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遺藍布印花 傳承人耿延禎</p><p class="ql-block">雕刻漿染,四代人百年堅守</p><p class="ql-block">藍印花</p> <p class="ql-block">巧手扎錦繡,靛藍染春秋。</p><p class="ql-block">千針復萬線,百花綻心頭。</p> <p class="ql-block">把鏤空花板鋪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漿刮入花紋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藍染料,晾干后刮去防染漿粉,顯現出藍白花紋,由此染成的藍印花布,藍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圖案樸實典雅,具有濃厚的鄉土味,是舊時農村男女青年結婚時縫制嫁妝的面料和包裹嫁妝的必用物品。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大家對藍印花布的需求越來越少,各地的民間印染作坊紛紛關閉,但博興縣的耿氏家族卻堅守百年,保留下了這一傳統技藝,并與時俱進,創作出了與時代相結合、群眾喜聞樂見的新作品。</p> <p class="ql-block">濱州的藍印花布主要起源于博興縣,在濱城區和其他各縣也曾有藍印花布作坊,主要以博興縣錦秋街道北關社區(原北關村)的耿延禎為典型代表。耿氏家族自清代耿延禎的曾祖父耿光輝開始從事藍印花制版與印染銷售,140多年來已連續傳承了4代。</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學過木匠,干過汽車修理。少年時代受父親的影響,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會了藍印花版制版和藍印花布印染技藝。那時生意很好。”4月7日,在自己的工作室內,耿延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耿延禎1947年出生,少年時先是向父親學習制作藍印花印版,后來在印染方面,也達到了漿染、蠟染、扎染、拔染皆嫻熟自如。后來又迷上了剪紙,幾十年如一日,熱衷于創作和研究。2009年,省政府將“濱州市博興縣北關村藍印花布”列入了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 0月,省文化廳命名耿延禎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藍印花布是舊時農村男女青年結婚時縫制嫁妝的面料和包裹嫁妝的必用物品。“舊時,藍印花布還是一種小康生活的象征,畢竟大多數窮苦人還是穿著粗陋的未經染色的粗布衣服,只有富戶才會用藍印花布,加工出各種花樣新巧別致的圖案和紋飾。耿延禎介紹,當年按用途,藍印花布可分為供人們剪裁縫制衣服或做他用的通用花布,以及按褥面、包布等特定形狀印成的專用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藍印花布,也曾稱為‘藥斑布’‘青花布’,這種花布一般是藍地白花,到江南地區則白地藍花居多。制作藍印花布的染料,早年間是用藍草,經過一定的工藝提取藍靛。收割來的藍草打成捆,放入池中浸泡,加滿水,夏天溫度高,漚一天一夜,秋天溫度低,漚兩天兩夜。撈出藍草莖稈后,在池中加定量石灰,然后攪動水面,目的是使水、靛分離,再把水放出。池底沉淀物用細布將水濾出,這樣得到的就是靛藍。”耿延禎介紹,這種提靛方法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逐漸消失,原因是19世紀末德國研究出了人工合成靛藍,出口到中國。用合成靛藍染出的布,與植物靛藍染出的布顏色有區別。人們把這種藍稱為“洋藍”。</p> <p class="ql-block"> 耿延禎告我我們,藍印花布在印花前,要先把布弄濕整平,再放版漏印。防染漿的調配則是取細豆面30%、細石灰粉70%,加水攪拌而成。印花時,根據印花布的用途來選擇不同的花版,鏟上防染漿,手握刮板做攤平動作后起版,第二版對好花紋再繼續印……“從前,印染用的花版都是用紙板,我從十歲開始就干這活。紙板是用‘毛頭紙’也就是舊時侯農村用來貼窗戶的那種紙來制作,將七層紙粘貼在一起,裱貼在木板上……”記者看到,在耿老的工作臺上,光刻版用到的工具就有刻線條刀具、刻圓的筒狀刀具、刻花瓣的刀具等,多達幾十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對耿延禎來說,藍印花布制作技藝已經融生活與藝術于一體,“我們的藍印花布具有清新明快、純真樸素、自然和諧、典雅大方的特點。藍印花布的花紋極多,植物類有梅花、牡丹、菊花等,動物類有鳳、喜鵲、蝙蝠、鯉魚等,器物類有果籃、花瓶、金錠等,還有吉祥文字,如福壽、雙喜、長命富貴等等。”</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發展,耿延禎進行了創新,把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從實用品轉變成為裝飾品,有壁掛、屏風、窗簾、臺布、坐墊、背包等多個品種。</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又把藍印花版制版轉變到了剪紙上。其實,印花版和剪紙是相通的、相輔相成的。”耿延禎介紹,他最得意的作品是藍印花布剪紙《十二生肖圖譜》,長12米、寬1米,成為世界首幅藍印花布剪紙長卷;作品《水滸英雄》獲得了中國剪紙藝術大賽金獎。</p> <p class="ql-block">采訪拍攝后與耿延禎老師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王玲玲</p><p class="ql-block">國家二級攝影師</p><p class="ql-block">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p><p class="ql-block">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理事</p><p class="ql-block">山東省女攝影家協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濱州市女攝影家協會主席</p><p class="ql-block">亞朵簽約攝影師</p><p class="ql-block">美國協和大學EMBA工商管理碩士</p><p class="ql-block">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洛南县|
藁城市|
留坝县|
唐海县|
漳浦县|
崇礼县|
吉水县|
泰宁县|
郑州市|
云林县|
嘉义县|
凤山市|
阿瓦提县|
阿尔山市|
肥东县|
濮阳县|
长沙县|
光山县|
利辛县|
林甸县|
宜兰县|
昆明市|
长岭县|
卓资县|
玛沁县|
安阳市|
尼木县|
南华县|
铜鼓县|
台东县|
洪湖市|
江都市|
遵义县|
德庆县|
宜春市|
会东县|
深泽县|
分宜县|
安福县|
阿瓦提县|