷水江市|
阆中市|
乐至县|
巩义市|
阿拉善左旗|
西林县|
临海市|
榆树市|
清苑县|
荃湾区|
罗平县|
乐昌市|
岳西县|
巴林左旗|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